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假慈禧-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昏暗的日光给黑暗让位,晚风一阵紧似一阵,流动着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在苹果绿的天际,纤细的暗月漂浮而过。城下的树林裸露着,几只老鸹盘旋着,留下透明的幻影。

耸立在两侧的山峰,仍然半含着余睡未足的惺忪倦态,飘起的白色晚雾,犹如有生命的物体,以它奇特的流动方式,贴着地面在扩展开去……

尹福望着逐渐变成铅灰色的城郭,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

他觉得这城郭有点像书中说的“海市蜃楼”。

《真假慈禧》第一部《西遁风云录》完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部《东归喋血记》

后记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突入北京,黄龙旗飘落;慈禧、光绪仓皇外逃,出德胜门、经贯市、过居庸关,途经怀来、宣化、雁门关、忻州、太原,直抵西安,经历了前所未有、艰苦卓绝的西遁和东归。

慈禧,这个显赫一时的皇太后、机关算尽的晚清最高统治者,在西遁东归之途也过了一段“平民”生活,悲凉、惆怅、饥饿、干渴……生了痱子无可奈何,上厕所没有绵绢只得用玉米叶充替。

西遁东归之途,迢迢遥遥,风尘仆仆,山高路远,谷幽水深,始终是一个谜。

皇家行列途中曾遇土匪巨盗骚扰、乱兵袭击、义和拳众阻击、内讧等等。

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由此而出,有史实、轶闻、演绎、传奇、秘史、虚构,杯弓蛇影,烛影斧声,演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活剧。

“铁镯子”尹福实有其人,他是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高徒,曾任清宫武术教头,并任光绪皇帝武术教师。据史料记载,他曾随西逃皇家行列保镖护驾而行。

“鼻子李”李瑞东是直隶著名武术家,素有“小孟尝”之称,曾任清官武术教头及袁世凯总统府武术教习。

“臂圣”张策是直隶香河县人,是通臂拳英杰,据传,蒋介石几次请他当保镖,均被拒绝。

形意拳高手车毅斋和郭云深也实有其人,比武之举众人皆知,但时间做了调整。

马贵是尹福之徒,绰号“螃蟹马”,也是八卦掌著名武术家。

怀来县令吴永、临潼县令夏良材都实有其人。

至于于莺晓、黑旋风、岚松、恒山老母、癫狂和尚、“神偷”乔摘星、黛娜、花太岁等人均属虚构。

中国武术史源远流长,人才济济,轶闻如海;晚清民初,是武术鼎盛时期、黄金时代,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更加上清朝野史众多,世人清晰在目,津津乐道。我愿以演义形式,翻开一页页惊心动魄的史册,迭现一幕幕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活剧,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史画卷,采撷一朵朵芳香滋溢的山花,使其更加温馨、隽永。已完成的长篇武侠小说有《八卦掌传奇》《醉鬼张三》《太极奇侠传》《大成拳传奇》《八卦英侠图》《形意游侠录》《红缨枪家族》等。

有人或许要问,你为什么别开蹊径,走上了这种历史与传奇、武术与侠义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林斤澜先生也曾诙谐地对我说,你真是文坛一怪,迷上了武术,一本接一本,层出不穷。

事出有因。

我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不是搞文科的,但我却迷上了文学。1969年3月,春寒料峭之时,十六岁的我来到北京最东南的一个冶炼厂当炉前工,开始“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生涯。这个有一千多人的工厂可谓是个小世界,有憨憨的老工人,有神吹乱侃的“鬼机灵”,有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也有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警察”……深夜,炉火熊熊,大伙围坐在炉前,听我侃故事。我的故事基本上是边编边侃,边侃边编,一侃就是半夜,大伙忘记了困倦,干起活来像个小马驹。每当要干活时,我便结一个扣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讲的故事有自创的梅花党系列、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一幅梅花图、13号凶宅、落花梦等反特悬疑和神话故事,也有侠肝义胆的英雄和侠女惩恶扬善的侠义事迹。欣赏者得到的是感情的奔放,崇尚的是豁达豪放的性格,喜欢的是巧妙机警的跌宕起伏。对我来讲,我厌倦虚伪和庸俗,呼唤真挚、坦诚、仗义、深情的传统民族美德,将梦想寄托在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风尘异士身上,讲一些制幻设奇、波诡云谲的曲折动人故事,也确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心理缓冲效应,解除因繁重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另一面,那些一马轻裘、挟剑遨游江湖的侠士,重义轻利,豪气干云,做出的一桩桩任侠行径、除暴壮举,也确实使得英雄吐气、豪杰壮怀,激荡起人们心中郁积着的那股阳刚之气。

