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猛士回明-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井忠胜曾经陪同德川家光到京都去拜见过绍仁,当然认识他,见王强没有撒谎,天皇真的在他们手上,赶紧上前拜见天皇,心里却凉到底了。
在绍仁又被带下去之后,绝望之中的酒井依然尽职尽责地不停地讨价还价,尽管卢渭和郑成功都有些松动,但王强却坚持毫不松口。
无奈之极的酒井忠胜提出了最后的两个条件,听到通译把两个条件翻译过来,王强三人脸上都露出了怪异的神色。
“不行,派学生去还可以商量,把步枪卖给他们,这绝对不行!”卢渭最先说道,郑成功也是一边点头,一边附和着卢渭的话。
酒井听到二人都不同意,脸上露出了决然的神色。
王强却是呵呵一笑,对通译说道:“你问问他,步枪多少银子一支?”
“小王,你要干啥?”卢渭着急地说道。
“渭生兄,不要着急,下来我们再说。”王强拍了拍卢渭的胳膊,让他稍安勿躁。
酒井忠胜一看有门,脸色和缓了不少,赶紧反过来问王强,步枪要卖多少。
“你跟他说,一支少了五百两银子,谈都不要谈,数量不能超过二百支。”
尽管酒井忠胜听不懂王强的话,但语气他还是听得出来,王强的话是非常坚决的。
酒井忠胜知道大将军购买这些步枪,并非是想靠这些步枪来打赢中**队,他是想把技术学过去,这样一来,有二百支也就足够了,太少了又怕引起这几人的怀疑。
卖枪王强并不抵触,他知道等刘为民的化工厂建成投产了,扬州一式很快就要被淘汰,如果不是担心日本人拿到了步枪开始算计自己,王强还想多卖一些,要知道这些步枪每支成本价最多不超过十两银子。
王强倒是担心日本派了学生到了国内,这个可不太好安排,如果只安排一些大儒单独给他们教学,他们肯定不会干,让他们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却并非王强所愿,另一个时空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王强可是记得一清二楚。
不过如果不答应他们,恐怕谈判很难谈下来,南京现在等得着急,这里的事情得尽快解决。
王强想了好一会,心想把这个难题干脆留给首长好了,柳兰姐主意也多,他们俩也许会处理得好。
二百万两白银幕府一次性可是拿不出来,通过协商,幕府必须在三年内把银两付清,这个三人都同意了。
尽管卢渭和郑成功都不太愿意,王强还是做主答应了酒井忠胜的两个条件,这样一来,谈判总算圆满达成协议。
关于天皇的称号问题,王强也知道幕府确实做不这个主,这个也不着急,等把绍仁送回京都的路上慢慢跟他谈,这只是王强个人的喜好,并非是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三人都把这事给放下了。
双方谈好了,明天一早就在江户港交割银两和枪支,王强知道幕府巴不得舰队早日离开日本,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
舰队从江户离开时,带了五十万两白银和三十个十七八岁专门挑选出来且懂汉语的日本学生。
等舰队到了富士湾,卢渭又派了小船去联系前次派上岸联系硝石的人,舰队在富士湾停留了三天,运兵船被挪出二艘,专门装载硝石矿,就连“岳飞”号空余的船仓里也装都装满了。
硝石矿还是花了几万两银子,这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矿藏是日本人开采出来的,如果还想他们以后继续供应,靠抢肯定是不行的。
王强一路上找绍仁谈了很多次,绍仁虽然年幼,但其性格却极其倔强。无论王强软硬兼施,绍仁就是不答应,王强也被弄得实在没办法。
王强虽然对日本这个民族没有一点好感,但日本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却是以后发生的事,真要现在就把日本绍仁天皇怎么的了,王强当真做不出来。
考虑了几天,王强终于在大阪把抓的天皇和他的随从几百人都给放了。
舰队到了长崎港时还是耽搁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长崎港被日本幕府收回,现在又要重新租借过来,在同随舰队过来的幕府官员交接之后,王强仍是留下了一千人的队伍在长崎。
算算时间,舰队出来已经不少天了,担心南京着急,等把长崎的事情处理完毕,舰队即刻出发回国了。
十多天后,舰队终于回到了江阴的临时港口。
刘宗周老先生终于没能熬过1647年的夏天,在舰队回来的前几天里,老先生还是离去了。
仿佛约好了一般,就在刘老先生故去一个多月后,高宏图也因病辞世了。
除了罗剑和史可法代表临时政府亲自去吊唁了之外,两位南明朝廷的老人故去在南京城里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现在南京城里谈论最多的是临时政府即将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经过宋应星和方以智等人艰苦的努力,蒸汽火车机头已经制造出来,现在就等铁路修通即可试运行了。
由广西明军改编而成的工程兵已经由福建水师从水路直接运送到了南京,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立即开始了铁路的修建工程。
第二百四十二章 “血腥”的资本
南京城中离大都督府不远有一个幽静的小院,院门口坐着两个穿着短褂的汉子,看起来象是大户人家的护院,两人都盯着外面的行人,眼神极其犀利,并不象只是一个护院。
院子不大,房子却不少。最里面一排的右边屋子里窗前坐着一人,正在盯着手里的纸张在仔细地看着,再走近一看,此人却是赖福。
在扬州军民抵挡鳌拜进攻时,赖福就被关押了起来,后来从扬州移到了南京,虽然听说过一些,但赖福并不清楚他的所作所为给扬州军民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罗剑在刑部大牢跟赖福谈过以后,赖福这才知道因为他的隐情不报,造成了扬州和南京二三万军民的牺牲,得到损失具体数字的赖福在罗剑面前跪了一个多小时。
