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花大绑的老头儿答道:“俺姓董,叫董瓦匠……俺也是饿得不行了才进来偷点吃的,冒犯了贵人。求贵人打俺一顿,别报官了罢。下回俺定不敢再来了!”
  “报官?”赵三皱眉,低头想了片刻,却不知想了什么,这时忽然抬头神情大变,沉声问道,“郭绍你认识不?”
  老头儿想了想,便点了头:“俺瞧您这家也是官宦之家,那郭绍也是当官的!俺以前在郭府做过奴仆,被赶出来了。”
  赵三脸上愈冷,冷笑道:“怎么被赶出来的?”
  老头儿不好意思道:“也是偷了他家一些钱。不过郭绍待人还算厚道,收留了俺家闺女,又打发了俺不少钱……俺起初是惦记着拿这钱做个小买卖,好生过活。但想着钱还多,就先吃喝了一通,又见那市井间娘们白皮嫩肉……把做买卖的事给忘记,最后一文不剩才想起来手里却没本钱了,哎。”
  赵三皱眉不语。
  老头儿道:“俺句句说的实话,您要是不信,派人去郭绍家问问。”
  赵三冷冷道:“问什么?问你是不是在郭绍家呆过,还是问你是不是被主人赶出来的,或你家闺女在郭府做奴婢?”
  董瓦匠一脸迷惑,似乎并不明白赵三所言何物。
  赵三心里又怒又怕,低头见地上掉了一团麻布,便捡了起来,伸手一捏董瓦匠的嘴,将麻布团使劲塞了进去。然后一手按住董瓦匠嘴里的布团,一手抓住了他的鼻子捏住。
  董瓦匠顿时就挣扎了起来,但浑身动惮不得。他瞪圆了眼睛,双腿在地上死命一蹬一蹬的。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便不动了。赵三看他时,只见他大睁着眼,但眼睛里已经无神变色。这人的一口气着实很奇妙,刚落气,眼睛就完全不一样了。
  赵三伸手一抹,但那眼皮抹不上,眼睛还是瞪着。
  他便作罢,杀个把人完全没啥感觉,但赵三觉得自己似乎太冷血了,好像杀人很有经验一眼。他便把董瓦匠嘴里的布拔出来扔掉,见旁边还丢着偷来的麦饼等食物。
  赵三当下便一把抓起几只麦饼,一把抓起一把咸菜,走到董瓦匠跟前,一面用劲往那大张的嘴里塞,一面大骂道,“我叫你偷,叫你吃,吃个够!”
  骂了一阵,他便丢掉手里剩下的食物,回头打开房门道:“拿水来,此贼噎着了。”
  奴仆进屋来一看,忙道:“不好,死了。”
  赵三惊诧地回过头,走上前去伸手在董瓦匠鼻前一探,怔怔道:“真死了……倒做了个饱死鬼。”
  奴仆脸一白道:“怎么办,要报官么?”
  赵三道:“一个衣衫褴褛的贼人,报什么官,拿车装出城门,丢在路边了事。”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他爹
  赵三心神不宁,见这老头儿死了,这才琢磨起来:郭绍就算能通过活口、很快猜到主使者,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复,这也太快了点。毕竟安排人手也需要时间。
  之前赵三一来就问老头儿是否认识郭绍,便是在忧惧恼怒之下以为郭绍要害他,认为董瓦匠是郭绍派来暗杀自己的杀手!现在赵三才忽然觉得,也许这董瓦匠偷东西被抓就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恰好这厮在郭绍府上呆过,如此而已。
  他确实有点草木皆兵了……不过真是怕得不行,那郭绍怎么着也是南征北战过来的高级武将,手下一帮兄弟,会不会报复自己?会怎么报复?