因此,我也希望这部《真假慈禧》能给读者带来对人生的感悟和一团浩荡侠气!咱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就是仰仗着这些侠气前赴后继,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么!

2006年初春写于北京秋凉斋

《真假慈禧2东归喋血记》

作者:张宝瑞

正文

第1章

这是一个凄凉的世界,万物凋零。

这是一个动乱的年月,人心惶惶。

慈禧疲惫地倚着黄轿的窗口,怅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天色黯淡,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个生灵。

世界上的生命似乎都窒息了。

就连西安城外的小河也显得瘦弱不堪。河床中心,像游丝般孱细的河水,在缓缓朝前呻吟着。

田野,一片枯黄,秋天应当是迷人的,可是这落叶,这麦梗残秸,看着叫人心烦。

慈禧的心如何不烦呢!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清军和声势浩大的义和拳众,闯进了北京城,摇撼着大清帝国的金銮宝座。那是一个战战兢兢的炎夏,她带着皇家行列如丧家之犬,开始令人耻辱的西遁。饱受侠客、土匪、大盗、匪兵、八国联军杀手的袭击,几次死里逃生,逢凶化吉。

想到这里,她招眼望了望随行的尹福。他面目清癯,两眼炯炯有神。一路上多亏他过关斩将,化险为夷。

慈禧望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皱纹,眼前仿佛出现一个个问号:

尹福是皇上的武术教师,他跟自己是不是一条心呢?

他曾同情维新变法,是不是跟康有为、梁启超等乱党有瓜葛?

他会不会协助皇上加害于我,夺我江山?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她想起曹操的这句名言。

马蹄有节奏地响着,重复着,显得枯燥、乏味。

虽然是在回京的路上,但自从西安城里出来,她的心里就没踏实过。

这一路上不知又有多少沟沟坎坎……

和约签了,款赔了,按照洋人的意图,主张抗战的载勋赐死;载漪、载澜发配新疆,永远监禁;毓贤即行正法;刚毅被贬;董福祥革职降调;英年、赵舒翘暂监候;徐桐、李秉衡革职,撤销恤典;启季、徐承煜也即行革职……洋人满意了,息兵了,慈禧才算消停下来。

出西安城时可比两年前出北京德胜门时威风多了。八月二十四日,天色未明,军机、御前、六部、九卿及西安全城文武,均已齐集行宫伺候。当行李登车时,两宫循例召见了军机大臣,方始升舆。辰初三刻,前导马队先行,接着是太监,然后是领导侍卫内大臣开路,静鞭之响,黄轿出宫。头一乘是皇帝光绪,第二乘是慈禧,第三乘是皇后隆裕,第四乘是瑾妃,都挂起轿帘,不禁臣民遥瞻。惟有第五乘黄轿的轿帘是放下的,内中坐的是大阿哥。黄轿之后便是以军机大臣为首的扈从大员,随后是各衙门的档案车辆,首尾相接,一直到十点才过完。一路上家家香花,户户灯彩,跪送大驾,十分气派。

慈禧想到两年前西遁路上,解溲犯难,几个贵妃、宫女拢成一圈,轮流排泄,羞不堪言,窘不堪言,尬不堪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记起走进一家农户,一个老妇人端坐炕头缝着一双小孩子的绣鞋。老妇人风采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那是七十年前了,几个官人来到这儿,说是选妃子进宫,就把我选上了。可后来又不要我了,不然没准儿也是个贵妃了,哈哈……”她问那老妇人:“您高寿了?”那老妇人回答:“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呀。”她又问老妇人:“那您绣的小鞋……”老妇人叹口气说:“嗨,是给自个儿的,来世好有双鞋儿穿。我老了,就和这大清国一样,老了,不中用了。”

她对老妇人的话刻骨铭心。

老妇人的话就像鞭子抽在她的心上……

一个人翻身下马,是李莲英。

李莲英悄悄凑到窗前,小声说:“奴才李莲英给您请安了。”

“事情办妥了吗?”慈禧问。

“妥了,载澜那老贼答应了……”

“够了,还要声张出去怎么着?”

