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群英三国-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有什么关系?抹黑就是这样的玩意,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却反而让人虚实难辨!
正因为这样,随即再加上在各地安排的汉魂组织成员的煽风点火,曹操的名声顿时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当然,这绝对是负面的名声。
一时间,曹操麾下居然有十多个官员弃官不干的,而且原本有不少打算投靠他的文武,此番也是纷纷离开。荀彧也是为此操碎了心,奈何收获甚少。
曹操回到陈留,得知此事,顿时也是怒吼一声,最后甚至还喷了一口鲜血。好不容易在医官的抢救下,这才好不容易安然无恙。
醒来后,却是没有禁止这件事情,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玩意堵不如疏。
所以,他也派人组建了一个报纸,在报纸之中,也顺带把其他所有的诸侯都给抹黑了一遍。好在所有的诸侯他多少都认识,一些黑历史他非常清楚。
有意思的是,这个报纸的名字也叫《汉华周刊》,只是印刷的纸张和字迹都差了不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山寨的,但也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这个。
由于排版都差不多,所以难免有人还真以为是真的《汉华周刊》,进而传播了出去。
一时间,所有的诸侯的名声都受到了打击,唯独没有方云。再加上《汉华周刊》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而且又是出自晋阳,难免使得其他诸侯对方云的怨念大幅度的增加。
可以说,在诸侯那里,方云的名气已经跌落到了极点。
好在,在民间他的名气尚未受到什么影响!至于诸侯那边,他并不是很在乎!尤其是龚景、刘虞和陶谦三人,他们自然知道事情的真伪,毕竟他们也是忠实的报刊拥护者。这报刊的真假,他们岂会分辨不出?!
只要他们没出什么问题,那么一切自然不是问题!
如今需要操心的,则是刚绑架过来的诸葛族人的处理问题,还有即将被绑过来的几个人才的安置问题而已!(未完待续。。)
ps:本想搞臭曹操,却不想,曹操也有手段,迅速的予以反击。不仅把其他诸侯都给拉下了水,使得诸侯讨方成为了可能性,最关键的还是最大限度的挽回了一些丢掉的名声。
第111章刘虞让幽州
放走了诸葛亮和诸葛瑾,方云其实多少也表示遗憾。
他也想过派人去杀了两人或者绑来两人,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尚未知晓。倒是知道两人似乎是去了扬州避难,只是扬州那么大,要找到三人还真不是一般的容易。
而且很遗憾的是,汉魂在扬州交州的势力相对薄弱许多,只因为那里越人居多,一般的汉人根本无法打入内部。如此一来,针对那三人的行动,只能搁置一段时间了。
“汝便是诸葛公休?”方云看了看下首处年约十五岁的孩子。
“某便是琅邪诸葛诞,却不知道公休二字大将军从何听来?”诸葛诞虽然年轻,但却是表现的不卑不亢,其实也是奇怪,在诸葛玄离开之前才给自己留了个表字,他如何知晓。
“既然对你们诸葛一族有兴趣,那自然是多多番打探的。我问你,你可愿意出仕与我?”方云也是打了个哈哈,然后直接进入主题。
“诞不过舞象之年之稚子,力所不能及,只怕辜负了大将军的一番好意。”诸葛诞一愣,倒也没有立刻拒绝,只是婉转的表示自己年纪尚幼,不堪大用。
“这个倒是不急!若你愿意出仕于我,只当送你到军校学习几年,待到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再出仕便是!”方云倒没有失望,而且似乎早有安排。
“公休倒是奇怪,大将军如何知道某喜欢战阵之法?”诸葛诞疑惑的看着方云,虽说眼前这个家伙说是已经打探过诸葛家。但是自己从小习文。习武乃是私隐爱好。这方云若是还能够打探出来,那可怕程度已经接近鬼神了吧?
