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玩机械-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穗城人的早饭与番山墟里有点差别,就是迟些吃。丹枫他们的上班时间和朝廷的早朝时间一样,早上七点左右上班,十点下班回家吃早饭,下午两点上班,四点下班,每天工作五个钟,比雷晓飞前世朝九晚五的工作舒服多了。
丹枫下早班时,雷晓飞和丹霞的早饭已做好。丹枫一家人又吃了一顿丰盛美味的早饭,众人边吃边赞口不绝,丹霞的奶奶更是对雷晓飞说道:“我都这么老了,还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雷小哥你做的这两顿饭是我一生吃过最好的饭,如果你能天天在这做饭就好了。”
雷晓飞笑着对老奶奶说道:“奶奶,可以啊,您老让丹叔叔不用我帮他当幕僚,请我在这里做厨子就行啦。”
丹霞的奶奶可高兴了,忙对儿子说:“枫儿,你就请小哥做厨子吧。”
丹枫知道雷晓飞恼自己强拉他去当幕僚而将军他,他又是个孝顺儿,只好苦笑地对母亲解释:“妈,雷小哥是做大事的人,我哪请得起他。”
丹霞的奶奶又问雷晓飞:“雷小哥,我也有点钱,你说,你多少钱一个月?辞了那个工不做,到我家来做厨子,好吗?”
雷晓飞故作深沉地算了算,说道:“我来到这里大半年,大概赚了五、六千两银子,既然和丹叔叔是熟人了,就让他出五百两银子一个月请我吧,您老的养老钱我哪敢收?”
丹霞的奶奶听了嘴巴张大合不拢,在座的众人也呆了,天下哪有这么高价的厨子,丹枫狠狠地挖了雷晓飞一眼,苦着脸对母亲说道:“妈,我说过,雷小哥是做大事的人,他赚的钱比我多多了,我哪请得起他,他是在跟我开玩笑。”
雷晓飞报复地对丹枫龇笑了一下,才转头忙对丹霞的奶奶说:“奶奶,我跟丹叔叔开个玩笑,这段时间我确是没空,等过几个月后,我要在这隔壁的湖上开家菜馆,到时,我天天做菜拿来这里给您吃。”
丹霞的奶奶这次真的高兴了,她说:“好,好,那时你就多上这里来,找我们丹霞玩。”
雷晓飞大汗,为了口福,老奶奶把丹霞卖掉了。他望了丹霞一眼,只见她在众人的注视中,羞红着脸低下了头。
饭后,丹枫不服气地对雷晓飞说:“你别老针对性我,我什么说也是这一家之主,我可以不让你进我家门。”
“好啊。”雷晓飞马上应道,还是微笑着对丹枫说:“看奶奶饶不饶您,看丹霞饶不饶您。”
提起这两人,丹枫没辙了,一个是他的心头肉爱女,一个是他孝敬的老母亲,这两个人都被面前这可恶的年轻人收买了,自己已无可奈何。他只得摇头道:“难怪连胡老也老被你捉弄,今天才知道你原来是这么有手段、这么难对付,难道你就不怕我这个官?”
“嗤,我一不靠您升官,二不靠您发财,三没犯王法,我干嘛怕您。”雷晓飞换了副正经的面孔,对丹枫说道:“好啦,今天跟您开开玩笑,您老可别生气。平日您位高权重,相信这样轻松的日子不多吧?在官场,人人只会戴着假面具,说假话;而在家中,您又严肃有余,令到您家中的气氛沉闷。调查证明,沉闷的气氛会让人压力过大,容易衰老。所以我就恶搞了一下,让你家中的气氛轻松些。”
丹枫沉默了,雷晓飞的话说到了两个道理,一个是无求就无畏,这个道理很适合官场,当一个人无求时,他就不会贪,不畏强权;另一个道理是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要处理好,把工作情绪带家到家庭中,就会少了家庭应有的欢乐和祥和。这个雷小哥真不简单,随便开个玩笑都包含着哲理。
雷晓飞还是一副嘻皮笑脸地说道:“什么啦?丹叔叔真的生气了?和后辈斗气,那可就有失您的谦和气度呀。”
丹枫被面前这个未来女婿气到哭笑不得,他指着雷晓飞笑骂道:“你这个家伙,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被人玩,这笔帐先记下,到时候再跟你算。”
“我当好您的幕僚,帮您办成这件大事,让您升官,那算不算将功赎罪?”
