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程,你说的很不错,朕怎么没有想到洪承畴,马上宣旨,召洪承畴进殿。。。”
投降大清国之后,洪承畴的心情也是起伏不定,内心里面他为自身感觉到羞耻,堂堂的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居然投降了大清国,恐怕大明的读书人都将他视为最大的汉奸,欲除之而后快了,不过事已至此,洪承畴也没有办法,既然已经投降了,那就在皇太极的手下好好的做事情。
洪承畴相信自身的能力,是一定能够得到皇太极赏识的。
可惜他想错了,投降之后,尽管他衣食无忧,可根本不能够参与到朝政之中,整日里无所事事,成为了可有可无之人。
这让洪承畴很是痛苦,他曾经想着私下里找到范文程,却碍于面子不好开口,一直到知道阿巴泰率领八旗军入关征伐的事宜之后,才暗地里找到范文程,表达了做事情的意思。
那一次见到范文程的情形,洪承畴记得很清楚,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八旗军不该在这个时候入关厮杀,明显是转移了主要的矛盾,不过他的话没有说完,因为范文程很忙,没有时间听他的分析。
洪承畴很是伤心,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建议,已经被范文程记下了,后来失态的发展,让范文程感觉到,洪承畴的建议有正确的地方。
陷入到绝望之中的洪承畴,几乎足不出户,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没有其他事情。
皇上身边的亲卫前来宣旨的时候,洪承畴有些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没有来得及准备和收拾,洪承畴就跟随亲卫来到了大政殿。
大政殿里面只有皇太极和范文程。
洪承畴跪下给皇太极行礼,这个动作他曾经多么的不习惯,现在已经适应了。
“洪大人,这段时间朕的事情很多,一直都没有来得及询问你的近况,生活还好吧。”
“感谢皇上的关心,奴才一切都好。”
“洪大人快快平身,朕有事情需要征询你的建议。”
皇太极很直接,等到洪承畴站起身来之后,要求范文程通报了相关的情况,重点说到了大明朝廷目前的局势。
洪承畴听的非常认真,范文程介绍情况的时候,好几次他想着打断,都忍住了。
洪承畴的这个动作,皇太极和范文程都注意到了。
范文程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朕看洪大人几次都想开口说话,却没有开口,这是为何啊。”
“奴才想到了一些事情,想要询问范大人,不过范大人后来全部都说清楚了,奴才也就没有什么需要询问的地方了。”
皇太极微微点头,不再开口说话。
轮到范文程开口了。
“洪大人曾经说过,饶余郡王率领八旗军进入关内厮杀,不是很合适,皇上想要知晓原因,还请洪大人解释一番。”
洪承畴稍微整理了心思,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才知道大明朝廷所面临的处境,大明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其内部的矛盾足以让大明朝廷瓦解,这个时候,大清国应该坐山观虎斗,让大明内部的纷争愈发的激烈,不管是李自成进攻大明京城,还是郑勋睿朝着北方扩展,他们都是需要厮杀的,如此情况之下,大清国养精蓄锐,等到厮杀的几方都遭受损伤的时刻,突然发动进攻,则天下可以定鼎了。。。”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洪大人说的很是不错,朕这段时间忙于一些无聊的事情,没有想到征询洪大人之建议,看来是很大的失误啊,不知道洪大人还有何建议。”
“奴才认为,辽南的郑家军威胁颇大,皇上可以派遣使者,与辽南的郑家军商议,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辽东方面,八旗军牢牢掌控锦州和宁远等地,不要继续发动进攻,绝不能够进攻山海关,让辽东暂时平定下来,皇上甚至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约定双方在辽东平安相处,互不侵犯,如此情况之下,就可以等候大明内讧的爆发了。”
不仅是皇太极点头,就连范文程都点头了,洪承畴的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的。
不过洪承畴尚未说完。
“奴才知道,大明朝廷最大的敌人其实是郑勋睿,一旦辽东平定下来,大明朝廷必定会想方设法的对付郑勋睿和郑家军,同时也会出兵剿灭流寇,如此北方和中原就不可能稳定下来,奴才以为,不管是流寇获得胜利,或者是郑家军获得胜利,对于大清国都是有利的,大清国趁着这段时间,好生的休整,集聚力量,等到大明内乱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后,再行出兵征伐,就一定能够获取到巨大的胜利。。。”
皇太极笑着站起身来了,轻轻拍了拍手。
“洪大人说的太好了,朕很是认同,日后范大人有事情多和洪大人商议。”
第八百零九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郑勋睿给郑芝龙和沐天波的信函全部都送出去了,郑锦宏没有回到南京,而是在浙江的嘉兴一面整训投降的俘虏,一面等候郑勋睿的命令。
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郑芝龙和沐天波都没有任何的反应,郑勋睿内心隐隐明白了什么,这也难怪,人家手中有的荣华富贵,为什么无缘无故的交出来,再说了,人家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头上的帽子都是皇上敕封的,与南京有什么关系。
