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有问题的。

郑勋睿坚决不同意。

尽管说郑勋睿在登基称帝这件事情上面,做出了不少的妥协,可是在牵涉到后宫的事情上面,坚决不愿意妥协。

文震亨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刚刚抵达京城的文曼珊。

文曼珊明白事理,当即表示自己可以守在皇宫,不出去做事情了,但是洪门钱庄还是需要卞玉京和冬梅打理,否则钱庄将难以为继。

文曼珊若是被册封为皇后娘娘,那就是直接掌管后宫的事宜,不仅仅是卞玉京和冬梅,还包括徐佛家和杨爱珍等人,在文震亨看来,徐佛家和杨爱珍继续在郑家军的调查署做事情,肯定是不行的,如此影响太不好了。

文曼珊很聪明,知道这件事情郑勋睿一定没有松口,故而也没有当场表态。

不过文曼珊还是找到了郑勋睿,专门说及了此事,文震亨说的是对的,郑勋睿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文曼珊等人若是不在皇宫,每日里都是抛头露面,必定会引发天下人议论,洪门钱庄以及调查署,都可以找到其他人来打理,只是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文曼珊明显是支持文震亨的意见的。

郑勋睿早就陷入到沉思之中,他压根没有想到,登基称帝会面临如此多的问题,这些天他考虑最多的就是京城六部、都察院等部门的官吏,以及部门职责调整等问题。

做皇帝不可能为所欲为,就算是摒弃以前那种与文武百官对峙的局面,但也要明确和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有些应该要加强,有些应该要裁撤,既然下面的部门有了明确的职责,皇上就不要事事都去干预,皇上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

术业有专攻,皇上管的越多越细,自己累死了,与百官时刻相对,戏还不好看。

朱由检何尝没有这个问题,才大志疏,却什么事情都要管,死要面子活受罪。

穿越的郑勋睿,熟知历史,也有着很多他人不可能知晓的历史积淀,但做皇帝这件事情,他不可能有什么经验,只能够慢慢的摸索。

第一件事情,就牵涉到后宫的事宜了。

儒家思想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尽管不少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那都是在背后,试想那个大家闺秀会站出来炫耀这些东西,而真正将这些本事拿出来炫耀的,也就是秦淮河的青楼女子,其炫耀的原因无非是抬高身价。

历史的大环境尚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郑勋睿尽管马上就要成为皇帝了,但他不可能马上与世俗的思想去抗衡,想想几百年之后,都还有很多世俗思想的遗留。

郑勋睿很清楚,做皇帝至高无上,有着最大的权威和权力,可做皇帝绝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相反做了皇帝,约束大了很多,你不能够随随便便的出门,不可能和众人一样走在大街上,你的一言一行都收到了监督,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皇帝,无一不是有着极大的克制力与旺盛的精力。

做一个好皇帝,其实是苦差事。

后宫的事情,郑勋睿必须要妥协,这不过是他诸多妥协之中的一件事情,当皇帝就是从诸多的妥协之中慢慢做好很多事情的。

但有一件事情,郑勋睿无论如何都不会妥协,那就是有关京城和地方官府职责调整的事宜,有些职责必须要调整,而官吏的俸禄是首先需要调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认识偏激,对各级的官吏异常苛刻,堂堂七品的知县,每年能够拿到的银子不过六十两左右,这点银子要用来养家糊口,还要聘请师爷、轿夫等等,而就算是朝廷正一品的大员,每年能够拿到的俸禄银子也不过两千多两,这样的待遇,各级官吏要是不贪污,家人都养不活。

儒家思想之中要求官吏思想纯洁、甘受清贫的宣传,郑勋睿不赞同,这样的倡议违背了人性,可能有一部分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愿意为信阳奋斗终生,且不计报酬,但这样的人太少,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包括各级的官吏。

违背人性的规定,不可能持久,这也是大明各级官吏从上至下贪污贿赂成风的原因。

牵一发动全身,加强吏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务必全盘都动起来,实施的过程之中,更是要考虑周全,这件事情可不能够耽误,不能够慢慢来,好的风气必须首先树立起来,让诸多的官吏习惯,大明数百年来,官场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必须要彻底根除。

这件事情,郑勋睿没有和谁商议,他独自思考,将所思所想全部都详细记下来,之后不断分析,不断完善,慢慢确定出来新王朝诸多的“规矩”。

第八百八十一章登基称帝(2)

新皇登基,过程有些复杂,要求也很是繁琐,这些郑勋睿都不会特别关心,他已经明确给周延儒等人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登基大典不要过于的复杂。

大明皇帝的登基大典有一个最为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即将登基的皇帝,总是要实行三让的,所谓的三让,就是三次推让不做皇帝,其理由大都是先皇刚刚逝去,内心悲痛,加之自身的能力不足,不敢登基等等,为此还专门有一个劝皇上继位的团体,由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组成,一而再再而三的劝皇上继位。

