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王侯-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交给做面子的人去吧。”

刘五儿边说,边像哄孩子似的,在杨承祖头上亲了一口,随后就娇笑声中,被杨承祖反压在身上。“五儿姐当初说过,我只压一个头在你身上,你会觉得累,我整个人压过来,你就不累了,你现在到底累不累啊。”

马氏这时也笑着上来助纣为虐,当初她算是被刘五儿拖下水,现在又被她拉来伺候一个男人,遇到欺负她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一边施加着惩戒,她一边提醒道

:“我的几个侄儿还在三边那里受罪,他们虽然是武人,但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三边日子艰难,他们现在的日子一定很苦,如果承祖能把几个妾身几个侄儿调回京来,他们……一定会为你做任何事。你这次的事,也需要一些胆大,不计后果的勇士,这几个小畜生在延绥好歹也杀过人,胆子和勇气他都不缺,求你给个机会。”

她的相貌在内宅众人中,算是最出挑的一个,杨承祖听到她这么一求,也只好点点头,“你有话,我一定听了。不过,待会你也要好好报答我才行。”

“我能报答的,不是都已经报答你了么,还想要什么啊。”马氏羞涩的笑了笑,刘五儿道:“待会承祖你收拾她的时候,我也来帮你,保证让你像皇帝一样快活。”

内阁里,杨廷和已经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似乎最近皇帝要有所动作,可能会导致内阁与其发生冲突。不久前,万岁还下了旨,宣桂萼、张孚敬两人进京,对于梁储等人的辞职,挽留的也不怎么迫切,大有听之任之的态度。

虽然有了这些征兆,也有了情报,但是这些并没引起他多大的疑虑,反倒是让他有些暗笑杨承祖无谋,妄图让勋贵来制约文臣。土木之变到现在,那些勋臣已经废了,指望他们,还能指望得上?再者,现在嘉靖也没有什么理由,能够为难内阁。如果天子随便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他会让其明白,什么叫做自取其辱。

第一千零六章前奏

嘉靖五年的夏天京师热的很早,虽然只是初夏,天气已经显的闷热。大臣们身上穿着厚重的官服,额头上,汗珠一层接着一层,至于身上的臭汗就不用说。即使早朝的时间早,如果坚持下来,搞不好也会汗湿重衣。

先是几件并不要紧的事,随后,天子就将徐震、张时亨的奏折分发下来,交众臣传阅,又说道:

“先帝陵寝修建之时,因为国库空虚,国用不足,故此因陋就简,勉强敷衍,先皇于九泉之下,亦不安稳。今国用充足,朝廷广有继粟,太仓充实,朕决定,命承天卫指挥使徐震总督皇陵修缮诸事。由工部派员,前往协办。内库拨银四十万两,太仓拨银二十万,合计六十万数,作为工本费用。不足之处,由湖广地方征收,众卿以为如何?”

杨廷和看着这些荒诞不经的奏折时,嘴角边露出的是一个轻微的笑意,大明朝什么时候,都缺少不了这样的蠢货。张时亨这种苍蝇,自己随便一弹指,就能灭了他。至于这个徐震,他知道天子对于安陆旧臣的照顾,还是不要理会,将来再找机会敲打一下吧。

可是等天子说完这句话,他的目光一寒,不动声色的朝勋贵班那里看了一眼,这些情报的来源,就是这些勋贵武臣中倾向于自己这一派的人。

他也知道,要这些人通报消息是可行的,私下里,也会在立场上与自己更为亲近。但是他们终究是勋贵武臣,要是让他们公开站出来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帮场子,这个可能性就太小了。要阻挠皇帝,还是要看自己这一边。

能够为天子出力的,国子监祭酒严嵩,大学士顾鼎臣,这些人目前看来,并没有附和的迹象。即使他们想,也未必有这个勇气,杨廷和之前已经做了准备,这些人只要敢开口,他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比较难对付的,是国丈孙交,但是他自从成为国丈后,在朝政上已经很少开口,在内阁里的存在感接近于无。在辞官被拒绝后,就长期上个病休折子,待在家里不动,并不会出来与自己打对台。

