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日李茂还恨天子无情,时隔多日再回头看,才恍然大悟,当日他、李纯、李全忠实际都被人当成棋子用了,人家只是借此打破船帮和四海会的联盟罢了。

能把天子当棋子使的人自非一般,卷入漩涡中的向忠国闹个身败名裂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李茂的反思成立——陈慕阳认为是成立的,至少大方向没错——那么向忠国落难后,隐姓埋名去辅佐一个心机不深,却野心勃勃的小女子就顺理成章了,他的敌手实在太强大,单凭他一己之力已经无法复仇,帮助孟迎春复兴船帮,向迫害他的人讨还公道,符合他一代枭雄的身份,是极有可能的。

陈慕阳费尽周折终于上了西峰山,接见他的是一个胳膊比他小腿还粗,嗓门奇大,一身匪气的年轻女子,那女子自称是大寨主,但陈慕阳只三言两语即断定此人是个水货,于是不愿跟她多谈,坚持要见真正的大寨主。

那女子拍案掀桌,钵盂大的拳头在陈慕阳面前直晃,百般恫吓,陈慕阳不为所动。

正闹的不可开交时,一个面容清秀,体格精瘦,一脸精悍之气的小女子昂首走了出来,她的面相跟李茂描述的孟迎春的相面相差不多,肤色也是健康的古铜色,举手投足的气势表明她才是此间的主人。

陈慕阳不再怀疑,取出李茂的书信奉上,这女子看过,迟疑了一下,斥退左右,亲自让座,奉茶,方问道:“茂哥他,一切可安好。”

陈慕阳心里放下一块石头,自己判断奇准,没有白折腾这一趟。

陈慕阳简要介绍了辽东情况和李茂近况,十分奇怪地问孟迎春为何在此,孟迎春回忆起从郑州渡河后的日子,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多年,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心绪滂湃不能自抑,那等强悍的女子,说到伤心处也忍不住落了泪。

船帮首脑人物被李全忠一网打尽,各派自相残杀,杀到最后大伙都杀累了,重新坐下来谈判,决定结束内讧,推举一位新当家出来,但杀红了眼的各派对谁都信不过,孟练找到她,希望她能出头主事。

那时候孟迎春已经在太原定居下来,带着钱多多一干人,奉养沈太后在乡间,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能和和睦睦,也算是天伦之乐。

第一次她拒绝了,第二次她让孟练吃了闭门羹,但船帮并未罢休,接二连三的来人,一时惊动了地方官府,孟迎春担心身份暴露,决定远走他乡,是沈太后窥破了她的心迹,劝她出山收拾残局。

她跟船帮谈妥了条件,仍遥奉李茂为总头领,自己做军师,至于为什么这样安排,她从未跟人提过,只说自有她的道理,这个条件不难答应,那时李茂已经在辽东打出经略使的旗号,非但洗脱了叛臣贼子的恶名,还做了一镇藩帅,这样的身份做船帮的总头领,沾光的是船帮,再说了他本来就是船帮总头领,江湖儿女最讲“忠义”二字,帮主没有大过错,有什么理由把人家革了。

一开始,孟迎春的日子并不好过,以她的资历和能力想压服这么多江湖莽汉,的确有些费力,孟练把她推到了军师的位置上,原因是他自己坏了名头拢不住人,而非真心服膺孟迎春,眼见大局渐渐安定,他在背后的小动作就多了起来,没少给孟迎春制造麻烦。

正当孟迎春心力交瘁,一筹莫展之际,她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落魄江湖、衣食无着的四海会前大当家向忠国。该老大隐居江湖后,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便隐姓埋名,假扮成乞丐投在孟迎春门下,很快做了孟迎春的军师。

在向忠国的指点下,孟迎春迅速进入角色,以霹雳手段处置了孟练,降服了帮内各反对派,坐稳了大军师的宝座,短短数年时间内,不仅让船帮在河洛地区站稳了脚跟,且又重新夺回漕运控制权,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孟迎春也由一个天真烂漫,有点小心机,但本性单纯的少女蜕变成今日号令群雄,统帅数万部众的一方大豪。

