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青玉回宅闷坐良久,遣人请来新罗商人紫云赞,说道:“城中有变,老三引荐的那个张艺分明就是李茂派来的奸细,大哥却视而不见,准他们建营驻守。我看老三是铁了心要把辽东城献给李茂,大元帅若再无动作,只怕这局势就不可收拾了。”

紫云赞道:“我大军正苦战白水河谷,一时脱不开身,此事只好等等,以扫北侯的英武,我想游进城来的几条小泥鳅还翻不起风浪吧,再等等看吧。”

紫云赞走后,薛青玉招来心腹大将穆八模等人,说道:“形势有变,老大和新罗人搭上关系了,咱们得提前动手。”

穆八模道:“你说咋办,咱就咋办,咱们都听你的。”

薛青玉道:“我去劝说大哥,遣老三和忠义营出城,然后关上城门不放他们进来,你们跟下面打声招呼,闹他一闹,看看火头再作定夺。”众人心领神会,齐声应好。

薛家三兄弟每日睡前必要聚在一起商议城中军政大事,议定的事第二天在军事厅上走个过场,颁令军政两衙执行。

这晚三人刚见一面,薛青玉便怒气冲冲地责问薛青碾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敢用冯志泛这样的人,他的底细你清楚吗,你怎知他们不是李茂的人,你如此鲁莽,哪天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掉的。”

兄弟三人早有言在先,城中凡遇大事由三人先议论,议而不决再由大哥最后定夺。薛青碾绕过老二说服薛青裹同意组建忠义营,计谋虽然得逞,底气到底不足,面对薛青玉的咄咄责问,只好解释说:“他是个糊涂的人,靠着辽东城才有今天,辽东城没了,他就是个穷光蛋,狗屁不算,他还敢叛咱们不成?”

薛青玉道:“即便是信用他们,也不该让他们上城去,万一有歹心,让我怎么应付?”

薛青裹道:“好了,好了,人家主动要求助战,我们总不好拒之不理吧。不过老二说的也有道理,不能太听之任之了,老二,话是你提起的,你有什么主意?”

薛青玉道:“上山聚义还讲个投名状,明日咱们开城门让他们出去打一场,是忠是奸,一目了然。”

薛青裹拍手赞道:“这是个好主意,我看就让他们出去溜溜,是骡子是马,是真是假,一眼就能看出来。三弟,你怎么说?”

薛青碾支吾道:“好倒是好,不过明日太仓促了,不如后日吧,好歹让人家有所准备嘛,这万一人家是真心帮咱的,就这样让人家白白去送死,将来怎么跟人解释。”

薛青裹道:“后天便后天,只是你们谁也不准透漏消息。”

薛青碾道:“那是自然,谁走漏消息,军法处置。”

散会回去,薛青碾便将冯志泛的副将张艺请了过来,说道:“老二鼓捣大哥后日开门出战,试试你们的真心,你要预做准备。这事让老二盯上了,我看你们得出点血,搞的像点,别让他看出什么破绽,搞的功亏一篑。”

张艺道:“将军放心,一切有我安排。”见薛青碾似有话说,便掏出一封密信道:“这是我家大帅的亲笔书信,城破之日,将军便是辽东城主,白纸黑字,绝不反悔。”

薛青裹看过李茂的亲笔承诺,却是一叹:“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全薛家,谁是贪图那权势名利,日后还是要推举兄长出来主事的。”

张艺笑了笑,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眼下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隔了一日,薛青裹军事厅聚将,宣布午后由薛青碾为主帅,冯志泛、张艺为正副先锋出城讨击安东军。以大将穆八模为督战虞侯,薛青玉坐镇西门支应。

命令下后,各军立即准备,午后鼓声一响即开拔出城。

薛青碾早有准备,也就不慌不忙,顶盔挂甲,乘高头大马徐徐出了城,忠义营提前一步出城,乱哄哄地在城下列好了阵型。

薛青裹初到辽东时跟室韦人大仗小仗打了不少仗,室韦人纪律散漫,打仗没有章法,却是块很难啃的骨头,究其原因是他们身上那层厚厚的甲胄,这些涂了一层又一层松脂油的皮甲,坚韧强过钢铁,刀砍斧剁箭射皆不能伤,端的是神勇无敌。

