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没有银子赏赐,他和几个月的做法一样,告诉身边的军官,此番的战斗若是失败了,众人都不要想着活命了,家人也彻底失去了依靠。
这是钱财与意志的较量和厮杀。
按说意志是原胜于钱财的,不过有些时候也不一定,战场上的蛊惑,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激发起来军士极大的斗志,可是难以维系很长的时间,更加要命的是。这仅仅是杨嗣昌口头上的蛊惑,皇上和朝廷是不给力的。
这样的鼓励,不可能长时间的维持。
一个时辰过去,战局终于发生微妙的变化了。
义军的气势开始增强,凭借着人数上面绝对的优势,义军开始大规模的前压。骑兵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绝对的主力,步卒之间的厮杀决定战局的最终走向。
李自成敏锐的捕捉到了战局之变化,他亲自参与冲锋厮杀了。
杨嗣昌也发现情况不对,他麾下的大军抵御的能力慢慢弱下来,一些军士已经开始朝着后方退却了。
忍着全身的疼痛,杨嗣昌也参与到厮杀之中。
可惜杨嗣昌的努力没有太大的作用。
随着李自成参与到厮杀之中,鲜红的帅旗让义军的声势大振,一股汹涌的气势扑面而来。
拼死抵抗的朝廷大军,坚持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前方厮杀的骑兵和步卒全部开始压缩后退了,他们已经无法扛住对手的冲击了。
战斗局势的变化总是在瞬间。
辰时二刻,杨嗣昌不愿意看见的一幕出现了。
大军的阵形被流寇打散了,厮杀的流寇从各个方向渗透到大军的阵形之中,不少的军士扭头朝着后方撤离,坚持厮杀的军士很快被更多的流寇包围。
朝廷大军的整体阵形开始朝后收缩,这种收缩持续的时间很短,接下来就是一股朝着后方撤离、不。应该是朝着后方逃跑的队伍出现。
指挥作战的军官拼命的呼喊,甚至举起手中的长矛和长刀。斩杀退却的军士,但这样的做法没有什么作用,逃跑的军士太多了,管不过来,甚至一些督战的军官,被逃跑的军士挤到了一边。尚未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被流寇包围了。
杨嗣昌浑身虚脱,他知道败局已定。
脑海之中一片空白的杨嗣昌,被身边的亲兵簇拥着撤离,他们迅速朝着高阳县城的方向撤离。这个时候唯有高阳县城的城池,能够暂时抵御流寇的进攻。
浑浑噩噩的杨嗣昌,在冲出很远之后,猛的醒悟过来,他不能够逃离,他必须要指挥大军作战,清醒过来的他,看着身边的亲兵,看着陆续朝着后方撤离的军士,调转马头准备朝着流寇的方向冲去。
杨嗣昌的动作被身边的亲兵制止了。
这些亲兵跟随杨嗣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他们从内心钦佩杨嗣昌,所以他们不会看着杨嗣昌去送死,这个时候冲回去,和自杀没有什么不一样。
诸多的亲兵携裹杨嗣昌,继续朝着高阳县城的方向撤离,不管杨嗣昌如何的怒吼。
一边倒的逃跑和一边倒的追杀开始。
李自成兴奋的满脸红光,手里挥舞着长矛冲锋在队伍的前面,开始了对逃跑官军的追杀,战场上已经没有拼死抵抗的官军,逃跑是具有传染性的,一旦有人逃跑,其余人也难以坚持下去,何况诸多的军官都加入到逃跑的行列,就更不用说寻常军士了。
骑兵撤离的速度自然要快很多,可步卒就不行了,他们的双腿岂能跑得过战马。
一些不想死的军士,选择了跪地投降,居然没有被斩杀,于是更多的步卒跪在地上投降。
李自成当然不会杀这些投降的军士,他很清楚,官军的战斗力是强于义军的,将这些投降的军士纳入到义军队伍之中,能够极大的增强义军的战斗力。
顾君恩迅速指挥部分的义军,收拢这些投降的官军,集中到一个地方,让李自成能够安心率领大军追杀更多的官军。
巳时,战场上逐渐安静下来了,四周几乎看不到什么厮杀了。
李自成停止了追击,骑在马背上看着战场上的一切。
大量投降的官军被集中到一起,一些义军军士在顾君恩的安排之下,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地上凝固的暗黑色的血渍无数,到处都是正在被收拾的尸首。
前方追杀的义军军士也陆续返回,他们向李自成禀报,少部分逃离的官军,已经前往高阳县城的方向,估计已经进入到县城之内了。
李自成暂时没有说话,他的脸色是舒展的。
战斗如此之快的结束,是他压根没有想到的,本来以为又是一整天惨烈的厮杀,谁知道不到午时,战斗就基本结束了,至于说逃到高阳县城的官军,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进入高阳县城,杨嗣昌的脸色苍白,好长时间都没有开口说话。
高县知县和诸多的官吏站在杨嗣昌的面前,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一样是胆战心惊,一旦流寇大军扑过来,他们也是无法对抗的。
杨嗣昌没有开口,挥挥手示意所有人都离开屋子,他需要一个人静静。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这场惨败意味着什么,杨嗣昌非常的清楚,且不说京城,至少保定府城是无法保全了,而保定府城被近八万的军士,也陷入到绝望的境地。
为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杨嗣昌不明白,他也不想思考这些事情了。
他杨嗣昌失败了,彻底的失败了,这一败让他没有了丝毫翻盘的机会,这个时候可以迅速回到京城去,不过回去有什么意义,如何面对皇上,如何面对朝廷,真定、河间、保定、大名等地方的十五万大军,几个月之前还是意气风发的,现如今都要烟消云散了,一旦这十五万大军彻底溃败了,皇上和朝廷还有什么依靠,难不成抽调山海关等地的军队吗,那样就意味着后金鞑子的长驱直入。
此刻的杨嗣昌,格外的清醒,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父亲身为三边总督的时候,与流寇之间的较量,想到了自身这么多年来的风雨。