另一个够资格也有能力添乱的人?杨廷和的目光高速的扫视着,发现武班那边,并没有杨承祖的影子,看来他今天依旧装病不上朝。既然如此,也就是说,今天的朝议并不是天子蓄势而发,纯粹是临时起意?那就没什么可怕的。

他并没有开口,或者说,到了他这个位置上,也不好随便开口。一旦他说了话,往往就意味着摆明车马,不管对谁来说,都无路可退,从稳定朝政的角度看,还是不要轻易走到这一步为好。好在,作为文臣之首,他的手上并不缺乏兵力,有足够的人可以替他进行劝谏。

能够上殿的,除了御史言官,都是朝廷里有一定身份品级的大臣,杨廷和也不用真的去打招呼,只做了几个微小的动作,下面立刻就有人响应。

工部尚书赵潢上前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兴献帝之墓葬,应以藩王例,本生兴献帝,虽然追以帝号,然其薨时,始终是藩王,下葬陵墓,都应以藩王为定例。按藩王格局,献陵已然越制,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行。”

户部尚书秦金,也上前一步“陛下,臣附议。朝廷近几年用武于东南,备虏于西北,广西瑶侗时有反意,境内又多练新军,以上诸项所费皆大,民财已竭,民力已穷,正该修养生息,以恢复民力之时,不宜再兴土木耗费国帑。且献陵于岁前刚刚修成,现在又要重修,难道是当初所修之时,陵寝本就存在漏洞,现在才刚刚发觉,所以急于补缺?若重修献陵,请陛下先行将之前主持献陵修建之人逮捕入监,由法司细勘其罪,再做定夺。”

由以上两人带头,朝廷里,冲出来的大臣立刻就有十几名。这些人中,有的是部堂高官,有的则在寺卿体系内担任要职,手握重权,于朝廷运转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们一起开口时,即便是皇帝,这道圣旨也没法颁布下去。毕竟圣旨是要由他们来执行,若是这些人都对圣旨不满,即便是强行推动下去,也多半是不了了之,白白得罪了人。

杨廷和二目微合,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才是自己理想中的朝廷景象,内阁之前退的已经够多了,这一次,是不可能再退下去。

就在十几位部院大员,开始分析利害,陈述着不该大兴土木的重要性时,科道言官中,忽然有一人闪身而出“陛下,臣以为列公之言大谬……”

“杨廷和是内阁之首,控制着大部分官员,其实不单是文官,武将里,他的人脉也很广。毕竟他是大学士,也是成名大儒,很多人向他学东西,或是学做人,既然他是老师,那些人就要听老师的话。再加上,他能控制吏兵二部,掌握着大家的升迁,不听他的又能怎么样呢?可是,事情总有例外,科道言官,本来就有一些人不在意对手的身份,只想图个出位,博个名声。小刀锯大树,这种事,是最方便出名的,就像江湖一样,挑战一个成名的剑客,是年轻剑客最好的出头之路。所以,不管杨廷和的力量多大,也会有一些言官愿意出来跟他作对,哪怕是真的被贬谪,也可以落一个好名声,对他们来说还是值得的。今天的朝堂上,杨廷和不会轻易动手,但是当他的人动手后,他就会发现,局面并不在他控制之中。”

永寿公主府内,这起冲突的缔造者,拥着永寿公主,叙述着自己的分析。一边,从白衣庵溜到姐姐家的永淳,则剥着葡萄,喂到姐夫口内。间或,杨承祖趁机舔一舔她的手指,就让她心满意足。

看着两人亲近的样子,永寿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两人在自己面前都这么亲近,在白衣庵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咳嗽了一声问道:“承祖,那按你看来,今天的朝议是什么结果?”

