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9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理正统帝内库的人自然就是内廷的宦官了,故而文官集团说内廷的人心怀叵测,想要从中谋取私利。
内廷得知文官集团抨击后自然不甘示弱,指出文官集团的人沽名钓誉,暗中与江南的那些富商大贾相勾结,从中谋取了大量的利益,这才阻止增税一事。
围绕着是否增加商业税收,内廷阵营与文官集团阵营的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把京城的官场搅得一塌糊涂。
正统帝自然是愿意增加商税,他知道大明商税繁荣不希望钱被那些商贾赚了去,而是想要用到百姓的身上,但他又无法开这个口只能由内廷的人来代劳,进而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
“禀皇上,忠王爷来了,现在殿外恭候传召。”就在正统帝眉关紧缩的时候,一名内侍走了进来,躬身禀报道。
“快请!”正统帝闻言先是微微怔了一下,随后一脸欣喜地吩咐道,他终于盼来了一个能给他解忧的人。
“拜见皇上。”片刻之后,身穿黑色蟒龙袍的李云天快步走进了殿里,躬身向正统帝行礼。
“忠王勿需多礼。”正统帝见状连忙起身离开龙椅,笑着搀扶起了李云天,“朕日盼夜盼,终于把忠王等来了。”
“皇上,臣本该早日回京但被朝鲜的琐事所耽误,还望皇上恕罪。”几年不见正统帝已经到了弱冠之年,不再是以前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李云天微笑着请罪。
“忠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正统帝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然后冲一旁的内侍吩咐道,“传朕旨意,让御膳房备宴,朕要给忠王接风洗尘。”
那名内侍自然不敢怠慢,一躬身后一路小跑着去御膳房传旨,正统帝已经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他可不想扫了正统帝的兴致否则后果可不是他所能承担起来的。
正统帝已经从刘坤宇那里知道李云天在朝鲜耗费了不少心血,进而使得朝鲜顺利并入了大明,如果大明再多出几位像李云天这样的能力卓绝的忠义之臣来他就勿需为江南商界是否加税一事而烦恼了。
“忠王,你看看这些奏章,朕被它们烦得日夜不宁。”等那名内侍走后,正统帝让人把摆在御案上的奏章拿来交给李云天,不无苦笑着说道,要想驾驭朝臣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现在终于体验到了帝王其实也有无奈的时候。
“皇上,臣觉得商税数年前才定下来,不宜现在提升。”
李云天早就知道这件事情,翻阅了几道奏章后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向正统帝说道,“这些年来商事日益繁荣,臣觉得商人们也应该为国家尽一份力,毕竟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
“如今大明万物俱兴,朝廷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臣觉得可以向商人们开征‘城建税’,一半留地方,一半交由税局,用以地方上的建设事宜。”
说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大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上日理万机,给那些商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经商环境使得他们得以过上富贵的日子,他们理应为国效力。”
“话虽如此,可朝堂上有些人却并不这么看,只想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正统帝闻言连连点着头认为李云天言之有理,不过他并不认为那些商人会有这种觉悟,再加上朝堂上的文官集团与江南的那些商贾关系密切,因此冷冷地说道。
“皇上,臣看了这些奏章,反对增税者主要是担忧与民夺利,依臣之见是他们多虑了,根据税局和商局的统计,近些年来江南商贾每年的获利都增加了近三成,而普通百姓很多都难以温饱。”
李云天知道正统帝的担忧,于是微笑着劝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商人既然占用了市面上的资源获取丰厚的利润,那么自然也要为之做出贡献,毕竟皇上胸怀天下,是为万民谋福!”
