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十一世纪的朝日光鲜王国-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鲜李朝孝宗忠宣大王李淏,早年跟他哥哥朝鲜昭显世子一起,曾经被入侵朝鲜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掳到盛京当了很久的人质。1644年,明朝灭亡,满清入关,入主中原。11月9日,满清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召见作为人质的昭显世子李澄(李淏的哥哥,当时的朝鲜王储)和凤林大君(李淏),说“未得北京以前,两国不无疑阻。今则大事已定,彼此一以诚信相孚。且世子以东国储君,不可久居于此,今宜永还本国。凤林大君则姑留与麟坪大君相替往来……”。同时,满清还宣布减少朝鲜的岁贡币物。

    1645年3月,久居满清做人质的昭显世子返回汉城,随行清使勒令朝鲜仁祖李倧出城迎接“虏使”到来。忠于明朝的朝鲜两班朝臣士大夫对此心生忌恨。5月21日,昭显世子被宫人在饵饼中下毒,暴毙于昌德宫中。李倧随心知肚明,但是讳言此事,怕多尔衮深究,向满清上报“世子病亡”。6月7日,被多尔衮释放的凤林大君回到汉城。昭显世子在满清为质近十年,历尽艰险,亲眼目睹了明亡清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积累了处理朝清关系的丰富经验。爱新觉罗。多尔衮对其逝世“深为惊悼”。虽对其暴毙觉得可疑,但是在朝鲜使臣众口一词的“确系病殪”的说辞下,也不得不信。1645年11月14日,满清册封李淏为朝鲜世子。

    送还质子,减少岁贡,本是满清为缓和两国关系而为,但是经过1627年和1636年的两次战争,朝鲜对满清产生了很深的民族仇恨。

    朝鲜李朝视满清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满清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大明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大明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大明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孝宗的反清复明战备-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大明神宗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对大臣“万一蹉跎,有覆亡之祸,则奈何”的担心,他说:“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10000名,御营厅军增加20000名。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实现。

    李朝君臣确信“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儒家格言,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吴三桂和三藩分裂势力、台湾郑成功、准噶尔蒙古等反清势力寄以厚望,准备派使臣渡海联络,策划夹击清朝。台湾郑氏多次请日本联合出师伐清复明,朝鲜对日郑联合乐观其成,甚至建议“假道朝鲜,出送援兵”(《仁祖大王实录》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李淏的儿子显宗李棩和孙子肃宗李焞,对联日伐清之事也很积极。1650年,李淏向清廷奏报“日本近以密书示通事,情形可畏,请筑城训练为守御计”,企图以防御日本为由扩军备战。清朝警觉到朝、日、南明联手组成军事同盟的危险,于是派遣密使前往朝鲜核实情况。结果查明朝鲜与日本素和好,奏折不实,顺治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反清复明与满清与朝鲜的关系走势-

    由于朝鲜财政困难,军备薄弱,北伐大计难以实施。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满清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1683年,满清打下台湾,南明残存势力灭亡,作为实际行动纲领的朝鲜北伐计划,寿终正寝。朝鲜没有介入满清的镇压,也没有铤而走险联合日本跨过鸭绿江入侵辽沈,冒犯正处于全面上升和旺盛时期的新兴满洲军事强权。这是朝鲜的大幸,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北伐虽没有成为事实,但是加重了朝鲜的财政负担,延缓了朝鲜与满清关系改善的步伐。在朝鲜一方,明朝灭亡本是调整对满清外交政策的良机,但是,朝鲜民族对满洲的仇恨心理,推行名分主义的外交,延缓了两国关系的改善。

    大明朝覆亡后,李朝王室一直进行各种追思活动。仁祖不忘宫中焚香望阙之礼。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周年,李朝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大明崇祯皇帝。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大明神宗万历皇帝。“大报”出于《礼记》郊特牲,是郊天之义,而兼有报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大明太祖(洪武帝)、神宗(万历帝)、毅宗(崇祯帝)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这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直到朝鲜李朝末年。

    朝鲜的反清复明计划和北伐准备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满清政府知之甚少。对满清的鄙视仇恨和恪守藩属朝贡制度同时并存。



………【朝鲜与中华官爵对照】………

    国王——皇帝

    王妃——皇后

    王大妃——皇太后

    大王大妃——太皇太后

    王世子——皇太子

    王世孙——皇太孙

    大君——皇嫡子

    君——皇庶子

    公主——皇嫡女

    翁主——皇庶女

    嫔——妃

    媛——嫔

    议政府——内阁

    领议政——内阁首辅

    六曹——六部

    六曹判书——六部尚书

    六曹参判——六部侍郎

    成均馆——国子监

    内官——宦官



………【近代朝鲜王族世系】………

    第23代

    1800-1834(嘉庆五年——道光十四年)