“什么结果也不会有,言官一露头,就是要打烂仗,最后谈论不出什么来。朝堂上,都是中高品的官员,杨廷和占据绝对主力,但是我已经给万岁出了主意,这事,要让百官皆议,也就是把人群基数变大,在下面的小官里,杨廷和的人虽然多,但是我们的人,也会多,到那个时候他就有的麻烦了。我想,就是耗时间,到下午的时候,万岁就该招我进宫,说说早朝的事,今天晚上,估计要晚点过来了。”

永寿听到这推了他一把“既然这样,那就别耽误时间了,快去陪你的心肝去,别理我这个老太婆。”

永淳不依的过来要挠姐姐的痒,见她恢复了活力,永寿的心里,也就好过了一些。虽然分走了自己最宝贵的宝贝,但是妹妹很高兴,这就足够了。姐妹两个逗了一阵,就都落入杨承祖掌中,两人大喊着救命,被他抱起来走向卧室。任你天翻地覆,我自纵情今朝。

第一千零七章杨廷和的决断

乾清宫内,已经点起了灯烛,与杨承祖想的有点出入,把他招进宫时不是下午,而是黄昏,进了宫,就直接备了晚饭。君臣两人相对而坐,嘉靖对杨承祖连连称赞

“兄长说的极是,与你想的一样,今天朝堂上,真的打成了烂仗,杨廷和的脸,都要气的发青了。那些言官、给事中,忽然杀出来支持朕,他绝对没想到这一点。随后局面就都乱了,支持他的言官出来,批评支持朕的言官,支持朕的人虽然人少,但是气势一点也不弱,立刻就回骂回去,最后闹成了一锅粥,直闹到下午大家才没了气力。朕按大哥说的,一语不发,最后只是让群臣皆议,让大家来决定。”

“第一步,可以看做成功了,如果说原来对科道互查有所抵触的话,经过这事之后,杨廷和自己也会支持科道互查。从皇陵开始,很快就会有人议论到名位问题,现在,就是需要一个聪明人出来,把这一切挑破。依臣之见,霍状元多半是会充当这个角色。”

嘉靖还没忘当初裁锦衣卫的那份折子,心里也对这个朝廷里著名的反对派颇有些无可奈何“霍韬啊,他这个人学问是有的,可是做事呢,就是太一根筋了。让他做实事是不大行,只有在这种时候,他的学问才会有点意义。朕决定,招霍韬等人,编撰大礼辩,杨廷和他们既然想要讲道理,朕就陪他们把道理讲下去。但是以往,这个道理只在内阁讲,在乾清宫讲,在朝堂上讲,这次,我们要把它放到天下,由天下人去讲。”

“陛下英明,国朝之事,向由庙堂列公一语而决,下面的人,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最后只知道谁输谁赢,对于这里面大家讲的什么道理,没人去关心。那些书生就可以随意说,搞来搞去,谁有理谁没理,就靠他们去说。与其这样,不如由官方修订文本,讲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再由杨记的人,在民间传播,让下面的人也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不管杨廷和等人是多么优秀的官僚,受时代限制,有一些东西的认知,还是不能与杨承祖这种两世为人的相比。就像官方控制舆论,抢夺宣传阵地这些东西,明朝的官僚最多是有个模糊概念,说到重要性方面,始终认识不足,操作手段上也不及杨承祖。

他这种官方先修订一个样本,定好调子的手段,现在的人,还是想不出来的。杨廷和等人,在白天的朝会上,最多是觉得有些诡异,随后又觉得有些荒唐,认为一些年轻的言官不大像话,连局势都搞不清,就盲目的冲出来,实在是不知所谓。

但是到了这一步为止,杨廷和的观点,还只停留在一些人年少无知,一些人一味媚上全无风骨的层面,并不认为这次的朝争会发展的如何严重。

“百官共议,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君王与士人共天下,天下的事,本来就该由众臣来决定,再以天子的名义下发。万岁可以明白,大事不能自己决定,而该由群臣商议,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证明万岁懂得了一些道理。”

