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官人-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先生,近来是多事之秋,怎的你也有闲情了。”
王琚苦笑,且不说洛阳的事,这弘农,还在疏通河道呢,如今下了雨,就不免延误工期,也不知这雨会不会停,就怕细雨变为豪雨,一旦河水暴涨,此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好在现在是深秋时分,因为害怕秋汛,所以疏通河道的时候,也做了一些防止万一的准备,不过却也足够王琚忙上许多天。
王琚喝了口茶,把玩着手里的杯盏,道:“这雨真不是时候,可是天象就是如此,谁也奈何不得,学生听说,韦弘敏已经召开廷议,讨论迁都之事了?”
“是啊,今日清早开始商议,一直到了现在,也没有消息,怕是僵持不下。”
王琚脸色肃穆起来,道:“这是且喜且忧的事,只不过轻易的放过了韦家,实在是遗憾的很,殿下近来闲散的很,却不知,是不是早有了想法。”
秦少游敛衽,慢悠悠的道:“哎……这却是说不清,其实还想听先生高见。”
王琚沉吟片刻,道:“其实……是不是好事,就看殿下的心思,殿下若是安于现状,倒也罢了,可若是有更大的心思,迁都未必是坏事,不过当真如此,却也不能让迁都太过容易,所以非要狠狠的闹一闹不可。”
“先生继续说下去。”
王琚从容道:“韦家现在是急了,所以非要促成迁都不可,而关陇诸家,怕也是这个心思,韦皇后把宝押在这上头,也是为了免得受关东人和神策军的牵制,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迁。殿下若是无动于衷,固然对殿下也有好处,可若是闹一闹呢,若是闹一闹,他们必定心生惧意,这个时候,实在不是翻脸的时候,这里,毕竟是关东啊,毕竟神策军,就环伺在洛阳,所以为了安抚殿下,他们会怎么样?”
秦少游淡淡道:“莫非先生以为,他们会暂时媾和,甚至是许诺好处?”
王琚笑了:“只要让殿下不闹下去,他们就少不得要如此,殿下难道认为不对吗?”
秦少游也跟着笑了起来。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走着瞧
王琚的话,正合秦少游的心意。
这种事只能闹,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要假装不喜欢,都要拆台,因为对方的意愿更加强烈,所以为了迁都,他们就不得不想方设法的补救,甚至是——绥靖。
秦少游笑呵呵的看着王琚,道:“那么先生以为,该怎么闹呢?”
王琚抿嘴笑了笑,道:“这个……可就不太好说了,无风不起浪嘛,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闹起来似乎也是理亏,凡事都要占着理才好,殿下,能否容我想一想。”
秦少游咳咳要笑出来:“遇刺怎么样?”
“什么?”王琚楞了一下。
秦少游道:“若是本王遇刺,怎么样?”
王琚一拍大腿,道:“这个法儿好,惊天动地。殿下,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再优柔寡断了,理应……”
秦少游抬头,看着檐下如水帘一般滴落下来的雨幕,突然道:“是啊……只争朝夕。”
话音落下,神策府内竹哨骤然响起,有人大呼:“不好,不好了……有刺客,有刺客……”
“快……快拿人……”
“往殿下那儿去了……”
……………………………………………………………………………………………………………………………………………………………………………………………………………………………………
雨水依旧淅淅沥沥,可是王琚却已经惊呆了,他看着淡定的秦少游,一时之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这刺客说来就来啊。
他起先是惊讶,可是旋即一想,明白了,弘农王殿下这分明是早有准备。人家就等‘刺客’来呢,一切都已经谋划好了的。
想到这里,王琚显得有些尴尬,这件事他居然不知道,不过细细一思,这件事倒没有牵涉到了政事,自己这些日子,都在为这几日的雨水而发愁,心思都放在了避水患上头,那么这件事是谁安排的呢?
理应是上官辰。上官辰那厮,总有许多歪门邪道的东西,要布置一场行刺,而且做到密不透风,不留有丝毫破绽,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不是他还能有谁?