室韦人的皮甲看似简单,但怎么制作却是一个谜,薛青裹费尽心力难窥机巧,他又自诩是个文明开化的人,看不上这些脏兮兮、一股怪味的“野猪皮”,便转而追求厚重的铁甲。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异族工匠受聘辽东城,为他打造了一套稀奇古怪的盔甲。

与室韦人的“野猪皮”、唐军的明光甲和新罗人的皮铁鳞甲不同,这种重甲是用大块大块的厚铁板拼接在一起,刀刺箭射,轻易是伤不了他们的。

有了这种铠甲保护,箭雨袭来时,只需用手盾遮住头脸便可以安枕无忧,躯干和腿完全可以不管。

这种板甲造价昂贵,但防护力的确是不错,因为薛青裹的情有独钟,辽东城耗尽财力一共打造了八百八十套,薛家军将士每人一套。

身着重甲的薛家军在与安东军的对抗中占尽了便宜,但有得就有失,重甲强大的防护力是以牺牲机动性为代价的,身着笨重的板甲站在城墙上立定不动倒还看不出大破绽,一旦旷野奔驰缺点弱点就暴露无遗,再强壮的士卒若不借马匹之力,跑不了两里路就得累趴下。

新组建的忠义营除了军官,普通士卒并无这样的重甲,他们披的是普通的明光甲和一些老旧的裲裆甲,即便如此,半数士卒还是对身上厚重的“乌龟壳”不满意,牢骚满腹,怪话连篇。

薛青碾身着重甲,检阅了先锋军,一圈走下来浑身是汗,心跳加速气喘吁吁。他将战旗双手交给了冯志泛,冯志泛转交先锋中的前旗张艺。

全营发誓言三声,轰隆隆地开向业已列阵完毕的安东军黄仁凡部。

与衣甲鲜亮、锦旗招展的薛家军相比,安东军就是一支叫花子部队,便是大将黄仁凡的身上也没有一套完整的铠甲。

面对这样一支叫花子兵,忠义营势若奔虎,猛扑过去。

黄仁凡也不甘示弱,挥动令旗,大呼杀敌,两军各奔出半里地,猛烈地撞击在一起。安东军轻装甲或没有铠甲,面对人数不多却身披厚甲的薛家军显然是吃了大亏的,他们的刀剑很难穿透对方的衣甲,而对方精心打造的弯刀却可以轻松劈入他们的骨头。

黄仁凡眼看不妙,把手一挥,立即下令转移。

转移,实际上就是溃退,溃不成军,论打,安东军不是对手,论跑,优势就出来了,身上没铁甲羁绊,跑起路来那叫一个快,一个个狼奔豸突,霎时间来个卷堂大散。

忠义营追不上去,跑死了也追不上。

交战只一合,黄仁凡便一败涂地。

立在城头观战的薛青裹却是脸色铁青,这日佛晓,薛青玉向他密报说有人夜间出城被守军发现,互相对射了几箭,因为天黑看不清,也不知道射没射到人。佛晓时分逻卒发现城下有两具尸体,派人下城捞上来,却在一人的怀里发现了一封密信,密信的内容只有寥寥九个字:一切就绪,请遵照执行。

没有落款,只签了一枚通红的梅花章。

这九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薛青裹始终未能参透,但梅花章却是李茂亲军右厢的独有标志。现在什么都明白了,冯志泛和黄仁凡这是在演双簧啊。他们是在假打,他们是在愚弄自己。他们愚弄自己自己不恨,战场交兵本来就是尔虞我诈,这没有错,没有恨。

让薛青裹痛心的是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兄弟,也跟外人合伙来算计自己。

薛青裹挥了挥手,叫来心腹将领,附耳嘱咐了两声,打发回城去,又遣人叫来薛青玉,面色沉重地说道:“看来你的担心没错,薛家的确出了不肖子孙。我当如何?”

