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在这一天,王扬决定用小麦做些吃的。

最简单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估计就是小麦粥了。

王扬将一个大锅取来,加上水,然后将小麦倒了进去,一边搅着,一边和众人逗着乐子。

众人则是直勾勾的盯着那锅小麦粥,流着口水,心思全部放在了上面。

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熬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可以怎么吃。

火候慢慢的升高,开水在其中沸腾,这时候已不需要过多的搅动,翻滚的开水,将下边儿的麦粒涌到上方,然后到了旁边又沉下去,又被涌上来。

麦香味四溢在众人鼻间,口水哗哗的,就连王扬看着那锅粥也快瞪直了,恨不得立刻喝上几口。

小麦粥很难煮,不比米粒,时间要花很长,粥越煮越浓,表面飘着一层淡淡的金芒,闻着那香味,肚子咕咕的叫。

许多人忍不住要王扬打一些出来尝尝,王扬舀起一小飘,吹了几口气,喝了一口下去。

浓浓的麦香味带着一丝津甜,在舌尖上化开,柔软的麦粒在嘴中一含即化,沁香散发。

一口下去,仿佛将大自然的气息都顺着丝丝润滑的细流,缓缓的流进肚子。

“好久没吃过了,味道……恩,还是以前的好。”

没有调料,小麦粥并没有想像中的美味,如果能加一点点的白糖,再加一点儿奶精,混合着奶香的浓郁与淡淡的甘甜,那才是人间美味。

熬得差不多了,王扬就开始分给众人,第一口下去,众人似乎也有点儿失望,没有想像中期待的好吃,但就着烤得油花儿乱冒的烤肉,却也让众人胃口大开。

这一顿的意义,大于小麦的味道,王扬吃得心脾都暖了,一口粥,一口肉,吃得比往常的时候都多。

最后实在是吃不下了,就仰躺在地上看星星,看得累了,就闭上眼睛,感受王盈盈在自己身上捉虱子的轻柔动作。

想着这只是小麦的其中一种做法,以后可以包饺子,做包子,做馒头,做面包,做汉堡,做蛋糕等等等等,他心花怒放。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安心的慢慢享受农耕生活带给自己的安定和乐趣。

他知道,美好而愉快的生活开始了。

第249章 有了小麦以后

小麦有了收成,众人未来一年的生活有了保障,人人都很开心,开始适应以粗粮为主的生活。

这种生活非常的惬意和规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延续下来就简单多了。

小麦被众人贮存,产量无法去计算,只能粗略估计,应该是每亩有个一百多斤的样子。

这与后世的亩产七八百斤,甚至更多是无法相比的。

王扬倒也不在意,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日子。

小麦被囤积了很大的一仓库,许多都因为没有缸盆等存放,而摆在地上,那些地面同样被王扬铺了地板,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而现在的他们快要将小麦收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便是翻土,顺便将秸秆放回麦地。

这方面若要认真搞起来,那是十分麻烦的一件事,现在并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发达的工具。

说说这犁吧,一般在收割完农作物以后,秸秆都会留在麦地中,包括地里的根,根深蒂固,并且由于农作物的汲取。

地表的一层其实会变硬,营养不多,但底下的泥土依然肥沃,用犁翻出来后,不仅有利于种植,也能让那些秸秆和根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加速腐烂,让地快速恢复元气。

王扬一开始的策略是让众人收割,如果真那么做了,现在翻地就会非常非常的头疼,可以要人的命。

好在他及时调整了策略,将小麦连根拔起,留下一个一个的小洞,将地皮变得满目疮痍,也算将土变松了些。

不得不感叹,有时候真的不能死守理论,因地制宜真的很重要。

犁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用锋利的一头,将土翻开。

理论上,只需要一根木矛,就可以代替犁来使用,王扬便这么试了。

他来到麦地上,将木矛用力往地里一插,胸口抵住另一头,往前推去。

泥土被矛身轻轻分成两半,向两边翻了出去,露出里面颜色更深的泥土。

当然了,这样推很可以会把矛尖抵到地下,必须平行的拉,就像犁添的牛一样,水平前进。

如果真要用矛来犁田,做法就是将绳索套在神兽的身上,它往前拉,自己在后面保持矛与地面垂直,能够将泥土分开。

理论上绝对行得通,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完全实现,但是这个效率嘛……就非常差了。

若是真有心要用矛来做犁,可以将木矛改造一下,将矛身挂出一个刀一般的刃口。

恩……还是打个比喻吧,就是改造成方天画戟的戟的样子,毕竟尖锐的刃口能够更轻易的破开土地,牲畜和人操作起来也就不会那么累。

这是最简单的犁,但只是想像中的犁,一般的犁都比较重,而且有犁把,口子,等等一系列的讲究,看上去像个三轮车的结构。

最早的犁出现在美索不达平原,整个犁是一个“Y”的结构。

王扬肯定不会现在就做犁,对他而言,暂时是没必要的东西,他可不想神兽们还没发展起来,就给累死了。

至于那土地翻与不翻,对王扬没有半点影响,为啥?他不需要土地的质量,更不需要小麦的种植技巧来提高每亩的出产数量。

他需要的是无穷无尽的小麦种子和面积更大的土地!