“忠王如果早来几天,朕也不会为此事烦恼了。”正统帝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他这时才想起李云天掌管着大明的商局和税局,而这两个衙门正是用来制衡商人的,因此增税是否与民夺利自然李云天最有发言权了。
“皇上,虽然商人为国效力乃天经地义之事,不过那些钱毕竟已经进了他们的口袋,因此臣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些奖赏,方能使得此事水到渠成。”
李云天见正统帝的心情变得舒爽,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他必须要照顾到那些商贾的利益,不能强行推动此事以免闹出什么乱子来。
“此事就交由忠王去办,朕实在是被他们烦够了。”正统帝闻言微微颔首,笑着向李云天说道,心中感到一阵没来由的轻松。
“皇上,臣有一事想请皇上恩准。”李云天自然不会推辞这件事情,事实上他是最好的解决这次争端的人选,随后语峰一转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忠王有话尽可直说。”正统帝觉得有些意外,不由得笑着说道,想知道李云天要做什么。
“皇上,臣近来收到了西域和南洋的奏报,虽然我大明已经站稳了脚跟但当地的局势并不怎么稳妥,故而臣想趁着壮年时巡视一遍西域和南洋的疆土,力保西域和南洋领地的安稳。”
李云天向正统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这并不是他突如其来的想法,而是没去朝鲜之前就有的念头,只不过朝鲜事务紧急所以他放弃了,如今正好是巡视的最佳时机。
大明在南洋和西域的疆土可谓是李云天打下来的,因此他自然要比别人更要关注这两个地方的局势,所以有必要亲自去巡视一遍,解决当地实际遇到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南洋泛指大明的海外领地,因为要到这些海外领地需要下南洋前往故而以南洋代之,包括波斯湾在内。
第1389章意外的相见
“哦?”正统帝得知李云天想要巡视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后不由得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李云天会有这样的想法。
要知道大明在海外的领土距离京城有数千里之遥而且路途跋涉,李云天贵为大明的亲王完全没有必要亲身前往,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可就大事不妙了。
“皇上,此事臣经过慎重考虑,南洋和西域之地固然已在大明的治下,但对当地的百姓而言我大明毕竟是外来者,因此一时间恐怕很难接受大明的统治,这就使得有些地方战乱不断。”
李云天知道正统帝对此颇感意外,于是躬身解释道,“臣这次去就是要向当地的百姓宣扬皇上的恩泽,化解当地的矛盾,使得当地能够长治久安。”
“皇上,臣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再过几年恐怕就是想巡视也是有心而无力了。”说着,李云天向正统帝重重地一躬身,“还望皇上成全,让臣在有生之年能够给巩固大明边疆敬献一份心力。”
李云天踏入仕途的时候正统帝还未出生,如今正统帝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他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成了朝堂之上不折不扣的“老臣”。
虽然李云天的模样显得年轻,看上去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但实际年龄在那里摆着,等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话要再想远行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云天之所以现在提出来巡视西域和南洋,除了年龄的因素外还与他以后确实抽不开身有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东征倭国,单单打下倭国并不算完,重要是如何把它治理好,它与朝鲜国不同历来就不服大明的管束这注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再者说了,随着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日趋激烈,正统帝需要李云天来从中进行调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等东征倭国后很可能不会允许天命之年的李云天长途跋涉去南洋和西域。
所以李云天必须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到西域和南洋走上一趟,解决当地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对当地的百姓进行安抚,
“忠王不说的话朕还差点忘了,你与先皇年龄相仿,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听了李云天的这番情深意切的话后正统帝不由得为之动容,像李云天这样一心为国效力的忠义之臣实属难得,因此不无感慨地说道,“朕是真的想把忠王留在京城帮朕排忧解难,不过既然忠王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朕也就不再勉强,恩准了这次巡视。”
“谢皇上。”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谢恩,他还真怕正统帝不放他离开。
“忠王准备何时离开?多久能回来?”正统帝虽然心中舍不得李云天去巡视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但他知道李云天这样做是为了那些疆土的稳定,故而左右权衡了一下后决定满足李云天的这个请求,以免李云天以后留下遗憾。
“臣准备等明年开春就走,臣算过了,少则两年多则三年就能返回。”李云天早有准备,闻言有条不紊地回答。
“唉!”正统帝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颇为不舍地说道,“朕原本以为忠王这次能留在京城伴驾,不成想忠王这一走又是两三年,届时朕找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
“皇上,臣一定尽早赶回。”李云天见正统帝流露出不舍的神色,知道这是他的真实情感,心中也不禁为之感动,躬身沉声说道。
“老师,先皇和太皇太后都曾经对朕说过,说老师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皇室足以依赖的国之重臣,以前朕还小不懂得先皇和太皇太后为何这样说,这些年来朕终于明白了过来,老师与朝中的那些大臣不同,一心为国,终日为了国事操劳,有老师在实在是朕的幸运!”