书房里,杨廷和说起白天的朝议,脸上不怒不喜,显的很平淡。谈放鹤的眉头皱了皱“恩师,弟子总觉得,这里面有有些蹊跷。厂卫肆虐,朝臣里有不少人受其所制,难以维护正义。天子让群臣共议,说不定就是希望这些人附和……”

“附和也没有意义,当初张孚敬等人妄议礼仪,被逐出朝廷的事,他们应该都还没忘。他们的议,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真正决定这件事走向的,还在于内阁。只要老夫几人坚持住,那些人的话,不过扰人清净,浪费纸张罢了。这次正好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妄居清流,实际上阿附权贵,为鹰犬张目,也好一并打发了。朝廷里,近几年乌烟瘴气,一些佞幸小人,窃居于朝中,也是到了该清扫清扫的时候了。那些勋贵武臣,如果不知死活的出来起哄,老夫也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后悔!”

杨慎在旁提醒道:“父亲,天子不久前下旨,招张孚敬、桂萼二人进京,授予官职,似乎是要起用他们。这两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礼议之争中,支持天子的一方,会不会是陛下要重启礼议之争?”

“大抵就是如此了,献陵规格,若按藩王考核,已经可以算做逾越。但是按照帝陵来看,确实有些寒酸,天子要求重修献陵,就是想把它修成一座帝王陵墓。同时修缮王府,也是以行宫为标准,就是想把自己谱系正过来,让大家觉得他登基是名正言顺,不是继承孝庙香火。我看这朝廷,怕是又要有一番乱子了。升庵,你之前在东南打过倭寇,做庶政还是可以的,眼下杨记在东南难边搞风搞雨,又把手伸到了盐政那边。为父有些担心,他们将来不知道会把事情做到哪一步,又怕他们惹出什么大的乱子,将来为父就算想收拾这个乱局也会很困难。眼下南直隶出缺,为父想让你到那边,替为父盯一下杨记,不要让他们做的太过。”

他是当世名流,又位高权重,一般来说,想要吩咐什么事,直接下命令就可以。可是杨慎这个才子性情不及,父亲的威严,或是首辅的权威,对他都是没有什么用的。杨廷和刚刚说到这,杨慎已经摇起了头

“父亲,您的意思孩儿明白,但是孩儿是不会走的。我是您的儿子,老百姓都说上阵父子兵,现在要跟皇帝打仗,做儿子的,没有先走这个道理。我留下来,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总归,孩儿在京师里还是有一些文友,可以仗义执言,捍卫正道。我也明白父亲的苦衷,但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父亲您教了我这么多年,难道希望您的儿子,是一个临阵脱逃,趋炎附势的软骨头?陛下与士人共天下,这句话纵然您实现了,将来也要有人传递下去,若是孩儿都要逃,将来,您又指望谁来牺牲呢?”

杨廷和被问的哑口无言,片刻之后,面上露出笑意“升庵,你生的好一张利口,放鹤你看,朝内有人说老夫霸道,可是你见过霸道之人,被自己的儿子当面指责么?”

房中几人会心一笑,有关调任的事,就没人再提,杨慎回到房中时,也并未对妻子提到父亲的安排。固然礼议之争将起,但是大义在自己手中,他根本就没想过会输。而在书房的杨廷和,也在与谈放鹤商议良久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将这个南直隶外放的名额,给了自己的次子杨惇,随后就以全无牵挂的态度,准备迎接天子的挑战。

第一千零八章公议

京师内,交百官共议的事,在朝臣中,着实掀起了一些波澜。在京师这等地方,官身不能说没用,但是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吃定别人。很可能两个泼皮样子的人在街上撕打,进了衙门后才知道,原来二人都有官身。

包括荫封、带俸以及实授在内,京师的官,实在是太多了。其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什么机会在朝廷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