以绝对的种植数量,来增加每年的粮食总量。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土地局,只要看得到的地方,都是自己的,这才刚刚起步,琢磨这琢磨那的,那么累干什么。

质量的问题,以后再改进,现在没那心思琢磨那件事儿。

小红端了碗粥给他,打断了他的思索,对他笑笑,问他想什么东西呢?

他接过来喝了一口,放在地上,画了个犁的样子。

小红表示,自己看不明白。

“看不明白就看不明白吧。”王扬淡淡一笑,地上画的犁,是在爷爷家看到过的,也知道怎么用,要他制造后世的这种木犁,也造得出来,并不需要多少巧妙的技术。

但关键就在太麻烦了,做这样的一个犁,估计得花一两个月,自己可没那闲功夫瞎耽搁。

喝完粥,他开始和众人一起翻土,其实也说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翻土,无非就是用木矛将土地打松了,然后将秸秆丢下去,也懒得埋,往上边儿洒点儿水,过不了几天就会腐烂干净,被土地吸收。

而在这几天中,众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继续开阔空地,让小麦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播种。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去年播种的时候,因为小麦种子不够多,所以没有开垦那么多地盘,今年丰收了一遍,自然要扩大更多的地盘,种下更多的小麦。

一转眼,十几天过去,麦地里已经看不到什么秸秆了,腐烂的味道还有余留,众人不愿意靠近麦地,王扬也不让众人靠近,你说万一要惹出病来,还不得全军覆没。

谨慎的态度下,王扬又观望了半个月,土地的臭味被流动的风卷来卷去,不知刮到何地。

王扬开始播种。

时光总是乐悠悠,王扬的生活无比舒畅,这两天他实在是把小麦粥吃腻了,决定换一种吃法。

他将小麦研磨成了粗粉,放在板块上,倒了点儿水,慢慢的揉成面团。

想将面团揉成韧性的状态非常费力气,是个技术活,大大的技术活,可把王扬累死。

好不容易揉得差不多了,王扬便烧开了水,将面团撕一点儿下来,压成扁扁的薄皮,放进滚烫的开水中,待它快熟了,倒了点儿肉屑进去。

没过一会儿,一碗肉沫煮面皮就直挺挺的放在他的眼前。

只见他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的咂了咂嘴:“多少年了,久违的面片儿汤啊。”

他几口吃完,还是觉得很不过瘾,喃喃着道:“得放点儿辣椒,放点儿醋,再来点儿盐巴什么的佐料,就是一碗地道的酸辣面片儿汤了。”

他在吃食上面展开了疯狂的研究,弄出了面条儿,水饺,还蒸了馒头。

没错!就是馒头!而不是包子!

这种是生面,没有发酵过,做出来的包子皮特别硬,就像吃没有味道的沙子。

还有那馒头,冷了以后硬得跟石头一样,而且还没有味道,差点儿没把王扬噎死。

众人只能看着他天马行空的做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面食,每天一个花样,都快看傻了。

他们是真不知道王扬的脑瓜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为什么就那么有创意?

可惜啊,也就是个外表好看,新奇而已,众人除了觉得水饺还不错以外,其他的都难以下咽,还不如煮粥呢。

王扬都快发狂了,他现在迫切需要酵母,需要调料!他要吃大餐!要吃美食!

要知道一碗没有味道,干巴巴的面,或者几个像蜡一样的馒头,不是一般人吃得下去的,就连不挑食的同伴们,都不想吃。

好在王扬想法够多,他将馒头撕成两半,烤了块肉,放了点儿野菜进去,这么一夹……

“恩……这是中国式汉堡?不对,中国式三明治?也不对,没错,这是肉夹膜。”

想要这里,他一口咬下,终于心情舒畅了些,想着小麦没白种。

又过几天,部落中添了一件喜事儿,大批大批的新生儿降生了。

在去年,王扬的人口数有七八十人,笑笑一群人的加入,让部落的人口数接近一百人。

今年又到,又一批新生命降生,数量达到了四十个,总人数到了一百三十多人。

一百多人的部落,在这个时代,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绝对是这个时期最多人的部落,也是最强大的部落。

这么多人的部落,聚在一起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哪怕是在动植物众多的深山老林里面。

人越多,需要的食物就越多,而食物不可能无穷无尽,需要很大的地盘供应。

王扬自然是不需要担心这一点,他发展了农业。

而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扩大农业,然后发展更多的东西。

正应了那句话,面包有了,房子是不是该有了?

王扬眯起眼睛,打算建造房屋。

他将这个打算说给了众人听,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也不想天天暴露在太阳和暴雨底下,有个居所就多了几分安全感,毕竟附近有大型的野兽出没,如果能住在房屋里面,也就不需要天天派人守夜。

火光映照下,张三的脸庞有点儿阴晴不定,王扬问他怎么了。

他表示,木炭不多了,是不是要开采一点儿?不然难以供应庞大的烧砖和烧板块。

小红这时候也表示,能不能多带点儿人去装运黏土,来回一次要两个月,多带一点儿回来多好。

刹那间,王扬的房子梦变成了难产。

现在没木炭了,要去哪里找?难不成再来一把大火烧了森林?要是老天不给面子,下雨灭了大火,把森林烧掉大半咋办?