正统帝走上前扶起了李云天,郑重其事地望着李云天说道,目光随之变得柔和了起来,对李云天的称呼也由“忠王”成为了“老师”。
虽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给正统帝找的老师,但天子乃九五之尊,故而即便是帝师皇帝也很少称之为“老师”,由此可以出正统帝对李云天的信赖和倚重,毕竟正统帝自幼便受到李云天的调教,对李云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皇上言重了,这是臣应该做的。”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能得到正统帝如此赞誉他以前的那些事情可谓没有白忙活。
“老师,今日咱们不分君臣,一醉方休!”正统帝不由得笑了起来,无论何时李云天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即便是当年被宣德帝囚禁也没有失去儒雅的风范。
“臣遵旨。”李云天笑着答道,虽然这有悖君臣之礼但他看出来正统帝的心情很好自然不能让正统帝扫兴。
李云天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一身酒气地坐在马车里返回忠王府,在宫门和皇城城门值守的禁军已经接到了正统帝的诏令,打开城门予以放行。
能在紫禁城里与正统帝把酒言欢到这个时辰的人放眼大明估计只有李云天了,正统帝在酒宴结束时已经酩酊大醉,被皇后和内侍搀扶着回去歇息。
既然正统帝已经答应了巡视南洋和西域一事,那么李云天现在就要开始动手准备相关的事宜,他这一走就是两三年有很多事情都要提前进行筹备。
当护卫们护送着马车驶进距离忠王府最近的十字路口时,没走多远两团人影忽然从街边的阴影中奔了出来,径直挡住了马车的去路。
“有刺客!保护王爷!”见此情形,护卫们立刻拔刀把马车护在了中间,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形势。
正在闭目养神的李云天闻言后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随后缓缓睁开了双目,对护卫们口中的“刺客”感到意外,要知道他的随行护卫可是超过了百名,这里又是治安严格的京城,故而有人要想在京城对他动手可不容易。
“儿子请父王做主,成全儿子的亲事!”就在这时,车厢外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安明!”听见这个声音后李云天的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他听了出了这个声音是儿子李安明的。
李安明由绿萼所生,是李家的四子,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李安明现在应该在讲武堂里历练,怎么会跑来拦路而且还与亲事有关。
说起来李云天感到非常惭愧,他这个丈夫和父亲当的并不称职,与妻儿在一起团聚的时间非常少,连李安邦与正统帝的嫡亲姐姐永德公主大婚都未能参加。
不过,李安邦与永德公主的大婚并不落寞,虽然李云天没能去但孙太后亲自前来忠王府主持了婚礼,对忠王府而言可谓无限荣光,正统帝也送上了大批的贺礼,令京城的权贵颇为羡慕。
对于儿女们的亲事李云天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基本上交给了周雨婷等人去安排,说起来他对京城那些高官显贵家中的家眷远没有周雨婷等人了解,故而在儿女亲事方面他唯有自愧不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间李安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李云天这个父亲对他的亲事却一无所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方一定是名门大族之后,要知道不知道多少大明的权贵都想跟忠王府攀上亲。
李安明与忠王府别的庶子不同,小时候与李安国、李安民一起被逝世的张氏太皇太后下恩旨授予了从五品的武略将军。
虽然武略将军只是一个有名无权的散官,但这意味着李安明的身份与其余的庶子不同,李安国和李安民在成亲后都被正统帝封为了郡王,如无意外的话李安民在大婚后也会被正统帝封为郡王,而他们其余的兄弟只能是镇国将军。
这时,负责上前查看的护卫也认出了跪在路前的那两名年轻男女中的那名英武俊朗的男子是忠王府的小王爷李安明,连忙让人放下了手里的刀。
“明儿,你怎会深夜在此?”李云天推开马车的车门下去,来到跪在那里的李安明面前不无诧异地问道,视线随后落在了跪在李安明身旁的那名年轻女子的身上。
由于那名女子低着头故而他无法看清女子的面容,不过其身材婀娜有致想必相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岂能让李安明做出这种拦路跪求的事情来。
“父王,孩儿恳求父王给孩儿做主,准备孩儿迎娶宁儿为妻!”李安明抬起头,神色紧张地向李云天说道,虽然显得忐忑不安但眼神却无比坚毅,要知道在忠王府那些子弟的眼中李云天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深受众人的敬畏。
“你就是宁儿?”刘云天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苦笑,望着那名女孩问道。
“回王爷,民女赵宁儿叩见王爷。”那名女孩的身子禁不住颤抖了一下,连忙给李云天磕了一个头。
“明儿,你可知深夜你们二人在一起可是坏了赵宁的名声,这是你想要的吗?”听闻“民女”二字,李云天顿时知道了赵宁儿并不是京城哪个权贵之间的小姐而是平民人家的女孩,于是不动声色地盯着李安明问道。
“父王,儿子这也是迫不得已,我娘逼着宁儿嫁人,儿子要是再无动于衷的话宁儿可就要嫁给别人了!”李安明与其他的兄弟一样,自小就敬畏李云天,听闻李云天的言语中有责备之意后额头上顿时渗出了冷汗,以头触地辩解道。
“明儿,你已经离家出走了?”听闻此言,李云天猛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由得有些诧异地问向了李安明,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成了一件轰动京城的事件?
第1390章高瞻远瞩
“父王,孩儿这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如果不带走宁儿的话她就已经成亲了。”李安明听了李云天的话后脸颊不由得涨得通红,神色尴尬地解释道。
“你呀你!”李云天闻言顿时流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看来事情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样,李安明竟然带着赵宁儿“私奔”了。
“父王,孩儿与宁儿情投意合,可我娘非要给孩儿安排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可孩儿对那些名门大户的小姐没有丝毫的爱慕之心,只愿娶宁儿为妻。”李安明知道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咬了咬牙后再度以头触地向李云天恳求道,“请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