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士升做梦都想不到,他表面上看无比的风光,但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最危险的对手。
十月中旬,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率领五万大军离开开封府城,朝着山西的泽州进发,张献忠麾下的所有流寇,则是全部撤离河南许州,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
得到朝廷明确指令的五省总督熊文灿,也率领大军开拔,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张献忠决战的准备。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在开赴锦州城的道路之上。
一切看起来都是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
钱士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危险的局面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化解,他总算是能够再次腾出手来对付郑勋睿了,不管怎么说,这才是他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做好了这件事情,他和东林党人才能够得到皇上的重视,才能够长久的在朝廷之中立足。
钱士升依旧没有放弃自身的想法,他期盼皇上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样才能够让皇上更加的依靠和依赖东林党人。
不过钱士升在内阁提到南直隶的事宜,屡次遭遇到陈新甲的直接反对。
陈新甲的意见依旧明确,熊文灿率领的朝廷大军,即将与流寇展开决战,如此关键的时刻,内阁的主要注意力,应该是在剿灭流寇方面,至于说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面放一放,不需要急着处理。
钱士升是老狐狸,他很快嗅到了不对的味道,不管是从皇上的态度,还是从陈新甲的态度,他都看出了问题,以前陈新甲是很低调的,为什么在提出了对付流寇和后金鞑子的建议之后,突然变得很是强势了,这不正常,陈新甲虽然是内阁次辅,但在内阁资历很浅,没有得到什么支持,按说是不会如此做的,除非是陈新甲得到了皇上的直接支持,或者是司礼监的直接支持。
钱士升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陈新甲的身上了。
第七百四十章段宗奎的作用(1)
几年时间过去,沈阳一直都不是很平静,三次入关作战的失败,让皇太极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尽管皇太极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稳固自身的位置,消除作战失败的影响,但满人权贵对此意见还是很大的。满人好武,相信以武力来展现一切,同样依靠武力来掠夺财富,作战的失败是他们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对大明作战的失败。
成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之后,皇太极的主要精力基本就是在强大军队方面了,二十四旗并举说明了大清**队的逐渐强壮,且皇太极也非常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将军队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才能够真正保护他皇帝宝座的稳固,满人权贵可不是吃素的,当年的四大贝勒共议朝政的那一幕,皇太极不会忘记的,他不允许大权旁落。
可不管皇太极考虑的多么深远,有一点他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那就是保证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军饷。按照大清国的规矩,八旗子弟是没有军饷的,其收入来源全部都依靠战斗厮杀获得,也就是通过劫掠对方获得财富,一旦长时间不能够去征伐,八旗子弟的收入必定会大幅度的减少,这会让八旗子弟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
范文程曾经专门就此事给皇太极建议,改变八旗军军饷的供给方式。
努尔哈赤确立的这种八旗制度,表面上看是很不错的,八旗子弟没有军饷,必须在每一次的战斗之中拼命的厮杀,打败对手之后才能够获取到财富,可深入研究其骨子里存在的问题,让皇太极不寒而栗。也就是说,八旗子弟都是跟随旗主作战,依靠各旗旗主养活的,与朝廷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些八旗子弟离开了朝廷照样能够活命,可离开了旗主就走投无路了。如此情况之下,这些八旗子弟眼中就只有旗主,没有皇上了。
皇太极也曾经想着由朝廷来统一供给八旗子弟的军饷,不过户部算账的结果,让皇太极倒吸一口凉气,依照朝廷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军饷,毕竟大清国占据的地方太小,赋税收入有限。
这样的结果让皇太极沮丧和愤怒。也让他这个胸怀天下、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奈,增加赋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是满人、汉人、蒙古人亦或是朝鲜人,都无法承受,且满人在大清国有着特殊的地位,想要他们掏出银子给朝廷,用以养活八旗子弟,根本就不可能。看来当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军队的强悍。还要考虑到财富的累计,二者缺一不可。
