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冯白天不在战区长官部,是钻防空洞去了。
上海这里没有山,也没有防空洞,不过在旁边宜兴倒有一个张公洞,里面可以防空,他就到洞里面去办公了。
显然,要见老冯,必去宜兴。
宜兴离上海100多里路,白崇禧坐汽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那里。一看,老冯眼光倒是不错,张公洞很大,里面藏个一两千人都没有问题。
去了以后,白崇禧弄明白了,原来老冯也不在张公洞里办公,大部分公事和私事都交给顾祝同去处理了,只有到晚上,天上没飞机了,他才会回上海去看看。
冯玉祥自己话里话外也透出了音,他说他要学日本的乃木希典。日俄战争的时候,乃木把事情都移交给参谋长,而自己只做两件事,一为骑自行车和作几首歪诗,一为等死!
也真有老冯的,他其实说的是他自己,人家乃木是带着三口棺材上战场的,两个儿子都赔进去了,能那么闲吗?
更令人发噱的是,某天三战区开军事会议,开着开着,忽然日机来袭,警报大作,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就见老冯嗖的一声没了影,那动作绝对是少林武当的身手。
可是屋外也没有遮蔽物,只能往田野里跑,一个不留神,“武林高手”滑进稻田,摔了个四仰八叉,那么大一高个,转眼之间就成了泥人。
当时张治中等与会将领都在场,表面使劲憋着,暗地里却一个个捧着肚子笑出了眼泪。
如今的小青年真是不厚道啊。
白崇禧把情况反映上去,跟何应钦一商量,觉得可能还是因为三战区多为中央军和南方部队,与老冯没有部属关系,所以才会弄得这么尴尬。
这时由于津浦线战场频频失利,外界对冯玉祥前去执掌军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毕竟老西北军是冯玉祥一手带出来的,如今津浦线上的29军、鲁军都可以算是其支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也应该是津浦线战场最理想的军事统帅。
于是在报经蒋介石批准后,中国统帅部便在津浦线上成立了第六战区,并由冯玉祥出任战区司令长官。
在三战区无所建树,还让小青年们看了笑话,老冯其实心里也不痛快,现在听说可以重率旧部,自然高兴,当下便搭车北上。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偏偏是这个第六战区,对他们的司令长官最为排斥。
其实也怪老冯自己,他此次到六战区去上任,颇有一些个人的私心杂念,那就是想乘机抓军队,以便恢复自己老西北军龙头老大的地位。
六战区的韩复榘、宋哲元虽为老西北军分支,但这时早已自成一派,对此最为敏感,马上就看出来了。
韩复榘当初因为反叛冯玉祥,与老冯素有过节。冯玉祥到得济南,还没等他开口,韩复榘就抢先把山东防务如何紧张汇报了一下,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强调无法随冯玉祥北上。
之后,他背地里一个密电打到蒋介石那里,说他不想进六战区,宁愿划入李宗仁的五战区。
韩复榘统领鲁军,又负有守鲁之责,他的话不能不重视,然而命令也发下去了,总不能说变就变吧。
韩复榘说,你们要硬把我塞给冯玉祥,那我就不打了。
没办法,只好折中,让韩复榘到五战区去,同时从他的部队中抽出一部分到六战区,再给韩复榘挂个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算作分他兵的安慰。
韩复榘这边闹腾完了,等冯玉祥正式上任后,宋哲元也急急退避三舍。
给出的理由是,旧病复发,情况严重,得请病假,要到泰山去休养一段时间,第1集团军(即扩编后的29军)暂交冯治安代理。
自离开北平后,宋哲元的身体一直不好,这是确实的,但此时请病假,大半却还是因为看到老冯要抢夺兵权,索性远远躲开,眼不见为净。
话又说回来,韩复榘的鲁军,宋哲元的29军,与老西北军实际已没有多少关系了,人家当初能创到这份家业也个个吃足苦头,很不容易,现在前面抗着鬼子,后面还得防着你夺他的交椅,谁能真有这么大的气量呢?
