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北秘闻之帽儿山水库-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一个就是想个合理的借口把程叔和霍英支走。至于蒋六,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借口。

    “我和霍英下去看看,你们在楼上不要乱动屋子里的东西”程叔下去前嘱咐我和马思哲。

    马思哲像个小媳妇一样,乖巧的点了点头。我也跟着顺从的点了一下。

    “蒋六也去吧,万一有什么费力气的事,一个女人一个老头也不好弄”马思哲乐呵呵的说,我心里一紧。

    马思哲这也太明显了,明摆着有什么话要背着别人。

    程叔只说正合他意,和蒋六霍英三个人一同下楼了。他们刚走,马思哲就满屋子寻找程叔说的暗道,我就跟着马思哲后面来来回回的转悠。

    “你傻啊,说的这么明显,不怕让程叔听出来”我压低了声音,小声低估。

    “你当程叔是你,那种老狐狸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我这么说就是让彼此面子上都过得去罢了”

    说话间,马思哲发现了屋子里有不少双开的门,门的布置很奇怪,什么走向的都有,看不出都是做什么用。

    “那怎么办?我们一共就这么几个人,不能内部搞分裂吧”

    马思哲像听了什么笑话一样,无奈的看着我“你是不是吃公粮吃傻了,还内部分解,你以为人家把我们当自己人吗?”

    “我倒是没这么想过,最起码不是敌人吧”

    “那是还没什么利益冲突,要是真有矛盾那天,可能还不如敌人,敌人不会让你防不胜防”

    我沉默了,心里更加不安。程叔是老江湖,如果想算计我和马思哲,我们俩根本防不胜防。

    “除了我,谁都不要相信”马思哲向暗房中探头看去,慢悠悠的对我说。

    “你我也不相信”我撇撇嘴。

    马思哲回头踢了我一脚,转身走进暗房中。

    我没跟着进去,踱到楼梯那看了楼下一眼,程叔在手里拿着那干尸的裙摆对霍英说着什么,蒋六在一旁漠不关心的站着。不一会,暗房里传来一嗓子

    “滚进来”

    我只好乖乖的跟了进去。

    暗房里一片漆黑,还有一股东西发霉的味道。我掏出手电筒,看见马思哲坐在一张桌子前,看书!那认真劲儿,当年期末考试时候都没这么认真。

    “马爷,你这是什么东西上身了吗?”

    “你快过来看”马思哲没理我的吐槽,只招呼我过去看

    暗房原来是个藏书的地方,屋子不大,四面都立着书柜,有竹简,有帛书,也有纸质的书籍,只不过纸质相对来说较少。事到如今我也不纠结这东西为什么不腐,这里根本就没有按套路出牌的东西,碰一样想一样,心太累。

    “你看”马思哲把手中的书往我面前一摊,眉头紧锁,像看到了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这什么呀”我问。

    “不知道”

    “……”

    我被噎住了“不知道你还看的这么苦大仇深的?我还以为你看你家账本呢”

    “我看我家账本的时候向来都面带笑容”

    我懒得和他拌嘴,低头看了看他手中的书。我摸了摸纸张的质地,有点像世伯纸。这种纸最早开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具体什么时候出现也无从考证。

    看了看书上记载的内容,我随即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书上记载的文字,竟然是有关西汉的内容。

    ‘我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呢’

    ‘当然眼熟,我们不久前刚见过类似的文字’我看向马思哲,示意他好好回忆。

    马思哲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之前在白骨溶洞看到的字和这本书上的一模一样’

    没错,记载这本书所用的文字,和之前在白骨溶洞墙壁上的文字都是汉藏语系的分支。既然这墓中的记载都是这一种文字,最起码能说明一个问题。这本书是某个少数民族对于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描写。

    汉藏语虽然是中国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但是这墓里文字,却不同于我之前了解的所有旁支。既有藏缅语语法的特点,又有隶书的书写方式。这也是我断定这本书是少数民族所著的理由之一。

    藏缅语族包含四百多种语言,其中只有一少部分属于中国的民族。其余都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地区。藏缅语族之下又分成很多分支,种类之多,无法统计。

    书上大概记载了一些事情的年份,繁琐复杂,和后面的一些书结合起来,发现这个屋子里的书所记载的事情都是同一件。可以说这个暗房就是为了记录这一件事而准备的。

    书中记载的东西复杂冗长,又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费了很大的力气,我整理出了个大概。而这个故事竟然跟一个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书中记载的主人公叫那巫,是古滇国的算师。所谓算师,跟国师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帮统治者出谋划策,炼丹制药。唯一的不同就是,算师的选任是由上一代的算师离世而决定的。算师在去世同时降生的婴儿,被选作下一任算师。天意而为,生生不息。