薛青玉道:“三弟或也是一时糊涂,并非要置我二人于死地。先分开一段时日,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从长计议。”

薛青裹点点头,欣慰地说道:“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关城门吧。”

第493章 现在正式开始

薛青玉道:“这么做,老三就回不了头了。不如把他叫回来,我们再劝劝他。”

薛青裹摇摇头,喟然一叹:“政见不同,人伦亲情却不可废,不进这个门,将来见面还是兄弟,若进了这个门,就连兄弟也做不成了。关门吧。”

旗开得胜的忠义营喜滋滋列队准备得胜回城时,却突然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他们赢得了战场却成了一些人内讧的弃儿。

冯志泛问张艺:“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把门关了,城里出了什么变故了吗,我的东西怎么办?”张艺苦笑道:“就别惦记着你的那些坛坛罐罐了,好歹脑袋保住了,随我去见辽帅吧。”冯志泛又小声问道:“那他怎么办?”

张艺望了眼呆若木鸡的薛青碾,叹了口气道:“志大才疏,以观后效吧。”

既然阴谋已被识破,黄仁凡也就不再演戏,他老实不客气地改编了薛家军忠义营和薛青碾部,挑拣两部精锐留下,将薛青碾、冯志泛和老弱及信不过的人送回东州,同时回东州的还有张艺,他的真名叫李国泰,现在亲军右厢干事。

李国泰当面向李茂请罪,声称有负重托,求给责罚。李茂扶起道:“是我让他们把你撤回来的,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且是大功一件。”

李国泰不解其意,秦墨解释道:“白水河谷战事结束,新罗国损兵折将五千人,哀鸿遍野,这个时候我们得拉金元帅一把,鼓励他继续向西进军,可不能让他滑了。”

李国泰道:“只是这样一来,辽东城就难打破了,这座城池实在太险峻。”

李茂安慰道:“不着急,来日方长嘛。”

刚刚结束的白水河谷战役,石雄以一万敌六万,打的虎虎生风,连连挫败新罗军,在白石滩、青牛凹、鲜花岭激战三场,三战三捷,斩杀敌首五千余,俘敌千人,自己损伤不足两千人。

战役后期,石雄遣密使回东州,请示李茂是否改变策略,在白水河谷击破新罗军,他声称自己有七成把握击溃金悌邕。

李茂遣秦墨去了趟白水河谷,让他告诉石雄击溃新罗人容易,但这不符合辽东的根本利益,辽东要的是彻底断送掉新罗的国运,使之陷入战乱和分裂,一劳永逸地解除后方威胁,这样才能腾出手来对付新的敌人。

秦墨用李茂的话问石雄击溃新罗,需要损失多少士卒,石雄答四五千人,秦墨再问:“辽东精锐尽数在此,一战而损失一半,将来何以在辽东立足。”石雄无言以对。

虽然还有些想不通,但石雄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李茂的撤军令,在新罗人最沮丧的时刻,安东军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茂的撤兵令再次重创了金梯邕大元帅的撤军计划,白水河谷一战让他认识到了安东军的恐怖战力,即便是全力以赴,辽东之战也定是场惨胜,胜了也无法占领辽东,新罗精锐尽数损耗在辽东,来自北部渤海的威胁将如何消除。这是他作为三军统帅需要考虑的问题,但他站的太高,看的太远,下面的人又站的太低,只顾眼前,他有些曲高和寡。

败给石雄,众将不服,和弹筝峡一样,石雄也是捡了个便宜,白石滩他是偷袭,青牛凹他是设伏,鲜花岭是因为主力未到,侧翼擅自进攻,以至搅乱全部部署,都是意外之败,对手胜之不武,论战力新罗精锐与石雄相当,而兵力却占据绝对优势,怎能因为几场意外的失败就打退堂鼓呢。

