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大军,仅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就抵达了朝鲜王城汉城,而且完全包围了汉城,让朝鲜王室陷入完全的慌乱之中。
这一手的战术,作用是很大的,朝鲜仁祖李倧猝不及防,根本就没有想到,汉城内的士大夫和百姓早就乱套了,想不到抵抗侵袭的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想到的就是逃离汉城。
李倧知道汉城无法守住,率领文武大臣退守南汉山城,同时将家人悉数送到江华岛,派出使者与皇太极谈判,期盼着能够拖延时间。
李倧调遣各地的大军前来抵抗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无一例外的被打败。
李倧想着恳求得到大明王朝的支援,可是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速度太快,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不知道前去大明京城求救的使臣是不是到了北京。
皇太极当然知道李倧的想法,丝毫不会客气,他一面派遣大军包围了南汉山城,一面派出多尔衮,前去攻打江华岛,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可以彻底断绝李倧的幻想。
皇太极的动作非常快,他根本没有想过会出现什么变故,毕竟此次的战斗,一切的安排都是万无一失的,不会出现任何变故的。
朝鲜的使者,此次抵达大明京城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月七日,朝鲜使者就抵达了京城,这个时候,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尚未彻底包围朝鲜的王都汉城。
朝鲜使者抵达京城,在朝中引发了震动。
尽管郑家军打败过后金鞑子,可朝中的恐金症没有缓解,放眼大明的军队,除开郑家军敢于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其余的军队,没有这样的勇气,就算是驻守在山海关的大军,同样也只能够固守城池,避免和后金鞑子面对面的厮杀。
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朝鲜,大明王朝是不是派兵救援,这成为朝中争成一团的问题。
以张凤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增援朝鲜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从实际问题上面提出困难,包括后勤运输等等方面,实际上的意思隐藏在这些困难的背后,那就是明军打不赢后金鞑子,若是这个时候增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钱士升为代表的一派,坚决要求增援朝鲜。
万历三大征依旧是朝廷引以为傲的成绩,尽管说这三次的战斗,让大明王朝损耗巨大,可谓是伤经动骨,但三次大型的战斗,为大明王朝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王朝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明显减弱了,这些年随着后金鞑子的崛起,大明内部的流寇肆掠,加上连年的灾荒,让大明王朝无法树立起来威信,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几乎完全消失了。
这一次后金鞑子侵袭朝鲜,朝廷正好派遣大军前去增援,重新在东南亚一带树立起来威信,也能够趁机打击后金鞑子。
应该说从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无法也不能够驰援朝鲜的,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驰援朝鲜,再说征伐需要银子,朝鲜不可能拿出来这些银子。
钱士升等人应该知道实际情况,依旧提出要增援朝鲜,其提议得到了侯询、唐世济等人的赞同,这不得不说是滑稽的事情。
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直接表态,这导致内阁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统一。
兵部尚书杨嗣昌倒是特别反对增援朝鲜,认为这样做不现实。
杨嗣昌倒是很现实,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而且刚刚上任,若是皇上决定驰援朝鲜,那么一切的事情就需要他来操心了,目前的情况之下,想要驰援朝鲜等于是自取其辱,打不赢不说,还有可能将祸水直接引入到关内来。
不过杨嗣昌也不是大傻瓜,他知道钱士升等人为什么坚持要驰援朝鲜,所以也不好公开驳斥钱士升等人。
朝鲜的使者每日里都是哭哭啼啼,恳求大明皇上派遣援军,明军曾经打败后金鞑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次战斗传到朝鲜去之后,皇上还专门与文武百官庆贺,认为朝鲜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要仅仅依靠大明王朝,再说朝鲜王室认同的是大明王朝的正统,根本看不上后金鞑子,认为其是胡虏,皇太极称帝登基的时候,朝鲜的使者根本不下跪,就算是为此得罪皇太极和后金鞑子,也是不在乎的。
朝鲜使者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哭哭啼啼,才能够打动大明皇上和大明的文武大臣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朝鲜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朝鲜的王都汉城,将朝鲜仁祖李倧包围在汉南山城。