皇太极的担忧,大清国的现状,范文程很清楚,也在努力想办法帮忙解决这个最大的问题,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基本无解。
崇祯十一年、大清崇德三年的那次战斗,败得很惨,满八旗损失惨重,且这次战斗是睿亲王多尔衮直接指挥的,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联合作战。这次战斗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满人权贵的傲气,让诸多的满人权贵对统一中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或许是时间冲淡了一切,或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许是军饷的不足,更或许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实力的逐渐强大,要求对大明进攻的呼声再次出现,而且在短时间之内表现的愈发强烈。
皇太极也动了心思,八旗子弟总是在家里窝着是不行的,必须要拉出去作战,必须要获得财富,如此才能够更加的强大。
皇太极的心思,范文程明白,他也开始将重点的注意力集中大八旗子弟出兵作战的方面。
很短时间之内,范文程就向皇太极提出了建议,加强对辽西地区的防御,做出一定的姿态来,看看明军究竟有什么反应,在此基础上,大军开始集结和准备,若是明军疏于防范,那么大军就在辽西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最好是能够直接占领锦州和宁远等城池,这样就能够逐步的瓦解大明的关宁锦防线。
范文程的这个建议,符合皇太极的想法,十多年的时间以来,大清国的八旗子弟多次入关作战,都是以劫掠财富、削弱大明朝廷实力为基础的,所有这些作战,都是辅助性的,而大清国真正需要重点进攻和占据的地方,就是关宁锦防线,这道防线犹如一根尖刺,牢牢的扎在大清国的肌肤之上,大明朝廷也是依靠这道防线,抵御大清国的扩张。
一旦大清国拿下关宁锦防线,那么入主中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过皇太极非常的谨慎,进攻锦州和宁远这样的城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年父皇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城池、他皇太极率领大军进攻锦州城池,最终都是无奈的撤离,劳民伤财、损兵折将不说,还极大的动摇了大清国的根基。
时机不合适的时候,皇太极不会轻易在辽西锦州一带与明军展开大规模的厮杀。
范文程也不会随便就提出来这样的主意,他在提出这个建议的同时,耗费更大的气力收集有关大明朝廷方方面面的情报,他需要以实际情况来证明,大清国是可以在锦州作战的,而这个时候,来往于辽东各地的商贾段宗奎,就成为了最好的情报来源了。
段宗奎对沈阳已经非常熟悉,不过他的身份还是绝密,在大明朝廷,知道他身份的就是郑勋睿、徐望华和郑锦宏等少数几个人,而在大清国,知道他身份的就是范文程等少数人。
这些年时间以来,段宗奎集聚起来的关系也不一般,不仅仅和嘉定伯周奎以及锦衣卫指挥使田弘遇的关系很好,而且也在朝廷之中结交了一些大人,段宗奎出手阔绰,为人豪爽,这样的性格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愿意结交的人自然不少,不过段宗奎很是注意,他所结交的人物,以朝中的文臣为主,而且还要看对方是不是在重要的部门。
段宗奎与郑勋睿的联系极其隐秘,一般情况之下根本就不联系,除非是获知了极其重要的情报,才会给郑勋睿禀报,按照郑勋睿的要求,特殊情况之下送情报,段宗奎也不会直接出面,都是按照郑勋睿的要求,派人将准备好的文书送到特定的地方,接收文书的人也不准随便询问。
因为生意越做越大,段宗奎也很少亲自前往辽东做生意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在京城,不过他每年必须要往返辽东四次到五次,表面上的理由是有些商贸交易必须是他出面,实际上的原因是他必须要赶到沈阳去见范文程。
长时间的在京城,每日里几乎都是与朝中大人接触,段宗奎掌握到的情报自然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崇祯十四年以来,大明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情,朝廷征收剿响、大规模的剿灭流寇,内阁的重大调整等等,依照商人的眼光,段宗奎敏锐的察觉到,这些变化对于大明朝廷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
后金鞑子在辽西陈兵的消息传到段宗奎耳朵里的时候,他也接到了范文程的消息,要求他马上赶赴沈阳。
段宗奎知道,范文程一定是想着知道大明朝廷的情况了。
段宗奎与范文程之间是单线联系,也就是说段宗奎不会以文书的形势给范文程任何的东西,每次都是见面之后才会禀报的,这也是范文程的决定,寄送文书的危险性太大了,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暴露。
段宗奎没有着急出发,如此关键微妙的时刻,他需要请示郑勋睿,究竟该如何的应对。
不过几天的时间,段宗奎就接到了郑勋睿的口信,实话实说。
接到了这个命令之后,段宗奎大惑不解,不过他不需要考虑其中的缘由,按照郑勋睿的要求去做就是了,至于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他不需要考虑。
接到了郑勋睿的命令,段宗奎第二天就从京城出发了。
一路上,段宗奎异常的小心,因为锦州一带出现了后金鞑子,关宁锦防线已经显得紧张起来,对商贾的控制也非常的严格,段宗奎此番从京城出发,没有携带什么货物,行程自然是很快的。
