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女子经历了风浪,已历练成熟,甚有主见,非李茂一哄二骗能接的回来的,也只能由着她了。

李茂只能暗中嘱咐右厢在王城多派人手,以便能随时接应她撤退。

各路大军在开回幽州的途中陆续接到参谋厅的新命令,要求各军抽调精锐开赴辽州参加定于本年秋十月的辽东大阅兵,以震慑新罗和渤海两国。

这是一项美差,报名者踊跃,参谋厅却坚持只要精锐。

李茂回幽州后不久,苏卿等人也回到了幽州城,待将诸子女认全了后,李茂便又去了辽东,此刻在辽东城下除了两万精锐马步军,还有石雄、史宪忠、宋梦龙、母大海、方闯等大将,以及常木仓、秦凤棉、韦雍、田萁等幽州实权人物。

宝历元年八月初,平壤都统马和东和清海军兵马使薛老将也奉命来到辽东城。

大阅兵如此举行,声势浩大,请了新罗和渤海两国使臣和辽东各部落酋长现场观看。

阅兵结束,李茂在辽东城内的旧官邸召集众将,定下讨伐新罗的大计。决定亲自担任诸军大元帅,以常木仓为行营司马,石空为行营兵马使,石雄、宋梦龙为前军都统、副都统,史宪忠、母大海分为左翼都统、副都统,马和东为右军都统,方闯为后军都统,王俭为后方总调度官,胡南湘为行营粮料官,统帅马步精锐两万人南征新罗。

新罗经过多年内讧,已到了山河破碎,分崩离析的边缘,金秀宗扳倒金重熙成为国王,为了安抚臣工百姓,必须选定一个替罪羊,本来金重熙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过他要拉拢金重熙的旧部,不便对金重熙死缠烂打,于是就把一切罪责推在李茂身上,引诱国民仇恨大唐,仇视李茂,祸水外引,减轻自身的压力。

经过两年的宣教动员,新罗上下对大唐恨之入骨,对李茂更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对大唐的“悍然入侵”同仇敌忾,上至国王、朝廷,下至乡野百姓,莫不抱定了与李茂决死一战的决心。

新罗境内地形复杂,军民一体极为难缠,这就是李茂为何没有劳师动众,只选用两万精锐南征的原因。劳师动众既有可能造成巨大伤亡,而现在民心、军心俱思安定,已经承受不起这样的惨痛伤亡。

李茂坐镇平壤城,协调各部先破汉州,汉州是新罗的北部门户,汉州若下,便有了南下的前进基地。

打汉州要用牛刀,这是李茂一早就定下的策略,两万大军除一部警戒东北朔州之敌外,主力直奔汉州,薛老将率清海军主力舰艇先一步抵达汉州城下,围歼了新罗水军,拿到了江海控制权,巨大的铁甲舰游弋在宽阔的江面上,给守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

石雄军中携带了大量的开花弹,预备战事一旦不顺便将汉州彻底摧毁,彻底打垮新罗人的抵抗决心。但大军合围之后李茂又改变了主意,金秀宗深知汉州的重要,下令全国动员,各地援军正源源不断地开赴汉州城,此刻若使用开花弹将汉州炸为平地,固然砸碎了新罗人的幻想,打开了新罗西北门户,却也会将各地援军惊走,将来他们散布山川之间,依靠险峻地势步步为营进行抵抗,反倒十分麻烦。

李茂决心暂缓攻击汉州,将新罗有生力量吸引过来。

这期间李茂在平壤城接见了一个海盗——雀易。

雀易旧日曾海州为盗,那时李茂还在清海军为卑将,李师古、李师道兄弟斗法,遣张叔夜为大将,数路兵马齐头并进,雀易无处容身不得已远走他乡,最后一程还是李茂送的。此后,他占据新罗武州沿海的一处岛屿,丰年贸易,灾年为盗。

李茂安排金重熙、金秀宗内讧,又对二人不甚放心,便安排右厢找到雀易,扶植其成长为新罗东南部的一股势力,以便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充当他的内应。

