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医内科学-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案举隅】

张某,男,67岁。1979年8月29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腹部胀痛3天,伴见胃脘胀满,连及两胁刺痛,嗳气频频,时吐黏痰,口干口苦,头中热,耳内堵塞,不思饮食,大便干,小便赤。

诊查: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丽数。查血象: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84%。

辨证:湿热夹滞,交结肠胃,通降失常。

治法:清热行气,通里导滞。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炒枳实10g,生川军9g,青陈皮各9g,木香6g,川厚朴10g,炒苍术10g,木通6g,竹茹10g。

二诊:药服2剂后大便转稀,胃脘胀满、嗳气及吐黏痰均减,头热耳堵已除,小便色变黄。惟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拒按,有反跳痛,无矢气,口干口苦而涩,饮食不香。舌淡,苔白中黄,脉弦滑而数。腑气虽有下行之势,湿热仍壅积肠中,气血瘀滞。当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里导滞。

原方去半夏、苍术、竹茹、木通,生军改为6g,加丹皮10g,桃仁10g,败酱草30g,连翘24g,忍冬藤45g,5剂。

三诊:迭进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里导滞之剂,现右少腹仅感微痛,亦不拒按,大便正常,饮食虽乏味但较前增加,偶见恶心,口中仍苦涩,小便淡黄,脉弦滑。舌苔薄白中黄。肠中湿热渐化,气血瘀滞亦渐消散,余邪未尽也。

处方:熟军6g,桃仁9g,炒枳壳9g,青陈皮各9g,川厚朴10g,忍冬藤30g,连翘18g,败酱草3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冬瓜子30g。

服上方1剂后,患者即返家乡,过半月来信,上述症状皆退,精神、饮食恢复,查血象均在正常范围。

按:本例属实热性腹痛,故以通里导滞为主要治法。但初诊所见,腹痛伴胃脘胀满,两胁刺痛,暖气频频,头热耳堵,病位偏于上,即湿热夹滞交阻胃及肝胆之络,故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二诊腹痛转移至右下腹,拒按,无矢气,是肠中湿热蕴积、气滞血瘀之象,因而改用大黄牡丹汤加减,通里活血,着重清热解毒,目的在于截断病势,以防热壅血瘀成痈。

(董建华,王永炎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夏锦堂医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古代文献精选】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猝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

《景岳全书·心腹痛》:“痛有虚实,凡三焦痛证,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由前三证,渐病者,多由后四证……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

《症因脉治·腹痛论》:“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日腹痛;若痛在胁肋,日胁痛;痛在脐上,则日胃痛,而非腹痛。”

第七节痢疾

由于邪蕴肠腑,气血凝滞,大肠脂膜血络损伤,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称为痢疾。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该病《内经》中称为“肠湃”,其发病与饮食不节及湿热下注有关。汉·张仲景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制定了治疗湿热痢的白头翁汤,并提出了“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的虚寒久痢主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痢病候》将痢疾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热痢”、“休息痢”等21种痢病候,并在病机方面提出“痢由脾弱肠虚……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血痢者,热毒折于血,人大肠故也。”强调了热毒致病。本病在隋唐以前还有称为“大瘕泄”、“滞下”者。痢疾病名首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金元时代已认识到本病能互相传染、普遍流行而称“时疫痢”。如朱丹溪《丹溪心法》日:“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至明清时期对痢疾的认识更趋深入,进一步阐发了痢疾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提出痢有伏积,所谓“无积不成痢也”,外感、内伤者,由于人体气盛、气虚的不同,发病有热化、寒化二途。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痢疾》日:“无积不成痢……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因热求凉,过吞生冷,由于人也。气壮而伤于天者,郁热为多。气弱而伤于人者,阴寒为甚。湿土寄旺四时,或从火化,则阳土有余,而湿热为病。或从水化,则阴土不足,而寒湿为病。”并详尽地提出了辨寒热、辨虚实、辨五色等。特别对休息痢的认识更为深刻,认为“屡发屡止,经年不愈,多因兜涩太早,积热未清所致。亦有调理失宜,亦有过服寒凉,亦有元气下陷,亦有肾虚不固,均能患此”。另外,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强调本病与脾肾的关系,如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痢疾》云:“痢之为证,多本脾肾。……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

