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懊娴木郑热皇钦庋埠茫愦蚰愕模掖蛲甑模灰喝嗣遣黄顺牵献痈纱嘈扌难浴�
果然,几天过去了,环县依旧是固若金汤,而城外那没完没了用着假招子的太平红军,却是一天比一天的萎顿。
这些天来,白彦虎除去四处督促手下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抓紧抢修被损坏的城墙,继续准备防御用品,再做的就是火急给宁夏的马化龙去信,请求支援。尽管看上去围城的太平红军接近筋疲力尽,不过,既然那些汉人们选择了公开的对立,就不会这么样的善罢甘休。要想有个宁静的生存环境,就只有集结大军与他们来上个决一死战,彻底把汉人们赶出八百里秦川。
可白彦虎哪里知道,当他的卫教军回勇们为了保卫那个所谓的宁夏穆斯林王国,吃不香、睡不好,甚至是无数的官兵流尽了他们最后一滴血的时候,宁夏城内却是一派的歌舞升平,他们的“卫教王”马化龙可没时间和闲心搭理他这里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有了这个钦封的“卫教王”的美丽花冠,马化龙还仅仅是过去的那个大阿訇、回军领袖,那么,除去要应付眼前应该也是必须要应对的各种战争局面之外,至少他暂时还不会有多少更多其它的想法,创业阶段嘛,吃点儿苦、寒酸点儿总是应当的,这点儿道理马化龙还是想得通的。然而,现在却是不一样了,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王”、“宁夏穆斯林王国”的堂堂正正的“卫教王”,基业已经创成了,而且,比起当初在个永安小城就敢称王,仅仅只有一个天京城就敢去抢夺人家大清整个天下来的太平天国,他现在的优势要强大的多了。八百里秦川,浩瀚的西北大地,到处都是他的子民在扯旗奋斗。
既然是王,就不能随随便便地再和以前一样的稀里糊涂行事,王要有王的样子。于是,自打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接到大清封诏的那一刻起,宁夏府城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白宫,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筹划和建设。
按照马化龙的意思,西藏早已不是什么藩王之地,却还有了个布达拉宫搁在那里摆大,装他妈的大尾巴鹰。甚至一个屁大点儿的西宁府,也他娘的有个臭喇嘛教的塔尔寺在那充门面,难道就只有他这个新兴的,正在茁壮成长的穆斯林王国活该寒酸不成?马化龙着实是想在宁夏府城玩儿上个大的,至少不能不能比布达拉宫逊色,虽然暂时!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不能把王宫建造的那么大,但是要用白璧无瑕的纯汉白玉打造出来他的穆斯林王国的王宫,因为,他不仅仅是“卫教王”,还要当一统整个穆斯林,做个大大的教主,即使是那个什么达赖也要见他矮三分。
遗憾的是,宁夏府城的府库里没有真金白银。府库早在穆图善那个抠门儿把府城交给他之前,就搬了个精光净,毛儿都没给他剩下半根。怎么办?管他呢,有钱要干,没有钱找钱也得干。于是,“卫教王”的一声令下,宁夏府城,连同周边各府县,顿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捐款创造穆斯林伟大辉煌的热潮”。这场“捐款”大潮,直涉及到每一家、每一户……
………【第三二○章穷途末路(四)】………
除了要到大兴土木,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得大封群臣。
按照马化龙由手下那些经办人员,也就是“钦差大臣们”处得到的种种禀报说法,广大回回民众对于建造一个不朽而宏伟的穆斯林洁白圣殿那是“争先恐后”,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你不叫他们这样干都不成。广大回回民众积极致力于一个崭新的姆斯王朝的建设,这使得马化龙精神亢奋之余,又免不了会想到,那些聚集在自己周围,以及散布在各处纷纷搞起武装割据的回回上层门宦们,却都在等着他给予一个个闪光的头衔。
一切似乎都不能责怪马化龙。
就好比秦日纲与赖汉英私下谈论起马占鳌时说的那样,仅仅马占鳌部的一万多人,派系就有好几个,表面上大家和和气气,那是没有到了关键的时刻,一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矛盾自然顿生。如果不是如此,如果不是他的回军中还有着像南乡闵殿臣、撒拉族马彦龙等这样的与满清有着深仇大恨、誓不两立的首领们,他也绝对不会这么痛快地就降顺了天朝红军。
马占鳌部人数不多尚且如此,那么,甘肃各地林林总总的大小门宦们,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天大机会里,更是各揣各的心腹事,各自拨打各自的小九九了。秦日纲既然都明白这些,马化龙当然就更不会不明白这些了,谁的官都要封,封漏了不行、封小了更不行。
由于来自满清上层的阴谋(当然,马化龙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个阴谋),甘肃的满清人马都紧紧龟缩于兰州、西宁、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肃州(今酒泉)等几个较大的府城内,任由各处回众泛滥。随着太平天国红军日益前进的脚步,甘肃满清越来越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为了自保,西北各处兵马云集兰州城,而面对并不是那么甘于配合衙门工作,一味地贪图扩大自身势力的泛滥回众,各地的官员们更是大部分纷纷离开职守,或是涌进兰州城,或者干脆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在这种情况下,靠近宁夏、灵州的这些地方及被迫退进固原谋求东山再起的任武、白彦虎等陕回还好说,而西宁的回众首领马文义,在手下得力干将马桂源、马本源、马文禄等人的疯狂挤占下,不仅得到了西宁回族士绅大力赞助,还博得了满清西宁办事大臣临告别西宁城时的举荐。为了稳固残破的局面,支撑甘肃这个即将倾倒的大厦,也是为了日后一旦抗住了来自太平红军的攻势,再对付起来回回们方便,陕甘总督恩麟不得不假借朝廷旨意,委任马文义为西宁提督兼知府,马桂源,马本源、马文禄则分别被委任为西宁、凉州、肃州三镇的总兵或是镇标游击代理总兵衔。一下子,马文义坐拥回军号称五十万,俨然成了西宁王。
于是,当马化龙钦封马文义为卫教军后军大元帅的“诏书”送到西宁去的时候,遭受到马文义的格外冷淡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你能当建国称王,难道我他妈的就不能?谁家的祖坟上也没有写着不能当王。这是马文义随手丢掉那个什么狗屁诏书之时的心里话。
类似马文义这样深感待遇太低而不买帐的人还有多少,怕是只有马化龙这个草头王子自己,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了。当个王容易吗,钱财不好弄,他妈的人更是难摆弄,唉,马化龙哪能不头疼?