“升不升官还是其次,来到这里任职近一年了,看到这里的人还是饥不裹腹,我心中有愧。”丹枫慨叹道:“现在朝中的派系斗争越来越激烈,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我已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在官场上只求问心无愧地对得起黎民,在家中只求家人平安幸福就已心满意足。”
丹枫的话让雷晓飞肃然起敬,他认真地对丹枫行了个礼,说:“您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后辈敬重,您的敬老爱幼的美德值得后辈尊重,我会尽力帮您达成您的心愿。”
“好,好。不愧是我乖女看中的人。”
“这么说,难道丹叔叔您就没有看中我啦?”
“你……”丹枫又被噎住了,好一会才说:“厚脸皮。”
雷晓飞又恢复了嘻皮笑脸,说:“哈哈,我不过是说真话而已,难道丹叔叔您也不喜欢听真话?”
“你……”丹枫再次被噎住了,又过了好一会才说:“以后跟你说话就要小心点。好了,不和你说闲话了,你看中的地早上我已和田土司打过招呼,下午,你跟他们的人去丈量实地和办手续就行。”
第143章李村调研
当天下午,雷晓飞跟着丹霞来到办土地买卖的田土司,办好登记手续后,两人和田土司派出的会计来到买地的现场,划出了雷晓飞需买的土地范围,然后丈量了地的实际面积,才回到田土司签署合约和交纳买款,用了不到两小时的工夫,一百二十亩的土地已归雷晓飞终生使用。
雷晓飞当然知道,田土司这神速的办事效率,和丹枫的招呼不无关系。
雷晓飞拿到了土地契约时,看天色还早,忽然生出想到丹枫准备试点的村子里去看看的念头。他就对田土司的领头人说出自己的意思。那田土司的领头对雷晓飞哪敢怠慢,这个年轻人可是钦差大臣打过招呼的,并和他的女儿一同来的,谁知他与钦差大臣是什么关系,他忙派出一个熟悉的人带路前往。
丹枫准备试点的村叫“李村”,顾名思义这里的人以李姓为主,村不算很大,大概有两百户人左右,村里的房子也是像番山墟“合作社”里的家家户户一样,用黄泥和茅草搭建而成,从房子的破旧程度就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并不富裕。
田土司派来带路的是一个姓张的中年人,看样子他和这村子里的人很熟,他带着雷晓飞他们轻车熟路地直进入村子里,找到了村长,然后把雷晓飞他们介绍给村长,让村长配合雷晓飞他们调查。
村长姓李单名和,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一脸酱黄色说明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李和任村长已经十多年了,他认识田土司姓张的中年人。这人曾到这里来过调查,所以他知道这个姓张的是官府的人。现在姓张的又带人来调查了,虽然他介绍两个年轻人时,并没有介绍他们的职务,但看他对带来的人那恭敬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两个年轻人不简单。李和就更不敢怠慢了。
雷晓飞向李和详细地了解了李村的基本情况。比如:村里有多少田地?每造收成有多少?村里的人口多少?劳动力多少?雷晓飞把自己想知的都一一详细过问,连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也查根问底,而且用他那随身携带的自制铅笔一一记录在案。
雷晓飞问完了自己所要问的问题后,就让李和带他去看村里的地。
李村也像南方的大多数农村一样,背山而建。雷晓飞让李和先带他去看村子的后山。后山并不高,山的坡度很长,山上也没有什么大树,只是长满了南方常见的山草。
雷晓飞要过他特意吩咐李和带来的锄头,选了一处山草不是太茂盛的地方,先把山草铲去,然后挖起土来。直到挖了个半米大的坑后,雷晓飞才住手,蹲下对着挖出的泥土研究起来。