在治疗方面,金·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法则,至今仍属治痢之常法。明·张景岳特别强调,治疗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而《医宗必读…痢疾》指出:“至治法,须求何邪所伤,何脏受病。如因于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清·喻昌创“逆流挽舟”之法,并在《医门法律·痢疾论》中云:“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创活人败毒散。清·蒋宝素将痢疾称为内痈,他在《医略十三篇·痢疾》中云:“治痢之法,当参入治痈之义。”这些治疗原则,一直指导着今天的临床。

西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一些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痢疾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饮食,损及脾胃与肠而致。邪气客于大肠,与气血搏结,肠道脂膜血络受伤,传导失司,而致下痢。

一、病因

1。外感时疫邪毒

夏秋季节,暑湿秽浊、疫毒易于滋生。湿热或暑湿之邪内侵肠道,湿热郁蒸,气血与之搏结于肠之脂膜,化为脓血而成湿热痢;疫毒之邪侵及阳明气分,进而内窜营血,甚则进迫下焦厥阴、少阴,而致急重之疫毒痢。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痢疾之病,多病于夏秋之交,古法相传,皆谓炎暑大行,相火司令,酷热之毒蓄积为痢。”素体阳虚之人,感受寒湿或感受湿邪后,湿从寒化,寒湿侵及大肠,发为寒湿痢。

2。内伤饮食

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酿生湿热,湿热毒邪,直趋肠道,则成湿热痢或疫毒痢。若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伤及脾胃,中阳不足,寒湿内蕴,如再贪凉饮冷或食不洁之物,寒湿食积壅塞肠中,而成寒湿痢。《景岳全书·杂证谟》云:“因热贪凉者,人之常事也,过食生冷,所以致痢。”

上述病因虽有外感时疫邪毒与内伤饮食之分,但两者常相互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

二、病机

痢疾的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成痢。湿热、疫毒、寒湿、食积等内蕴肠腑,与肠中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不利,气血瘀滞,肠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见腹痛,里急后重。

本病的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可涉及肾。痢疾基本病变在肠,因肠与胃密切相连,肠病及胃,故常曰在肠胃。如《医碥·痢》所说:“不论何脏腑之湿热,皆得以人肠胃,以胃为中土,主容受而传之肠也。”然痢疾日久,不但损伤脾胃而且累及于肾,导致肾气虚惫或脾肾阳虚,下痢不止。

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且演变多端。暴痢多属实证。外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或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或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胃气逆而不降,噤口不纳者,皆属实证、热证;寒湿阴邪所致者为寒证。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如疫毒热盛伤津,或湿热内郁不清,日久则伤气、伤阴,或素体阴虚邪恋,而成阴虚痢者;久痢伤正,胃虚气逆,胃不纳食者,而成噤口痢虚证;脾胃素虚而感寒湿患痢,或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日久化源不足,累及肾阳,关门不固,下痢滑脱,形成虚寒痢;如痢疾迁延,邪恋正衰,脾气更虚,或治疗不当,收涩过早,关门留寇,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下痢脓血黏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

2。急性痢疾起病急骤,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具有传染性。

二、病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二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其病机为脾失健运,湿邪内盛。痢疾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其病机为邪客大肠,与气血搏结,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以资鉴别。见诸临床,泻痢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后转痢者,病情加重;亦有先痢而后转泻者,病情减轻,临证时须仔细辨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一般新病年少,形体壮实,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便后减轻者,多为实;久病年长,形体虚弱,腹痛绵绵,痛而喜按,里急后重便后不减或虚坐努责者,多为虚。