    纯祖李玜

    正祖次子

    纯元王妃(安东金氏)

    翼宗李炅

    纯祖之子,谥号孝明世子(文祖)

    神贞王妃(丰壤赵氏)

    第24代

    1834-1849(道光十四年——道光二十九年)

    宪宗李奂

    翼宗之子

    孝显王妃(安东金氏)明宪王妃(南阳洪氏)

    第25代

    1849-1863(道光二十九年——同治二年)

    哲宗李昇

    全溪大院君第三子

    哲仁王妃(安东金氏)

    第26代

    1863-1897(同治二年——建阳二年)

    高宗李熙

    兴宣大院君之次子

    明成王妃(骊兴闵氏)



………【势道政治总览】………

    势道政治:受到国王委任而掌握政权的特殊人物及其追随者主导国家发展的政治形态。

    原先的势道政治,意思是“政治是教化广大社会,位于世道中心公正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是出于朝鲜士林的统治理念,意味着理想的政治道义。

    然后随着外戚权臣势力的不断坐大,朝鲜形成了一股专权的不公正的政治形态。

    从权臣洪国荣摄政开始,“势道政治”一词经常被人使用,专指朝鲜后期朝廷里的权臣当道把持朝政的局面,尤其是外戚专权的局面。

    正祖(1776——1800在位)初期的宠臣洪国荣是把势道政治堕落变质的第一人。正祖大王在没有登基前,是上一代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的世孙。英祖后期,王位继承斗争激烈,为了保护世孙的安全,洪国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世孙登基为正祖后,洪国荣的妹妹嫁给正祖为嫔,洪国荣因此以国舅的身份执掌朝政。由于他用人唯亲、专横暴虐,受到了广大士林的弹劾,并冠以“势道宰相”的称呼。不久,正祖为了夺回权力,发动了一场政变,洪国荣凄然下台。然而,外戚权阀的势道政治由此展开,并逐渐演变成一股左右朝鲜百年的政治风云。

    正祖死后,他12岁的儿子纯祖(1800——1834在位)即位。正祖遗命兵曹判书兼吏曹判书金祖淳辅政。第二年,金祖淳就把女儿嫁给了纯祖,成为了纯元王妃。而金祖淳以“国丈”兼国王“义父”的身份控制了朝政大权。朝鲜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东金氏六十年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了。

    纯祖死后,他的孙子宪宗(1834——1849在位)即位。宪宗的母亲神贞大妃和外祖父赵万永建立了以丰壤赵氏为核心的势道政治,与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抗衡。双方在朝廷争权夺利,并试图争夺宪宗及之后的哲宗(1849——1863在位)的王妃之位。在他们的斗争当中,朝鲜王室的权威遭到了蹂躏,同时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不断。

    哲宗死后,神贞大妃的养子高宗(1863——1907在位)即位。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逐渐掌握了政权,沉重打击了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的势力,并开始了大院君的势道政治。十年后,明成王妃闵氏发动政变,推翻了大院君的统治,开始了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直到1895年闵妃被日本人刺杀,延续百年的朝鲜势道政治也走到了尽头。



………【势道政治…安东金氏】………

    安东金氏是朝鲜名门家族,分为前安东金氏和后安东金氏。前安东金氏在高丽时代和朝鲜李朝前期势力极大,但在中宗反正后便走向没落。这里所说的安东金氏,是指在朝鲜近代达到势力颠峰的后安东金氏。

    一、前期(1802——1834)

    安东金氏势道政治在前期一度是非常辉煌的,这要归功于安东金氏的首长永安府院君金祖淳。

    金祖淳,1765(乾隆31年,英祖41年)——1832(道光13年,纯祖32年)。朝鲜后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原名洛淳,字士源,号枫皋。纯祖的义父。

    金祖淳是为安东金氏势道政治构建基础的中心人物。早年遍游江原道、黄海道、咸镜道等地,以考察时政之名赢得百姓尊重。1788年朝鲜朝廷内部发生“时派”和“僻派”的党争,金祖淳在党争期间严守中立,并主张两派合流,深得当时的国王正祖赏识。一年后,金祖淳出使中国清朝,回国后逐渐受到提拔。正祖死后,金祖淳出任兵曹判书兼吏曹判书,一手掌握了军政大权。1802年,金祖淳把自己的女儿(纯元王妃)嫁给了国王纯祖,自己身兼国王义父和岳父的双重身份独揽朝政,当上了领议政,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