还有一个原因,对于固原和环县的任武、白彦虎之流,马化龙一直把他们当成是他的宁夏王国的两条看门狗,而且还是两条叫他不放心的狗。连马文义这样的东西都想着自行其是了,他还能相信这两条丧家犬会永远忠于自己?如果不是看在他们能不管不顾,与太平红军以死相拼,差点儿就挖掘了汉人们祖坟的份儿上,他一刻都不想再看到他们。这不,“圣城”需要钱财来打造,回众们无不兴高采烈、踊跃慷慨,唯独固原、环县一点儿的表示都没有。而据情报,马化龙可是知道,任武、白彦虎在辖地各个是花天酒地,肥的流油。
呵呵,老子……不,老子现在也是“朕”了,朕的事情你不愿意干,那你的事情也就自己慢慢看着来吧。
当然,心理上的作祟还只是一个方面,边情急报奏上来的事情,却是叫马化龙更坚定了绝对不去支援什么白彦虎的信心。太不可思议了,太平红军居然不再继续折磨榆林府的大清陕西提督冯景尼,而是突然轻兵西出定边,随手之间,就已经夺取了同心南部重镇惠安堡,他的老家,“龙生之地”正面临着一场大劫难。
“……其实,贱民真的是上了慈禧那个鬼东西的当了。什么狗屁的宁夏穆斯林王国,什么狗屁的卫教王,都是恶毒的陷阱。高筑墙、缓称王,才是做大事者的至高境界,只可惜,贱民明白的太晚了,成了慈禧的牺牲品。没有这个卫教王的头衔,甘肃各地回回也不会一下子形同散沙,也许……”更新,更快,尽在16k文学网,(看小说到顶点。。);:(看小说到顶点。。)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不过,在这块土地上,想把一个族群带出这个大家庭,无论如何都应该说是一个梦想,一个永远不会成真的春秋大梦。贱民愿意从今以后彻底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上面是在宁夏府城被迫向天朝红军求降,在荣幸地获得了天朝红军的允许后,在被“护送”前往天京居住的途中,马化龙对负责“护送”他的红军军官所说的一番话。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还是真的开始了忏悔。
继扫清环县外围的卫教军各处营垒,黄再兴看着攻城部队几天来连续的表现,消瘦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他知道,当面这个白彦虎不死到临头,是不会主动放弃环县撤向宁夏、灵州方向的,那里没有他白彦虎的容身之地。所以,他围住了环县的东南西三面,北面只有零散的游骑或隐或现,干扰白彦虎外面可能存在的补给线,就大可放心地导演着这出“攻防戏”。
围攻环县的天朝红军部队的第一个目的,白彦虎猜得不错,就是要消灭他的有生力量。第二个目的,则是悄悄地告诉白彦虎,红军疲惫了,红军暂时还拿你环县没辙,借以拖住和消耗对方的精力。更主要的是把已经踏上穷途末路的各地卫教军的目光,吸引到环县来。
………【第三二一章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任武南援安定的大军早已灰飞烟灭的这个消息,千里之外的马化龙当然不会知道,即使是被任武安排留守在固原城内的赫明堂也不知道,但是,没有人不知道太平红军已经开始对驻守在环县的卫教军左军白彦虎痛下杀手。
赫明堂也收到了来自环县白彦虎的书信。白彦虎知道任武和他的前军主力都已经开赴了安定,固原想必留下来的人马不会很多,因此,在白彦虎的书信中没有要求赫明堂出兵相助,只是希望固原方面能够在粮草、军器等问题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与宁夏的马化龙不一样,赫明堂和白彦虎之流那是一根绳子上串起来的几个蚂蚱,即使砸断了骨头都还会连着筋。一接到白彦虎的书信,赫明堂不仅立即“组织”起一批军械和粮草火速运往环县,而且,还从固原并不是很多的防守力量中抽调出来了两千人马,紧急驰援环县。赫明堂心里明白,对于正打得轰轰烈烈的环县前线,这两千人去了,单单从数量上看,也许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不过,这毕竟能给战火燃烧中的环县军民带去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这可以让他们知道,真主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为了这场“保卫穆斯林王国的圣战”,我们后方的军民将与你们共进退。