在李茂的安排下,雀易几乎垄断了大唐和新罗的贸易,生意是越做越大,势力越来越强,俨然已成为新罗的南天一霸。

金重熙死后,新罗财政崩溃,金秀宗的谋士给他出了个昏招,把主意打到了雀易头上。金秀宗也是穷疯了,又担心雀易确跟李茂有勾结,便鼓动民众抢了雀易的三十几处商栈,又借口雀易通唐,没收了他的产业。

雀易家大业大,本已有了洗脚上岸的念头,果然李茂兴兵讨伐新罗,他也未必就一定站在李茂一边为其所用,极有可能是脚踏两只船,明帮李茂,暗助新罗,毕竟他的产业都在新罗境内,他苦心经营的关系也都在新罗,新罗国灭,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但被金秀宗这么一弄,雀易血本无归、哭诉无门,只能铁了心跟他干到底,听闻李茂率军南征,急忙赶来相见。

第631章 纸上谈兵

李茂和雀易是故人不是朋友,不过眼下却有联手的机会,十余年不见,雀易老了不少,脸上褶子甚多,那道骇人的刀疤却较先前平和了许多,一身的戾气因为好日子过得久了也消磨了不少。李茂可以肯定若非金秀宗昏招跌出,把他逼上了绝路,雀易绝不会这么痛快地答应襄助。

帮忙是有条件的,雀易要求在战后,能得到新罗国武州东南的一处岛屿,作为货物中转站,同时请求李茂从没收的新罗王室财产里拿出一部分来,补偿他被金秀宗煽动暴民侵害的财产,再有就是将来他的货物进出新罗享受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

雀易想要的那座岛屿就是后世的济州岛,这个地方李茂也想要,于是对他说:“你要那个小岛也可以,将来是做货物中转站,还是建国称帝我都没有意见,但你得允许我在岛上占据两处港湾作为海军基地,基地由我海军直接管辖。”

雀易道:“欢迎之至,有贵军驻扎,我就不俱海盗了。”

李茂道:“若我没记错,海盗可是你的老本行,你会惧怕海盗?”

雀易笑道:“拳怕少壮,我老了,终归会被年轻人取代,将来洗脚上岸才是出路。”

李茂道:“就不想在新罗谋取一块地皮?”

雀易摇摇头:“在江湖厮混多年,早看明白了,不是你的东西强求不来,你纵然送我一个州,我也守不住,转眼还是别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多大饭量吃多少饭,跟在太尉后面效犬马之劳,太尉吃肉我喝喝汤便心满意足了。”

李茂对雀易的这番表态很满意,看起来他的确是走投无路了。有雀易相助,清海军舰艇转而向南,游弋在新罗南部的全、武、康、良等州的海面上,袭击民商和军用船只,派遣陆战队登陆,在雀易的引导下袭扰城镇村寨,把新罗东南四州搅的天翻地覆。

新罗王金秀宗对此大为震恐,新罗国正规军实力一般,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现在就靠民军充当炮灰去消耗敌人的力量,若南部陷入恐慌,民军不肯离乡北上,这炮灰从哪来,没有炮灰的消耗,让新罗军和唐军针尖对麦芒干上一仗,不要说全无取胜的把握,就是胜了自己的本钱也没了,那时候南下的虎是走了,国内的群狼还不得趁势而起,把自己活活撕了?

思虑再三,金秀宗下达了新罗历史上最严酷的封口令,画地为牢,严禁官民百姓传播真实消息,竭力淡化南部各州的损失,极力贬损薛老将的陆战队,将其和雀易的海盗,日本的破产武士(浪人)相提并论,把腹心之痛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皮毛之痒,安抚军民不要恐慌,要听从统帅的调遣,各处援军立即北上,在汉州城下击溃唐军。

金秀宗又向国中权贵和满朝文武声称若民军能在汉州城下击溃唐军主力,则袭扰南部沿海的水军将不战而退。

应该说金秀宗的认识是准确的,封口令虽然严酷,但确实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强令援军北上以汉州为支点阻挡唐军主力的战略也运用的十分妥当。