王琚看向秦少游,却见秦少游依旧淡定的坐着,任由这神策府中‘大乱’。他依然看着雨水淅沥。只是下一刻,他从手中翻出一柄匕首,毫不犹豫的在自己的小腿上划了一刀。
这一刀不深不浅,看上去颇为狰狞。实则却没有伤到任何筋骨。
秦少游看向王琚,道:“王先生,你还呆坐在这里做什么,本王被贼子刺伤。速速唤大夫来。”
匕首已经直接投掷在地,发出哐当的声音。
雨水依旧。
王琚终于清醒,二话不说。直奔医署。
是日……
神策府大乱,随后,大量的神策军开始出现在了大街小巷,似乎是在按图索骥,捉拿什么贼人,以至于整个孟津都不消停。
无数的捕役昼伏夜出,到处都在打探。
…………………………………………………………………………………………………………………………………………………………………………………………………………………………………………
洛阳城中的人,本来还把心思放在那迁都上头。
对于迁都,有人无感,因为即便是天子脚下,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倒是这高官和权贵多如狗,一不小心,就可能冲撞到了人,也有人心中不舍,若是真迁了,那么一下子不知多少人都要前去关中,百业萧条啊。
不过对于寻常的百姓,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终究还是遥不可及,这毕竟是那些大臣们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至多也就是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罢了。
可是接下来的消息,却是炸了锅。
弘农郡王遇刺了,而且受了重伤,神策府大乱,孟津城已经封锁,四处都在缉捕凶徒。
弘农郡王遇刺的事儿,只怕不亚于当年武则天在朝时武三思遇刺,当年武三思遇刺,乃至天下震动,这也是为何,武则天彻底断绝了武三思作为皇太子念头的原因。
而如今,弘农郡王爵位虽不及当年的梁王,可是毕竟是实权派的人物,现在这么一个人,居然遇刺了。
此时不免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是谁有胆子,居然敢刺杀弘农郡王。
寻常人,显然没有这个胆子,毕竟是一群刺客,若只是寻常人,也不可能随意能够混入神策府,更不可能随意就能接触到秦少游。
他们刺杀能够成功,必定是有周密的安排,比如神策府内部的结构他们十分清楚,秦少游的作息习惯也已掌握,如此看来,这些刺客背后的力量,只怕也很不简单。
而秦少游得罪的人是谁呢?是尉迟家的人吗?这显然不对,尉迟家的势力是在关中,在关东会有这样的能量,而且,虽然秦少游打击了尉迟家,可是现在主持家业的尉迟建言,却是因为秦少游而得利,人家显然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
那么这个人谁呢?
倒是在此时,一个小道消息开始流传开。
据说……当时在庙堂上,韦家的人与秦少游撕破了脸,此后韦家自食其果,倒是在出宫的时候,那侍中韦弘敏似乎是深恨秦少游,在宫门口将秦少游截住,特意说了一句话,叫走着瞧。
走着瞧三个字很轻巧,可这种话是侍中韦弘敏这样的人说出来的时候,可就不太轻巧了,至少……韦弘敏对秦少游恨意很深,直接撕破了脸皮,韦弘敏……这个人乃是侍中,若说要刺杀秦少游,能量是足够的,而且动机似乎也十分明显,这么说来……
私底下的议论,已经越来越猖獗,此事毕竟太大太大,以至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韦氏慌了
相比于坊间的热议,公门那儿,却是尤为的沉默。
这种沉默的背后,更多的是某种恐惧。此事太大了,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这么个消息,那秦少游手掌神策军,贵为郡王,如今又是关东士族鼎力支持的人物,陛下的肱股之臣,即便是如日中天的韦家都要让他几分,可是现在……遇刺了。
即便是坊间的百姓尚且知道,这件事背后绝不简单,何况是那些心思更复杂的官人。
能策划此事的人掐着手指头,也就那么几个,而眼下,唯一最大嫌疑的人,就是韦弘敏。
韦弘敏的背后又是谁呢?
韦弘敏乃是韦家的人,他的背后就是韦后。
也就是说,因为韦后与秦少游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彼此双方已经彻底的撕了脸皮,于是乎,一场有预谋的行刺也就随即展开。
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若你当真杀死了他,事情倒是好办的很,人走茶凉嘛,秦少游一死,他的党羽当然是树倒猢狲散,这件事倒算是干净漂亮的很,既没有隐患,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偏偏你有这行刺的决心,却是没成,那么……
此时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战争要开始了。
神策军在那儿,已经封锁了神策城,所有来自于洛阳的人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盘查,在洛阳城里,秦家的党羽动作也很大,据说还有无数的信使,飞马往塞外去。
这是逼急了啊,狗急了还跳墙呢,那秦少游,到底想做什么?
