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愿意在北京呆下去,那你就后天启程赶赴上海,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带着给你准备好的人,把这些东西都吃到肚子里去。”
………【第四二○章当英国人和普鲁士人把波斯这个大礼包捧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很踌躇】………
一看到图囊中的这些东西,陈玉成终于开心地笑了。
但笑过之后,他却又望着林海丰,有些迟疑地说到,“这些地方对我来说,实在还是陌生得很。嗯……光靠掌握这些东西……恐怕……”
“有关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习惯嗜好等等的更加细节的资料,以及未来对手的各方面具体情报,黄再兴他们都会提供给你的。”
“呵呵,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嗯……不过……主任(像陈玉成这样一直没有怎么离开林海丰太远的老部下,曾总是喜欢以‘殿下’来称呼林海丰。到了后来,‘殿下’这个称呼实在是不能再喊了,于是,大家就又都一起改口,把林海丰过去那个北方行营主任的头衔挂在嘴边),我还有一个问题……”
“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你这家伙心里的那点鬼心眼儿,”瞅着陈玉成欲言又止的样子,林海丰轻哼了一声,“四月份调曹文玉的红一军下江南的时候,你看你那一肚子的意见,现在知道有用了吧?”
“主任,红一军这次还归我指挥?”陈玉成的眼睛一亮。
“曹文玉的红一军,林元勋的红二十九军,是你的远征军的主要组成部队。红一军那是你的心尖子老部队,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对于林元勋的这个红二十九军,可也不能小看。他们不仅长期驻扎台湾岛,还具有多年的针对性训练,对大海和热带气候的适应性,那可是要比红一军强出很多。”
说到这儿,林海丰撇了已经开始满脸堆笑的陈玉成一眼,“怎么样,要是带着这两支部队出征,应该够用了吧?”
“够用,当然够用。”
林海丰摆摆手,止住已经喜悦得作势欲起的陈玉成,“柳喜河的第一陆战旅已经从阿拉斯加特别区调回了天津,并按照总参谋部的想法,正在加紧为扩编成一个陆战师忙着。我准备跟杨主席和石委员长再商量一下,把喜河的这个师也给你。”
“这……”陈玉成瞅瞅很是认真的林海丰,果断地摇了摇头,“这样恐怕不好。大战一起,大部的能战之师就都将远征海外,国内自然空虚。天津这样的北京门户重镇,没有一支精悍的部队来镇守哪行。”
陈玉成的心思很明显,就是不想带着林主任这位小舅子去远征涉险。
其实,长期镇守在阿拉斯加特别区的柳喜河,之所以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被从已经地处战争前沿的阿拉斯加调回天津,都是杨秀清和石达开的“功劳”。
战争是残酷的,尽管杨秀清和石达开知道,他们自己的兄弟们如杨宜清、杨辅清、石祥桢等等,此番也都将会再去沐浴战争那血与火的洗礼,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却绝对不希望看到林海丰的内弟——柳喜河这个柳家的独苗,再去跟死神较量。
于是,杨秀清和石达开找尽了诸如精锐的陆战旅根本就不应该浪费在大纵深的内陆战场上等种种的理由,甚至不惜最终动用国土安全委员会的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将柳喜河部撤离了一触即发的战争最前沿。
林海丰当时“屈服”了,但只有林海丰自己心里明白,他的那个“屈服”不过只是个小小的技巧。
因为随后的林海丰在坚决顶住了上上下下的人员所一再提出的那个有关要把柳喜河安排到红军大学海军学院任职的建议之后,紧跟着就来了个策略地提议,将柳喜河部扩编。并准备着要叫柳喜河和他的部队一起,投入到未来真真正正的登陆作战之中去。
现在,一听到陈玉成居然也跟自己来这种把戏,林海丰不由得被气乐了。他一指陈玉成,“你这个家伙呀,啥时候也学会这种满嘴跑火车的功夫了。天朝几乎是倾全国之兵大举远征,在这种的情形下,难道你相信还能有什么敌人会打到我们的国门口上来?”