皇太极的骁勇,让张凤翼等人的理由更加的充分,这个时候就算是派遣大军去救援,也来不及了,不过钱士升等人的态度依旧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派遣大军前去救援,关键在于打败后金鞑子,至于说朝鲜王室是不是能够坚持,与此次的救援没有太大的关系。
面对如此的争论,皇上没有马上表态。
十二月十五日,皇上终于表态了,将朝鲜使者求援的奏折,直接送给漕运总督郑勋睿,既没有表态说是派遣大军支援,也没有说不派遣大军支援。
皇上的这个举措,让张凤翼等人担心,让钱士升等人高兴。
朝鲜使者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启程前往淮安,前去拜见郑勋睿。
第三百四十章战与不战
漕运总督府,东林书屋。
桌上摆着地图,上面有一些标注,徐望华和郑锦宏两人仔细看着地图上面的标注,郑勋睿则是在屋里踱步,正在思考着什么。
和以往一样,郑勋睿早就知道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朝鲜的消息,而且他提前就做出了预判,知道朝廷一定会为这件事情争论不休的,就在他尚在思索的时候,杨廷枢的信函到了,朝中的争论他也知道了。
万历年间,大明军队曾经支援朝鲜打败了倭寇,导致倭寇几百年时间不敢有任何的妄想,这一次的情况,与万历年间的情况相似,后金鞑子入侵朝鲜,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朝鲜一定会向皇上求援的,恳求大明朝廷支援朝鲜。
可朝鲜两次遭遇入侵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此次皇太极入侵朝鲜,目的是让朝鲜彻底的臣服,以消除后顾之忧,为入主中原、打败大明王朝做好准备,而且皇太极的骁勇,郑勋睿有着深刻的印象,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就算是想着驰援朝鲜,也唯有郑家军出战,大明其他的军队,没有驰援的可能。
战还是不战,郑勋睿需要仔细思考。
从郑家军的实力来说,郑勋睿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不战,再说就算是失去了朝鲜的支援,大明也就是失去了对渤海湾的控制,以及让皮岛等地陷入到危险之中,同时也让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在辽东或者是宣府、大同一带用兵了。
可要是不选择战斗,此役让皇太极取得完胜之后,会让后金鞑子的实力大为增强,历史上记载,此次战斗之中。皇太极得到了大量的钱财,更加关键的是从朝鲜掳走了五十万人,让后金拥有的人口愈发多起来。
郑勋睿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从实力上面来说,郑家军目前不可能抵抗后金鞑子,皇太极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其中近二十万的满八旗。战斗力很是骁勇,郑家军暂时无法战胜,除非是自身的实力增强,同时拥有非同一般的火炮和火器。
其次是从这次战斗的特殊性来说,郑家军难以取得完胜,此次是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作战,从知道的情报来看,皇太极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行动非常迅速。若不是郑家军曾经打败过后金鞑子,恐怕这次朝鲜的那个仁宗李倧,甚至不会求救于大明朝廷。
最后是从战斗的部署方面来说,皇太极考虑到了一切,济尔哈朗驻守沈阳,保卫了沈阳的安全,皇太极同时派遣多铎、阿济格和阿巴泰驻守住辽海的入海口所在地盖州,阻挡大明军队驰援。
皇太极的安排。看似是完备的,可惜弱点还是显露出来了。这也是因为明军的孱弱,让皇太极很有信心,不屑于做过多的部署,这个缺口就是旅顺和双岛。
崇祯六年,皮岛总兵黄龙战死之后,旅顺口被后金鞑子所占领。好在后金鞑子不习惯海战,故而只能够固守旅顺,阻断登州、莱州等地与天津、皮岛之间的联系。
此次皇太极派遣大军征伐朝鲜,郑家军若是驰援朝鲜,不可能与皇太极麾下的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直接交战。毕竟从人数上面来说,郑家军处于绝对的劣势,再说对手是皇太极,一旦皇太极得知郑家军前往增援,必定会倾巢出动,到了那个时候,郑家军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面对皇太极的时候,郑勋睿没有多大的胜算。
可就这样看着后金鞑子不断的壮大,这也是不成立的,所以说进攻和拿下旅顺和双岛等地方,在皇太极内心打入一颗钉子,让其时时刻刻担忧,就是最好的举措了。
旅顺和双岛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占据了这里,就等于是控制了渤海湾,至少在防御后金鞑子进攻的方面,多出来了一条出路,而且旅顺能够很好的联系天津和皮岛等地,让皮岛依旧能够在明军的控制之下。
在郑勋睿的眼里,旅顺和双岛不仅仅是这样的价值,将来郑家军进攻和打击后金鞑子,旅顺和双岛是很好的突破口,从这里攻击,占领了金州和复州等地之后,就可以直接威胁到盖州、海州甚至鞍山等地,届时皇太极不得不分兵把手辽东和盖州等地,如此后金鞑子的兵力分散了,战斗力自然就会下降。
郑勋睿尚在思索的时候,徐望华很谨慎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驰援朝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此次皇太极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拿下朝鲜的,为此皇太极几乎是倾巢出动,而且其动作迅猛,郑家军就算是驰援,时间上面也来不及,何况从兵力多寡方面来说,此次的驰援,也是充满危险的。”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锦宏跟着开口了。
