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王侯-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衣谢家虽然与南北朝时那个名动东南的谢氏没有一文钱关系,不过作为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名门望族,在整个江南乃至北方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即便是公卿王侯,对他家也礼让几分。何况现在又有了皇亲这个身份,让他家的奴仆吃了闭门羹这事一传开,就让人不由议论起来,这杨承祖到底是确有仗恃,还是目中无人?

南京这种大都市,衙门里的捕快公人绝非摆设,内中手段高明者不知有多少,谢家绸缎仓库放火事件发生不久,就已经有人查到了线索。不过顺着这线索一查下去,很快就查到了杨记头上,接着就查不动,不敢查,最后只能主动把这些线索全部掐断。

杨承祖的身份暂且不提,单是一个世袭罔替,总领南京四十九卫,甚至与东南各军卫都能说上话的魏国公,就不是这些衙役公人所能招惹的起的。即便是南京刑部衙门,或是应天府,也不愿意为几个公人,或是几个案子,和魏国公为难。

闹到最后,应天府衙门抓了十几个火灾期间趁火打劫的流民交给谢记了事,算是保全对方颜面,也体现一下衙门方面对于这种行为的零容忍。不过应天知府还是婉转的向谢遵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找个机会,去和杨记谈一谈,有什么问题说开了就好,大家和气生财。你们在南京如果闹的动静太大,下官这里也是不好交代。

随即,另一条消息也在南京的商圈内传开,杨记的人,出现在了龙江造船厂,开始和这边的匠户取得联系,据说是要定船。

龙江造船厂当初是为郑和下西洋造过宝船的,虽然如今没有了图纸,造不出宝船。许多手艺失传,工匠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的相比,但是造船能力在大明依旧是首屈一指。和这个船厂谈生意,必然是和海贸有关,而海贸这一块,恰恰是谢家的主要经营范畴。

谢家在南京商界,几可看做龙头舵主,谢遵在商场上的作风也颇为霸气。想要在南京做生意的,总要先取得他的同意,否则的话就不大方便。当然,作为一个大家的家主,他不是绿林匪首,不至于带着几个小弟拿着大刀上门去收钱捣乱。

事实上,他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只要你的心意到了,表现出对他足够的尊敬,谢家不但会批准你在南京做生意,还会给你提供很多便利。对于初来乍到,人地两生的人来说,这种便利对于自己的生意也有极大的好处。

像是当初张家要到南京买商铺做生意,谢遵立刻就将夫子庙这边十几个旺铺拱手送上,连带自己在这里的一处豪宅一并送了。换来的是张家保全南京一城商户,保证外四家军不向他们索饷。

这种行为说起来,其实要算个舍己为人,在商界中也算一个佳话。不过商铺也好,豪宅也罢,谢家送的起。通过这种赠予不但为自己刷了声望,还和张家拉上了关系,乃至于让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尚主,这些馈赠就可以看做是投资。像杨记的成立,以及其插手到谢家经营领域里的行为,这就有点涉及到了底线。

海贸一本万利,是谢家发家的根本,也是谢家现在的重要财源,杨记在龙江造船,这就是摆明了要断谢家的命脉。另一方面,杨记商号的经营商品中,还包括了粮食,这同样也是谢家独占项目,不容人染指。

粮为根本,不管是金银还是珠玉,最终都要换成粮食才有价值,粮食安全也是朝廷的根基。尤其南粮北运,输送九边,这种有严重正直色彩的商品,向来是谢家与朝廷谈判时的重要筹码。只要谢家独占南京这边粮食销售的渠道,就算是官府,也得对他们客气几分。南京城的所有粮行,都是谢家的产业,谢遵被称为东南米王,所有来南京做生意的,也都遵守着不碰粮食这个规则。

可是杨记不但要开酒楼,下面就要开粮行,这就是完全无视谢家的威严,没把米王放在眼里。要说放开市场,公平竞争之类,那就纯粹是没睡醒。先不说这个时代的人,是否接受这个观念,单说一个公平竞争,又怎么公平的起来?