实际指挥第六战区作战时,老冯在用兵方面又远不及练兵。和在淞沪时一样,他还是怕飞机,怕到了没法正常指挥打仗的地步。
由于害怕日机轰炸,他的指挥所每天都要换好几个地方,而换一次地方,六战区的通信网就要跟着变更一次,各部队因此经常与指挥所失去联系,乃至无法报告军情。大家只好在下面各打各的,变成了一堆乱哄哄的没头苍蝇。
本来北方战场,以津浦线战场对中方最为有利。其时连降暴雨,华北平原尽成泽国,日本华北方面军第2军大部分时间都不能用于进攻,而是在四处找船,找能够渡过大大小小水滩的船。
在这种情形下,别说机械化特种部队无法顺利推进,就连飞机,也因为雨天能见度差,常常被迫减少出动次数。
多好的作战形势,可是老冯到任后,不仅没有理顺关系,反而越弄越乱,各部队你防我,我防你,大家防着冯玉祥,谁都不肯与日军正面硬拼,结果步步后退,战局也因此一塌糊涂,作为津浦路北端重镇的沧州没多大一会儿就丢了。
成立第六战区不仅没能产生相应效果,反而还被第2军逼到鲁北防线,导致还没怎么成型的第五战区都因此受到不小威胁。
蒋介石大失所望,只好由白崇禧再拟份电报,撤销第六战区,让冯玉祥依旧回南京。原来觉得这事太伤面子,很难办,未料老冯枪杆子没抓着,又连吃败仗,也早就不想干了。
于是,双方解脱,老冯回家重新做他的军委会副委员长,而津浦线防务则交由第五战区负责。
一个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战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作昙花一现了。
第28章 可怕的秘密
舞台之上,向来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五战区来了,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新桂系的掌舵者。
即使与新桂系的其他将帅,包括白崇禧比起来,李宗仁也算得上是一个读书很少且不爱读书的粗人。
据说他小时候宁愿上山打柴,都不肯坐在私塾里做一天好学生,年长后进军事学校,前前后后加一起,也统共只念了三年。
在这三年里,别人或许会翻翻《孙子兵法》,或者“曾胡治兵语录”,可他对这些本本上的东西从无兴趣。
老李爱的就一样,那就是梁山好汉们个个热衷的——“使得些好拳棒”,因此还得个绰号:李猛仔。
李猛仔一生,打了无数的仗,上马杀贼自然不在话下,下马草军书就不行了,稍为像样一点的文字稿都得帐下的文书替他起草。
据他自己说,当初北伐时和蒋介石结拜,他迟迟未将自己的盟帖换给对方。
不换,不是摆架子,而是按照规矩,得在帖子上给对方写一首盟诗。一首诗一共四个句子,但老李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一句,又不好意思连这个都让文书代劳,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干脆把蒋介石送给他的那首盟诗照抄了上去。
蒋、冯、阎、李,论文化水平,蒋介石和阎锡山可算是一拨的,属于那个时代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李宗仁则跟冯玉祥基本一个档次,都是当兵出身的大老粗。
白崇禧曾对冯、李二人有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即:冯善练兵,李善用兵。
“小诸葛”在单独用兵方面并不出色,但作为参谋人才,却堪称优秀,他一眼就能看出两位老大的特点和长处。
练兵,讲的是“亲爱精诚,赏罚分明”,在这方面,老冯确实用尽心思,所以他才能一手调教出可与中央军叫板的老西北军,也才带得出那么多能征惯战的威龙猛将,这可都不是吹的。
