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灭世魂道-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天闻言,轻轻一笑道:“(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盗梦人 看最快更新)在下是自行来此,并无受他人差派,既无信函亦无口信带来。”
那中年闻言不禁一愣,心生警惕,目光一敛道:“那阁下来此?”
“前来拜会虎云飞虎总镖师。”易天道。
那中年人又将易天打量一番,见这年轻人一身便装,并没有穿着易家族服,又见他言及虎云飞,霍地从座椅上站起来,面色一冷,沉声说道:“家兄不在府上!请问阁下是何人?还望告知!”
易天闻言,也是一愣,不自觉地也起身诧异道:“哦,怎么虎前辈至今未归?”,言毕,见那中年人已是剑眉怒对,恐他再多疑,又接着说道:“在下易天,前来拜会”
“易天,易……天!你就是易天?”那中年人目露惊愕之色。
“在下确实易天。”
那中年人重又将易天打量一番后,才又点点头,抱拳说道:“虎云飞乃是家兄,在下虎云鹏,拜见易少爷!”
易天急忙还礼道:“易前辈毋须客气,方才听虎云飞前辈已故,可是真的?”
虎云鹏闻言神色黯淡道:“那日,家兄受易丞相所托,护着世子前往槐州,至今已是月余仍是未归。
逆贼已除,世子早已返京,他亲自前来,已将路上的事情详细述说。家兄自作疑兵,掩护世子,可见其死志已明。
虎某曾派出多路人马沿路寻查,均毫无收获。而且家兄所带的三十余人,至今无一人归还,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虎云鹏接着说道:“家有千口,无人主事不成,家侄外出学艺未回,这里只好有虎某暂代总镖师了。易少爷如有要事,直接交代给虎某便可。”
易天知道此事定于黑龙教有关,黑龙教素来行事很辣,刘昆遇袭也是死不见尸,活不见人,此次虎云飞恐怕真是遭遇不测了。想罢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事与黑龙教有脱不掉的干系呀,虎前辈如有一线生机,也是万分搜寻才是呀。”
虎云鹏点点头。
易天接着说道:“在下冒昧来镖局,一来是想拜望虎云飞前辈,而来是想探听有关静云寺的情况。”
虎云鹏一听静云寺三个字,顿时面现难色,说道:“如(百度搜索“盗梦人”看最新章节)果易少爷打听别的事情,虎某或许还能够说出一二来。独独这静云寺,虎某知之甚少,即便有所知,也甚是肤浅呀。”
易天一听,颇感意外,但还是鼓励着说道:“虎前辈请讲”
虎云鹏当即不再犹豫,说道:“这静云寺,千年古刹,陈国立国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据说在陈国立国之战中,还出过汗马功劳,被历代国主尊为护国宝寺。地处京西二十里处,依山傍水,当今静云寺有三大神僧镇守,百年来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如织,为方圆几百里的朝佛圣地。
这三大神僧非同寻常,据说都已经是先天强者,常年身居深山洞府,甚少外出,除非寺内与到大事,才会露一露面,寻常人根本难得一见的。
就在王庭出事的前几天,易丞相曾去静云寺,结果硬是等了一天,也未见到神僧的影子,无奈只得返回。
听人说,这三大神僧乃是一师之徒,按说感情极为深厚,可不知怎么的,近几年传出三人不睦的消息,由于寺内僧众管束甚严,便也无从确定消息的真假了。”
接着虎云鹏苦笑一下,歉然说道:“家兄在时,曾一再严令镖局上下,不接静云寺镖差,不打探静云寺消息,更不得去静云寺招惹是非,如有违者严惩不贷。
众人至今不解其意,但也依言行事。所以易少爷若要探听静云寺的情况,须得想其他办法了。”
易天听罢,心头一沉,他实在没有料到,连一向消息灵通的虎威镖局对静云寺也是知之甚少的。
之前,鹿鼎山曾说,龙虎门是天地盟残余的成员,所创的秘密情报组织,如要获知黑龙教更多情报,必须要去京城找龙家老祖龙御山。
龙御山正是龙虎门两大创立者之一,性格孤僻,神出鬼没的,连他的后人龙万里也不知所踪。这点在来京城之前,从龙万里那里得到确认。
易天又与虎云鹏闲聊了一会,便起身告辞,暗道,看来探听静云寺及黑龙教的消息,还要靠自己了。
只是要从何处下手呢?易天行走在街道上,无心看街景,既然龙万里提供的消息说,父亲易昌华失踪十有*与静云寺有关,可现在连静云寺的消息也不得而至,又何谈去搭救呢?
静云寺,静云寺,静云寺!
不入静云寺,怎能探听得到消息呢?易天暗道。
主意已定,易天神情一阵,在一家路边饭馆,草草用过午饭后,便朝着京西那一片远山的方向行去。
目标正是静云寺!