南京城的勋贵拥有大片土地,手里还掌握着朝廷的仓库和存粮,不管是货源还是仓储乃至物流,都拥有巨大便利条件。连带人力上,都可以直接把军卒拿来当工人挑米,把这说成是训练的一部分,拿什么竞争?

自古民不与官斗,不过谢遵除了是个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大明有名的大儒,并不能以寻常百姓视之。再加上永淳公主的庚贴还在谢家,他至少现在还是皇亲,杨承祖则是被赶出京师的锦衣官,现在连南京的锦衣卫都裁的猫狗不剩两三只,这个官对上谢家,其实也不占太大优势。

做生意不是做贼,不是说谁拳头大谁能打架,谁的生意就能做的好。杨记成立,不是先来谢家拜码头,而是放一把火烧了谢家的一处仓库,又把谢家的下人在门房晾了一个多时辰,这就是在下战书。砍倒大树有柴烧,江湖上的后起之秀成名最佳手段,莫过于战胜一个成名多年的前辈。杨承祖过江龙,要向南京本土的米王挑战,分个高下。

南京商界对于这次的争斗,差不多也是抱隔岸观火的态度,不管谢遵是多么优秀的儒者,一个被称为米王的人,身上难免就有点王者霸气。在这种王霸之气的传染下,其家族成员,或是门下家人,行事上也不可避免的有些跋扈。商场上磕碰难免,其他商人或多或少,都吃过谢家的苦头,这次龙虎斗,不管谁输谁赢,大家也就都有热闹看。

这种宣传手段引发的眼球效应,甚至比教坊司上那些花魁来表演的效果更好。谢遵虽然是商界老将,但终究受时代限制,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帮杨记做了一次广告。

他现在所想的只有一条:上元灯会的会面上,一定要给杨记一个教训,让对方知道,在南京自己才是商界主宰,杨家想要做生意可以,但是是自己给他什么生意,他做什么生意,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粮食还是海贸,都是谢家的根本,在这些问题上,无路可退。

第六百八十八章上元之会(二)

杨承祖这边,倒没把谢遵的问题想的太多,自己已经下了战书,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如果谢家不会做人,那么接下来还有的是手段招呼。杨家带来的人多,即使不发动本地的江湖帮派,也足够将谢家打的落花流水。何况背后还站着魏国公这个靠山,南京四十九卫只要严守中立,就能让谢家和其党羽一败涂地。

南京城真正有可能成为障碍的,一个是南京兵部尚书乔宇,一个是顺天府府丞寇天叙。当初外四家军南下时,这两人就敢把横冲直撞的天子亲军抓起来打军棍,是铁面无私的典范。如果杨承祖这种歪门手段随意招呼,即便是有魏国公的面子,他们也是真敢抓人的。

可问题是嘉靖刚一即位,就把乔宇招到京师做了吏部尚书,寇天叙则被派去甘肃做了巡抚。现在这两个铁头都不在,南京城里的大员普遍还是持观望态度,没人敢出来架梁子,正是杨记发展的大好时机。

不管是一本万利的海运,还是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层面的粮食,杨记不但要做,而且要垄断起来。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很多问题,自己阵营里说不定都会有人出来反对。只是现在还处于事业刚刚起步,那些勋贵们没想到这么多,只看到这里蕴藏的巨大利益,仿佛找到了金矿一般兴奋。利用这种兴奋情绪,先把够资格的敌手干掉,后面才好发展。

这把粮仓的火一放,那些勋贵们初时是觉得这个武定侯家的女婿太过胆大,比自己还要无法无天,但后来又觉得,这才是京里来的大贵人应有的姿态。把股份入到这样的商号里,肯定是不会吃亏。