难道固原不是处在前线?赫明堂把自己的固原当成了大后方,其实并不是毫无道理。固原背靠马化龙的起家地同心,那里屯有大批的甘肃回军姑且不说,仅仅看看两翼和正面,赫明堂似乎并无错误。不用说有绵绵延延的秦长城环护着,还有白彦虎在环县,就是白彦虎给予不了太平红军一个迎头的沉重打击,但只要他们能抗住太平红军的进攻,固原左翼就没有任何顾虑而言。至于右翼,前面有任武大帅的大军席卷会宁挺进安定,后面有隆德及巍峨的六盘山作为屏障,自然更是安稳的很。
那么当面呢?当面也是无忧无虑,因为,有洪兴总摄镇守的千年铁壁雄关三关口。
南北走向的陇山山脉,连绵起伏数百里。横挡在固原南面的就是这陇山山脉的第一峻岭六盘山,这道山脉的主峰。极目望去,六盘山拔地而起,山峰陡峭,耸立云中。
六盘山的东侧,就是地势险要的三关口。
赫明堂直靠的所谓三关口,是三个关口要隘的合称。即为六盘、瓦亭、萧关这三道雄关,自古就是兵家的战略要地。史书曾经赞誉的“瓦亭者,据陇东陲,为九塞咽喉,七关襟带。北控银夏,西趋兰会,东接泾源,南连巩秦,诚冲衢也”一说,说的就是三关口之一的瓦亭古城。
瓦亭之名始见于两汉之际,唐朝时在此设驿藏关,宋代构筑寨城,明清两代仍有大规模的修缮,因此,瓦亭要隘素有铁瓦亭之称。瓦亭关地处三关口之萧关西北,重峰拱卫,依山傍水,俯瞰三关口,西傍六盘山,为度陇咽喉。尤其是从三关口(萧关)通往瓦亭关的瓦亭峡,是一个长达二十余里的天然防御带。
行走其间,但见两面石峰突兀,悬崖绝壁如刀削斧砍一般光利,一条古驿道被两山裹夹在当中,向下望一道水,向上看是一线天,不由你不在赞叹所行之地的险要异常同时,又感觉到自己的孤零、渺小和无助。
从西周时期经营泾阳起,历经秦、汉及北朝时期匈奴的经营,即使到了像唐代这样的盛世,三关口同样维系着关中的安危。“安史之乱”后的吐蕃正是籍此要地乘机东进,兵锋直达关中。自那以后,三关口就一直是入侵与反入侵者双方较量和争夺的重地,以至于此后双方划定以三关口的弹筝峡为双方相守的边界。更新,更快,尽在16k文学网,~(看小说到顶点。。);:(看小说到顶点。。)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到了宋朝,传说中的杨家将在三关口也曾与野蛮凶残的异族入侵军进行过一场殊死的血战。杨家将虽然能征善战,兵精将良,人强马壮,但由于长途奔劳,粮草不足,再加上三关口一带地势复杂险要,以致连战不利。将士们与入侵者鏖战数十日,不仅没有抵制住对方的进攻,反而自身伤亡惨重,一筹莫展。最后,是在朝廷增派援兵,杨家将士反复勘探,摸清了三关口一带的地形,这才一举击退了对方的进攻,大胜回师。
有这样的雄关要隘替固原挡风遮雨,再加上三关口外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喘气的活人,就更不要说有太平红军的什么身影,难怪赫明堂现在大有身居大后方之感了。
不过,赫明堂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所认为的太平红军一定要集中起来大批的主力,才能够得上与驻守环县的白彦虎二十万大军一战的时候,一支四千余人的太平天国精锐之师,已经昼伏夜行毫无声息地穿越了那段长达数十里的“不毛之地”,正在抵近他那所谓铁打的雄关。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萧关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红十一军军长陈得才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对于这里,他的了解起初也仅仅是限于受领任务之时黄再兴总指挥的扼要介绍。
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随着今天亲临关前,尽管是掩身于翠绿的茂密丛林之间,对着迎面吹来的习习夜风,望远镜中盯看着星火点点,却是死一样寂静的三关雄隘的时候,他的心里似乎没有“车辚辚,马萧萧,多少风云际会,多少沙场点兵,多少王冠落地,多少魂断边关”的惆怅。他更欣赏的是“回中道路险,萧关烽侯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卢照邻的《回中曲》。
向左右望去,鸦雀无声的将士们虽然一杆杆鲜艳的红色旗帜都已经卷了起来,虽然以往将士们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