有人说石雄既然是全胜,为何半途退兵,说明他也没讨到便宜,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我虽有损失,但本钱大,他虽占便宜,但本钱小,相持耗下去,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金梯邕哭笑不得,正欲以强令逼迫三军撤退,却忽然传来了辽东城挫败李茂夺城阴谋的消息,这场并不算大的胜利立即被有心人鼓吹到了天上,更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把它跟石雄撤军联系在了一起,似是而非地散布消息说正是因为辽东城下的惨败,后路被掐断,李茂才不得不下令石雄撤军,以避免全军覆没。他李茂不是兵锋强锐,不可一世吗,为何连小小的辽东城都啃不下,还吃了大败仗?这岂不是从侧面证明了李茂只是一匹貌似可怕实际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又在一些人的策动下,辽东城的告捷文书一式两份,分别送往白水河谷和新罗国都,金梯邕请求撤军的奏章还没有写就,新罗国王逼迫进军的敕令便到了军前,严令三军元帅立即进兵与薛青裹回合。

这道敕令一改往日的商量式的口吻,直接了当地告诉金悌邕应该怎么做,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金梯邕这次却没有盲从,他使了个手段,他遣前锋五千军马先期前往辽东城与薛青裹会合,留大军在白水河谷休整,做出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姿态。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金梯邕本人也陷入了迷茫,东裕岭下,李茂的心腹将领马雄安精心构筑的防线仅仅支持了两天就全线崩溃,五千军马争相逃命,狼狈不堪,先锋军一举打通了通往辽东城的最后一段道路。

金梯邕接到战报后的第二天便到了东裕岭,亲自察看了唐军构筑的防线,从营盘选址、灶台设计、栅栏深浅、拒马位置和驿便道的数量等等所有方面仔细做了勘察,结论是唐军这座营盘是用了心思的,看得出是想做长远打算的,而非一时敷衍。

“领军的马雄安是李茂的亲军将领,后起之秀,他叔父马和东是李茂麾下大将,由他领军镇守东裕岭有什么不合适,与他资历相当的石雄还统兵万人呢。你就不要疑神疑鬼了,辽东果然如你所说的那等深藏不露,又何必一退再退,在白水河谷下手岂不更好?”

金梯邕笑笑道:“就算你说的都是对的,我们占据了辽东城,下一步怎么做,马上下大雪了,继续西进显然是不可能的,屯驻辽东城,还是无法解决吃粮问题。”

朴亦儒道:“整个新罗国都在为我们运送粮草,再不济也能熬过这个冬天吧。”

金梯邕又是一叹,朴亦儒道:“听老朋友一句劝,为将在外,做好自己的本分,余者不去想他,多想无益。”

金梯邕点点头,道:“这回我听你的,整个新罗国都捏在我们手上,我不可懈怠。说说吧,怎么对付我们的老朋友薛青裹,据说他骨子里并不亲近我国。”

似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金悌邕走进辽东城那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这是辽东城今年的第四场雪,下的比前三场的总和还要大,鹅毛大雪飘了一天**,风吹的就厉害起来,刀子一般横扫辽东大地,气温陡降,辽东严寒的冬季终于来临了。

北地居民不惧严寒,却惧怕严寒带来的副产品,饥饿和杀戮。因为人迹稀少,辽东的冬天是无主的冬天,这样的冬天是没有秩序的,即便是李茂来了以后,也是如此,他有能力控制春夏秋,却无法控制冬季的辽东。

金悌邕也掌控不了下雪的辽东,他忧心忡忡地察看粮仓的存粮,每天一次,每次脸色都黑的像块铁。

“到底还是上了李茂的当,辽东的冬天何止有严寒,还有说不清的盗匪,这些人或者不能动摇大势,却能无止境地消耗我国的国力和耐心,等他们把我们统统榨干之后,便是我三军崩溃,国族灭亡之际。”

朴亦儒顾左右无人,方劝道:“休要说这些丧气话了,事已至此,该想想如何善后。”

“善后?”金悌邕苦恼地笑了笑,“这不是胡闹吗,无事惹事,胡乱干事,把自己、军队、国家置于险地,然后来求善后之策,并为此焦心操劳,鞠躬尽瘁,以为如何如何,还要别人念你的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金悌邕的苦闷心情,军中上下无人能够理解,好在他在辽东城还有一个知己,算得上是忘年交了吧,他今年三十六岁,他的小知己只有十六岁,十六岁的姑娘如花似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