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群英三国-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郡太守方云并不陌生,便是当初和张任一起过来的严颜。身为地方老牌世家出身的他,如今已经官至巴郡太守,总掌地方政务和防务。

同时刘璋成为益州刺史之后,更是把垫江以上的部分独。立出来组建巴西郡。巴西郡太守乃是他的亲家庞羲,只因为庞羲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刘循。当然,庞羲的才华也毋庸置疑,刘璋至少还没有做到任人唯亲的地步。

若是方云攻打益州,巴郡和巴西郡两地都会立刻派兵来援,更别说他麾下还有如吴兰、雷同、李严、卓膺、张翼、吴懿、杨怀、高沛、邹靖等大量的一二线武将可以调用,岂会放任方云的攻城营和正规军舒舒舒服服的制造攻城器械?

所以,不管是攻打汉中,还是攻打益州,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攻打!

不考虑攻城器械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依靠强大的先天武将,最好是先天中期的武将比较妥当。但不管是依靠攻城器械,还是依靠先天武将,一条足够宽阔,方便后勤补给的道路才是攻打益州的关键。建设一条这样的道路,这也是方云今年的主要目标!

这条道路,若是以直线来说,从太白山那一带一路修筑过去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只是经过勘察发现,那里的地势多变而且地形落差太大,不适合修建大型道路。实际上不仅仅是当时,就算有大量先进建筑工具的现代,也没有办法修筑高速公路和铁路。

要是只是修筑一些普通公路的话,那调集那么多的人手,也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勘察人员还是选择了子午古道进行扩建,目标是直接到汉中郡地区。而这条道路,和未来的西汉高速居然惊人的一致。当然,方云并不知道这点。

这路绕得有点远,但这一路过来地形还算好走,而且落差不算大,非常适合扩宽。设计方案在建设部那边审核了三次以上,确定为最好的设计方案。

不过要修建这条道路,至少要花费如今国库里面六成的储蓄,财政部希望方云三思。也不是说不给修建,毕竟一条能够迅速进入并且抵达汉中,甚至从汉中抵达程度的道路,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主要表现为,大汉对益州的控制,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前为什么刘邦能够在巴蜀之地发展起来。主要就是要进入巴蜀太难。这里易守难攻。虽然出来也很难。但别人关起门来发展,别人也阻止不了他们,最多阻隔一下,让外面的物资进不去便是。

巴蜀也正因为这个特性,自古也有‘天下未乱巴蜀已乱,天下已安巴蜀未安’的说法。晚唐唐朝政权就一度退到了巴蜀之地困守;明末八大王张献忠也把巴蜀当成自己的根据地,建立所谓的大西政权。

只是修建成本太高,财政部的人担心这样会让财政出现问题。所以示意是否可以分成五六年完成这条商路的修筑?毕竟如今也不需要打汉中那么快不是,至少可以先把刘孙曹三家联盟给灭了再说嘛!

方云也询问过系统:“难道就不能够根据局势,更换一下主线任务的?”

很可惜,系统没有给予答复,显然这个想法没办法贯彻。不过想到自己和别人打仗的时候,这汉中若是不甘寂寞在后面袭扰一番,那也的确叫人恶心,打下也就打下好了!

大量的武器开始朝着长安城那边集结,百万人的安排可不容易,方云分成了三班进行建设。八小时工作时间。不断的轮换,却绝对不让工程停下。

子午道虽然也算是一条通往汉中的老路。但毕竟不宽,没办法让上百万人同时在里面施工。再说同时施工同时休息什么的,太没有效率了。

好在建设部那边的人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建筑理念,甚至如今在大学也设置了土木工程学。这类学科多少也有一些学生选修,只因为公务员考试如今主要以用人单位来进行面试招收,懂得多一些可以提升被录取的几率。

再说,这年头的学生,比现代的学生要更加好学一些,至少这两代人会是这样。至于三代以后,物资丰富,学习资源不缺乏的未来会如何,却不是方云需要关心的。

若连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事情都需要担心,那人活着也太累了。

三十万人的投入,使得工程进度不是一般的迅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扩宽了整条子午谷的道路,并且开始夯实两侧坡道,对一些山体进行加固。地面以及开始修建路基,新的水泥以及烧制成功,如今正一批批的朝着这里运输过来。

这条高速公路宽二十六米,分成左右两侧进行铺设水泥,同时山体加固方面也用到了大量的水泥。只是国营水泥厂没有赚到多少钱,毕竟这是一条国家工程,方云只给了水泥厂10%的利润,算是人工费。

时间到了五月份,左侧的路面已经建设完毕,开始进行右侧路面的水泥铺设。其实沥青里面或许会更好,但方云这里的石油化工还没有做到那个程度,沥青里面是别指望了。

不过就以前五六米宽的山路比起来,二十六米的高速公路,已经足够让来往的客商,还有走在上面的军人感到幸福了。

但有那么几个人,却感觉到了非常的不痛快,甚至非常的忌惮。

那就是张鲁,方云修造的这条路,可是通过他汉中郡的。一旦这条路开通,他们岂非直接暴露在了方云军的兵锋下?更别说,听闻这百万人还是所谓的建设兵团的人。

建设兵团是什么兵团,张鲁不清楚,但涉及兵那可不是什么好事。谁知道他们拿起刀枪,会不会就直接变成百万大军?!