“难道你不喜欢吗?那也可以,安排你去大学那里学习几年,出来给我到地方当一个县令开始,如何?”方云笑吟吟的问到。
“这倒不必,公休谢过将军!只是不知道在下的族人,将军又要如何安置?”诸葛诞看事情都得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办法不妥协。
“我最想要的是。其实是你的族弟诸葛亮和族兄诸葛瑾,奈何他们都不在。不过要说才华而言,你诸葛诞却也不下于他们,好歹让我有了点宽慰。至于你的族弟诸葛均,年纪尚幼我也不能给予多少评价,但看他两个哥哥的才华,他本身只怕也不差才对。
所以我决定,你和他必须要留在晋阳学习。至于其他的族人,他们愿意离开便离开,愿意留下来就留下来。我会为你们在晋阳准备一座庄子和一年的口粮。甚至少数的财帛。
只要你们勤奋,自然可以做点什么事情。好歹也能够养家糊口。若是你们真的有这个才华的话,过得更加滋润也未尝不可!”方云也说出了自己的安排,甚至直言不讳的告诉诸葛诞,他的目标其实就是诸葛亮和诸葛瑾。
“两位族人已经随叔父南下扬州,此番到了何处,公休却是不知。”诸葛诞却是遗憾的回答到,实际上他也知道三人的最终目标,只是觉得把一族都押在一个人身上不太妥当。
这年头的小屁孩都非常早熟,十五岁舞象之年的他,居然也是早早的为家族未来算计。只是这样一算计,方云获得那两人的几率,自然是就更低了。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把两人安置好便是,至少五年内,不能指望他们什么了。
诸葛诞好办,诸葛均也好办,但是后续到达的那一批人才却不太好办。
孙乾既然已经被陶谦派来支援方云,那么在接受一番礼遇之后好歹也是投入了工作之中,好歹算是正式出仕了;随之前来的国渊、管宁、王烈和邴原四人却本来并不想来,却被亲信按照一贯的作风,直接给绑来了这里,此番他们心中正是一股怨气,如何会出仕?
好在方云本身就有人王天赋,亲自出十里相迎,总算是挽回了四人一点好感,至少好感度直接提升到了50点左右。随即当晚方云亲自设宴招待他们,凭借着‘酒豪’技能瞬间拉近三人的距离,再一番美食的轰炸下,三人的好感度直接提升到了90点以上。
这个情况下,方云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歉,然后表示自己对他们的看中,最后才邀请他们出仕。四人此刻心中对方云的怨念已经少了许多,再加上看着他那么恳切的邀请,扭捏了一番,到底还是答应了下来。
他们也是觉得天下将乱,所以也打算找个地方躲避一下。辽东原本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如今看来,这晋阳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这里繁华而且富含文明气息,他们身为文人自然更愿意呆在这里,而不是荒凉寒冷的辽东地区。
为了招募这四人,方云可是浪费了不少心力。好不容易处理好这些人才的问题,才把目光看在了华夏大地图上。
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中,凉州几乎已经是自己的地盘,他已经任命杜袭成为凉州刺史,不过为了更好的辅助他,派了王烈和邴原二人前去担当副手。
并州那边,则派了国渊去担任别驾从事,至于原本的别驾则调入了晋阳。
又安排了管宁前去代郡担任太守,同时原本的太守刘馥则调回晋阳任职,与之一起回来任职的还有原本的狋氏县县令张廿。只是后者方云随即将其调入了沛郡那边,让他担任太守历练历练。好歹是甄逸的小舅子,而且之前狋氏县闹天花的过程他也表现出了足够的担当,自然可以重点培养一下。
事已至此,凉州应该没什么问题,至少马腾还在自己手中的情况下,马超不会做什么。说起来,之前他送到自己这里的俘虏阎行,此刻似乎还在软禁之中。只是他是韩遂的女婿。韩遂一天不除。都不好招降他,他也不会答应。
倒是梁兴、马玩和成宜三人被马超招降,如今都在其麾下效力,也不知道送给自己。