“不愁她不卖命!”

“下一站是哪儿?”

“骊山行宫,估摸下午就能到了。”

“这倒是个吉祥的地方。”慈禧说完松了一口气。

此时光绪帝正坐在第一乘黄轿里。两年前他从北京城出逃时,虽然历经兵荒马乱,土匪骚扰,饥渴交加,但并不慌张,只是有一种无名状的痛苦和惆怅的情绪笼罩着他。珍妃惨死井下,使他濒临死亡的边缘。他就像一具躯壳,横陈于世,灵魂早已出窍。珍妃的影子时常在脑际浮现。那甜甜的稚气的微笑,秀灵灵的脸蛋,袅如细柳的腰肢,活泼泼的笑语,让他心神恍惚。他多次想逃回京城,与洋人血战到底,留一世英名,死后与珍妃合葬一处,做一对鸳鸯鬼,让百姓知道他是抗战的英雄。虽然有个傀儡皇帝的奚名,但是死得壮哉,死得英勇,在中国历史的帝王录中,他的名字将闪烁光辉,在情史上也留下佳话。他也曾起过这个念头,逃回京城重振朝纲,变法维新,让中国像日本一样富强繁荣。但是每当他接触慈禧那刀子似的目光,他犹豫了,胆怯了,失望了,浑身瘫软无力,头冒虚汗,就似虚脱般。

他感到自己很孤单。

在西安栖身的两年中,他就像锁在笼中的云雀,像任人戏弄玩耍的木偶一般,缄默无言。如今要回京城了,他的心情愈加沉重,他仿佛已经看到太液池畔瀛台那黑漆漆的房屋,那昏惨惨的烛光,那形影相吊、茕茕孑立的日子。

★★★

他愈加心灰意冷。

他想到了那口井,漆黑无涯。

突然,一个闪电击入他的脑海:如果慈禧在东归路上遇到意外呢?端王的儿子大阿哥已失宠,他会不会重执实权呢?

他掀开轿帘,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可惜没有望到大雁,只瞥到一只孤鸟,凄凉地叫着,扑扇着翅膀,钻入密林之中。

此时,护驾的尹福正与李瑞东并马而行。

李瑞东一路上气呼呼的,那些气催得他不停地打着嗝。

尹福笑道:“你吃什么了,肚子里的东西一个劲儿往上翻。”

“太便宜洋鬼子了,他们杀我数万同胞,咱们又赔银子又割地,依我看大清的气数已尽。”

“小声点,别让人听见。”

尹福小心地望了望四周,好在几个太监在数尺之隔无精打采地骑马前进,没有注意他俩。

“我就不明白,你保皇上,为何还保太后?”李瑞东小声嘀咕着。

尹福目光凝重,缓缓地说:“多少年来我何尝不想杀她?她垂帘听政,执掌朝廷大权,欺压百姓,陷害忠良,仅戊戌变法那年就杀害了多少爱国志士?她挪用海军军费,在颐和园大兴土木,使国防空虚,兵力羸弱。老百姓盼的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好皇上,可是她机关算尽,重用奸邪,使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两年前八国联军大举入侵,清兵惨败,人心涣散,只有她还能威服群臣诸侯。她若一死,袁世凯、荣禄那班奸贼哪里肯听光绪的,势必天下大乱。洋人乘虚而入,瓜分领地,中华民族岂不哀哉?这岂不正中了洋人的诡计!”尹福说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李瑞东嗟叹道:“为帝难,为臣难,为人也难呀!”