陈玉成不好意思地笑了。
陈玉成当然相信,从现在开始,绝不会有任何一个敌对的势力,还能够打上天朝的家门口。
但是,有人却不甘心如此的。
从一八六八年一月到三月,迪斯雷利和俾斯麦就曾无数次地派人秘密拜会或是至书给那位沙皇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那个曾经被他流着馋涎的前辈们守望了多年的波斯,当成是一份大礼,送给他跟土耳其人平分。
而且英国人和普鲁士人还说的很明白,在眼下这个整个的世界格局都要重新摆布的大环境下,如果你们俄国人情愿作壁上观的话,那我们也就只好对不起了。
怎么对不起呢?一句话,波斯将全部归土耳其人所有。
此时的亚历山大二世,正天天沉浸在“吾家之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抱过之后就有了默契,你总会爱上这里”的暖人之声中。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这首曾经被“我大清”用来激励士气的“战歌”,竟也被一些在华留学过的人,带回了他的俄国,并很快传遍四方。
当然,对于这个曲调绵绵,词义温暖的歌子,亚历山大二世也是越听越喜爱。因为在他看来,这首歌子整个就是写出了他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英国人和普鲁士人把波斯这个大礼包捧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很踌躇。
他很清楚,这个大礼包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不仅是他,就是他身边的那些文武大员们,在谈论到是不是应该把手向波斯伸一下的时候,也是说不能伸的多,说可以伸一下的少。
说不能伸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波斯很可能还会成为第二个哈萨克。
而说能伸一下手的人,也不是已经完全地忘记了哈萨克曾经给予帝国的那些苦难,而是认为在眼下这种大家都是得捞就很捞一把的乱世中,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沙皇俄国,怎么的也不能扎巴着两手只看着别人捞。
就这样,亚历山大二世想起了远在北京的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
四月,哥尔查科夫致电亚历山大二世,在这份电文中,哥尔查科夫明确地告诉他的沙皇陛下,他曾就此方面的问题当面听取过太平天国那位林海丰委员长的意见。
这位林委员长所给出的态度是,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V!~!
………【第四二一章对于两位左右手的担忧,最初的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也是深有同感的……】………
第四二一章对于两位左右手的担忧,最初的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也是深有同感的……
但尽管如此,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拿定不了主意。
他的沙皇俄国毕竟是太平天国的盟友,如果这次他想去bō斯跟土耳其共分一杯羹的话,很明显,他就必须还得跟这个土耳其搞个同样的友好协议。
可这个土耳其是谁?
这个土耳其不仅是他的沙皇俄国的仇敌,还与那个大英帝国总是有着种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
要是与这种人搞友好,一时心里还很别扭不说,若因此再得罪了太平天国那个大财神,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就这么一直又晃悠到了五月,虽然习惯了沉湎于儒教所带的那种特有的幸福感和美感,但血管里到底还依稀尚流淌着那么一些北极熊的血液的亚历山大二世,又终于野xìng萌发了。
因为由土耳其方面所传来的准确情报证实,土耳其人即将要对bō斯下手了。
一八六一年,阿布杜勒?阿齐兹继承了其兄阿布杜勒?迈吉德一世之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又一位鄂图曼苏丹。
这位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苏丹陛下不仅跟他那位已经去与圣灵穆罕穆德会晤了的兄长阿布杜勒?迈吉德一样,打心眼儿里极其地钦慕西欧所创造出来的种种物质文明,还牢牢地记住了东方的那个太平天国政fǔ当年曾经给他的帝国所制造出来那些理不清的麻烦。
近万个伤残的“志愿者”一下子从东方的战场上被接回来之后,奥斯曼帝国可算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因为它所关联的可不不单单就是这近万个缺胳膊少tuǐ的人的事情,而是后面还牵连着近万户的人家。
不给予抚恤不行,给少了也不行,而给多了,帝国自己又受不了。
于是,这些得不到很好的安置的伤残士兵们,就成了制造社会动dàng的最大根源。受这些人的鼓噪,游行、示威、冲击地方政fǔ,乃至抢劫等等的恶**件是层出不穷。
当然,这些人还会制造出种种太平天国人厉害无比的神话,以至于有些人家在吓唬那些不听话的xiǎo孩子的时候,常常也都会冒出“再不听话,太平天国人就会把你拉走”的恐吓之语。
那几年间,几乎整个的奥斯曼帝国从上到下,都几乎是谈到太平天国人就会为之sè变。
经过了一番深刻沉痛反思之后的阿布杜勒?迈吉德一世,把这一切的根源都归结成了一句话,那就是落后才会受辱。
曾经强悍无比的奥斯曼帝国所承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本来不算远的时候就有那些无恶不作的俄国人,现在,偏偏又多了个太平天国人。
可怎么能令这个衰弱的庞大帝国重新再振作起来呢?