等第二天罗剑派人到刑部大牢接他时,赖福还在牢房里朝着扬州方向跪着,是差役把他从地上拖起来的。
把赖福接出来以后,罗剑和柳兰两人一起跟他谈了很长时间,赖福这才明白大都督夫妇俩的全部心思,那就是一心一意为国家、为民族、为老百姓做点事,对所谓的皇位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刘宗周老先生去世之前给罗剑说的话,让罗剑有了很大的隐忧。把满清赶出去甚至全部消灭,目前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内部出了问题,那将是致命的,如果一个不慎,有可能罗剑几人几年来的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
在扬州施行的政策虽然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并未改变贫富极度不均的状况,工商业的繁荣发展让资本不可避免地站到了历史舞台上,而罗剑从小受到的教育又让他对资本本身没有任何好感。
扬州经过柳兰带头闹罢工事件之后,工人的待遇有所好转,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罗剑和史可法分头对南京和扬州的大部分工厂进行巡查之后发现,绝大部分工厂的工作环境极为糟糕,工人的待遇跟工厂的利润相比也是低得可怜,这个结果让史可法气得几天都吃不下饭,罗剑也觉得这样下去与自己的初衷是越来越远。
国有工厂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工人的地位还是很低,不少管理者把工人几乎不当人看,随意打骂和欺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更让罗剑和史可法难以忍受的是,不少大商人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临时政府,开始在政府内部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或者干脆安排家族子弟进入政府有关部门。
而参政院是大商人们最为活跃的地方,不少大商人以主动参政为名进入了参政院,同时也开始鼓吹参政院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罗剑最为生气,就是临时政府出台了一条关于工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还没有颁布施行,就被参政院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这条法律是罗剑和史可法在深入调研之后专门组织人员制订出来的。
虽然在扬州时就强调在各个工厂里要大量开展工人扫盲教育,但教育总是需要成本的,有些商人为了节约成本,对这个规定基本没有遵照执行,或者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罗剑和史可法都明白,想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工人去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不大可能的,在教育没有跟上、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为这些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才出台了这个《工人权益保护法》。
工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商人们的利润肯定相应的会减少。这条法律出台会有一定的反对意见,罗剑和史可法都想到了,但没想到他们的反应会这么强烈,而且利用参政院这个平台开始与临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抗。
在此之前,罗剑和史可法对这些情况虽有一些了解,但这些商人的具体动作却知之不详,这让罗剑对安全部最近一段时间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满意,这才考虑让赖福出来继续负责安全部。
在与史可法沟通之后,史可法同意了罗剑的意见,只不过他的意思是赖福的这个位置肯定会得罪很多人。如果仍是用公开的身份,恐怕赖福以前的事会被拿出来说,这对临时政府会非常不利,因此赖福虽然现在仍是掌控着安全部,但却成了一个影子式的人物。
罗剑坐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着,他总觉得现在形势虽然看起来发展得很好,但离自己的目标却越来越远。
现在罗剑有一种极为清晰的感觉,国家如果按现在这个方式发展下去,一些大的资本很快就会形成大的财团,这些大的财团又很快就会掌握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到那个时候,政府不听他们的恐怕也不行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有提高,但是这只是纵向的比较,是与明朝末年那种极端贫困的时候相比较得出的结论,这种提高与目前发展速度是极不相称的。
换句话说,整个南明地区的发展速度极快,但普通百姓在其中的受益并不大,真正受益的是那些有资本的大商人。
直到下班回家了,罗剑还在一种恍惚之中。
“兴华,你怎么了?我看你精神好象不是很好,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柳兰走上前关心地问道。