  ……
  按照赵三之意,几个奴仆开始处理窃贼的尸体。他们去了一个人,去马厩那边找辆车过来装,不然谁也不想扛着这尸体在大街上走。
  马厩的董二赶着一辆装采买杂货的板车过来,到了院子侧小门等着。那董二是马夫,也是赵家的奴仆,便听得里面喊道:“死沉的尸体,董二来帮忙。”
  董二遂将缰绳往旁边的桩子上一罩,走进门去,却见一具死尸拿张破草席裹着。那尸体的一只鞋都丢了,赤着一只脚,那草席又短,就让那死人的光脚露在外边……死的真惨。不过董二也见怪不怪了,当年他从河东逃荒出来,一路上惨死的人没少见,比眼前这人也好不了太多。有些饿死的人更是悲惨,死前就想吃顿饱饭也不能如愿……董二是尝过饥饿的滋味,反正难以言表。
  不过当他走近些时,立刻就惊了,怔在那里动也不动。眼前的死尸不是别人,竟然是他爹!
  董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爹会千里迢迢来到东京,更没想到爹会死在赵府。
  “傻站着干甚,快来帮忙抬。”奴仆喊道。另一个人说道:“就咱们三个抬吧,董二那厮吓傻了!”顿时他们稀稀拉拉笑了几声。
  “他……”董二的声音都不清楚了。
  一个奴仆道:“今早逮到的窃贼,在厨房偷了一些吃的躲在柴禾堆里。赵三郎上来审问,拿着麦饼往他嘴里塞,生生给噎死了。”“赵三郎下手是没轻没重,不过一个穷成这样的窃贼,死了就死了,倒不是什么大事。董二你怎生吓成这样?”
  董二颤声道:“赵衙内杀了人,官府不查他?”
  奴仆道:“人啥时候没有贵贱之分,老窃贼这种贱命,官府怎会来惊动赵家?这种人死一千个,都顶不上赵三郎一个人。”
  董二相信奴仆所言。赵家阿郎和儿子赵匡胤都是禁军大将,这种人就算犯了事,官府查都不敢查的;更何况死的是卑贱而无人过问的人,被害者还事先在赵家偷了东西,有错在先……虽然只是小错,但小人的小错就要送命,原本是常见之事。
  没有人能制赵三,至少不会因为一条“贱命”制他们。
  旁人又道:“丢城外怕是不太好。城东北卞水河边有片坡地,原本是东京战乱时埋死尸荒谷的乱葬岗,咱们去那里挖个坑,把人给埋了罢。”
  有人附和道:“埋了也好,丢在路边总是有人问,说起来不好听。挖个坑埋了谁还过问这死人?”
  “也是,幸好有片乱葬岗,不然东京这地到处都有主,连个埋人的地方都没有。”
  几个人便将死尸抬上了马车,这马车没有蓬,于是大伙儿又抱来一些升火用的茅草给遮掩在死尸上。一行人赶着马车便从侧面偏门出院子去了。
  董二跟着去了一趟,看明白了地方。默默回赵府,说自己肚子疼,要去看郎中,把马厩的活儿让同伴帮忙。然后先回自己住的地方,从墙角边掀开一块地砖,刨开土从地下悄悄拿出一个罐子来。
  他一边拿钱一边偷偷抹泪,发现钱竟然不够买一口棺材!顿时愈发心酸。
  生为人子,亲爹死了连口棺材都没有,裹张草席赤着脚挖坑就埋了!董二一时间觉得自己活在这世上实在是太丢脸。而且他连哭都不敢哭一声,只能躲到角落里偷偷抹两把泪,不让别人知道。
  要是赵府的人知道被赵三害死的老头是董二的爹,董二还能留在赵府么?任何主人都不会把一个心怀“杀父之仇”的奴仆留在家里,直接赶走那是最为仁慈的做法。但让董二迷惑的是:自己为什么还要留在赵府,给杀父仇人干活?