第514章 这却是个谜

李茂在辽东的事情孟迎春也有所耳闻,他做了节度使后,孟迎春一度曾想派人跟他接上联系,又恐走漏消息,给彼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故而一直隐忍着。

此番李茂主动派人寻上门来,孟迎春感动落泪之余,当即写了封书信让陈慕阳带回。

陈慕阳笑道:“我此去长安创设进奏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大帅,大军师何不自己遣心腹人员去辽东。大帅一直惦记着你,若知你平安无事,不知该有多高兴。”

孟迎春道:“我不是不想去,是怕辽东耳目众多,一旦让人窥知,难免又生枝节,一个手握重兵的边镇藩帅,一个盘踞腹心之地的黑老大,这要是勾结起来,那还不塌了半边天?船帮的实力还未恢复,眼下还得夹着尾巴过日子。”

陈慕阳点点头:“大军师虑事周全,是我孟浪了。”

说完却在孟迎春的惊愕中将信撕了,说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看这信就不必写了,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你们的心却是靠在一起的,何须在乎这些烦文缛礼。”

孟迎春又引陈慕阳见了军师向国忠,其人坐在轮椅上,以面具遮挡颜面,说话时嗓音嘶哑,含混不清,但思路清晰,每句话都在要害上,气场尤其强悍,令人丝毫不敢小觑。

又见了李茂养子钱多多,少年风华正茂,筋骨强健,已是孟迎春麾下得力干将。

陈慕阳到了长安后,先拜见司农卿薛戎,交了李茂的书信。薛戎年初在丰州打了一场胜仗,击溃跨河抢劫民财的突厥一部,进京做了九卿之一的司农卿,实际是坐了冷板凳。

但薛戎并不计较,边关常有战事,他的“兵法”管得住山贼海盗却对付不了来去如风的草原盗贼,十分苦恼,回京让贤,对他来说是种解脱。

薛戎已续弦李氏,李氏出身名门望族,身份贵重,跟李茂不熟,只是常听薛戎提起李茂,又知他在辽东为帅,便勉强一见陈慕阳,以示亲近。

夫人去后,薛戎道:“地方藩镇在长安创设进奏院有定例可循,此事可按正常程序办理,李相已从西川回朝,有他在朝中周旋,可见无碍。”

李绛于元和六年出镇西川,月前才回朝,重入主中枢为相。他跟李茂有旧交情,这些琐事于他而言顺手可为,不费吹灰之力。但陈慕阳并不打算请李绛出面,只是循例拜访,中间只字未提,创建辽东进奏院,他主要走的是新任内园使突吐承璀的路子。

突吐承璀回朝后行情大涨,只做了一个月飞龙使,就改做内园使,内园使负责打理三内及禁苑果木,看似官职不大,却有机会时刻陪伴皇帝,是晋升“四贵”(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左右枢密使)的重要跳板之一。

突吐承璀看了李茂的书信,哈哈一笑,道:“这个简单,你相中那块土地,告诉我一声,我来给你弄,你在京城行走,但有哪个衙门不买咱辽东的账,你告诉我,我让他知道边怎么在京城做官。”

有了突吐承璀的鼎力相助,陈慕阳放开手脚去奠基自己的事业,待一切都有了眉目,忙里偷闲,他又拜访了京兆少尹钟炼,请他出面帮助寻找一个叫喜宝的女人。

大唐的京兆尹向来是走马灯似的换,所谓“百日京兆”,任其总是很短。但钟炼深得天子信任,他的这个少尹一做数载,至今依然稳固。

钟炼的手下不但有一支精干的京兆逻卒,而且还是“褐金吾”的实际大头领,他在四海会里被称作“当大当家”,意思是他能当大当家的家,说话很有分量,昔日四海会内讧,打的天翻地覆,他一出面,杀红了眼的各派立即罢兵休战,在他的主持下,乖乖地坐下来,和和气气地推选出了新任大当家。