雍州那边,王允和韩遂最多也只是苟延残喘,但方云很担心刘协会因此出事。到时候天下只剩下一个刘辩,只怕难免会把诸侯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话又说回来,那孙策是怎么回事。怎么还不把传国玉玺拿出来……哪怕那是假货,但好歹可以吸引一下注意力不是。
冀州那边,袁绍到底还是一个麻烦,得想办法尽快解决,至少也要把他赶到黄河那边去。但同时不得不担心他走青州,那里可是自己的预留地来着。而且若是没有了青州,那么自己和徐州就彻底被隔绝了开来,这样不管是继续支援还是补给都成问题。
还有一个州,却是不得不列入议程了。
那就是幽州,原本就打算直接在刘虞那里夺过来。只是这两年为了消化凉州和冀州的新地盘,所以没有多余的势力去吸收。只能暂时搁置在那里而已。
正想着,是不是应该派人去通知刘虞一声,让他过来晋阳担任宗正什么的。
却不想,在五天后,方云率先得到了刘虞的请求,表示年事已高,打算到晋阳享受天伦之乐,毕竟他儿子就在这里,而且在晋阳他也有一座庄子和一分产业。
至于幽州,表示这里原本就是大汉的地盘,他不过是这里的管理者。如今既然要退休了,那么这里自然要归还给朝廷,希望大汉另外委派贤才前来继任。
同时还表示,董卓任免的辽东太守公孙度,最近有点蠢蠢欲动,似乎得到了乌桓那边的支援,又似乎和袁绍有了联系,希望方云注意一下。
对于公孙度方云倒是知道,似乎是徐荣推荐的同乡。这家伙的确是很有能力,仗着自己是辽东公孙一族的家主,迅速割据辽东一带,之后他的公孙恭更是延续了割据。一家子在辽东地区割据了数十年,最后虽然臣服曹操,但也被曹操继续任命镇守辽东,延续政权。
这种人是否会与袁绍勾结,方云似乎不需要怀疑。
历史上这袁熙和袁谭似乎最后也是遁走辽东,想来父辈多少还是有点交情的。只是曹操得了郭嘉遗策并不追击,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恭为了避免曹操攻打他,直接就砍了两人的脑袋送给了曹操,小诸侯其实都是这样的。
不过这个时候,若是让袁绍和公孙度勾结到了一起,那么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不得已,只能够让黄忠先一步抵达蓟县,接管幽州的防务。随后任免回来述职的刘馥为新的幽州刺史,方悦和管亥两人也调过去支援地方防务问题。最后再任免刘虞为宗正,封蓟侯,也算是给他一个不错的归宿了。
十几天后,刘馥上任,按照方云的意思,拉拢了鲜于辅和阎柔,两人原本就得刘虞的提点,自然也是和睦共处。随即刘馥又征辟了赋闲在家的旅行家田畴,在同族田豫的规劝下,也是出仕了方云,在幽州任职。
刘虞,却也是在同一天,来到了晋阳。
当时方云设宴款待了他,席间他带着微酣的语气对方云说到:“吾镇守幽州多时,知道异族皆是虎狼之辈,将军不可不防。奈何以前大汉虚弱不堪,不足以力敌,故而刘某不得不采用怀柔的态度,让他们在边贸上得到满足。同时又纵容公孙瓒,以武力加以震慑,并出面打压公孙瓒讨好他们,进而获得他们的认可。
将军麾下兵强马壮,但目标到底还是要放在华夏本土。夷人势大,但也无关痛痒,只需要继续刘某的方针,几乎可以保得北方十数年的平静。有这十数年的时间,希望将军可以一统天下。”
刘虞果然不是一般的王族,作为把匈奴人打得狼狈西逃的汉武帝的后人,他们刘氏一族就没有真正害怕过异族的。只是刘虞比其他王族更加冷静,客观认识到了大汉的现状,所以才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罢了。
最让人耐人寻味的是,他说明的是方云会一统天下,却没说大汉中兴……(未完待续。。)
ps:免费得到了幽州,可喜可贺。刘虞未必看不到方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质,但他的儿子随着刘辩在晋阳生活了许久,自然知道不少内幕。故而悲痛之余,只怕也是无力回天,算是默认了吧?
