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医内科学-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用药:赤石脂、肉豆蔻、诃子暖脾温中,涩肠止泻;干姜、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粳米益气健脾和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血;甘草缓急止痛;木香理气醒脾。

脾肾阳虚重,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脱肛下坠者,可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补中,升清举陷。

6。休息痢

休息痢以时发时止,终年不愈为辨证重点,临床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发作期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倦怠怯冷,嗜卧,食少,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证机概要:病久正伤,正虚邪恋,脾阳不振,邪滞肠腑。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本方温中祛寒,兼清郁热,用于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倦怠食少,遇劳而发,时发时止者。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

里急后重明显者,加槟榔、木香、枳实调气化滞。

缓解期

(1)脾气虚弱证

症状: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黏液,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脱肛,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证机概要:久痢损伤脾胃,脾气虚弱,健运失职。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久痢脾虚气陷,脱肛少气者。

常用药: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柴胡、升麻升提下陷之中气。

若腹痛绵绵,喜按喜温,大便稀溏,夹有少许黏液白冻,形寒气怯,为脾阳虚衰,宜温阳健脾,用附子理中汤。若脾阳虚衰,肢体浮肿,可合用苓桂术甘汤;若脾病及肾,大便滑脱不禁,可合用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

(2)寒热错杂证

症状: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畏寒喜暖,下痢稀溏,时夹少量黏冻,饥而不欲食,强食则吐,四肢不温,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缓。

证机概要:久痢伤及厥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代表方:乌梅丸加减。本方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能治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痢。

常用药:乌梅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止痢;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肾暖脾而助运祛寒;人参、当归益气补血而扶正。

兼食滞者,可加神曲、山楂、莱菔子;寒凝较重者去黄连、黄柏。

(3)瘀血内阻证

症状: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腹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或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机概要:久痢不愈,瘀血蓄积肠腑,气滞血阻。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本方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可用治久痢之腹部疼痛属瘀血内阻者。

常用药: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没药化瘀止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本方可与六君子汤间服,以补益脾肾,攻补兼施;里急后重者加黄连、白头翁。

【预后转归】

痢疾的转归预后因病人正气的强弱、感受邪毒的深浅及发病的轻重而不同。体质好,正气盛者,虽感湿热、寒湿之邪而患急性痢疾者,只要治疗及时正确,调护得当,预后一般良好。而疫毒邪盛者,可很快出现热人心营、热盛动风或内闭外脱的危证,甚或死亡,应积极救治。慢性痢疾多由急性痢疾迁延不愈而致,如休息痢、阴虚痢、虚寒痢,一般病情缠绵,难于骤效,但只要辨证正确,治疗恰当,多能缓解或痊愈,如若不注意摄养或调治,病情常易逐步加重而入危途。

【预防调护】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食生冷和进食不洁及变质食物,节制饮食,不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起居有常,调情志,防过劳。

治病宜早,防止病情恶化。饮食宜清淡,忌食荤腥油腻难消化之物。疫毒痢要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临证备要】

1。噤口痢的治疗。痢疾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其证有虚有实。实证多由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宜用开噤散煎水少量多次,徐徐咽下,以苦辛通降,泄热和胃。若汤剂不受,可先用玉枢丹磨汁少量与服,再予前方徐徐咽下。若胃阴大伤,频繁呕吐,舌红绛无苔,脉细数者,于方中酌加人参、麦冬、石斛、沙参以扶养气阴。并可用人参与姜汁炒黄连同煎,频频呷之,再吐再呷,以开噤为止。虚证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痢以致胃虚气逆,出现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口淡不渴,舌质淡,脉弱,治宜健脾和胃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石菖蒲、姜汁以醒脾开胃。若下痢无度,饮食不进,肢冷脉微,为病势危重,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以益气回阳救逆。

2。注意灌肠疗法。痢疾除内服药物外,亦可用灌肠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凡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者,常用:①苦参、马齿觅以1:2比例,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②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等量,黄柏适量,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③黄连、黄柏、马齿觅、白头翁等量,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

3。慢性痢疾要辨外感、内伤两类。《证因脉治》中明确指出:“外感休息痢之证,暴发热痢而起,后乃久久不愈,或暂好一月半月,旋复发作,缠绵不愈,积滞不除。”“内伤休息痢之证,无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证,但因脾胃亏损,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终年不愈。”治疗上由外感所致者,不忘清余邪,而内伤所致者,应以调脾胃为主。

4。注意痢疾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以免留邪或伤正气。

【医案举隅】

王某,女,40岁,职员。2005年11月3日就诊。

患者自2000年出现腹泻腹痛,伴少量黏液脓血便,当地医院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西药治疗后症状好转。之后分别于2003年、2004年再次复发,经治疗后症状好转。

本次因受凉后再次出现腹泻,伴少量黏液脓血使,每天4~5次,里急后重感明显,左侧下腹部疼痛,便前加重,便后缓解,纳谷不香,神疲懒言,肢体倦怠,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腹喜温怕凉,舌质暗,舌下瘀,苔白腻,脉濡缓。结肠镜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红肿、糜烂,广布新鲜出血及白苔。病理诊断:大肠(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辨证:寒湿瘀浊阻滞肠道,脾肾阳虚运化失职。