  如果没有死了爹这件事,他当然是不愿意离开赵府的,哪怕做一个奴仆也比在外头讨日子强。
  董二在墙角蹲了很久,本来想把存的钱拿去买一口棺材,夜里悄悄把爹的尸体挖起来入殓重新下葬。但钱不够,便买不了棺材,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董二开始回忆他爹生前的事……心里其实对自己的爹评价不高,在老家就爱小偷小摸,人还很懒,让一家人过得很苦,一遇灾荒就没法过,娘都是饿死的。但无论怎样,总算是董二的亲爹。日子过得再苦、吃得再差,对待董二再不好,也是爹把他养大成人的。
  而且董二想起来主要是心酸可怜他爹,一天好日子没过,吃糠咽菜活命,苦了一辈子,到头来死得这么惨、带着屈辱被人像扔破烂似的掩埋在乱坟岗。
  想到这里,董二只觉得他爹真是非常可怜,自己非常不孝,不由得悲从心来。
  ……
  郭府内,杨、罗,左攸,京娘等一众人都在客厅里,坐在郭绍的下首。左攸道:“府前正门,对面的院子得买下来,用于增加的亲兵护卫居住。府邸侧面、后面,要增加暗哨和巡逻,轮换值守;府内内宅,京娘不是手下有些妇人,选一些身手好的,就近照料主公的起居。”
  郭绍道:“其实现在也不比如此紧张了,赵三一击不成,他还能有第二次机会?何况此人刚成年,身边还没有什么堪用的人;李侠儿还算能用的人却死了,赵三就算再胡来、有心也无力。我现在最主要考虑的,是这事怎么收场。”
  杨彪劝道:“大哥说得也有理,不过今后咱们还是得留心。大哥以后出门,在城里走尽量不要骑马了,乘车比较好。”
  “二弟这话不错。”郭绍点点头。
  因为郭绍就善于射箭,听到弃马行车的建议,立刻就想到了“暗箭伤人”。弓弩不是狙击枪,要伏击击杀人没那么容易,不过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箭矢要一击杀人,需要爆头、而且不能射在头盔上,否则一箭杀死人就比较难,特别武将出门一般至少会穿软甲护心的情况下……禁军里就有两个武将,在那里吹牛分高矮,谁也不服谁,后来就干脆比身上的伤疤,谁的伤多谁就做大哥。结果其中一人身上竟然有几十处箭伤!另一个武将只要叫他大哥了,因为那人中过几十箭都没死。
  要一箭射中小目标的要害,这就要求杀手武艺很高、从小训练箭术。但这种武艺高强的人,处于当下以武治国的年代,为何要去干那种勾当买卖?厉害的早就是禁军武将了,虽然同样是卖命,却正大光明地吃着皇粮,有身份尊严地活着,平素合法地受社会规则的保护而不必担惊受怕,恐怕比去杀人过活要好得多。所以正道是“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若一箭毙命,只能用弓,而不是弩;就像郭绍在战阵上一箭射死北汉猛将张元徽,这等事用弩就办不到……在郭绍看来,弩最大的优势应该是使用者不需要太多练习,不像弓箭一样普通人根本无法用;但弩本身很依赖制作工艺,这个时代工艺再好也就那样,可控性比较差。相反弓靠的是人的技艺,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反而可能具有极高的精准度。
  总之只通过弓弩击杀目标很不容易、不好操作,唐宪宗时期地方节度使无法无天,派人到长安刺杀宰相,也是先射伤了人,然后上前用近战击杀。
  但万一运气不好、又正好疏忽大意了,被人射在脸上那也得玩完。所以郭绍才赞成二弟的建议。乘车就不会被狙杀,箭矢穿透力不高,在马车车厢里如果被几箭射死了,那简直是很不可思议。
  不过赵三再次出手的可能较低,至少暂时没有什么可能。郭绍只是想抓住他的把柄,在明面上往死里整,但是这得看皇帝什么态度了……
  郭绍沉吟道:“今天我去了一趟侍卫司,回来时在皇城西边碰到了宰相王溥。王溥说今早皇帝派宦官去殿前司,把赵匡胤叫进大内去了。”
  杨彪问道:“官家是啥意思?”
  郭绍道:“很可能是让赵匡胤看犯人的口供、和大臣的审案奏疏,然后当面把事说开,让赵匡胤解释。如果不是这事儿,而是军务,官家一般会把张永德和赵匡胤一块儿叫去,而不是单独召见赵匡胤。”
  左攸听罢说道:“此事恐怕真有点悬,官家一心北伐,在此关头肯定不愿意大将之间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徒然内耗。”
  郭绍点头道:“我也没想和赵匡胤结怨,但赵三把事都做绝了,事到如今,赵三这厮让我很不安生,就是个祸害!”