然而,与练兵的本事相比,老冯在用兵上就要差得多了,当然不是说他不会打仗,只是到了全面抗战阶段,各人的能量级数都得成倍提高,在内战中还能凑合的,此时就可能显得比较吃力了。
蒋介石是帅,统筹的是大略方针,其余三个人一个个试,阎锡山统领二战区,自己都感到力不能支,冯玉祥掌握六战区,到最后连战区都给撤了,于是哥仨就只剩下了一个李宗仁。
像白崇禧说的那样,内战时期,老李在打仗方面就颇有一套,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只有外战中拥有实际战绩,才能说明你是否真的有两下子。
李宗仁很想告诉别人自己有两下子,可是刚刚上任就碰了壁,这个让他碰壁的人便是原来的山东诸侯韩复榘。
韩复榘不肯进第六战区,而宁愿进第五战区,李宗仁起初对此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的五战区规模不大,尤其缺少有实力的部队和战将,韩复榘当年位列老西北军最能打仗的“韩石二孙”之首位,连孙连仲都望尘莫及,加上他控制的山东实为五战区核心,有此人相助,想来今后必能有所成就。
韩还没来拜见李,李先去看望韩了,没办法,穷领导在富下级面前有时也得表现主动一点,适当弯一弯腰也是必要的。
此前,由于一北一南,两人从未谋面,而李宗仁眼里的韩复榘,虽然识字不多,但人倒生得颇周全,甚至还算得上“俊俏”,真个是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不似军人,俨然一个摇纸扇的白面书生。
初次见面,又是名义上的上司,所以韩复榘算是给足面子,听任老李滔滔不绝地在那里吹了一晚上。
李宗仁虽不爱读书,但生平一大嗜好就是聊天,喜欢纵论天下大事,到老了都是如此,以至于在美国做寓公时,实在没人好聊,只能跟一帮家庭主妇去“谈国事”了。
斗室之中,老李分析抗战形势,讲解抗战道理,海阔天空地一通发挥,最后越讲越兴奋,而韩复榘也听得聚精会神,一副若有所悟的神情。
这个晚上真是过瘾。
第二天一早谈正事,李宗仁拿出了早就拟好的五战区作战计划。
韩复榘接过一看,却立刻变了脸。
计划上写着,假如山东大城市守不住,希望鲁军就近进入沂蒙山区,跟鬼子打游击,以使其不能尽速南下。
韩复榘当场把计划书往桌上一摔,你这拟的算什么狗屁东西,眼看南京不守,日军从南面都快打到安徽蚌埠了,北面日军要是再一过黄河,两边一挤,我在山里面吃什么,喝什么?
依我看,你们这是想拿我们鲁军送礼,当牺牲品!
李宗仁来济南,本来还是端着一点“李长官”的架子的,没想到作为下属的韩复榘会说来就来,说骂就骂,连起码的面子都不给,顿时被呛得面红耳赤,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了。
俗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老李骨子里其实也是粗人一个,可碰到更粗俗的韩复榘,他也无语了。
真个是心有所冀而来,灰头土脸而去。
自此,李宗仁脑海里的韩复榘,就再也不是那个孺子可教的白面书生了,而是变成了不可理喻的老兵痞。
但是韩复榘其实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在某些方面,他比宋哲元的头脑都灵活。
“七七事变”前后,他曾派人去北平打探动静。去的人用电话向他报告:秦德纯表示,日本人愿意谈判,也不想扩大事态。
当时他就在电话里笑了,并且断定平津难保。
什么愿意谈判,不过是日本人使出的缓兵之计罢了,依我看,他们不拿下北平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到这个时候,宋哲元还心存侥幸和幻想,真是愚笨至极。
后来听到蒋介石要进行南京保卫战,他又笑了,这些南方人,他们以为南京能守得住吗?