“少爷,属下觉得徐先生说的是有道理的,驻扎在淮安的郑家军,总兵力不过四万人,其中四千多新加入的军士,悉数都是漕帮的青壮,尚需要时间训练,驻扎在西安的将士,是不能够调遣的,而且海路全部都被后金鞑子控制,郑家军就算是要驰援,走陆路必须经过辽东,这几乎是不成立的,万一郑家军深入到辽东,很有可能成为孤军。。。”
郑锦宏说到这里的时候,徐望华也是连连点头。
“你们说的不错,想要实施这一场的战斗,的确是不成立的,郑家军不可能直接驰援朝鲜,那等于是找死,我可不会这样做,但眼睁睁看着皇太极征服朝鲜,获得大量的补给,增强了实力,郑家军不出手,也是不行的。”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徐望华和郑锦宏都很是好奇,他们实在想不到郑家军能够有什么办法打击后金鞑子,毕竟郑家军的主力驻扎在淮安,距离太遥远了。
郑勋睿的手指向了旅顺和双岛。
“郑家军不会直接驰援朝鲜,但要趁着这个时机,拿下旅顺和双岛,而且要留下部分的军士,驻扎在这个地方,旅顺和双岛,位置非常重要。”
说到这里,郑勋睿的面容更加的严肃。
“徐先生,锦宏,你们都清楚,郑家军今后的主要对手,就是后金鞑子,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次若是占领了旅顺和双岛,那就是提前打下了基础。”
郑勋睿说到这里,徐望华很快明白了。
放在平时,郑家军是没有出动的理由的,而且旅顺和双岛等地,属于登莱巡抚掌控,可若是有了驰援朝鲜的理由,那郑家军就可以大胆出动了,既然要占领旅顺和双岛等地,那就必须依靠登州的蓬莱城为支撑,一旦将蓬莱城和旅顺、双岛等地控制住,就等于是郑家军直接控制了渤海湾,这里面的利益是巨大的,更是为日后打击后金鞑子,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进攻后金鞑子,可不仅仅是依靠辽东。
仅仅从这一点的安排,徐望华终于明白了,郑勋睿的心很大,大的一般人无法揣测。
郑锦宏还不是特别明白,但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是郑勋睿安排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去完成的。
而且郑锦宏很快想到了,想要攻打旅顺和双岛,必须依托莱州的蓬莱城。
“少爷,若是要攻打旅顺和双岛,必须要依托蓬莱城,朝廷会同意吗。”
“锦宏,你说的不错,攻打旅顺和双岛,必须要依托蓬莱城,没有其他的理由,郑家军的确是不能够行动,可若是有人想着让郑家军驰援朝鲜了,那岂不是最好的理由了吗,哼,驰援朝鲜明明是不可为的事情,朝廷之中还有人想着驰援朝鲜,明摆着是想让郑家军落入虎口之中,他们真的以为我是那么好糊弄的。”
郑勋睿说出这些话,郑锦宏也明白意思了。
淮北紧靠着山东,淮安距离登州的蓬莱一千一百五十里地,郑家军开赴蓬莱,大约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从蓬莱乘船到旅顺,总距离六十五海里,战船的航行速度可以达到九节,只要海上不出现巨大的风浪,依照这个时间计算,战船两天之内、甚至是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从蓬莱抵达旅顺。
按照平均时间计算,郑家军从淮安出发,能够在七天时间之内攻打旅顺和双岛。
乘坐海船,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后金鞑子之所以不习惯海战,也是因为长期在陆地上作战,至于说郑家军,同样没有太大的优势,但郑家军来到淮安之后,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漕运,在漕船上面锻炼了一些时间,加之这次进入郑家军的四千漕帮青壮,都是熟悉水性的,从这个方面来说,郑家军将士乘船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此次不存在海战,说到底还是攻城拔寨。
所以郑家军不需要考虑将士是不是能够适应的问题。
看见郑锦宏低头沉思,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锦宏,个中意思,你应该明白了,从即日开始,训练郑家军将士,人人都要能够适应乘坐海船,至于说训练的办法,不一定非要乘船,漕帮青壮之中,很多人清楚该如何的训练,时间很短,但这个任务必须完成。”
第三百四十一章直接的要求
(感谢伟仔少爷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冥子、天下纵横有我的打赏,谢谢了。)
十二月十八日,朝鲜使者的求救奏折以及皇上的口谕,传达到了淮安漕运总督府。
战还是不战,这已经不需要讨论了。
郑勋睿的视野以及所处的高度,决定了他在重大的事情上面,必须要独自做出决定,不可能依靠任何人,这方面他需要的是杀伐果断。
郑勋睿已经是领袖,而且在朝着这个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在陕西的西安驻守郑家军,维持与草原部落的互市,稳定住草原部落,出任漕运总督之后,大力整顿淮北的官场,清剿漕帮,重新制定漕运的秩序,这一切都是表明出来了领袖的气质。
领袖与属下的区别在于,领袖所站的位置高出了好几个台阶,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见其他人看不见的东西和道理,这就是高瞻远瞩,领袖的属下是看不到这么远的,哪怕是和领袖无比亲密的战友也不行。很多重大的决定,必须领袖自身做出决断,因为属下不了解领袖的意图,只能够是在提出之后做出分析,所以说在重大问题上面讨论,就是对牛弹琴。
郑勋睿决定攻打双岛和旅顺,借机占据蓬莱城,其实是一步大棋。
以南直隶和山东作为基地,朝着北方和南方发展,都是很顺畅的,假以时日,郑勋睿的对手不仅仅是后金鞑子和流寇,还有大明的朝廷和皇上,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了,若是想着改变大明王朝千疮百孔的局面,不站到巅峰位置上面。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做好,大明王朝的很多毒瘤,已经深入躯体之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