这是大明皇帝登基的习惯,但这个所谓的习惯,被郑勋睿果断的否决。

尽管郑勋睿延续了大明的国号,但他很清楚,在他统领下的大明王朝,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而很多的规矩也要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登基之前,郑勋睿主要关心的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杨贺率领的剿灭大顺军余孽的战斗情况,这件事情很是顺利,与郑勋睿的预计差不多,李自成、顾君恩和刘宗敏等人悉数死亡之后,绝大部分的大顺军军士都投降了,少部分负隅顽抗的,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加之北方满目疮痍,群龙无首的大顺军也无法支持下去了。

第二件事情是北直隶、河南与山西等地的稳定事宜,这件事情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随着漕粮运抵北方,大量的官吏也被陆续派遣到北直隶、河南与山西等地,地方官府已经将稳定局势作为首要的事情做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京城各部门职能的调整,或者说是变化。

有些变化。在南方已经完成,譬如说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譬如说依照田亩的数量来确定赋税,譬如说征收商贸赋税,支持商贸的发展等等,而这些政策的推行。都牵涉到王朝的发展壮大,牵涉到百姓是不是能够安居乐业。

洪门钱庄在大明各地的普及,没有引发太多人的注意,最为关注钱庄的是那些商贾,不过郑勋睿很清楚,洪门钱庄将是未来左右王朝商贸、金融发展的巨无霸。

洪门钱庄的票根不会变化,与几百年之后的存单一样,但票额很快会变化,会变化成为真正的钞票。在市面上流行的钞票,而那些黄金白银,将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一旦完成了这件事情,洪门钱庄将彻底蜕变为真正的银行,其强大的作用也马上体现出来,到时候其展现出来的作用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长时间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历史的总结,郑勋睿知道朝廷之中的有些职能必须要做出调整。当然目前的分工还不可能达到几百年之后的水平,毕竟社会的发展尚未达到那么的程度。目前的大明还是以农业和商贸为主,工业化几乎没有出现。

郑勋睿需要特别加强职能的是都察院。

都察院为最高的监察、弹劾以及建议机关,可惜明朝后期,其主要职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倒是成为了党争的重要助手,而且都察院只有京城设立。地方上根本没有,也难以起到真正监督地方官吏的作用,尽管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一百多人,而且按照各省的名额分设了,但这些监察御史一般都在京城。每年也就是下去巡按的时候,才了解情况。

监察机构必须要加强,不仅仅是京城设立,省、府、州都要设立,县一级暂时不考虑,毕竟一个县的官员人数太少,寥寥数人,与几百年之后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必须要裁撤的是给事中。

给事中所承担的职能,很多都是都察院的职能,只不过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官员不放心,所以设立了给事中,专门监督百官是不是尽心尽力的做事情,这些给事中品阶不高,一般都是七品官员,可权力大的吓人,因为他们直接对皇上负责,属于皇上派遣的特使,就连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都不敢得罪这些给事中。

锦衣卫依旧设立,但职能完全变化,就是负责守卫皇城。

东厂裁撤,太监不可干政。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会审的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大理寺是专门的审理案件的机构,一般审理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牵涉到高官显贵和皇亲国戚的案件,刑部则是审理诸多普通的案件,遇到影响特别大、或者特别疑难的案件,则实施三司会审的制度。

有关这方面的调整,郑勋睿思考是最多的。

司法公正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做到这一点需要耗费极大的气力,譬如说司法独立等等,不过现如今是做不到的,毕竟这是皇权的时代,但有一点可以做到,那就是大理寺或者刑部独立的审理案件,审理案件的过程之中,任何部门都不得干涉。

而做到独立审理案件,关键就在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不是能够无条件支持。

郑勋睿自信能够做到这一点。

有关武官地位的问题,这是郑勋睿最为头疼的事宜,大明武官地位低下,与军户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土地兼并,军户制度到明末基本崩溃,卫所没有了任何战斗力,不过百户、千户等军官,基本都是继承和沿袭,不需要进行考试,老头子是千户,退下来之后儿子继承,还有朱元璋敕封的那些世袭罔替的开国功臣后人等等。

这就导致文官看不起武官,武官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

军队是国之柱石,生死攸关,若是军官军士都没有什么地位,还是以前那种好男不当兵的观点,恐怕国家强大就是一句笑话了。

这方面的改变,必须慢慢来,着急没用,所谓欲速则不达,可有一点必须从现在做起,那就是武官的任命,今后必须从科举考试之中挑选人员出任军官,军官不以武进士为主,两榜进士同样被派遣到军队之中任职,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改变军官地位低下之问题。

军官沿袭继承的制度必须废除。

五月下旬的第一天,文渊阁。

距离登基大典只有八天的时间,一切的事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郑勋睿没有询问登基大典的事宜,而是将裁撤给事中、东厂,废除军官沿袭继承制度,加强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职能,改变军队军官任命等事宜直接提出来了。