    那巫是古滇国的第七任算师,在他在任期间,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日,那巫正在写炼丹需要的药材,有人来访。那巫看了一眼来人,是一用着面纱遮住半张脸的妙龄女子。

    ‘敢问姑娘何事’那巫停下笔,问眼前人。

    ‘算师为何不先询问我是何人’女子面色淡然的说。

    ‘你是何人并不重要,既然找到我,想必是有事相求’那巫平日行善,不少人都会找他来帮忙,多半是看病拿药,所以只当来人也是一样。

    ‘也许你知道我是何人后,会更相信我说的话’

    ‘那好,敢问姑娘是何人’

    ‘哈尼族幽女’说完,将脸上的面纱拿掉,露出的是一张绝色的脸,脸颊上纹着云锦的图案。

    那巫听后,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走到女子面前,毕恭毕敬的跪下磕了三个头,将食指放在眉心,闭着眼睛道了声‘幽女庇佑’

    哈尼族是古滇国先民,后来又融合了其他民族。那巫在位十几年,从来没见过幽女。幽女一般只有在国家举行祭祀,或者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时才会出现主持。今天突然到访,让那巫很不安。

    ‘不知幽女有何事吩咐’

    大概停顿了一会,幽女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古滇将亡’

    一个月后

    那巫带着巫女交给他的东西,来到了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站在城门前,那巫想起了那日幽女交代他的话。

    哈尼族的幽女每年都会为古滇国占卜,今年的卦象显示古滇的国运越来越弱。最晚会在明年消失不见。

    ‘我能做些什么’那巫是聪明人,幽女造访一定是有任务要交给他,不然此等大事,何必通知他一个小小的算师。

    幽女从袖子中拿出一只银龟,交给那巫。‘你只需将这只银龟放在未央宫中的床榻下就算完成任务’

    书中的内容戛然而止,没有交代那巫到底有没有完成任务,也没说为何要把那只银龟放在未央宫。我翻遍了其他书,内容都是一样。没有更多的内容。

    这里提到了一个国家,古滇。

    其实历史上,古滇国的灭亡一只是个未解之谜。有人猜测是因为瘟疫,有人觉得是天灾。这些都只是考古界的推测。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古滇国的描写,只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南以什数,滇最大’寥寥数笔。大概意思就是,西南地区的国家众多,夜郎国最大,夜郎国以西,滇国最大。

    我们现在对于滇国了解只局限于灿烂的青铜文明,局限于古滇国的文化。可是对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仍旧一无所知。

    ‘没准这个墓跟古滇国的亡国之谜,还有点关系’马思哲跟我想到了一起。现在我能确定的事又多了不少。

    夜光头骨坑能看出这墓跟一个盛大的祭祀有关。白骨溶洞中的壁画接着证实了这一想法。楼下的女尸加上这本书,又跟哈尼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最后牵扯出了一个国家,古滇。整件事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混乱。
第十六章 卷 尸虫
    我们三个都神经紧张的看着下来的人,一步一步,越来越近。

    当他完全从黑暗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才看清,竟然是程叔。不知道遭遇了什么,程叔身上粘满泥水,显得很狼狈。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我放下手中的枪‘程叔?你怎么在这’自从在山洞里走散后就一直没见过他们,而我们这一路更是险象横生,完全顾不上想他们是什么情况。况且程叔和霍英都经验丰富,我顾好自己就算没给大家添麻烦了。

    ‘刚刚在楼上听楼下一直不消停,心想别是又有什么人盯上这墓了,来个正面交锋,我和霍英两个人不一定能解决的了。等人上楼一看,原来是你们’程叔边走边说。

    我还觉得我们在楼下够小心翼翼的,没想到这么明显。

    ‘我都怀疑你们搞了个装甲连来’身后传来的声音,我回头看见霍英从桌子的那边走过来,边走边拍着手上的灰。霍英也没好到哪里去,跟程叔一样,身上满是泥水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就在这个诡异的通天殿,坐下来慢条斯理的讲起了这一路的经历。说实话,这场景还真有讲鬼故事的气氛。尽管灯火通明,但是只要想到楼下的那具干尸和四座雕像,就一阵一阵的发冷。

    我以为我们的故事足够精彩,但是程叔一开口,我就觉得我们这一路简直走的太安逸了。

    程叔和霍英当时跑进了另一条路之后,路口就被掉下的大石封住了。想原路返回也是不太可能,只有硬着头皮向前走。

    之前的青石板路早就不见了,脚下的布满了淤泥,每走一步都很吃力。不是简单的泥泞,脚下的路仿佛有一种特殊的粘性。

    渐渐地,程叔发现事情不太对劲。脚腕处被泥蹭到的地方,越来越痒。刚开始还是能忽略的程度,到后来痒到不得不弯腰查看。

    这一看,惊了程叔和霍英一把。怪不得觉得痒,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简单的泥。脚下的泥里弯弯曲曲爬着的都是像猪肉绦虫一样,白色的肉虫。