静云寺,处在云台山主峰。云台山为京西第一大山脉,山势连绵不绝,陡峭险峻,峰壑纵横之间常年云锁雾绕,犹如世外仙山一般。
易天站在山下,向上观瞧,见山雄水秀,峰高瀑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
在林木掩映之间,在飞瀑悬泉之侧,有一条青石古道,好似悬天之梯,蜿蜒而上。其上依稀点缀着善男信女,拾级而行。
易天暗赞,好一处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如若不是有事在身,易天真想在此纵情山水。
沿着石阶,行不多时,易天赫然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立于石阶的尽头,上书:西天禅林。
左右两边是一副对联,“身居云台垂千古,佛游西天济万民”。
牌坊内,是一片建制恢宏庙堂式建筑群落,依着山势,绵延起伏,向着远处延伸着。
不愧是陈国第一寺!
易天观瞧完毕,这才看到,所有的善男信女竟然没有先去大雄宝殿,烧香拜佛,而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拥挤着奔去。易天心生好奇,迈步进去。
哪知脚下一软,耳边听到“哎哟——”一声。
易天心中一惊,急忙停下脚步,见自己的脚下不知何时出现一条人腿。
“你这个年轻人,好不醒事,踩得这么用力,还不把脚拿下来!”一个苍老惺忪的声音传来。
易天有些诧异,方才迈步的时候,明明看到此处是一片空地,可现在却踩到人了!
他闻言急忙将脚抽回,顺着那条腿望去,见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正倚门而卧。
此刻,那人正痛苦地捂着腿,油渍麻花的脸上,一双翻白的眼睛,茫然地盯着前方。
第114章 目盲乞丐
竟是一位目盲的老乞丐,易天心中不忍,便歉声说道:“这位老人家,实在对不住,晚生方才没有看到。”
那目盲乞丐并不理会易天的道歉,颇有不满地说道:
“年轻人,长眼睛是干什么的?是用来看的!长耳朵是干什么的?是用来听的。
你明明睁着眼睛,踩到我老人家,却声称没有看到,好像是我老人将腿有意送到你的脚下,让你踩似的。岂有此理!难道是欺负我这个瞎眼的老头子不成?”
他说得兴起,未了音调猛然高了许多,引得周围的善男信女,无不侧目,指指点点,可并没有人停下来,生恐去晚了。
易天顿感脸上有火烧的感觉,连忙弯下腰去,想去检查那老者的腿,是否被踩伤了,毕竟自己是内劲巅峰的高手,抬腿举手之间,都有不少的力(百度搜索“盗梦人”看最新章节)度。
“老人家,方才可伤着腿了吗?”
“哼,你自己有眼,为什么不看看。不过,即便看了,也是白看,我老人家的疼,岂是你能看得到的?”那老者将腿来回伸展了几下,说道。
“老人家,如果伤着了,我就给你医治?”易天干笑着问道。
“年轻人,你难道是大夫?”目盲老者闻言稍稍一怔。
“大夫,我可说不上,只是有点跌打损伤的药物而已。”
那目盲老者,有意无意的‘看着’,正奔走着的一群群善男信女,若有所指的说道:“世间,医伤容易,医心难呀!”
说完,又茫然地朝着易天说道,“年轻人,方才那一脚不碍事,你要是好心,就行行好,给个铜板什么的,我老人家都三天没有吃食了。”
易天一听,忙从怀里掏出一把银币,递给那老者。
“一枚足矣,不贪心,也不能贪心的!”那老乞丐接过银币,取出其中一枚,其余返给易天。
易天轻笑着接过银币,说道:“老人家,快去买些吃食吧。”说完,正要起身随着人群去看个究竟。
“慢着,年轻人!这是给你的。”那老乞丐边说话,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小布袋。他打开布袋,小心地取出九枚铜币,还神情极为认真地数了数,才递给易天。
易天一愣,不禁问道:“哦,这是为何?”
“我老人家,几十年如一日,从来只讨一个铜板,给多的吶,我就找回。来,年轻人,这是找回给你九个铜板,你可数清楚了。”
那老乞丐嘴角翕动着,神情却是不容置疑的样子。
易天忙说:“老人家,方才在下踩到您的腿,剩下的就权作补偿吧。”
那老者闻言,面色一沉,不悦地说道:“你这年轻人,好不明白道理。你踩到了我,已经赔礼认错,我不作计较,此事已了。
我向你讨要,因为我是个乞丐,是我的营生,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的。你不收找赎,难道认为我老人家是个贪心鬼吗?”