钟炼话不多,为人冷清,入他眼的人不多,却与陈慕阳很对脾气,听了陈慕阳的要求,当即下令去查,他办事却雷厉风行,一声令下,到陈慕阳告辞时,已经有了结果,那个叫喜宝的女人,因为猥亵了濮王家的小郡主,被长安县驱逐出长安城了,据说去了洛阳,具体下落则是个谜。

寻找喜宝是秦墨交办的事,李茂并没有提,而且秦墨也只是让顺便问问,看起来这个结果也可以交差了,眼下千头万绪,陈慕阳没有在喜宝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

一切筹备完毕,辽东驻上都进奏院风风光光开门了,京城豪富权贵,高官大吏,文人墨客,各兄弟进奏院,重要贵宾来了三四百人,为了保障庆典的安全,京兆府和长安、万年两县精锐尽出,现场维持秩序,钟炼亲自坐镇,金吾卫派出逻卒在重要路口设卡,让这场庆典在奢华热闹中透出冲天的威严。

庆典开始前,有圣旨自内廷出,加李茂太子少保衔,辽东其余官员俱升一级,有大功者破格擢拔,封赐异于常人。

辽东失陷胡尘多年,因为李茂和安东军将士的努力而重回大唐版图,立功将士应有此殊荣。

这场庆典的最**是升匾,匾额由秘书省校书郎柳公权所书,柳公权官虽不大,字却写的极好,不过在卧虎藏龙的长安,还属籍籍无名之辈,究竟李茂为何放着那么多成名大家不用,而请他来题写匾额,让人颇费思量。

柳公权站在人群中,既激动又忐忑,这几个字是他在微醺状态下写就的,当日一共写了六幅,让陈慕阳自己挑,陈慕阳选中了这一幅。

柳公权从不担心自己的字写的不好,只是到了他的这个境界,好与坏的界限已经模糊,他担心的是风格之争,自己的风格真的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吗?长安卧虎藏龙之地,高人太多,自己又是籍籍无名之辈,万一不被人接受,多难听的话都有人说的出。

真要那样,自己丢脸是小,辜负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位辽东帅的期望是大,士为知己者死,人家如此信任你,你却把事给办砸了,你可怎么交代哟。

但他又难捺内心的激动,李茂收复辽东,功在社稷,必将青史留名,这次庆典富贵名流云集,规模空前,自己的字若能得到人们的接受、欣赏,势必一举成名,轰动长安,风靡天下,毕竟自己的字写的的确不错,看过的人都说好。

正当他忐忑不安时,又有禁宫清道使过来,这次比刚才的传旨天使谱更大,原来是内园使突吐承璀带着天子为进奏院御笔亲书的匾额来了。

天子亲自为进奏院题写匾额,这在大唐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人们欢呼雀跃起来,纷纷向用红绸覆盖的御匾涌去,欲先睹为快。

柳公权暗暗松了口气,忽然感到一阵轻松,自己的字写的好也罢,孬也罢,在天子面前都是一文不值,做臣子的与天子争辉那是不忠不孝。自己藉此退出,面子里子都得以保全。他又有些怅然若失,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字是写的极好的,藉此良机或可一鸣惊人的。

柳公权走到自己的匾额前,用手轻抚红绫,默然一叹,正要走开,陈慕阳忙里偷闲赶了过来,深施一礼,说道:“天子赐匾,是我院极大光荣,先生这匾就没法挂上正门了,请先生准许挂入正堂。”柳公权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挂入正堂,这,合适吗?”

挂匾自有挂匾的规矩,临街大门挂的匾最为尊贵,其次是正堂门上檐下,既然不能与天子争辉,退而求其次也是不错的选择。

陈慕阳道:“辽帅倾慕先生的墨宝,嘱咐再三,进奏院里一定要用先生的墨宝。”

柳公权试着问:“却不知辽帅何以对某青眼相看?”

这个问题陈慕阳也只能摇头,李茂为何这么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他也弄不明白,据他私下调查,李茂跟柳公权既非同乡,又不沾亲带故,甚至连面可能都没见过,柳公权的字虽然写的极好,却是籍籍无名之辈,长安字写的好的人多了去了,为何偏偏选中他呢?