不得不重点说明的一点是,福建和云南两个地方,远离京城,对于外界的事情知道都不是很多,特别是云南,山高路远,道路很不好走,这里的老百姓自给自足,对外界的事情基本不怎么关心,包括黔国公沐天波也是如此,而福建的郑芝龙,重点的精力都在海上,人家赚钱重点都是在海上贸易之中得到的,通过海上贸易富可敌国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其他的事情。
如此情况之下,郑芝龙和沐天波对郑家军的骁勇,也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说到底,郑勋睿写出去的信函,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作用。
郑勋睿和徐望华等人分析到了这一点,他们无奈的发现,想要真正的降服郑芝龙和沐天波等人,还是要依靠郑家军的征伐,否则南方永远无法彻底平定下来。
就在郑勋睿准备给郑锦宏下达命令,同时给驻扎在山东的水师下达命令,征伐郑芝龙的时候,皇上的圣旨和皇太极的书信同时送到了南京。
皇上的圣旨仅仅说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促催漕运总督府开始运送漕粮。
皇太极的书信意味深长,在对郑勋睿和郑家军表示钦佩的同时,示意八旗军和郑家军在辽南和平相处。两人谁也不主动进攻,承认目前各自拥有的地盘。
皇上的圣旨和皇太极的信函,迅速将郑勋睿的注意力拉过来了。
周延儒、徐望华、杨廷枢、文震亨、甘学阔、陈于泰和梁兴力等人悉数来到了兵部。
大运河的整治工程基本告一段落,这得益于郑锦宏押送过去了大量的人员,最后的突击有着足够的人手,最终剩下的一些小事情。漕运总督曹驰完全可以处理了。
众人齐聚兵部,就是商议一件事情,那就是能否恢复漕运。
郑勋睿本来以为,甘学阔和陈于泰等人肯定是赞成恢复漕运的,甚至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可能也是这样的看法,想不到商议刚刚开始,众口一词,大家全部反对恢复漕运。
漕运特殊的意义,谁都是明白的。北方粮食不能够自给自足,大量的缺口需要漕粮维持,大明粮食产量的区别很大,北方粮食产量低,南方粮食产量高,而且崇祯年间以来,北方遭遇到太多的灾荒,好些年份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全靠漕粮维持,这两年虽说稍微好一些了。也无法自给自足。
后金鞑子的骚扰,李自成攻占了河南与山西大部分的地方,让北直隶粮食的缺口更大了,可以说失去了漕粮的维持,京城很快就会处于彻底崩溃的局面。
这也难怪皇上下旨,要求漕运总督府运送漕粮。
周延儒等人当然知道郑勋睿的目的。也清楚郑勋睿将来会登上什么位置,在他们看来,郑勋睿完全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了,众人对郑勋睿采取的一切措施也感觉到满意,不主动进攻北方。等着北方陷入到彻底瘫痪的局面之后,再行出兵北方,夺取天下,到时候那些读书人和士大夫也说不起多大的话语。
这里面最为主要的前提就是北方彻底的瘫痪,而促使北方彻底瘫痪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停止漕运,不给北方提供漕粮。
如此遭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北直隶,包括河南与山西,甚至包括辽东等地,都要遭受到重创,停止漕运可以同时削弱皇太极和李自成的力量。
这样的事情不做,那众人岂不是成为了傻子。
郑勋睿听着众人的分析和说出来的道理,一直都没有开口,他想到的更多。
这么多年过去,郑勋睿的心早就坚硬无比了,以前看见北方老百姓遭难,他内心会不舒服,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可现在他不会做了,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做出来的决定哪怕是造成了恶劣的后果,那也是要坚持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郑勋睿下达了停止漕运的命令,而且大规模的整治大运河。
所有人都赞成停止漕运,不要给北方运送漕粮,这也让郑勋睿吃惊,看样子他身边的高官,已经彻底看清楚了局势,做出了自身的选择。
“诸位大人,我还是决定恢复漕运,往北直隶运送漕粮。”
郑勋睿说出来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震惊,周延儒甚至以为听错了,情不自禁的开口了。
“王爷,万万不可啊。。。”
周延儒开口之后,其余人跟着劝阻,唯有徐望华暂时没有开口。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拿出来皇太极的信函,递给了徐望华。
“徐大人,给大家念一念皇太极的来信。”
这又是一枚重磅炸弹,皇太极的信函是送到辽南的,杨贺感觉到事关重大,迅速将信函送往南京,没有让其他人知道。
徐望华很快开始念皇太极的信函。
等到徐望华念完之后,郑勋睿再次的开口了。
“皇太极要求郑家军与八旗军在辽南和平共处,互不干扰,李自成给朝廷写去了书信,要求被册封为大顺王,诸位只要认真看看,就能够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那就是皇太极和李自成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这究竟是为什么。”