两人结婚之后,柳兰一直没怀上孩子,老太太早就急得不行了,罗剑和柳兰都怀疑这是不是时空穿越造成的,就在老太太准备给柳兰找老大夫把脉时,却终于有了好消息,柳兰终于怀上了。
尽管老太太非要柳兰呆在家里养胎,但柳兰哪里是闲得住的人,一天到晚仍是在各个厂里奔波,就连报社现在也是天天要去的,黄宗羲虽然当了很长时间的副主编,但是在主编的位置上仍是经验有些不足,柳兰还得亲自把关。
顾炎武最终被任命为扬州的府台,这是五个人反复权衡和考虑的结果。
顾炎武在《中华日报》担任了近二年的主编,足迹遍布整个南明地区,对民计民生极为了解,对临时政府的政治前景也有极深的了解,有他在扬州坐镇,罗剑和史可法也觉得可以放下心来。
听到柳兰的问话,罗剑摇了摇头,柳兰正怀着孕,现在都两个月了,反应有些大,这些烦心事罗剑也不想让她跟着一起烦。
刚刚吃过晚饭,史可法过来了。
两人的临时办公室离得很近,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史可法已经很久没到罗剑家里来过了,这是几个月里的第一次。
“宪之兄,你怎么过来了?有事吧?”罗剑笑着问道,边说边把史可法让到沙发上坐了下来。
“柳兰身子还好吧?过来时老太太还让问呢。”史可法坐了下来,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这才说道。
“史大哥,我好着呢,娘身体也好吧?我这忙起来,已经有四五天没去看她老人家了。”柳兰答应道。
“宪之兄,你今天来不光是问柳兰的吧?有啥事?”罗剑问道。
“啥事?没啥好事!时泽今天过来找我,他已经被那帮商人给缠得受不了,要咱们赶紧做出决定呢,也好让他们死了这条心。”史可法皱着眉头说道。
“你是说《工人权益保护法》的事?”罗剑也是皱着眉头问道,关于这条法律,罗剑和史可法都是铁了心要颁布施行的,只是有些条款还得再斟酌细化。
“唉,不是这事,不是咱们的第一条铁路就要开建了吗?这些商人已经看出来这可是一条‘金路’,都要参股进来呢。”史可法叹了一口气说道。
“呵呵,宪之兄,你可太小看他们了!他们岂止是看中了这是一条‘金路’?”罗剑把手里刚拿到的一个文件夹递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伸手接过文件夹,低头看了起来,越看脸色就越难看。
这份文件是赖福的安全部送过来的,说的正是关于商人准备参股修建铁路之事。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非常有眼光的,知道有了第一条铁路,今后就会有第二条、第一百条,到时候铁路就不仅是铁路了,它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他们是想逐步控制咱们的命门啊!”罗剑等史可法放下手里的文件夹,这才开口说道。
“我说兴华,在对这些商人上,我一直觉得你太软弱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你应该学学太祖皇帝。”史可法很严肃地盯着罗剑说道。
史可法说的是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时,浙江湖州的大商人沈富,后改名沈祐,也就是人称“沈万三”的当时全国首富,出资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在沈万三继续提出要出资犒赏军队时,引起了朱元璋的怒火。
当时沈万三提出要犒赏三军时,朱元璋问“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沈万三说“愿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来在马皇后的劝说下,留住了沈万三的人头,公元1373年,沈佑充军云南。
听到史可法搬出明太祖的例子,罗剑和柳兰都笑了起来。
“史大哥,你如果把兴华当成软弱和心慈手软,那你可真就错怪他了。”没等罗剑说话,柳兰先笑着说道。
“那就任由他们折腾?你看他们赚了那么多的银子,让他们给工人多发些薪水,待遇好一些,就象要他们的命一样。”史可法不满地说道。
“史大哥,现在经济的发展还离不开他们,很多工厂的建设已经深入到了政府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象明太祖那样的做法在现在肯定行不通了,只要枪杆子还在手上,国家的经济命脉不交给他们,他们是翻不起浪来的。”
柳兰对这个问题倒并不在意,确实也是这样,这些商人想左右掌握了枪杆子的临时政府,目前他们是没有这个能耐。
“虽然他们现在不能,但并不代表着他们以后不能,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史可法并不满意柳兰的说法,仍是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第二百四十三章 少数人和多数人
“柳兰,史大哥说的是对的,这段时间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咱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由少数财团和大商人控制的政府也能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我认为这种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罗剑接过史可法的话说道。
“是啊,前段时间我跟兴华下去调研,看到老百姓的日子比前些年好过了不少,我还很高兴,但是兴华点醒了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