高阳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这里有一位大人享誉朝廷,那就是曾经的太子太师、内阁次辅孙承宗,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孙承宗也不能够保佑他杨嗣昌了。
过去了,一起都过去了。
杨嗣昌拔出宝剑的时候,神色格外的严峻。
“郑勋睿,我不会依附于你,但我希望你能够以天下苍生为重。。。”
杨嗣昌的自尽,让高阳县城内彻底乱套了。
申时,李自成率领的大军抵达高阳县城,发现城门大开,一些官吏跪在城门口。
城门的前方摆着一具尸首。
杨嗣昌自杀了,以这样的方式效忠了皇上和朝廷。
李自成和顾君恩的神色都很是凝重,尽管他们造反多年,但对于杨嗣昌这样的官员还是非常敬重的,两人当即安排厚葬杨嗣昌。
李自成和顾君恩都知道,高阳县是朝廷大臣孙承宗的家乡。
进入县城的时候,顾君恩严令所有的军士,不得烧杀劫掠,否则杀无赦。
进入县城的义军,纪律井然,而县城之内的军士,早就站在城墙边等候,主帅已经自杀身亡,他们也没有抵抗的必要了。
在高阳县城仅仅歇息了一天的时间,李自成就率领大军离开了,前往保定府城,那里还有战斗在等候,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充满了信心,他知道保定府城被攻破的时间指日可待,义军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之中,将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造反时候从未想到过的巅峰,已经出现在李自成的眼前。
此番战斗,义军阵亡一万多人,不过投降义军的官军,总人数达到了三万多人,这让义军的力量壮大起来了,接下来保定府城的战斗,义军还将继续壮大自身的队伍,或许北直隶战斗结束之后,义军的规模真的能够达到百万人之众了,真的有了那样的规模,难道还会畏惧郑家军吗。
第八百五十五章都在做打算
郑勋睿沉思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了。
桌上摆着调查署送来的情报,历史终于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行了。
杨嗣昌自杀之后,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很快攻陷了保定府城,除开左良玉与贺人龙少数人杀出重围,绝大部分的军士要么战死,要么选择了投降,李自成在保定府城稍稍休整之后,立即率领大军进入到顺天府,目标指向了京城。
二月底,李自成兵锋已经抵达房山,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地了。、
京城早就乱作一团,这一次是真正的乱了,朱由检急招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进京勤王,期盼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能够阻挡流寇的步伐,可是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以粮饷紧张为由,竟然没有马上答应,杨嗣昌率领大军抵御流寇的进攻,几乎耗尽了府库的银两,无奈之下的朱由检,只要找到京城的王公贵族捐钱捐粮,可惜响应者寥寥无几,就连嘉定伯周奎都哭穷,说是拿不出来银子。
山海关的吴三桂,日子同样不好过,北直隶的大乱,皇太极已经知晓,他火速命令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十万八旗军,抵达锦州和宁远,随时关注北直隶的局面。
京城暗线送来的情报表示,朱由检已经陷入到绝望的心态之中,甚至在朝会上面面对文武大臣哭成了一团。
对于朱由检这位皇上,郑勋睿内心里面没有多大的恶意,在他看来,朱由检是一个好人,但绝不是一个好皇帝,朱由检接下的是哥哥天启皇帝留下的乱的不能够再乱的摊子。想要很好的整肃这个摊子,让大明王朝继续维持下去,没有非凡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说的不客气一些,除非是朱元璋或者是朱棣这样的皇帝出现,看看有没有可能扭转局面。
朱由检明显没有如此的能力。
客观原因很多。小冰河时代,气候的逆转,频频的天灾,让本就是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摇摇欲坠、慢慢的沉入到海底去了。
所处的地位不一样、身份也不一样之后,郑勋睿对朱由检的看法柔和了很多,朱由检就好比是一个小孩子,拼命想着支撑起来他根本无法承受的重量,结果他自己的身体被压垮了。轰然的倒塌还是如期而至。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李自成拿下京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这期间,后金的皇太极不会动手,他郑勋睿也不会动手。
真正动手的时机,就是后金皇太极开始行动的时候。
徐望华曾经提出来建议,郑家军可以考虑从辽南发动进攻。动摇大清国的根基,让已经在辽东集结的八旗军不敢轻举妄动。
郑勋睿否定了这个建议。他很清楚,皇太极已经不会特别估计辽南了,一旦八旗军突破了山海关,占据了中原大片的地方,辽南的重要性就明显降低,就算是郑家军拿下了耀州、盖州和海州等地。威胁到铁岭和辽阳等地,恐怕皇太极内心也不是那么的惊慌了。
何况郑家军拿下海州等地,需要一定的时间,究竟多长的时间还说不准。
所以郑家军必须要北进,与李自成、皇太极在北方展开绝地大厮杀。
郑勋睿知道朱由检是活不成了。一生高傲的朱由检,不可能忍受如此的屈辱,再说李自成也绝不会放过朱由检,他想到的是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可能的情况之下,郑勋睿还是需要挽救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的。