第一百六十四章 赵府的惊变
  王朴亲点开封府左厅推官,专门在东京负责谋刺禁军高级武将案件的证据收集和过程推论。此推官非常厉害,是开封府有名的狱讼官员;他爹就干这行,子承父职干得很专业,他家不管谁坐皇帝一直就干狱讼。两天就把这案子弄清楚了。
  推官在王朴跟前冷静地禀报着:“此案案情并不复杂,嫌疑最大的人是赵(故意隐去名字)。下官先推一下赵的作案过程,王副使听听是否有疏漏:
  赵先看上了将帅李处耘的女儿,但因李处耘不愿与赵家联姻,故赵差遣同犯李侠儿、李麻子于李府外暗查动静;却发现李家娘子与郭府有往来,并在太室山东大通寺附近订下客栈。便认定李娘子与郭将军有私情,心生嫉恨之意。赵既已察郭将军去大通寺的行程,便有了作案的机会。
  并认定郭将军一死,其部下李处耘便会迫于赵家权势转投门下,则可娶李娘子矣。又因郭将军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素来有间隙,便欲在现场留下蛛丝马迹,以转移视线摆脱干系。
  如此这般一番动机,遂以李侠儿、李麻子招许州流民十余人,于大通寺客栈设伏。是夜,点燃火药桶从郭将军所住房间的后窗扔进房内,炸之。未击杀,又以埋伏的弓弩于门前射之,射伤了郭将军,但谋刺失败。
  李麻子及同伙一名被逮。赵担心事情败露,便将与自己同谋的李侠儿灭口……仵作验尸是先中砒霜之毒,致命则为斧头一类的重器伤颅骨。灭口之后,埋于道旁……”
  推官说罢,又道:“方才所言,是下官对案情的推论。从现场证据、人犯口供可以证实此案确为李侠儿、李麻子所为;并可查明李侠儿与赵(三)来往频繁,常常出入赵府。
  李侠儿与赵关系匪浅,证据三处:一,李麻子口供;二,东市市井、窑子赌坊等诸人口供;三,赵府奴仆数人一致口供,证实赵府却有叫李侠儿的人进出,并与画像相吻合……王副使勿忧,下官并未逮捕赵府的人,只是派人在外面和气地询问,他们自愿说的。”
  推官继续说道:“人证物证查到这个地步,一般来说就可以拿人了。但因事涉赵家,此案还有一处地方无法佐证:李侠儿虽然与赵有来往,却没有任何证词和物证、能证实李侠儿是受意于赵。至于赵的动机,也只是下关的推论……要证实,李侠儿已死,除非……除非逮捕赵匡义,让他亲口招供。”
  王朴道:“不必了。你查案查得不错,能秉公问理,毫不偏颇,本官定然将此事禀报官家。”
  推官忙道:“多谢王公在官家面前美言。”
  ……
  赵匡胤从大内出来,先回殿前司见赵弘殷,然后父子俩都不再上直办公,径直回家。赵匡胤请父亲在内院正堂里坐了,又下令所有奴婢都出院子,然后才从怀里掏出一份开封府左厅上呈皇帝的卷宗,交给赵弘殷。
  “父亲,请先看看这个。”赵匡胤道。
  赵弘殷“咳咳”了几声,端起茶喝了一口,便开始看卷宗。老人的脸渐渐变色了,拳头捏紧,指节都发白了。
  就在这时,赵三入内,低着头拜道:“父亲、二哥,今天为何回来得这么早?”
  赵匡胤黑脸上实在无法有颜色变化,但很不乐地没开口说话,一句也不理会兄弟。赵弘殷突然一掌拍在了几案上,将上面的茶杯直接震了起来,“哐”地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你这孽畜!”赵弘殷站了起来,一掌就抽了过去。赵三没躲掉,生生挨了一下,左脸上五个指引,很快肿了起来。赵三痛叫了一声,急忙拿手捂住脸,“扑通”跪倒在地。
  赵匡胤见兄弟挨了父亲打,还跪地认错,立刻就说话了,忙劝道:“父亲息怒,先坐着顺口气,不必着急。”
  赵匡胤扶父亲坐下,回头道:“老三,二月二十八你好像没夜宿家中,去了哪里?”
  “汝州。”赵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