受这种观念影响,杨记商号的股本大增,那些军卫头目,也是上赶着往里面送钱,至于说分红与否都没人去想。教坊司的花魁中,原本也有几个不想去表演,毕竟这么多花魁,难免有人彼此不对,发誓不同台演出的。而且一旦同台,也有个主次问题,难道自己去给别人当陪衬?可是听说放火的事后,就没人再敢多说半个字,都派人来表示,不管是当主演还是当陪衬都没关系,一定准时赶到。

人多畏威而不怀德,以往知道杨承祖是手面阔,为人好的君子,或许有一份依恋,但是多半谈不到怕。可是知道他是个动辄就敢在南京放火的狠人,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拒绝了他,落了他的面子,会不会被报复,这种报复的力度自己是否接的下。终归是一群弱女子,即使杨承祖强上了她们也没人会说什么,得罪这样的狠人就划不来。

看着杨记以惊人的速度打下根基,近而生根发芽,本抱着看笑话心态当不明真象围观群众的冷飞霜颇有些心有不甘,看着杨承祖这边又送出了几份请柬,忍不住道:“你这杨记这么高的福利,将来如果不能维持,又该如何?”

“我们不是白莲教,怎么可能开出不能维持的福利?”杨承祖笑着伸了个懒腰“来,让我抱一抱,我教你这里面的关节。”

冷飞霜呸了一口,反倒是离他远了点“爱说不说。”

“真是的,没意思,其实家里的女护卫我想要上谁,就是一个眼神的事,你真是的……当姨娘不比当女护卫好?”他调笑几句,继而正式的分说着“这些福利看上去高,实际也没什么大不了。不管是养老,还是休假,医疗,孩子读书,乃至子承父业。这些都不是白来的,有相关的奖惩制度在,目的还是催人在自己这个体系里拼命的相上走。这种往上爬的思想,也没什么错,催人奋进么。不过朝廷确实是要让大家安于本分,如果所有人都想着上进,一个说没那么多位置,一个就是也容易发生变乱。从天下这个角度看,治永远都好于乱,朝廷要大治天下,让所有人安于本分,也是为了大多数人好。”

“不过从一个铺子的角度,就是另一回事了。”冷飞霜马上也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而这种关节不但能应用在铺子上,如果是用在教门经营上,也未尝不可。

“江南白莲教的势力大小,你自己心里有数,不过怎么说呢?这里的人比较富裕,所以不大好骗,你们那些施符水,给人看病的方法,效力不大。大家生病有钱看郎中,谁吃多了去吃香灰。所以,如果你的教门能够立在南方,吸引到足够多的富人,其实比起在北方打转强的多。”

他见冷飞霜有些意动,又跟上了一句“不过我要说好,是三年之后的事,现在咱们的契约还没完成,你还得在我家当女护卫。除非……”他边说边不怀好意的看向冷飞霜的胸前,后者似嗔又似撒娇的瞪了他一眼,转身就走。杨承祖笑着在她身后喊着“准备准备,晚上带你去咱们杨记的酒楼,你是护卫啊,得保护我的安全。”

还没等得及动身,杨承祖这边就又接待了一个客人,杨承祖只看了一眼名刺上的名字:俞大猷,就连忙吩咐了一声快请。

与当初滑县初见时相比,俞大猷的外形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过经过一年多的历练,他已经明显变的沉稳干练了许多,不似当初那般青涩腼腆。他前来递名刺的原因,说来也有些意思,居然是要带走自己几个师弟。

“那几个师弟,本来说好是要求取功名的,谁知道怎么搞的,居然来杨记当护院。恩师有令,我辈习武乃为强身健体,卫国杀敌,不可为豪门巨室保镖护院。我身为他们的师兄,没有教好他们,是我的责任。不过希望杨将军能让他们跟我回福建,到师父面前请罪。”

杨记的优厚待遇招收护院并不困难,杨承祖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几个是李良钦的门人,他也显然不会把这几个人和俞大猷放走。闻言只是一笑“应该的,确实应该让他们回去,师门大过天,怎么可以不听师父的话。不过俞少侠,我不是太清楚,贵师门于入朝为官,又是怎么一个看法?”