在韩复榘眼里,宋哲元笨,蒋介石蠢,只有他最聪明。
可是他却聪明得过了头。
一开始他对抗战还算是有所准备的,看到北平不保,他害怕包括济南在内的山东也要重蹈覆辙,于是早早就催促日侨归国,并且作出了像阎锡山那样与日本人大打一场的架势。
在华北以“宋阎韩”为主的三角势力范围中,韩复榘和山东也一直是日本“华北工作”突破的重点,所以韩复榘心里在想什么,私底下的小算盘打到哪个位置,日本人都有数得很。
他们故意向韩复榘透出风声,说日本意不在山东——最多从你这里经过一下,连长久驻留的想法都没有。
韩复榘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那就是避战保鲁。
汉奸是绝不能做的,但如果在此前提下,还可以保住自己的地盘和枪杆子,岂不两全其美。
这个貌似聪明,其实脑子一团糨糊的家伙终于走出了第一个昏着。
蒋介石察觉到韩复榘对抗战不太积极,曾找他到南京谈话。
关于是否要抗战到底,蒋介石说,我的意思,你应该完全明白的。
韩复榘却装傻充愣,回来后,便到处对别人说,我明白什么,我什么也不明白啊,我这趟出来,可谓是糊里糊涂去南京,糊里糊涂回济南。
你们问我蒋介石有无抗战决心,我告诉你们,丁点没有!
直到战火燃烧到了山东德州,韩复榘才猛醒过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这个“第一聪明人”一般无二地上了日本人的当,避战避战,避到整个山东省都快要保不住了。
“七七事变”,宋哲元虽也有过犹豫彷徨,但那里面还有一些不可为外人道的内部原因,而且后期在保卫平津,与日本人作战方面是颇有决心和勇气的。
可是韩复榘这时却还一个劲儿在往后退,竟然指望着靠别人帮他保山东。
宋哲元在前面打,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命令韩复榘上去接应,韩复榘说什么,他说我是五战区的人,防区在鲁东胶济线一带,津浦线上的宋哲元跟我搭什么界,不去!
冯玉祥无法,只得转报蒋介石,后者从南京连发电报,又骗又哄又吓,韩复榘这才硬着头皮,率鲁军进入津浦线。
韩复榘起初笑宋笑蒋,以为都不如他,29军和中央军似乎也不及鲁军,起初战场的变化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亲率鲁军只一个反攻,就冲进了德州。
原来胜仗这么好打,宋哲元辈真的是太没用了。
可是还没等韩复榘笑够,日军就一个反包围,把鲁军给围了起来。
好打?不过是先给你尝个小甜头罢了。
德州一战,韩复榘差点被俘。
经此一劫,他总算明白了,原来这个世上,谁都不比谁差多少,一旁看着轻松,等到你自己上阵,未必就如人家。
在亲眼目睹日本人确实如狼似虎,比传说中还要凶猛之后,韩复榘连保住山东地盘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了。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地盘保不住,那就保枪杆子吧。≮我们备用网址:。。≯
内战经验告诉他,地盘与枪杆子都很重要,但倘若一定要有取有舍,则孰如舍地盘而取枪杆。
道理很简单,没了地盘,只要有枪在手,迟早还能获得新的地盘,但假如无枪,地盘是肯定无保障的,迟早会被别人抢去,那就真正人财两空,一无所有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中原大战。那一场大战下来,还能保得人枪的,都能勉强爬上岸,打得一个不剩的,就只能喝着水,咕嘟咕嘟直接沉到水里面去了。
韩复榘从避战保鲁一下子退到了避战保鲁军。
他急着要跑路,但一时间又脱不了身,原因倒不是怕蒋介石或者李宗仁拦着,而是日本人不给他这个机会。
当时山东面临的形势是,日军还没有渡过黄河,也未从胶东沿海或青岛登陆。
迟迟不渡黄河,不是因为鲁军挡在那里过不来,而是双方在谈价码。
出面谈价的本来是华北老特务土肥原。土肥原当年纵横华北,人脉十分深厚,在他提出的洽谈名单上,不仅有韩复榘,还有石友三、万福麟,甚至于商震。
这些所谓的华北实力派皆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