“要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还要将刀往心头按啊!”尹福说完,又小心地望了望四周,见仍然无人偷听,才舒了一口气。

尹福望着灰暗的远山,想道:“尹福啊,尹福,将来后人不知如何评价你这西遁之行,是褒?是贬?只有青史知晓。如今惟一能够知道自己委屈的就是‘鼻子李’了。‘眼镜程’程廷华两年前被德国鬼子杀死了;大闹马宗堡的‘小辫梁’梁振圃逃出死牢后,也不知逃匿何处;‘翠花刘’刘凤春、‘贼腿’施纪栋等兄弟不知下落如何;他的弟子们也不知命运如何。那个恐怖的北京城,洋人逢男人就打就杀,逢女人就奸就淫。唉,软弱的朝廷,谁叫皇上不中用!”

这时,皇家行列中引起一片骚动。尹福、李瑞东看到一个王爷福晋双手按捺着肚子,扑到慈禧的黄轿前。

第2章

王爷福晋脸色苍白,一双秀眼闪动着大颗的泪珠,叫道:“我……我实在受不住了……”

一个王爷上前朝福晋摆着手,跪蹲在轿前,说道:“老佛爷恕罪,我的爱妻就要临产了。”

黄轿内传出慈禧的声音:“行了,瞧你们这份德性,不愿随我一起回去的,回西安当婊子去!”

王爷和福晋听了,面面相觑,唬得不敢吱声了,王爷看着福晋退缩而去。

李瑞东叹息一声,对尹福说:“这年月真是苦了妇人们。”

尹福望着大腹便便的福晋,说道:“这比西逃的情景好多了。”

下午三点多钟,骊山宫已遥遥在望了。

这是一座秀丽的山峰,覆盖着蓊郁的绿树,绿树丛中透出金碧辉煌的殿宇,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一片金灿灿的光辉。它不像太行山那样瘦骨嶙峋,不似华山峭拔险峻,也不像五台山那般平缓圆滑,更不似黄山肌肤丰腴,而像一幅娴静娟秀的工笔画,透出富贵的气息。

夹径而上,皇家行列缓缓进了华清宫,大家争先观赏华清池的神韵。水波涟漪,虽是残荷败叶,却显得凝重。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行宫别墅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年历史。远在西周,周幽王即在此设离宫;秦代始皇帝又筑骊山宫;汉武帝扩建离宫;隋文帝开皇三年重新润色;唐太宗广建宫阁,起名“汤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大兴土木,沿山广筑宫宇,易名“华清宫”。当年华清宫富丽堂皇,有四门、十殿、四楼、二阁、五汤之盛,并有舞马、踢毽、斗鸡诸场地。天宝年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华清宫遭受兵燹之难,清初又予重建。

此处属临潼县管辖,负责打前站的吴永已找到临潼县令夏良材,夏良材将慈禧、光绪、隆裕、瑾妃等人安顿在瑶光楼,又将众人安顿在观风楼、四圣殿等处。吴永见夏良材安排草率,前脚来,后脚走,不由怒道:“从古到今,你这个县官是小母鸡撒尿——独一份,鸡毛挂在树上——好大的胆子!”

“良材该死,不过死不瞑目。”夏良材哭丧着脸说,“王公大臣的护卫随从,跟走马灯一般,把预备的东西都抱走了,地方太苦,时间仓促,实在无能为力。”

“你那些随从呢?”吴永问。

“随从顶个屁用!那些来人有的拿着洋枪,一开枪,脑袋留下碗大的疤,谁敢惹他们。”

“你说的是实话?”

“敢拿脑袋担保!”

正说着,李莲英走过来:“老佛爷叫县令过去问话。”

鼠头鼠脑的夏良材跟着李莲英走进瑶光楼,慈禧正倚在太师椅上,贴身宫女荣子轻轻地给她捶着背。

夏良材慌忙跪地:“奴才夏良材给老佛爷请安!”

“免了。”慈禧无精打采地睁开疲倦的双眼,瞅着眼前这个土里土气的地方官。

“坐吧。”慈禧懒洋洋地说。

夏良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