阎圃当即建议,应该勒令方云他们这支部队退出汉中郡,同时做好防御的准备。却不想杨松却传来搅局,表示这条路道路修好,难道不也方便主公走出汉中,攻打雍州地区?

以前的局面,是别人进不来,但张鲁也出不去,如今不仅可以出去还能够输出宗教,若雍州百姓都信了五斗米教,那张鲁先祖的愿望也就可以实现了。

张鲁被杨松侃得迷迷糊糊的,也就熄了追究方云责任的心,只是让下面的人做好防御工作便是。

阎圃建议得不到认可,无奈的回到了家中。而余幸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两人接触也有一段时间,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接触下来,阎圃多少也有点动摇了对张鲁的忠诚。

如今回来,和余幸简单饮宴了一番,宴席上简单抱怨了几句,却不想余幸趁虚而入。阎圃终于的被说动,次日便挂印而去,随着余幸前往晋阳。(未完待续。。)

ps:这一章参考了不少的地图,东汉的和现代的卫星地图,不希望出现一些逻辑问题。本来打算从雍州直线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过去,才发现中间横着一个太白山地区……最后按照西汉高速的设计建设。

最后还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的打赏!多谢一直以来对本书的厚爱!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快乐废旧(2票)’的月票!多谢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继续加油哦!!

第38章对佛教下手

张鲁是在次日发现阎圃没有来,以为对方病了,谁知道却得知对方已经挂印而去。

对于阎圃,张鲁是非常器重的。他身为天师道当代教主,本身习文学武不说,还要传播教义,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管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事情?杨松可以帮他管理一下政务方面的一些琐事,但更多还是由阎圃来管理,甚至军事方面阎圃也贡献颇多。

他的离开,张鲁是非常不忍的,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而去,又去了哪里。

却不想杨松却是抱怨:“主公对他恩重如山,不死效死也就罢了,居然招呼都不打就直接离开,又如何对得起主公对他的恩义?”

在一番轰炸之下,张鲁也开始接受了这个事实,觉得阎圃的确是辜负了他的厚望。最后对他的离开,也不再放在心上。

他哪里知道,方云送了杨松不少的金银珠宝,而且还给他在雍州长安附近安排了一份田产。最后宣布,若是汉中被打下,他们杨家依然会受到重用。

比起只能在太守麾下担任一个普通的郡丞,杨松在方云麾下甚至有希望成为州刺史。甚至只要懂得攀爬,未必不能够成为丞相一样的存在。

张鲁太低估了世家的野心和胃口,在绝对的利益下,世家会以家族的利益为根本。至于他张鲁的死活,却不是考虑范围。用杨松私下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汉中杨家既然把你捧起来,那么也是时候到你报恩的时候了!”

在他看来。没有汉中杨家的处理。张鲁在汉中郡立足都成问题。汉中郡的地方县令。还有各种小吏,或多或少都和杨家拈亲带故的,没有他们的帮助张鲁最多就是一个被架空的太守。实际上如今他也差不多是这样,除了安安稳稳当他的教主,对地方的掌控却是几乎没办法做到,只能依靠他们杨家人来。

阎圃来到了晋阳,方云直接任命他为长安雍州别驾,目前雍州和凉州还在马氏一族的管理范围。按照一开始方云宣布的基本政策,青州、徐州、幽州、司州、雍州和凉州这六州的政治制度依然保留原本的样子,唯有并州和冀州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样做,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地方的老牌实力,二则也是给全面改革留下一定的准备时间,毕竟改革永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方云不会随便全面改革,省得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不可逆转的问题。

如此。阎圃自然是安心的当他的别驾从事,从郡主簿变成别驾。他也算是飞黄腾达了。对于这个结果,他还是相当满意的。

至于原本的别驾钟繇,则调往司州担任刺史,算是又提升了一级。只是司州比起雍州更加的荒废,建设压力非常重大,工作量也非常高,和昔日比起来也算是天壤之别。本来的美差,在这个时期反而是比发配边陲也会好不到哪里去。

好在钟繇的确有才华,而且也任劳任怨,到任之后开始建设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

到了七月份,通往汉中地区的最后一段高速公路扩宽完毕。只需要把水泥铺设上去,这条公路也就竣工了。到时候别说什么大军出击,就算带上大量的攻城器械都不成问题。

百万人的共同努力可不是说笑的,昼夜不停息的工作下,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不过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国家工程方面,一般的工程那些商会可没那么多钱雇佣那么多人。