而且黏土矿确实离这里有点儿远,自己要怎样缩短来回运送的时间?

亦或者,重新寻找一处黏土矿?

第250章 人口问题

木炭的问题,由于机缘巧合,让王扬占了大便宜,天公为其作美,得了非常多的木炭。

而这次又要怎么解决?

抬起头,看了看金色的太阳,王扬沉默无言。

现在正处旱季,太阳亘古不变的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白天雨黑夜都化为永恒,变成荒漠无雨的世界。

一雨难求,王扬不敢肯定再烧一次森林会惹出什么事端。

而黏土矿的问题,之前一直被忙碌的小麦农作所掩盖,现在想想,确实太远了,两个月的往返时间,等黏土能把头发等白。

可是不去那个黏土矿采黏土,又能去哪里采黏土呢?

他不由得来到粮仓面前,粮仓之中,堆放了以吨来计算的粮食,可以想见,由于再次扩大了耕种的面积,明年的收成将会翻倍,再后年,再翻倍。

粮仓肯定会很快塞满,自己总不可能年年爬起来就赶着烧一座粮仓来储存食物,和一些缸之类的东西吧?

那不成了粮仓奴了?

王扬的目标算不得远大,曾经是一亩田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现在的他,却想发展更多的东西,想种很多田,然后开辟果园,再养一大堆的动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住进房子里!

可现在由于材料的问题,这个梦要年年推迟,岂不是把自己给坑了?

不行!绝对不行!

众人见他烦恼的摇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事情,驱赶者愣是把种植猴面包树的事情给生生咽到了肚子里。

那猴面包树张三和笑笑回来的时候对他们说过,他们很想吃吃这些东西。

当然了,这是因为他们想吃有味道的水果,想将水果和肉一起放在沙锅里面炒来吃,那种滋味儿,吃一次就忘不了。

王扬会傻到没有想过么?他想过,非常想,将那些有味道的果子切成片,和烤肉夹进馒头里,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最想干的事情。

而且那猴面包树的树皮纤维极高,可以拿来制造绳子等工具,不仅如此,那庞大的树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栖居之所,挖个洞就可以住进去。

如此一身是宝的果树,王扬早就想大量种植,然后开采收集。

而且由于有了窑子,王扬的想法就更多了,他想找到金属,制造金属器。

还有那蠢货的绒毛,长了那么多,不弄点儿下来做衣服鞋子什么的,真对不起上帝。

可是这么多的想法,不是想到就有时间去做,去做就有人来帮忙。

没错,人数还是不够多啊!

他真恨不得众人快点制造新生命,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现在有了时间,问题突显出来了,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工程选项,先做哪件?

他头疼的拍了拍脑袋,对着其他无聊发闷,也坐在一旁聆听讨论的大人们道:“都愣着干啥?快去制造新生命!”

小红一听这话,立刻将他推倒!

“我%¥#……”王扬抹了把冷汗,抽身而退,重新坐下,他极为严肃的表示,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要开没有意义的玩笑,尤其是不要再把自己扑倒,自己需要冷静的思考问题。

小红白了他一眼,不是你要孩子的吗?

他思索了一阵,越想脑袋越涨,自己这点儿人口想要全方面发展太难了,只能专攻一项,就看哪项对众人的意义最大。

他祭出了大招,在地上作画,分别画了木炭、黏土矿、金属、和猴面包树等一系列图画。

然后他在小麦那张图画上写上二十,代表需要在这方面上消耗的人数。

他们今年的收成应该是勉强能够支撑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还无法保证一年,偶尔去狩猎补充一下肉源的话,就可以有一年的食物了。

那二十个人必须继续开垦麦地,保证收成,部落的人口数量也在增加,明年的食物需求会更大。

想到这里,他怕二十个人不够,又加了十个人。

然后捕猎上需要十个人,一共用去四十个人。

他们现在真正可以劳动的人数是八十人,这么一搞,一半没了。

而想要继续建造粮仓,以及房屋,就得烧窑子,木炭这方面起码得来个二十人。

如果不去寻找黏土矿,就用那个黏土矿的话,又用二十人。

算了一下,王扬抹了把脸,没人了……

“不对,不能这样算!”

粮仓的话,就明年而言,还可以不烧,因为到了明年,粮仓里的小麦就被吃光了,可以继续装。

大不了不建造房子,再晒个一年的太阳,淋个一年的雨。

这样自己又有了二十个人可以支配,这二十个人拿来干嘛呢?

王扬的目光不由得飘到了金属画上,金属的作用不需要再多说,有金属,有一切。

这二十人是不是可以拿去寻找金属矿?

但刹那间,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事实,这个部落,除了自己,没有人认识金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