2。辨寒热

下血色鲜红,或赤多白少,质稠恶臭,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者,属热;痢下白多赤少或晦暗清稀,频下污衣,无臭,面白,畏寒喜热,四肢微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弱者,属寒。

3。辨伤气、伤血

下痢白多赤少,为湿邪伤及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为热邪伤及血分。

二、治疗原则

1。痢疾的治疗应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确定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举。初起之时,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寒证、虚证多。见,宜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2。调和气血,消积导滞:痢疾不论虚实,肠中多有滞,气血失于调畅。因此,消导、去滞、调气、和血、行血为治痢的基本方法。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3。顾护胃气:“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说明顾护胃气应贯穿治痢过程之始终。

三、证治分类

1。湿热痢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恶寒,头痛身楚,口渴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滞,肠络受损,气血瘀滞,传导失司。治法: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本方调气行血,清热燥湿止痢,适用于赤多白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常用药:芍药、当归、甘草和营理血,缓急止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以除后重;肉桂辛温大热,辛能散结,热可防其苦寒太过。

若属热重下痢,宜加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瘀热较重,痢下鲜红者,可加地榆、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可用活人败毒散,解表举陷,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若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宜用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夹食滞,见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苔黄腻,脉滑者,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若表证已减,痢尤未止,可加香连丸以调气清热。

2。疫毒痢

症状: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明显,口渴,头痛,烦躁,或神昏谵语,或痉厥抽搐,或面色苍白,汗冷肢厥,舌质红绛,苔黄燥,或苔黑滑润,脉滑数,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疫邪热毒,壅滞肠中,燔灼气血,蒙蔽清窍。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代表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前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后方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行血导滞作用,两方合用,对疫毒深重,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良效。

常用药:白头翁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痢;金银花、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解毒;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夹食滞者,加枳实、山楂、莱菔予以消食导滞;暑湿困表者,加藿香、佩兰、荷叶以芳香透达,使邪从表解;积滞甚,痢下臭秽难闻,腹痛拒按者,急加大承气汤,通腑泄浊,消积下滞;热入营分,高热神昏谵语者,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可合用犀角地黄汤,或另用大黄煎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热极动风,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送服紫雪丹,以清热解毒,凉血息风。暴痢致脱者,应急服参附汤或独参汤,或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以回阳救逆。

3。寒湿痢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脘闷,头身困重,口淡,饮食乏味,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滞留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胃苓汤加减。本方温化寒湿,可用于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之下痢。

常用药:苍术、白术、厚朴健脾燥湿;桂枝、茯苓温化寒湿;陈皮理气散满。

痢下白中兼赤者,加芍药、当归调营和血;寒湿气滞明显者,加槟榔、木香、炮姜散寒调气;若兼表证者,可合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祛邪外出。

4。阴虚痢

症状:下痢赤白黏冻,或下鲜血黏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心烦,口干口渴,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营阴亏虚,湿热内郁不清,邪滞肠间。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止痢。

代表方:驻车丸加减。本方寒热并调,养阴化湿清肠,用治湿热痢久伤阴,下痢鲜血量少,或虚坐努责,口干心烦者。

常用药:黄连清热坚阴,厚肠止痢;阿胶、当归、养阴和血;少佐炮姜以制黄连苦寒太过;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止痛。

若口干口渴明显,可加入石斛、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若阴虚火旺,湿热内盛,下痢鲜血黏稠,加黄柏、秦皮、白头翁清热化湿解毒,加丹皮、赤芍、槐花凉血止血。

5。虚寒痢

症状: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或脱肛,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下痢日久,脾肾阳虚,关门不固。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前方温中涩肠,后方兼能补虚固脱,两方合用,温补脾肾,涩肠固脱,可治疗脾肾虚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滑脱不禁之久痢。

常用药:赤石脂、肉豆蔻、诃子暖脾温中,涩肠止泻;干姜、肉桂温肾暖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