郑勋睿的询问,让众人开始沉思。
一刻钟之后,首先开口的还是周延儒。
“属下明白王爷的意思了,王爷是想着让朝廷有进攻流寇的能力。。。”
尽管周延儒德高望重,身份不一般,不过说到这里之后,还是停下了,后面的话他不好说了,说出来影响郑勋睿的形象。
郑勋睿笑了,众人都是明白人,应该清楚里面的意思了,他也不会隐瞒的。
“周大人说的是,朝廷目前必须要维持下去,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朝廷去做,朝廷大军必须要有能力进攻李自成,朝廷要想着能够收复河南与山西等地,说白了,朝廷必须与李自成分出来高低,现如今朝廷缺钱缺粮,根本无法与流寇厮杀,这个时候,我们恢复漕运,给朝廷提供粮食,朝廷大军就能够与流寇厮杀了。”
“我们还需要时间稳定南方的局势,能够为我们争取到时间的,就是朝廷了,若是我们不给朝廷提供漕粮,导致朝廷无法维持,很快就垮掉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北上了。”
话说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
既然郑勋睿明确说了,那么徐望华也可以开口了。
“王爷,属下认为皇太极也是这样的想法,他写来了信函,要求与郑家军在辽南和平共处,属下断定,皇太极肯定给朝廷也写去了信函,内容大致一样,也是和平共处之类的话语,皇太极也想着坐享其成,甚至希望朝廷大军与郑家军展开厮杀。。。”
。。。
“好了,命令漕运总督曹驰,恢复漕运,给北方运送漕粮,不过数量方面必须要限制,全年运送一百万石的漕粮足够了,还有一点,朝廷必须拿出来银子,这点要特别的要求,若是朝廷拿不出来银子,那么漕粮就只有一批了。”
所有人都看着郑勋睿,他们想不到这个时候了,郑勋睿还没有忘记朝廷的银子。
安排完毕漕运的事宜之后,周延儒、徐望华、杨廷枢、文震亨和甘学阔五人留下来了。
云南的沐天波和福建的郑芝龙,已经成为郑家军最为主要的问题,必须要干净利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这一次众人商议的意见非常的一致,那就是首先征伐福建的郑芝龙。
福建靠海,北面紧靠着浙江,南面紧靠着广东,西面与江西接壤,其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郑芝龙正是凭借着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牢牢的掌控海上的贸易,一旦郑芝龙乱来,那么首要影响到的就是浙江。
云南则不一样了,地处最为偏远的地方,就算是乱起来了,受到影响的也是贵州、广西和四川的部分地方,加之云南的地形特殊,山高林密,想要对附近的省份造成重大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郑勋睿同意了众人的意见,给山东的水师和浙江嘉兴的郑锦宏下达了命令。
此次作战的方式不一样,以水师为主,以陆地上的战斗为辅,郑芝龙主要的战斗力量、或者说最为精锐的力量,就是水师,一旦打败了郑芝龙的水师,其将失去所有的依靠。
商议了征伐郑芝龙的事宜,周延儒等人开始起草给皇太极的回信。
郑勋睿一般不参与这些具体的事情,他掌控的是大方向,具体的事情则是下面去做。
各方都在斗智斗勇,既然如此,就看谁的力量最为强大了,实事求是的说,不管从哪个方面比较,郑家军都是最为强大的。
第八百一十章是坑也要跳
第一批十万石漕粮开始运输的时候,皇上和内阁已经得到了消息。
王承恩的提议起到了作用,漕粮对于北直隶来说是救命的粮食,经过后金鞑子的劫掠,北直隶已经成为一片荒野,这个时候若是没有粮食的支撑,军队没有士气,恐怕李自成率领的流寇,能够一路直接打到京师的。
皇上不是傻子,内阁的钱士升和杨嗣昌等人更是不笨,郑勋睿之所以愿意给北直隶运送漕粮,其用意的险恶的,那就是期盼着朝廷大军能够抵御李自成的进攻,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希望朝廷与李自成相互厮杀,到时候两败俱伤了,郑勋睿能够得到现成的好处。
可到了这个时候,皇上与内阁好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皇太极和李自成都是劲敌,而且两人都给皇上写来了信函,皇太极的意思是辽东彻底稳定下来,大清国与大明朝廷相安无事,李自成写来了文书,表示只要被敕封为大顺王,就愿意归顺朝廷,皇上和朝廷若是答应了皇太极和李自成的要求,恐怕会死得更快。
李自成占据了河南与山西绝大部分的地方,控制的地盘甚至超过了北直隶,皇太极控制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可最大的威胁还是郑勋睿,其控制的地方占据了大明大半的国土,他们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可从实际情况来说,李自成的战斗力还是最弱的,朝廷就算是要动手,也要首先对付李自成,打败和剿灭了李自成,收复了河南与山西等地,朝廷才算是有逐渐崛起的资本。否则守着破残的北直隶,唯有等死一条路。
已经到了如此紧要的关头,趁着漕粮运送来的时机,调集大军打败李自成,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大明朝廷继续维系的唯一办法。
明知道前面是一个大坑。也要毫不犹豫的跳下去。
皇上和朝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四月底,第一批漕粮运抵京城。
五万石的漕粮运送到山海关,其余五万石的漕粮留在了京城,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