周延儒、徐望华、郑锦宏、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听的目瞪口呆。

郑勋睿提出来的这些建议,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

给事中是直接对皇上负责的,等于是皇上的耳目,郑勋睿却要求裁撤给事中,这岂不是自断耳目,锦衣卫尽管名声不好,但也是专属于皇帝的侦探机构,郑勋睿要求其职能彻底转变,就是守卫紫禁城,至于说案件审理方面,谁不知道皇上金口玉言,不管什么样的案子,一旦皇上决定了,那就是铁案了。

军队方面众人能够理解,废除军户制度,实施招募制度,明确固定的军饷,这有利于军队的强悍,而且郑家军的强悍,所有人都是知道的,至于说军官的任命,出现了大规模的变化,两榜进士也可以进入军队之中出任职位,这已经不奇怪,郑家军总兵郑锦宏就是出任了刑部尚书,已经开了先例。

想不到登基之前的郑勋睿,重点想到的就是这些事情。

郑勋睿提出来的这些事宜,众人没有过多的讨论,在他们的脑海里面,主要思考的还是登基大典,同时他们也还是沿袭大明一贯的管理制度,没有察觉到郑勋睿一旦登基之后,天下将要出现重大的转变。

郑勋睿也察觉到了众人的态度。

他没有过多的强调,有些东西延续上千年的时间,有些也延续了几百年,想着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让众人能够理解,的确有难度,不过这也证明了,想要做出来这些改变,需要经历不少的波折,恐怕有些时候,必须以强硬的手段推行。

眼看着登基大典的时间临近了,郑勋睿变得愈发的平静,丝毫没有那种志得意满的感觉,他已经感受到了压力,看着周延儒等人忙忙碌碌的准备,想着即将面对的诸多事情,想着被迫自缢身亡的朱由检,想着一天天衰败下去的大明王朝,浮现在脑海里面的,更多是责任。

尽管是穿越人士,可穿越之前的郑勋睿,也是普通人,穿越之后近二十年的拼搏,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让他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眼界逐渐变得与众不同,而今马上就要登上巅峰了,是继续兢兢业业的做事情,还是逐渐陷入到享乐之中,他自己也不敢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来约束人,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用法治来建设国家,这是郑勋睿最初的奋斗目标,可真正登上巅峰位置之后,他才发现在这个时代,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就是登天,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以上人都是文盲的朝代,你和人家说法治,真的是对牛弹琴。

第八百八十二章登基称帝(3)

慢慢走向祭天台的时候,郑勋睿的内心变得平静。

登基大典开始的时间居然是寅时,这是郑勋睿没有想到的。

寅时郑勋睿从紫禁城出发,前往圜丘,也就是祭天坛,这是每一个皇帝登基都要去的地方,皇帝要拜祭上天。

祭天台上面已经摆好了表案。

穿越之后,郑勋睿很少跪地磕头,几次见到朱由检磕头,内心都是不情愿的,但这一次他时心甘情愿跪下的,内心里面,郑勋睿祈求苍天大地,保佑自身,保佑天下太平。

从圜丘回来的路上,郑勋睿真的做到了静如止水,就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奇怪,好像从来没有如此平静过。

登基大典一共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到圜丘拜祭天地,第二步是在奉天殿前方的丹陛再次拜祭天地,第三步是在华盖殿等候大臣拜迎,第四步是到奉天殿升殿,接受文武大臣的跪拜,正式即位,第五步是下诏书,且在承天门宣读。

按照时间的安排,所有的仪式在午时结束。

主持登基大典的是礼部尚书杨廷枢。

郑勋睿回到紫禁城,首先在奉天殿前方的丹陛拜祭天地,此时此刻陪着郑勋睿身边的,仅仅就是杨廷枢,以及太监高起潜。

偌大的奉天殿,打扫得异常干净,丹陛上摆着的表案格外引人注目。

走向表案的时候,郑勋睿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的微笑,这皇帝都是戴天狩猎,管理天下,不管是遇见高兴的事情,还是麻烦的事情。基本都要拜祭天地,其实这是自己骗自己,也是愚弄天下苍生,可偏偏有人相信这一套。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上至皇帝,下至寻常百姓。对于苍天大地都是敬畏的。

行过五拜三叩的大礼之后,郑勋睿前往华盖殿,他需要在华盖殿更衣,穿上皇帝的冠冕,等候文武大臣前往华盖殿前来拜迎。

皇帝登基很是辛苦,早早的就要起身,沐浴更衣,不仅仅是在圜丘和奉天殿拜祭天地,还要到后宫去拜见母亲甚至是祖母。也就是所谓的太后与太皇太后等等,几圈下来,磕头都磕的发麻了,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

不过郑勋睿没有那么麻烦,他不必要去拜见什么太后与太皇太后,因为他没有。

郑勋睿的父亲郑福贵和母亲马氏、二娘孙氏也再次来到了京城,不过他们不会参加今日的登基大典,这倒是让众多的文武大臣松了一口气。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