    虫子的密集程度让人难以忍受,黑色的泥里,大概有一半都是白色蠕动着的东西。像程叔和霍英这样的老江湖都没能忍住恶心。估计如果不是不想踩着呕吐物前进,估计两个人当时就能吐出来。

    ‘现在怎么办’霍英保持着弯腰查看的姿势,抬头问程叔。

    程叔让霍英先别慌张,打探了四周一圈。四周都是光滑的墙,一点攀爬和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两个人就站在淤泥中央,前也不是,后也不是。

    霍英用刀挑起了一只虫子,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查看,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是卷尸虫的虫卵!’霍英把虫子挑到程叔面前,震惊的说。

    卷尸虫是寄生虫最让人头皮发麻的一种。只寄生在尸体的内脏中。从内向外将尸体掏干。

    卷尸虫的成长速度极快,从虫卵到成虫,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一个星期内,几只卷尸虫就可以让一具成年男子的尸体被掏空。在掏空的过程中,卷尸虫则慢慢变大,从头发丝粗细,长成手指般大小。

    但是卷尸虫却对新鲜的东西没有兴趣,换句话说,此时的霍英和程叔是安全的。精神的高度紧张,让两个人忘记了脚底发痒这回事。

    数量如此惊人的卷尸虫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附近的某处一定有大量的尸体,当作饲养体,来容这些虫子寄生。

    只是放眼望去,光溜溜的墙壁根本不像是有暗道机关的样子。程叔伸手摸了摸,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常,墓顶矮的不用说,马上都快顶到头。那这么多虫子都是从哪来的呢?

    程叔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两个人脚下踩住的东西突然滑动了一下。程叔和霍英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心下了然。

    这脚下原来不完全是淤泥,在浅浅的淤泥下,埋着一座养尸池。可能由于刚才的震动,尸体内的虫子受到了惊吓,都纷纷从尸体中爬了出来。才漂在淤泥中。

    只是这养尸池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养这些卷尸虫?

    我很佩服程叔和霍英的心里素质,如此毛骨悚然的场面,他们俩的恐惧感没维持超过一分钟。接下来竟然条例清晰地思考起了各种问题。包括尸体从何而来,为什么铺满了整个墓道。这条路的尽头又是通向哪里。

    换了我在场,估计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哪里有水,什么时候能把脚和裤腿洗洗,怎么能快点离开这。

    想了一圈,程叔觉得机关一定就在脚下,顾不得恶心,把手向淤泥里伸去。几只卷尸虫像闻到了美味一样迅速聚拢,瞬间缠住了程叔的手。程叔顾不得清理,只一心向下探索。

    淤泥不深,刚刚没过胳膊肘。程叔在下面摸索着,霍英举着手电筒在一旁照亮。

    第一次下去什么都没有摸到,程叔换了个位置,再次把手伸了下去。这次他摸到了一个金属质地的东西。

    那东西感觉牢牢的系在了什么上面,程叔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扯断。

    拿出来后,上面满是淤泥,根本看不出实体。霍英把水壶拧开,用水冲了冲,这才看出那东西的样子。

    那是一枚**胸针,鹌鹑蛋大小。这让程叔很困惑,淤泥腐蚀东西的速度比平常土地要快的多,这种金属制的更是没法保存。

    **胸针,不用说,这肯定不是古时候的物件。现在人也没有带这个的。难道说这几十年中还有人到过这里?

    我突然想起来,当然有人到过这里。那个人就是我姥爷。

    我姥爷那辈人,几乎人人都爱戴着**的胸针,更何况我姥爷这种党员。我听我母亲说,文化大革命那会儿,还有人把**的胸针别在肉上,以示尊敬。

    如果这东西真是我姥爷的,那就说明他当时进山走的和程叔霍英是一条路,并且把胸针掉在了那片淤泥池中。可能是遇见了什么紧急的事情,也可能是在休息的过程中掉落。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很小,毕竟我姥爷在怎么好兴致也不可能坐在淤泥里休息,哪怕当时那些恶心人的小虫都没有爬出来。

    ‘等等,既然那卷尸虫除了尸体之外对别的都不起作用,你们两个的脚为什么发痒’其实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只不过被胸针的事吸引了注意力,马思哲一问,我才想起来。

    ‘让我们发痒的并不是虫子’霍英淡淡的插话‘而是那片淤泥’

    程叔点点头‘对,刚开始我们两个谁都没怀疑过是泥的问题,直到我的胳膊开始发生反应’

    程叔在研究胸针的时候,感觉胳膊开始发痒,刚开始没往心里去,一直到痒的钻心。程叔才开始发现不对。便让霍英用水把他胳膊也冲了一下。

    表面的淤泥被冲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