这个想法看上去有些傻,不过穿越的郑勋睿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大权在握的郑勋睿,和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当初辉煌的大唐王朝,不也是有很多隋朝遗留下来的亲眷吗。再说已经准备登上权力巅峰的郑勋睿,也需要表现出来大度的胸怀,让天下人信服,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没有什么罪过,何况他们的年纪都不是很大,尽管这样做在周延儒等人看来是危险的,是自找苦吃的。
郑勋睿给依旧留在京城的商贾段宗奎下达了命令,若是李自成攻陷了京城,有可能的情况之下,尽量保护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这里面就包括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勇王朱慈照、最小的儿子朱慈焕,长平公主朱徽娖,最小的女儿朱徽沁,也就是后来的昭仁公主。
段宗奎是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当然郑勋睿考虑的非常细致,一旦李自成攻陷京城,那么京城必定大乱,到时候段宗奎自身的安全都不一定能够保证,怎么可能接应朱由检的儿子女儿,按照历史规律来说,朱由检不会杀自己的儿子,将几个儿子悉数送到了周奎和田弘遇的家中,而将其女儿杀害。
段宗奎与周奎和田弘遇的关系都是不错的,能够想办法护全朱由检的儿子,但没有办法救得朱由检的女儿。
段宗奎想要完成任务,唯有进入在大乱来临、京城被攻破的时候进入到皇宫之中,那样才能够真正的救下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
仔细考虑之后,郑勋睿亲自写了两份信函,命令调查署速将信函想尽办法送到京城去,这两封信函,一封是给朱由检的,一封是给司礼监太监、内侍高起潜的。
段宗奎只有凭着这两封信函,才有可能见到朱由检。
郑勋睿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告知徐望华和周延儒等人。
郑家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陕西郑家军第三军四万人,全部集中到了潼关,山东郑家军第二军两万人,全部集中到了德州,南直隶郑家军的六万人,全部集中到了南京。
这十二万人,就是郑家军即将北进的大军。
皇太极同样做好了准备。
睿亲王多尔衮率领的十万八旗军,加上驻扎在锦州、宁远等地的五万八旗军,辽东八旗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
皇太极本来打算亲征的,包括郑亲王济尔哈朗、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的劝阻,让他暂时没有亲征,毕竟北直隶的局势还在剧烈的动荡之中,最终情形如何,谁都是不知道的,若是大明京城真的被流寇攻陷了,那么八旗军就可以全部出动了。
想必到了那个时候,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无所适从了。
多尔衮率领十万八旗军出发之后,皇太极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了。
这一次的进攻,对于大清国来说至关重要,只要八旗军能够拿下山海关,打败进入北直隶的李自成,那么就可以顺利的占据中原,与南方的郑家军对峙,一旦八旗军占领了中原,辽南的位置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皇太极没有亲自率领八旗军与郑勋睿交手,不过他早就将郑家军视为大清国最大的强敌了,究竟鹿死谁手,那是需要经过惨烈厮杀的,但皇太极还是有着很强自信的。
满八旗从白山黑水之中出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苦难,早就磨砺的如同尖锐的长矛,郑家军成立才多长的时间,而且都是以汉人为主,少量蒙古人充斥其中。
皇太极骨子里是看不起汉人的,虽然他崇尚儒家文化,信赖范文程,但这不代表他看得起汉人,曾经无比辉煌的大明王朝,不就是败在了这些汉人的手中吗。
汉人很聪明,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很多聪明的汉人在一起,那就会闹出来无数的故事了,这些汉人不能够形成合力,相互倾轧,为的就是自身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权力,但满人就不一样了,虽说平日里也存在争权夺利的情况,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满人是能够摒弃前嫌,团结一致的,汉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不说其他的,被皇太极册封为王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够做到团结,而是各怀心思。
皇太极看透了这一点,所以骨子里他看不上汉人,也不会绝对的无条件的信任汉人。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为信赖的汉人,这也是经过了很多年观察的,在皇太极的眼里,范文程已经不是汉人,融为了满人之中的一员。
至于说洪承畴,的确很有能力,但皇太极是绝不会完全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