“既然如此,在下就收了。”易天闻言收下铜板,顺手揣入怀中,同时不禁对这老乞丐肃然起敬,世间竟还有如此行乞之人,丐品堪称一流,丐风别具一格。
“年轻人,我看你顺眼,索性送你几句话,权作答谢了,你可要听仔细了。”
老乞丐神情缓和下来,轻声说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如要真现,请出方圆。”说完,便不再理会易天,空洞的双目已‘看’向别处了。
易天闻言神情一怔,感觉此话另有深意,却一时不明白具体所言何事,本想着去那老人去问,偏偏人家不再作理会了。
易天将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便转身离去。
就在易天行离一丈远处,那老乞丐一双翻白的盲目,向着易天的背影,空洞地看了看,嘴角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易天猛地回头,见这目盲老乞丐正端着那只破粗瓷碗,向着其他路人行乞。周边其它人,都在匆忙着赶路,并无人看向自己。
易天心中纳闷:方才明明感觉到有人背后窥视自己,而且感觉是那么的明显,难道是感觉错误了?
随着人群来到一片广场,易天站在高处看到,这广场的尽头竟是一片开阔的湖水。
湖面烟波浩渺,平滑如镜,亭台阁榭分布其间,枯荷残雪点缀其上,这正是,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
真正吸引易天目光的是,在广场的尽头不远处,并列有两根石柱直插在湖中。石柱一抱之围,拔出湖面足有三丈,其上各放一块蒲团。
在蒲团上,分别盘坐着一僧一道,僧人在右,道人在左,正在激烈的辩论着什么。
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有僧人,有道人,有俗家,不一而足,或站的,或坐的,无不神情专注倾听着。听到兴奋之处,还不时爆发出击节叫好声。
易天一问才知道,今天遇到了僧道十年一次的巅峰论道。僧人是静云寺三大神僧之一法禅大师,道人是赫赫有名的茅真道人。
易天登时明白了,他也曾听说在中原大地上,僧道两家为了争夺地盘,争抢信众,不惜撕破面皮,公开斗法。经常发生短兵相接地厮打,或是口水飞扬的论道。
曾几一时,连一些不出世的高僧,和一些不世出的道士,也纷纷加入了这信仰的持久战和争夺战,战况极其惨烈。
到了近几百年,两教争端逐渐趋于和平化,多以论道斗法为主。当然暗地里,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拳的,还无法避免,但表面上看来还是一团和气的。
据说,在鲁国境内,曾上演了这样一段滑稽戏:
当时,国主估计自己也弄不清楚,倒底该信仰那个教。如果一个国家民众没有信仰,那绝对是不行的。
于是下令,举办一论道场,请出鲁国境内所有的有点名声道长和僧人进行和平神妙的真理之战,表白一番各自的本事。
刚开始僧道两家都颇为矜持,温文尔雅,可随着论辩的进行,很快便是互不相让。继而吵起了群架,半天过去了,还是分不出高低上下。
最后有一老道士取出来两升核桃,连壳带肉,“嘎吱嘎吱”吃了个精光。
老僧人说,这算哪家本事?不以为然。
老道士一听急了,说,贫道都偌大年龄了,还能一口气连皮带肉吃上两升核桃,足以说明我牙口胃口都好,足以证明我道家养生之功。没想到,你们这群秃驴,不识货,真是可恨!
僧人说,牛鼻子,你待我取来三升核桃,我囫囵吞了,再跟你辩解。
那老道士勃然大怒,又拎出一只烧得通红的铁钵,光着两手,捧着那滚烫的铁钵儿就往和尚头上扣。
老和尚惊呼一声,以袈裟掩面鼠窜,落荒而逃。
鲁国国主一见,乐得前仰后合。僧道两家论道斗法,何至于动粗玩命,搞人身攻击呢?
没想到所谓的得道高僧和道士,风度翩翩的教义、训诫全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最终都输得狼狈,赢得也莽撞,彼此都没有面子。
于是,国主下令,鲁国从今往后,一不信道,二不信佛,全民信儒教。(520小说更新最快)
第115章 僧道论道
易天想到这个茬子,忍不住暗笑,实在不知这静云寺上的僧道论道,又将上演何出好戏呢。易天分开人群,挤了进去,寻了一块空地,席地而坐。
法禅问:“施主修道有成,素来弘扬《道德经》,上卷明道,下卷明德,不知施主口中的‘道’,在这天地间,有没有大于此道者?有没有小于此道者?”
茅真答:“天上天下,唯道至极,没有比它更大的,也没有比它更小的。”
法禅问:“既然唯道至极没有比它更大的,也没有比它更小的,也可以说道是至极之法,更无法于道者?”(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盗梦人 看最快更新)
茅真答:“是的。”
法禅问:“道家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们为何自违本宗,说没有什么能法于道者呢?如果说道是至极之法,便是更有法于道者,为何偏偏说,道法最大,不得更有大于道者呢?”
茅真闻言,一阵语塞,引得下面僧众及俗家一阵哄笑,弄得周围的道士,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法禅微闭双目,双手合什,宝相庄严,大有得道高僧的气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