阿布杜勒?迈吉德一世给自己找了条明路,那就是必须向西欧的列强们学习,用于改革创新。
当主宰帝国权力的接力bāng传到了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手上的时候,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不仅全面继承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兄长遗志,在帝国改革的大道上,步伐迈得还更加地大。如果不是因为受制于自身无法摆脱的那个鄂图曼的传统教育,他甚至都情愿将西方的所有制度和习俗,都一并地引进到他的帝国中来。
自接下了帝国的这个大盘子伊始,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就在两位难得的干练大臣福阿德?帕夏及阿里?帕夏的协助下,先是在帝国内搞起了新行政区的建设工作,还虚心听取了西方有识之士们的建议,成立了一个主管帝国各项事务的国务委员会。
为了加强法制建设,他颁布了第一部鄂图曼的民法法典。
教育兴,则国家兴。
深知教育的重要xìng的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自然也不会忘记要狠抓公共教育事业。在他的亲自督导下,模仿着法兰西人的大学模式的新型大学,也开始在奥斯曼帝国首次出现。
当然,对于标志着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军队建设,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也不会疏忽。
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不仅是第一个肯于迈出国mén,出访西欧的鄂图曼苏丹,还多次地往来于大英帝国及普鲁士两国之间,既极大地增进了奥斯曼与大英帝国和普鲁士之间的友情,又拉回来了一拨接着一拨的赞助。
当大英帝国最初扯起了那杆协约国的大旗的时候,大英帝国政fǔ是没有忘记要拉上奥斯曼帝国的,但当时的这位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却扭捏再三,始终没给英国人一个确切的答复。
首先,他那两位挑着国务委员会的大梁,同时也是一直实际管理着整个帝国大xiǎo事务的亲信大臣——福阿德?帕夏及阿里?帕夏不赞同。
在福阿德?帕夏和阿里?帕夏看来,毕竟英国人和法兰西人都曾是奥斯曼帝国的大恩人,眼下轮到了这两个大恩人之间要大打出手,作为受过了人家恩惠的奥斯曼,既然没有能力去劝阻,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严守中立。
另外,法兰西人那可是太平天国人的盟友,如果不等完全看清楚了形势,就凭着对大英帝国实力的想象而急火火地掺和进去,一旦太平天国人发威,那最终第一个受害的,可就只能是自己了。
想想看,英国人那可是跟太平天国人隔着万里的大洋,而他们这个奥斯曼帝国呢?势力已经扩展到了里海边缘的太平天国人,跟他们仅仅就是“一墙之隔”。
对于两位左右手的担忧,最初的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也是深有同感的。
直到进入了一八六八年,眼看着法兰西人尽管已经在这场大战中开始渐渐地显现出了劣势,而作为传说中的法兰西人的坚定盟友的太平天国人,却依旧是歌舞升平,无动于衷,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的心又开始躁动了。
恰恰就在此时,俾斯麦正好给他送来个大礼:
只要奥斯曼帝国能够加入协约国的阵营,bō斯就归你所有了。当然,等到这场大战彻底结束,欧洲的格局到了该重新划分的时候,奥斯曼帝国以往在欧洲的利益,也将会都被给予切实地保留。
有如此的美事儿,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何乐而不为。
奥斯曼帝国中兴在即
于是,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不仅果决地否定了出现在身边的一切不同的声音,并与大英帝国和普鲁士这两个大哥一起,给俄国人设下了个局。
………【第四二三章“什么,会有这样事儿?”杨秀清瞅着洪仁成下冻雒飨缘暮伞俊�
第四二三章“什么,会有这样事儿?”杨秀清瞅着洪仁成蟣ù出明显的狐疑……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开宣布加盟协约国,并对以法兰西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宣战。
亚历山大二世一时头晕目眩。他怎么也没想到,xiǎo心来,xiǎo心去,可他还是上了英国人的当,稀里糊涂之间,居然成为了协约国的一个盟友。
这可如何是好
亚历山大二世的周围,一下子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财务大臣赖滕、外务大臣亚?戈尔恰科夫公爵,还有他那位得益于太平天国政fǔ多方的帮助,稳坐在帝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头把jiāo椅上的皇弟——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大公等人首先慌了手脚:
这还行,在这样搞下去,岂不要得罪了太平天国政fǔ这个大财神,帝国如此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势还指靠着谁来帮助?
而陆军大臣米柳京等军队的一班子少壮派将领,也是整天地坐卧不宁:
完了,这下子是彻底地完了,得不到太平天国政fǔ的援助,帝**队的现代化大业,必然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
唉,碰上了愚蠢及目光短视之人可真是没有办法,难道你们就不能不用脚后跟来想问题?难道你们就不明为了帝国的中兴大业,忍辱负重也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吗?
停战赶紧撤回进入bō斯的军队,再派出外jiāo使团紧急前往北京,向太平天国政fǔ忏悔我们的错误。
不过,面对如此喧嚣尘上的jī烈言论,亚历山大二世这次还是打定了一个自己的主意。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巴里亚京斯基元帅所指挥的高加索军团在bō斯境内的进展,那还是比较顺利的。按照这位元帅发回来的消息称,不用三个月,他的高加索军团就可以搞定属于沙皇俄国那一块的bō斯北方地区。
三个月,也就是说,还不等太平天国政fǔ那边儿得知bō斯地区所发生的这一切,他该做的事情就已经都做完了。
既然这样的话,他干嘛还要主动上赶着去太平天国那里自己揭自己的短呢。
再说了,事情已然做到了这种地步,最初虽是真的不是出自于故意,可现在看来,还是应该好好地审视审视眼前的这个新世界了。
英法两个集团大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