金秀宗唯一的重大失误是对双方力量的判断。

李茂在辽东举行阅兵时,金秀宗在第一时间便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消息,阅兵时间较原定提前了一个月,金秀宗判断是河北局势不稳,李茂急于回幽州去。因此,当李茂宣称参加辽东阅兵的都是各军精锐时,金秀宗就完全不相信,大唐刚刚换了新皇帝,新皇帝被一位野心勃勃的宦官囚禁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里,充当高级囚徒。

这位宦官使用一桃杀三士的手段,在河北煽风点火,挑拨群雄混战,李茂怎会把精锐调到辽东搞什么阅兵,毕竟搞阅兵是为了震慑四邻,又不是真要打仗;

金秀宗断定李茂是在虚张声势,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警告他恭顺一点,用唐人的话说就是晃他一下,哄他上钩。

金秀宗没有上钩,所以他便气急败坏,喊着要南征。南征是临时起意,并非蓄谋已久,金秀宗判断李茂此番出兵不会超过两万,且主力是平壤驻屯军。

平壤驻屯军实力如何,他自忖是一清二楚,旧日金道安镇守平壤时,对新罗防范甚严,抓到新罗细作后立即斩首。马和东却不同,马和东自持是天朝上国的边境大将,根本不把新罗国放在眼里,两地人员往来频繁,新罗的密探遍布平壤城内外,对驻屯军渗透甚深。没有了平壤城做屏障,新罗的密探还深入辽东各地,广泛收集情报,因此金秀宗很有把握地认为,自己对辽东驻军也有较深的认识。

昔日骁勇善战的安东军已不复存在,李茂入关后,他们的精锐随之入关,如今正屯驻在河北和淄青。现在的安东军,都是些不谙战阵的新兵蛋子,装备、训练一流,战斗力却差强人意。这一点,金秀宗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

果然是以马和东的平壤驻屯军为主力,合以安东军组成南征兵团,那便不足为惧,新罗凭借地利优势勉强可以一战。现在人心恨唐,还可以煽动百姓为他拼命,这些贱民虽然起不来什么大作用,但能挡一刀算一刀,能消耗掉对方一支箭,胜算便多了一分。

再说眼下已是八月末,新罗的冬天来的早,十月就要下雪结冰。

新罗的冬天又十分寒冷,届时冰雪封原,唐军战线太长,后勤供应不及,土崩瓦解之势随时可至。

遥想当年,自己追随金梯邕大元帅率十万新罗子弟北上伐唐,那时李茂兵马不过万人,东面有辽东城薛氏,北面有契丹,东面有营州朱氏,形势岌岌可危,本以为大军一到其必成土崩瓦解之势,谁能料到精通谋略、战术精湛的金梯邕大元帅竟被李茂拖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困死,致使新罗国一蹶不振,颓势至今难以扭转。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个轮回,这回主客位置掉了个个儿,要说有人要倒霉,轮也轮到李茂了。

基于这个判断,金秀宗强令各地援军即刻北上驰援汉州,给唐军以迎头痛击。并派出新罗国内有“一代战神”美名的老将朴赫哲秘密北上汉州,通盘指挥云集于汉州境内的十万新罗健儿抗击南犯之敌,保家卫国。

相持到十月中旬,右厢报告,新罗精锐尽在汉州城下,各类军马多达三十万人。

实力最强的是三万王军,其次是州郡兵,约七万,其余都是乡军,即临时征召的民军。王军统领朴赫哲是新罗有数的大将,曾多次率军深入渤海境内,打的大嵩璘俯首帖耳,也曾远征辽东,逼的契丹和室韦两部奉新罗为宗主。

不过眼下朴赫哲已年逾八旬,八旬老将再度披甲上阵,间接暴露了金秀宗无将可用的窘境。

新罗的王军类似大唐的禁军,法理上说是国王的私家军,待遇最优,装备好,训练有素,是拱卫王权的尖刀利器,在历次内战中所向披靡,威风八面。

这是新罗战斗力最强的支军队,是唯一堪与唐军一战的军队。

除王军外就是州郡军,这类军马类似大唐的藩镇军,但因新罗没有地方割据,州郡军只担负地方治安,没有出境作战的需求,故此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加之地方财力有限,王室又加以限制,这支军队人数虽多,装备却很差,训练也不足,更致命的是士气萎靡。