这却是个谜。

第515章 不祥之兆吗

因为起点高,陈慕阳的工作做的十分出色,辽东驻上都进奏院开院后不久,他就获取了一件十分要紧的消息:新任幽州节度使刘鸿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准许他出家为僧。

刘鸿是虔诚的佛陀信徒吗,肯定不是,情报显示契丹孤儿在此之前是十分鄙视和尚的,每次领军出征,他都把自己的厨房设在寺庙里,作为契丹人的后代,他继承了草原祖先的饮食习俗,喜欢腥膻的食物,尤其酷好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大口酒大口肉,酒足饭饱搞女人,每每把和尚们的清修之地搞的乌烟瘴气。

这是崇佛之人应该干的事情吗?

一个打心眼里鄙视佛陀的人忽然要出家,内中有何隐情?

陈慕阳把掌握的资源运用到了极致,终于弄清楚了刘鸿要求辞官出家的真正原因:他最近噩梦缠身,难以入眠,人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万般手段使尽,忽然发现唯有广大无边的佛法能让他的内心真正宁静下来。

有道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噩梦缠身是刘鸿今日承受的果,弑父杀兄才是昨日种下的因。

虽然陈慕阳早就怀疑刘济和刘绲之死与刘鸿脱不了干系,但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一切都还停留在揣测阶段。花了相当的代价,陈慕阳见到了刘鸿派来京城的使者,刘鸿要出家,使者却还贪恋着滚滚红尘,他要找生路,面对陈慕阳开出的条件他无法拒绝,犹豫再三后,还是说出了刘鸿弑父杀兄的真相。

刘济弥留之际,刘绲听从幕僚的建议,将刘鸿赶出幽州,以免节外生枝。刘鸿却借机取得了实际兵权,他以平州为基地,虎视幽州。刘济危而不死,刘绲又愚守孝道,迟迟不肯拿过父亲的权柄,却又因焦虑而动辄杀人,使内外不安。有人见有机可趁,说服并帮助刘鸿秘密返回幽州,联合不满刘绲的将领发动了政变。

刘鸿用一块羊皮蒙住了养父刘济的脸,活活将他闷死,又策动牙军哗变杀死了刘绲,从而坐上了幽州节度使的宝座。但他究竟是个福浅之人,坐上节度使后不久,被他害死的父兄就常常赶来与他相会了,每次都是在夜声人静时,每次都在他的梦里。

在梦里,刘济披头散发,脸上蒙着一张羊皮,一口一声呼唤“我的胡儿”。而刘绲则浑身是血,手里捧着他自己的头,不见他的腿挪动,人却由远及近,慢慢逼过来,他那被斩断的脖颈还在丝丝喷着血,怀里的人头不仅睁着眼,还能冲着他发笑,嘴一张一翕,说:“给我一块肉,再给我一块肉。”

昔日契丹寇边,边军重兵反击,契丹大败,刘鸿的亲生父母战败逃入草原,将他弃于荒野,饥寒交迫,狐狼环伺,岌岌可危,是刘济将他收留,带在身边做养子,带回幽州后与诸子一起抚养,兄弟感情甚笃,从未因他是个胡儿就轻贱他,也未因是非亲生而疏离他。

养育之恩,手足之谊,刘鸿铭记在心,时刻想着回报,走到今天这一步,既非他本意,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他想拒绝作恶时,耳畔总有一个声音撺掇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刘绲若得势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现在刘绲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恶鬼缠身,生不如死。

每一合眼父兄的冤魂就来索命,他如何还敢自己一个人睡?他的姬妾数以百计,一半是人送的,一半是继承父兄的,姬妾们一个个貌美如花,嗷嗷待哺,但他醉心于弓马骑射,无心照管她们,鲜花嫩蕊们难耐深闺寂寞,与卫士、幕僚私通,把个幽州节度使后宅闹的乌烟瘴气,依他往日的性子,早把这些花花草草们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了,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他害怕一个人独处,天黑之后尤甚。

他让十名姬妾同床侍寝,左拥右抱,肚皮上还趴一个,他希望借助她们身上的阳气吓阻冤鬼,或者当面打脸羞臊羞臊刘家父子,让他们面红而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