同来的几人对雷晓飞的行动各有所思。李和的想法是:这个年轻人一看就不是干庄稼活的,但他用锄头却很老道,不知是什么来路?田土司那姓张的中年人则想:这个与钦差大臣女儿同来的年轻人是不是吃饱得撑了,没事走来这里挖土?丹霞却是想道:飞哥不知又要搞什么研究了。
村子的后山的土是南方常见的黄泥,不过是黄泥中渗有沙子,这样的地貌和雷晓飞前世的家乡一模一样,雷晓飞前世的家乡就靠这样的地种番薯和西瓜出了名。雷晓飞打量了一遍后山,估计可以开荒的地有近千亩,心里慨叹:唉,真是浪费,这里的人抱着金碗还去当乞丐。
看过后山,雷晓飞心中已有定论。他又让李和带他去看村子的水田,这村子里的水田都在村子的前面,从后山绕过村里的房子,就看到了村前有一口两、三亩大的水塘,这布局和雷晓飞前世家乡的农村一模一样。
记得小时候,雷晓飞回乡下时,见每条村子的村前都有一口塘,就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有这种景观。他父亲告诉了他,那塘是用来在村子救火和抗旱时用的。
过了水塘来到村口,就见一棵婆娑的大榕树矗立在村口,大榕树底下建有几条简易的麻石凳子,这景观也和雷晓飞前世家乡的农村一样。雷晓飞小时候听农村中的老人说过:村里的人口越旺,榕树就会越婆娑。雷晓飞小时候不明其理,长大后学了生物,才知道树是吸二氧化碳的,人越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越多,这也许是树婆娑的原因吧。榕树下的麻石凳子不用说是纳凉用的了,盛夏时分,坐在婆娑的大树下纳凉,那是农村人一大惬意的事。
一样的景观,竟然分隔了两个时空,雷晓飞不禁触景生情,前世四十年的生活片段从脑中一一掠过,让他黯然神伤。
丹霞一直关注爱郞的神情,见爱郞脸现悲伤,虽不知何事所致,但她却尽女性的温柔,一把握紧爱郞的手,把身躯贴紧爱郞,用自己的爱来溶化爱郞的悲伤。
雷晓飞感受到丹霞的用心,对善解人意的丹霞报以一笑,也握紧了她的手,用力地甩了下头,仿佛要将那些不快甩掉。
来到了水田里后,雷晓飞却愣住了。原来他看到水田里种的东西是乱七八糟的,有刚插不久的秧苗,有各种合时节蔬菜,更多的是一种他叫不出名的植物。
雷晓飞连忙向李和讨教,李和告诉他那种植物叫粟,是除了麦子以外,这里村民的主食,也像麦子一样磨粉后制成饼吃。
雷晓飞围着那叫做粟的植物端详了几遍,这粟和他前世时的粟米(玉米)并非一物,他确定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相信应该是属于高粱此类的杂粮,通过它做成饼吃这种吃法,推断出它应该是来自北方。
既然不识,雷晓飞就再也没有研究这种陌生的植物,他全面地观察起各种植物的生态来,才一看,他就发现所有的植物,都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焉立在田上,雷晓飞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现在是初夏时分,春耕才不久,别的植物他不了解,但秧苗现时应该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记得前世,每到这个时节,乡下的田里是一片绿油油的,秧苗都在争先恐后地疯长,哪像眼前这副模样。难怪刚才李和说村里的平均亩产只有三百多斤,雷晓飞前世的乡下,最差的稻谷平均亩产也有六、七百斤,多的平均亩产超千斤。
李村每户平均一亩地左右,如果按平均亩产三百多斤算,两造也不过是七百斤收成,每月分摊才不到六十斤,脱了壳后就只得七成左右,也就是四十多斤。如果每户三人,那一个月只有十多斤的米,又没有什么副业补充,不用说是穷了。
雷晓飞虽然没有正式干过农活,但前世几十年的见闻也让他认识一些相关的知识,像他这样的门外汉都能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的农田缺水。看,田干巴巴的,有的土已开始龟裂,他就问李和:“为什么不灌溉农田。”