人数最多的民军装备须自己筹措,军粮得自己携带,新罗累年内讧,民众困窘至极,吃穿尚且成问题,又哪有财力筹措军备?这支军队装备最差,训练几乎没有,但人数众多,士气很旺。

第632章 坠落的“太阳”

“世上有些事就是这么奇怪,明明被害的连饭都吃不上,却偏偏一门心思地要为害他的人去卖命,你跟他说这样做有点傻,他骂你别有用心,哭着喊着争当炮灰,你有什么办法。”

十月底,新罗三十万大军云集汉州城下,粮草耗费巨大,金秀宗让民军自己携带粮食,本打算在一个月内,让他们统统当了炮灰,却不想李茂据险而守,避而不战。

一个月后,民军粮食耗尽,崩溃迹象乍现,官府不得已供给粮料,以稳住军心。

汉州战前不过十万人,战事未开先逃了一半,区区五万人的小城哪有能力供养这么多人吃喝,新罗只能举国动员,全力支援前线,转运之苦,劳民伤财,对业已濒临崩溃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金秀宗只得再三催促朴赫哲立即向唐军发动进攻,否则仗没打,自己先被拖垮了。

朴赫哲深知眼下不是决战的时机,却也知道后方的确已经支撑不起,强忍悲痛向二十万民军下达了进攻令。

三万王军和七万州郡军立即严阵以待,一旦寻找到唐军的破绽便立即扑上去,死死地咬住对手不放。

李茂发了一通牢骚后,转向有半面墙大的作战地图,思忖了片刻,对宋梦龙说:“朔州之敌近来动作频频,你即刻率本部两个营前往四季关警戒。”

四季关距离汉州一百五十里,是朔州通往汉州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众将都明白,李茂此举是要支开宋梦龙。

宋梦龙是新罗人,让新罗人屠杀新罗人,李茂怕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

宋梦龙理解李茂的良苦用心,他是新罗人不假,但现在却是唐国的大将,两国交兵,生死之战,岂容私心作祟?眼下大屠杀格局已经形成,自己又怎忍心向自己的同袍下手?即便自己能过的了心里这一关,也难保其他人不会生出异心,万一发生战场哗变的严重事态,自己怎么向李茂交代?

宋梦龙接受调遣,连夜率本部出发。

次日清晨,十万新罗民军踩着连夜搭建起来的浮桥越过冰冷的汉江向唐军大营发动进攻,渡江时队形便有些混乱,渡江之后在江岸费了一上午时间调整队形,重申号令,直到午后才向唐军设在江边的十几处警戒营寨发动攻击。

十万大军声势有多浩大,没有亲眼看到根本无法想象,黑压压的人群像粘稠的浓汁一般铺天盖地而来,那气象气吞山河,一切的抵抗都是微不足道的。

十三处营寨一座接一座地被攻破,唐军的强弓硬弩面对山洪海啸般的冲击,不堪一击。

远远站在山坡上观战的李茂也不觉为之心寒,征战这么多年,这样的景象还是第一次见到,十万民军直接派来送死,目的不是为了打垮敌人,而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粮食消耗。

他们不是好的战士,却是勤劳的农夫,精干的工匠,是慈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是顾家的丈夫,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和希望,为了一己之私就这样把他们赶上杀戮场,白白地牺牲掉,这是怎样的国王能干出的凶残事?

更可感慨的是新罗王平素视他们如草芥,横征暴敛,敲骨吸髓,但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却能忽悠这么多的人站出来为他卖命,而他们竟还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是如何的高尚。

“就算是一人一枝箭,射杀这么多人也得耗费我们十万枝箭;就算他们站在那不动让我们砍,十万人砍完,刀要崩口,人也要累垮。用心何其狠毒啊。”

“督战队已经渡江,看来今天就这场面了。二十万炮灰出动了一半,看来朴老将军留了后手,明后日还要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