    金祖淳早年得到的好名声一息之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权力使朝政越加**,百姓民不聊生。金祖淳首先撤换了纯祖的亲卫军,换上了自己的人马,接着改革朝廷人事,安插安东金氏的人物。金汶根、金左根、金祖根、金弘根等金祖淳的子侄把持了各项朝廷要职。他们勾结**的儒林士大父,建立了一系列的书院,以宣扬儒教的名义压榨百姓。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达到了颠峰。

    1827年,金祖淳颁布了“大同米”的粮食政策,引发了民变。金祖淳虽然派兵成功镇压了农民起义,但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丰壤赵氏的势力迅速抬头,赵万永成功地将自己女儿(神贞王妃)嫁给了纯祖之子孝明世子。安东金氏的势力有所下降。

    1832年,金祖淳死去。两年后,孝明世子的儿子登基为王,是为宪宗。赵万永的女儿成为王大妃,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二、中期(1834——1849)

    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打压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开始。由于金祖淳死后,安东金氏一度群龙无首,难以与丰壤赵氏对抗。

    金祖淳之子金左根本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但受到了其他堂兄弟的排挤。他的堂兄金祖根从一连串的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祖根,1793(乾隆59年,正祖17年)——1844(道光25年,宪宗10年)。朝鲜后期的武臣。本贯安东。字伯述、号紫坞。金祖淳之弟金芝根之子。

    金祖根早年被派往朝鲜广州出任地方武官。大同米事件后,金祖根被派往平叛,在镇压民变的斗争中深得金祖淳赏识。金祖淳死后,尤其是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抬头后,金祖根受到金左根等人的排挤。金祖根为了夺得权力,调兵进京,压制了赵万永等人的势力,并取得安东金氏首长的地位。1837年,金祖根把自己的女儿(孝显王妃)嫁给了宪宗。金祖根取得国丈的地位,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朝政。

    然而,金左根和赵万永等人不甘失败。当时的大王大妃纯元王妃是金左根的妹妹,王大妃神贞王妃是赵万永的女儿,他们仍然是外戚。金祖根难以取得绝对权力,这就给丰壤赵氏喘息的机会。再加上安东金氏的内部矛盾,不久孝显王妃又过逝了,此时两大外戚是处于势力均衡状态。

    三、后期(1849——1863)

    金祖根和赵万永死后,金左根成为了安东金氏的首长,并开始在朝廷里施加影响。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逐渐迎来第二个颠峰。

    1849年,宪宗死去。由于没有后嗣,王位斗争在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之间展开了。金左根趁着丰壤赵氏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时期,到江华岛找来了王室的旁支,继承了王位,是为哲宗。紧接着,金左根的妹妹纯元王妃以大王大妃的身份垂帘听政。金左根因此势力大增,成为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左根,1797(嘉庆4年,正祖21年)——1869(同治9年,高宗6年)。朝鲜末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字景隐,号荷屋。纯元王妃之兄,金祖淳之子。

    在成功让哲宗登基后,金左根一人兼任了吏、工、兵三曹的判书,把持了朝廷大权。同时,他打击以赵秉夔为首的丰壤赵氏的势力,又在政变中逼死了领议政赵寅永,也就是赵秉夔的义父,夺得了领议政的职位,真正做到了独秉朝政。

    金祖根独霸的局面不仅引起了丰壤赵氏和广大百姓的反感,也又一次引发了安东金氏的内部矛盾。他的堂弟金汶根为了获得安东金氏首长的地位,成功地把女儿嫁给了哲宗成为哲仁王妃。金汶根以国丈的地位开始瓦解金左根的势力。1851年,纯元王妃死去。金左根少了大王大妃这颗顶梁柱,神贞王妃成为新的大王大妃,丰壤赵氏的势力再次抬头。

    1862年发生了三政紊乱,导致各地农民起义。金左根因为采取强硬政策,遭至弹劾,势力大为下降。虽然金汶根和赵秉夔相继死去,但金左根已经很难力挽狂澜。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逐渐走向末路。

    1863年,哲宗死去,又没有留下后嗣。神贞王妃找来了没落王族李是应的儿子李熙当新国王,是为高宗。高宗登基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加强,李是应成为大院君,开始了新的一股势道政治。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在这两大势道的排挤下终于彻底瓦解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