当时打击秦少游的时候,即便是韦家也知道要先去其羽翼,不敢真正的下狠手。因为神策军毕竟在侧,又得到了突厥人的鼎力支持,这样的力量,即便双方势同水火,对付他的手段也不过是温水煮青蛙罢了,更不必说,关东人对神策府的好感远远好于韦家,所以她们折腾了这么久,也不过是拿尉迟家和欺民的事来做文章,生怕一闷棍要打死秦少游。从而导致激烈的情况。
可是现在……似乎要彻底的翻脸了。
弘农郡王差一点丢了性命,这姓韦的痛下杀手,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便是寻常百姓,还晓得官逼民反呢,莫非这一次,又可能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持这样想法的人不只一个,任何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怕也是如此是想。
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将君臣父子关系推到了最巅峰的明清时期,君臣之间,倒是更多的是像船与水的关系,你真要人家臣子的性命。难道还要让人不得不死嘛?
其实这倒也罢了,最重要的是,韦家与秦少游之间的事,早已不再是双方的恩怨。至少关东士族,此刻已经义愤填膺,许多大臣已经上书。要求严惩凶徒,甚至还有人将矛头直指韦弘敏,要杀韦弘敏,以儆效尤。
…………………………………………………………………………………………………………………………………………………………………………………………………………
关东人的反应,倒是恰如其分,可是对于关中人来说,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他们固然是恨秦少游,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觉得这件事办得漂亮。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眼下最紧要的是还都,只要这件事办成,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秦少游,毕竟眼下实在没有招惹的必要,可是你韦弘敏居然跑去行刺,行刺倒也罢了,干脆利落也无妨,问题是却招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眼下对于此事,表态的关中人并不多,反而许多人开始私底下表达了对韦家的不满。
猪一样的队友,毕竟是很遭人嫉恨的,好不容易,大家勾起了兴致,就等着有桩喜事来,谁晓得,居然节外生枝,你韦弘敏倒是好,如此大的事也不跟人商量,说做就做,难道大家就因为咱们想着迁都,所以你就可以有恃无恐??想到这里,不少人便禁不住一肚子火气,此时自然也没心思去给韦弘敏脱罪,更多的人,宁愿去冷眼旁观。
无数的奏疏,已如雪片一般的飞入洛阳宫。
宫中的举动,自然是迅速的,韦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一下子竟是作声不得,可是下一刻,她立即作出了决定,立即前去孟津,探视秦少游。
韦后显然是想要撇清关系,她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秦少游必定已经义愤填膺,而天下人对韦家也生出了狐疑,再加上韦后现在满心琢磨着迁都的事,一旦事情闹将起来,莫说是迁都,便是麻烦缠身的韦家,少不得更加雪上加霜。
韦后不只是动身,还带了无数的药膳,带了无数的御医,一行人浩浩荡荡,直接往孟津去。
在这方面,韦后确实手段比较高明,这个女人,显然并不简单。
到了中午时分,冒雨而来的韦后已是抵达了神策城,看着这高耸的城墙,沿途四处的武士,还有那井然有序的街坊,韦后这才第一次见识到了秦少游的力量。
从前在她看来,秦少游的所谓力量,不过是神策军,而如今,她方才知道,为何关东士族争相与秦少游交好,也终于知道,为何这秦少游能发挥出如此大的力量了。
这里到处都是人,因着时间仓促,韦后并不可能准备好仪仗出行,所以只是微服,不过带着数百护卫或明或暗的保护而已。
因此,车马中的韦后看到沿途无数的人流,还有那繁华的街景,就如疑在梦中一样,这里是孟津,是新筑的神策城,这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她看到无数的武士在来回逡巡,一个个满脸肃杀,远远眺望,他们身上的气质,竟远比禁卫更让人可怕,这就是神策军了吧……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九章:恰逢漏屋偏下雨
许多东西若是不能够眼见为实,自然无法感受。
而如今,当韦后真真切切的来到了这里,她看到的繁华,看到的井然有序,听到无数沿街的叫卖,眼看这里的人行色匆匆,车马如龙,她显然没有贪恋这里的风景,而是感受到了这里的力量,一种让她竟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鞭策着这里的人似乎比别处的人更加精神奕奕呢,这里的人,每一个人都仿佛像被上紧发条的机器,每时每刻,神经都是紧绷,仿佛他们有做不完的事,和洛阳城的那种闲散之人,全然迥异。
韦后不知道的是,这个力量便是新阶层的异军突起,在任何一个地方,人都有三六九等,每一个人自出生开始,几乎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他们是无奈的,先是无奈,接着便是麻木,再勤奋的士兵,也难以上阵杀敌,最后成为将军,寻常的庶人,永远不可能跨越阶级的门槛,为高门所容纳,既然他们注定了只能为兵,为吏,为奴,务农,那么他们又有什么意愿去奋发拼搏?
而这里完全不同,神策军采取的是军功制,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