都说刘虞没有公孙瓒那种骨气,实际上若非他从中调解,只怕鲜卑和乌桓就要和大汉不死不休。到时候每年都要疲于应对,幽州能扛得住几年?而若没有刘虞的默认,公孙瓒哪来的人手和资源和异族开战?所以说他软弱什么的,只怕我个人不太认可。
最后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两位的厚爱!
感谢书友‘灬坚持’的点赞!多谢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继续加油哦!
第112章敲打公孙度
由于刘虞的配合,幽州的接管工作并不困难。
一州之地就算再小,改革起来也是一条漫漫长路。更别说,如今冀州都还没有把改革完成。好在有代郡宣传,其他郡县对改革并不是很反感,所以甚至不需要一国两制。
在初期,能够做的大概也就是修修路,然后安排一些基础的公共设施建设什么的。最多也就是重新划定行政部门,安排人员,还有小幅度的回收一部分的土地。
幽州是苦寒之地,这里的田地并不算太多,所以回收起来不算太难。很多人以为这里根本不适合种地,实际上辽东以北的黑土地,却是后世的重要产粮地区。出产的大米也成了本国的重要品牌。
问题在于,那里目前还在公孙度和乌桓人的手里,就算是方云对那里有想法,暂时也没办法染指。不过这顿时间到有一件事情得到了确定,那就是公孙度似乎和袁绍的确有过接触,至少他们私下派过臣子进行接触,应该订下了什么密约。
这问题不大,毕竟黄忠已经转移到了右北平郡附近驻扎,随时可以东去辽东,南下渤海和河间两郡。如今袁绍的地盘就只剩河间、安平和渤海三郡,那也是方云的目标。
倒是辽东三郡,还有外部的高句丽等地,就算方云想要攻打,下面的臣子只怕都会反对。一则三地都太过于荒芜,有的最多也是商朝遗民、春秋战国时代的遗民什么的。他们虽然服从大汉的管理,但也处于半自治的状态。若是强行占据这些郡县。他们本土的百姓会自然而然起来抵抗。
再说就算打下来又有何用?辽东苦难之地。除了前朝遗民去避难,其他人都不愿去。无论是文明的发达程度,还是偏僻程度,都阻挡着华夏人民迁居的热情。
甚至于,官员也不愿意去,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流放,还有贬职。
方云对此也没辙,毕竟总不能说那里的黑土地有多肥。还有长白山有多少多少的人参。实际上如今南方的土地也很肥,只是没人开垦,再说种植技术落后,没有把它们的潜力彻底挖掘出来罢了。至于人参,这年头的医生还不怎么会用这玩意,所以自然不能引起重视。
“辽东就让公孙度去折腾,不管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法构成威胁。辽东本来就缺乏人口,更缺乏足够的经济发展。公孙度就算想要拉起一支队伍,马匹或许是足够的。但人不够,最多不超过五千人。多了就吃不上饭了。”戏志才当时是那么规劝方云的。
这句话看似是分析辽东的情况,实际上是告诉方云,辽东不可怕,公孙度还要照顾地盘不被乌桓人和鲜卑人入侵,除非他能够煽动乌桓人入侵,否则的话不足为虑。但在乌桓人那边,我们比他更有号召力,真要动手只怕他会先一步倒霉。
扣除黑土地和人参,当然这些如今就算是辽东的公孙度都不知道开发。剩下的,主要也是一些传统作物,还有就是野生动物的肉和毛皮什么的。、
这些产物乌桓人也有,故而辽东能够吸引乌桓人的东西真的没多少。除非公孙度把幽州其他郡拖下水,让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