处方:小茴香10g,炮姜15g,延胡索9g,当归9g,川芎3g,肉桂10g,赤芍10g,蒲黄9g,五灵脂6g,焦三仙各10g,陈皮8g,枳实1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腹泻仍每天4~5次,泻下暗色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稍减轻,仍纳谷不香,神疲懒言,肢体倦怠,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腹喜温怕凉,舌脉如前。此为脾肾之阳气虚衰,运化不及,正不胜邪,积滞残留为患。原方加制附片10g,砂仁6g。续用14剂。

三诊: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消失,腹泻每天1~2次,为稀糊状,神疲懒言、肢体倦怠、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腹喜温怕凉诸症稍减。予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汤剂,续用14剂。

共治疗3个月后复查肠镜正常。嘱继服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半年之久,未见复发。

按:本案由于病程较长,脾肾阳气虚损,加之久病人络,瘀阻络伤,肠中水分不能吸收,水停瘀滞,气机不畅,形成了水瘀交阻的恶性循环状态。王教授治疗先用少腹逐瘀汤加三仙、陈皮、枳实以活血化瘀,温化寒湿,消积导滞,再以健脾温肾助运化、调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安贺军等。王新月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思路。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5(3):271~273'

【古代文献精选】

《济生方·痢疾论治》:“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盖尝推原其故,胃者脾之腑,为水谷之海,营卫充焉。夫人饮食起居失其宜,运动劳役过其度,则脾胃不充,大肠虚弱,而风冷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

《赤水玄珠·痢门》:“休息痢者,愈后数日又复,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肯断根者是也。则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就以调理之剂,因循而致也,又或用兜涩药太早,以致邪不尽去,绵延于肠胃之间而作者,或痢愈之后而肠胃虚弱,复为饮食所伤而作者,当看轻重调理,或热或寒或消导或再推下,然后以异功散等补剂加收涩之药。”

《类证治裁·痢症论治》:“痢多发于秋,即《内经》之肠澼也。症由胃腑湿蒸热塞,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腑,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或痢白,痢红,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呕吐,口干溺涩,里急后重,气陷肛坠,因其闭滞不利,故亦名滞下也。……白伤气分,赤伤血分,赤白相间,气血俱伤。伤气分则调气,伤血则和血,易老所谓调气则后重除,和血则便脓愈也。然论致痢之由,其暑湿伤胃者,郁热居多,生冷伤脾者,寒滞为甚。……气陷则仓廪不藏,阴亡则门户不闭,由脾伤肾,势所必然。”

第八节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泄者,泄漏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故前贤以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历代医籍对本病论述甚详,名称亦颇多,《内经》始称为“泄”,如“濡泄”、“洞泄”、“飧泄”、“注泄”及“溏糜”、“鹜溏”等。汉唐以前,泻与痢混称,如《难经》将泻分为五种,其中胃泄、脾泄、大肠泄属泄泻,而小肠泄、大瘕泄属痢疾。《伤寒论》中概称为下利。直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泻与痢分论,列诸泻候、诸痢候,其下再细论证候特点。亦有根据病因或病机而称为“暑泄”、“寒泄”、“酒泄”者等,名称虽多,但都不离“泄泻”二字。至宋代以后统称为“泄泻”。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内经》有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素问·举痛论》指出:“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风论》日:“食寒则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素问·太阴阳明论》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灵枢·师传》曰:“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以上说明了风、寒、湿、热皆能引起泄泻,且还与饮食、起居有关。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虚寒下利的症状、治法和方药,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日:“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另外对实证、热证之泄泻也用“通因通用”法,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宋·陈无择认为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其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指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泄泻》日:“泄泻……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邪所犯……因食生冷寒滞者。”指出其病位主要在于脾胃,在治疗方面,提出“以利水为上策”,但分利之法亦不可滥用,否则“愈利愈虚”。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泻经验的基础上,对泄泻的治法作了进一步概括,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在治疗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现代临床所证实。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对于瘀血致泻的认识,尤其久泻从瘀论治在临床也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学中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其他疾病伴见泄泻者,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在辨治方面亦可与本节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

泄泻的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六淫之邪伤人,皆能使人发生泄泻,但其中以湿为主,常夹寒、热、暑等病邪。即《难经》所谓:“湿多成五泄。”其他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也能直接影响于脾胃,但仍多与湿邪有关。

2。饮食所伤

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府,故饮食不当常可导致泄泻。凡饱食过量,或过食肥甘,或恣啖生冷,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均可发生泄泻。临床上,饮食不当与外感湿邪常相互影响,共同为患。

3。情志失调

郁怒或忧思均可致泄泻。郁怒伤肝,或忧思伤脾,若素体脾虚湿盛,复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或于怒时进食者,更易形成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

4。劳倦伤脾

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或素体脾胃虚弱,均可成泄泻。

5。久病年老

久病之后,肾阳损伤,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为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二、病机

泄泻病因虽然复杂,但其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混合而下,则发生泄泻。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则运化不健,故《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但可夹寒、夹热、夹滞。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

病理性质急性暴泻多属实证,慢性久泻多属虚证。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生湿,壅滞中焦,脾不能运,脾胃不和,水谷清浊不分所致,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他如肝气乘脾或肾阳虚衰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

2。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腹痛常与肠鸣同时存在。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久泻起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