就算是国家出力,从长安到汉中这段高速公路,也花费了国库的两成左右,主要还是百万人的口粮,还有大量的水泥和其他材料的消耗部分。工钱方面,还没有算进去。

本来有人上谏,说是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人手不是?只是这种形式,尤其听闻还是由征发的民夫自己携带干粮的情况下,方云立刻否定了这种建议。

一则,这样会消耗掉新政权的民心,毕竟一个国家的百姓对这个国家多么拥护,免费还要倒贴粮食帮忙工作,要说没有怨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再则从长远考虑,分发工钱给他们,其实也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

别的不说,至少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之中,就有不少的商队,带着大量的物资过来销售。得到了工钱的百姓,也顺势买了一些。大部分都是吃食,这些单身汉没什么家庭负担。甚至有些邪恶一些的,直接把五十多个做皮。肉生意的娘们带了过来,找了个地方搭建几个棚子,就可以开始营业了,生意居然还相当不错……

大量的消费,使得市场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赚到了不少钱的商家,如今很少会把钱储存起来,而是更大规模的进行投资。不管是工商业,还是农场,只要能够赚钱的他们都在投资。甚至方云也在投资,他在夷州投资了矿业,然后不多时他们的勘探队在基隆港附近发现了一座金矿,储量还算不错。

这就是后世的金瓜石金矿床,同时伴生的还有硫砷铜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等。而这座金矿发现的消息传到了晋阳,并且通过报纸刊登出来,对于在夷州勘察矿石的热潮自然也就开始了。甚至于,对于草原的确是矿石勘察,还有东北的资源勘察和投资也顺利展开。

军用物资的储备也在有效的进行,估计今年内估计没办法,但明年开春之后攻打汉中将不成问题。割据在豫州、兖州和扬州局部地区的联合政权,今年依然在进行休整和融合,关键是他们的人口已经有点稀少,不休养生息的话很容易出现问题。

只是这种问题,只怕没有二十年,没办法显现出成效。关键的还是实行军屯,好在不少的高产作物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使得他们不至于担心真的没有粮食的问题。最多,用玉米、白薯和马铃薯凑合着过日子就是了。

只是在过年之前,有一件事情,还是让方云非常在意。

那就是雒阳的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华夏之后,第一座建设起来的寺庙,也是后世华夏佛教的祖庭。白波军时期,并没有破坏这座寺庙,甚至白波军的将士里面,都有不少因为大量杀人,最后被忽悠信了佛教的存在。

这些人保护佛产,甚至于只要托庇于白马寺的农民,都能够免遭白波军的破坏。白波军如此重视佛教,也有一个说法,是白马寺和白波军的名字有点相似,而且在道教那边得不到信仰的白波军,自然而然的转换了信仰。

但这一切,也使得佛教在司州的发展非常迅速,大量的田产被他们吞并。

这个时代的佛教还没有后世那么慈悲,对于教徒更多采用恐吓的方式,反正就是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宣传教义。同时他们此刻并没有戒肉戒酒,不少的和尚念着佛经,吃着肉食和喝着酒,完全就是一副酒肉和尚的作态。

最重要的是,因为白波军时期的关系,白马寺侵吞了不少的田产,不少的百姓都成为了他们的佃户。再加上方云许诺十年政治不变,这就使得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些信徒,甚至他们佃户的供奉。

这也就算了,他们甚至还公然开放高利贷,然后用武僧威吓借款者把土地交出来。结果就是他们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寺中更是豢养了三千多名僧兵,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

甚至于,白马寺还联络其他地方的寺庙,包括徐州、青州和雍州的寺庙,作为盟主一样积极传教,甚至抵抗太平教和天师道的传教大业。

这点有太平教的祭司专门和方云进行汇报,这才让他关注到佛教这个存在。说到底,在南北朝之后,佛教才慢慢形成规模,最后正式成为华夏宗教之中信徒最多的存在。但在这个时期,这还是一个小规模的教派,没什么信徒,而且教义非常的简单粗暴。

正因为没什么影响力,所以方云才忘记了它的存在,实际上它却一直存在。真正调查才发现这个时代的佛教,当真是比后世更为不堪。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外来教派,看多了洪荒小说的方云,对佛教本身没什么好感,尤其在汉魂的查探下,发现他们居然那么放肆,心中就更是非常的不爽。

更别说,他身为太平教的第三代天公将军,岂能容许这种歪门邪道在自己地盘传教?经查证,居然晋阳都有座寺庙,而且也有一些的商人或者世家信佛的……

整改?如同那些其他的穿越者一样,设定准入门槛?!

何必那么麻烦?如今不过是汉末时期而已,佛教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真正的阻力,则反而是汉朝皇室本身,只因为佛教的来到,主要是因为刘秀之子刘庄应经的。若是直接灭掉佛教,刘辩首先没办法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