俞大猷抱拳道:“为国分忧,守卫疆土,乃是我辈武人的本分,在下本来就是打算考武举,他日能为国出力。我那几位师弟,也是要找个机会,谋一个出身。像这次北虏围城,大猷只恨不能为国出力,尽诛鞑虏!我带走他们,就是要他们走向正路,把一身武艺用在报效国家上。”

“如此说来,那就最好不过了,在我杨记当护院,就是为国出力,报效朝廷。俞少侠你请稍坐,我给你讲一讲保护国家财产的重要性,你就都明白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上元之会(三)

以杨承祖的见识和信息量,要想说服俞大猷这么一个本性淳良的好青年,并不费什么力气。何况对方确实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之所以不肯让师弟留下当护院,实际上还是对于眼下的豪门巨室看不上眼。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是武人最理想的出路,只有当这条路死活走不通时,才会想着去闯江湖,做游侠。豪门巨室的护院,论起生活水平,比起江湖上大多数侠客都要好的多。可是既然吃这碗饭,难免就要为自己效力的主家出头,帮着他们对付那些抗租的佃户,或是闹佃的农人。

俞大猷对于这些乡绅地主侵占田地,或是逼的手下佃户妻离子散的事见的多了,心中很是厌恶。即使与杨承祖当初有一面之交,而且观感不错,但还是把他归类于这种豪门之列。师弟给他护院,早晚还是要为虎作伥。

可是当杨承祖介绍了杨记与朝廷的关系,以及将来在杨记表现出色,可以直接做官的的情况后,俞大猷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差使。对比起来,武科也未必就好到哪去。

与文进士不同,武进士地位极低,除非自己有关系,否则在兵部那等一个官职,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像他们这种全靠自己武艺出来打拼的,怕是蹉跎上十几二十年也是有的。

而且明朝的武科,并不是普通人鱼跃龙门的途径,只是体制之内的武人,升迁的通道之一。只有世袭的武官,才有资格考武举,普通百姓任你武功盖世,也没资格去考武状元。

俞大猷本人出身倒是不低,他是军户之家世袭百户,还曾经学过易学,算是文武双全那一类,不一定要从阶层做起。可是几个师弟都是平民考不了武科,如果跟自己离开,也未必就有个好出路。再者新军这个前途,也确实有足够多的吸引力,如果在杨记工作几年,然后进入新军里做军官,即使是恩师,也只会赞成。

他是耿直,但不是愚蠢,既然不是做欺压无辜的打手,那么给大人物做护卫其实也不算什么坏的前途。杨承祖又介绍了杨记成立的目的,以及背后的关系,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也让俞大猷受宠若惊。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个三品大员,自己只是个还没袭职的武官,都不能算做体制中人。就算有当初那点关系,现在肯拿出这个态度,也绝对是拿自己当人看。

正在这时,红牡丹走进来禀报,说是酒楼那边出了点问题,来了些来历不明的人意图放火。今晚上酒楼正式开张,贴子已经撒出去,该请的人也都请到了,若是这个时候酒楼被烧,杨记的脸也就丢到了家。

杨承祖这边好在有所防范,护院派的多,两下交手之后,总算是把歹人制住,不过这边也有两个护卫受伤。听了伤者的名字,俞大猷面色一变“这两人中,有一个就是我的师弟。”

“有这等事?”杨承祖的脸色也变的难看起来,吩咐着红牡丹“牡丹姐,去请最好的郎中,用最好的药,必须保证两位师傅不落下什么病。另外按杨记因公负伤,英勇保护财产的标准发给奖金。俞少侠,这事看来真是有些对不住,我这商号看来是挡了一些人的路,他们容不得我。让你的师弟在我这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