快要抵达锦州城的时候,段宗奎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宁远和锦州附近的明军增加了,特别是一些军堡之中,军士人数明显增加,而且城池的城门守卫很严。
这一切让段宗奎隐隐的感觉到,大明与后金在锦州附近,恐怕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厮杀了,而此番他前往沈阳去见范文程,肯定与此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段宗奎抵达锦州的时候,同样遭受到了严厉的盘查,不过他舍得掏银子,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凭着这些银子,段宗奎总是能够从容的应对。
十月底,段宗奎离开锦州,经过了大凌河,前往后金鞑子控制的西平堡。
十一月上旬,段宗奎终于抵达了沈阳。
第七百四十一章段宗奎的作用(2)
进入客栈之后,段宗奎还没有来得及洗漱,就有人敲门了。
来人是汉人,尽管也剃头了,这人段宗奎有一些印象,应该是范文程府邸里的下人,但身份肯定不一般。
来人倒也没有多话,说了一个地点,留下了一份信函就离开了,毕竟段宗奎这样的人来到沈阳,是需要低调和谨慎的,出门需要戴斗笠,避免让人看出来他没有剃发。
段宗奎稍稍洗漱了一下,迅速打开了信函,匆匆看过之后,用火折子烧毁了信函,戴上了斗笠,离开了客栈,朝着某家酒楼而去。
酒楼三楼的一间雅间,范文程正在这里等候,每次见段宗奎,他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应该说这是汉人见面的方式,满人可没有这样的习惯,满人好热闹,人越多越好。
范文程毕竟是汉人,对于满人的一些习惯是嗤之以鼻的,但他不能够表露出来。
段宗奎进入到雅间的时候,范文程脸上带着笑容,慢慢的迎上去。
大清国的礼仪与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汉人见到了满人,特别是见到了满人权贵,那是要下跪行礼的,而绝大部分的汉人都是满人的奴隶,尽管皇太极经过了数次的整治,不准满人随意的处置和宰杀汉人奴隶了,不过大清国汉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就算是范文程这样的权臣,见到了大清国的诸多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的时候,也是要恭恭敬敬的打招呼,甚至是下跪的。
范文程内心不接受这样的礼仪,他毕竟是大明的秀才,曾经有过功名,依照他这样的身份。除非是见到了大明的皇上,其余时候基本是不需要下跪的,可惜在大清国不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汉人的时候,范文程一般都很是客气,大清国的汉人日子本来就过的很辛苦。没有什么地位,汉人与汉人之间尽量就不要互相折磨和侮辱了。
所以在面对段宗奎的时候,范文程是比较客气的,其实他也知道,段宗奎生活在大明,不可能接受大清国的这些礼仪。
桌上的酒菜早就准备好了。
范文程坐下之后,招呼依旧站着的段宗奎坐下。
“宗奎,在我的面前就不要客气了,你刚刚抵达沈阳。很是辛苦,按说我应该让你歇息一番再行商谈的,不过时间紧迫,想必你经过锦州等地的时候,也看到了辽西的局势。”
段宗奎坐下之后,脸上带着习惯性的笑容,看着范文程点头。
“我听说大明朝廷近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只是有些消息不是特别的准确。”
范文程很直接。开宗明义,说到这里就停下了。看着段宗奎,甚至没有提及倒酒的事情。
段宗奎站起身,拿起了酒壶,走到范文程的身边,倒下一杯酒之后开口了。
“范大人如此的操劳,在下真的是佩服啊。可别累坏了身体,在下给大人敬酒一杯,祝愿大人步步高升,吉祥安康。”
范文程用手指着段宗奎,呵呵笑了。
“宗奎。不愧是出色的商贾,就你这能力,什么地方吃不开啊,我要是将你介绍给皇上,你也一定能够得到赏识的。”
“在下可不行,在下还是一心为范大人效力,在下是俗人,眼睛里面看到的都是银子,其他的事情不愿意去操心。”
范文程点点头,与段宗奎打交道的过程之中,他也曾经专门观察过,发现段宗奎的主要精力的确是在商贸方面,对其他的事情不是很有兴趣,段宗奎的这个脾气和秉性,让范文程放心,若是段宗奎的野心太大,依照其本事,说不定真的会被皇太极赏识,到了那个时候,段宗奎很有可能成为他范文程的对手之一。
范文程还是心急,一杯酒喝下去之后,再次提到了大明朝廷的事情。
段宗奎也不耽误时间了,开始详细诉说了大明近段时间发生的诸多事情。
随着段宗奎的讲述,范文程的神情开始变得兴奋起来,段宗奎说到一半的时候,范文程吩咐在雅间外面等候的官员拿来了地图和纸笔墨砚,开始在地图上面做出标记,同时开始记下自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
段宗奎足足说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这期间范文程一直都没有开口。
等到段宗奎说完之后,范文程吩咐其吃些东西,自己则陷入到沉思之中。
段宗奎也没有客气,开始大口的吃东西,他的确是有些饿了。
眼看着段宗奎吃的差不多了,范文程开口了。
“宗奎,有三个问题,你帮忙详细解释一下,当然是按照你自身的认识。”
“第一个问题,大明内阁的调整,其目的究竟是什么。”
段宗奎暗暗佩服,范文程果然能够抓住最为关键的问题,要知道这个问题牵涉到大明的稳定,更是牵涉到后金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在下从京城得到的消息,朝廷内阁的调整,主要还是针对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大人的,据说皇上想着用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大人。”
范文程眼睛里面闪过了一丝的光芒,没有在乎段宗奎的语气。
“你的意思是说,大明的崇祯皇帝对郑勋睿和郑家军不放心吗。”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