李和苦着脸说:“没水。”
不会吧?这里不是离前世的珠江现在的清江和自己买下的大湖不都是只有一堤之隔吗?雷晓飞提出疑问时,李和忙做了解释。
原来这里的地势比清江和大湖都高多了,要挑水才能灌溉。而村前那个水塘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那点水对这几百亩的农田来说无疑是背水车薪。村里的劳力又不足,就只能年年看天吃饭啦,哪年天下雨多了,收成就好,反之就会歉收。
雷晓飞无言了,这就是科技落后之故,如果有抽水机,当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何用望“水”兴叹。
雷晓飞又要过了李和扛着的锄头,像刚才在后山那样,在水田里也挖些土出来研究。不同的是这次没有挖那么深,只挖了个三十公分左右的浅坑。
从水田里挖出来的土是黄白相间的。像雷晓飞这样的门外汉都知道,田地里的土要是肥沃的话,就会呈黑色,黑得发亮黑得流油最好。看来,要改善李村的贫穷,就得先解决水和土的问题,未来岳父这个幕僚还真不好当,不知又要死多少脑细胞啦。
雷晓飞看了看旁边的丹霞一眼,心中YY道:幸好,丹老头给了自己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补偿,否则不收他一万几千两银子,那就真对不起自己。
丹枫这时正在不停地打喷嚏,心道:我不像是感冒呀,肯定是谁在说我。如果他知道雷晓飞心中这么想,不吐血才怪呢。
第144章两情相若
雷晓飞弄清楚了自己想知的事后,这次试点村的调查就算完毕了。雷晓飞让李和回村,又给了一两银子打发走田土司那姓张的中年人。
田土司那姓张的中年人开始不敢接雷晓飞的银子。雷晓飞知道国人官场的习性,为了以后好办事,硬把银子塞了给他。那姓张的中年人当然就欣喜异常了,这银子已相当于他小半个月的工资了。他连声道谢后,才欢天喜地地走了。走前,中年人还不断地向面前这个年轻人献媚,说道: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他一定尽力而为。
从李村出来后,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只是下午四点钟左右。雷晓飞就提议到“合作社”新买的地里去看一看,丹霞同意了。
雷晓飞和丹霞两人,从李村的水田里,走过了一片几百米长的荒地,来到了湖西面的堤坝上,然后沿着堤坝向湖的南面走去。
初夏时分的太阳下山迟,下午四点钟了,太阳离西山还有大老远的距离。古时候没有像雷晓飞的前世那样全球气候暖和,就是初夏的日子也还要穿两件衣服。所以夕阳照在身上,让人有暖洋洋的感觉,惬意极了。
雷晓飞和丹霞两人,一边享受初夏的夕阳带来的惬意,一边观赏湖面的风景,沉入了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中。
深幽的湖水在微风的轻漾中现出层层的鳞片,西斜的夕阳又给鳞片镀上一层金光,让那煞是好看的金鳞一片连一片地数之不尽,并随着微风摇动,晃得人眼花缭乱。
桔红色的夕阳斜照在雷晓飞和丹霞两人的身上,把他们的侧影拉长,投到湖中。两人在湖中的投影,一会儿相牵,一会并肩,一会儿重叠,就像他们的感情。
丹霞专注地望着这变幻不定的投影,心里暗自庆幸。庆幸上天让自己遇到爱郞;也庆幸自己主动留下在番山墟过元宵节,而让两人有了发展;更庆幸爱郞能接受自己,让自己的下半生有了个好的归宿。
雷晓飞倒没有丹霞这么多感慨,他已紧张地进入了考虑穗城“合作社”的开展事项。
也不知走了多久,他们走到了湖的南面那片竹林中。雷晓飞环目四处打量着,正在心中选择修建猪舍、鸭舍的最佳位置。
不知什么时候,雷晓飞偶一侧目,却发现丹霞微皱起眉头。他一想之下,就知道丹霞是累了。今天由早上开始,丹霞就一直马不停蹄地跟着自己走了不少路。由逛市场到测量土地,再到李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