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牙海盗-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笥炙嬉恢崩翟谥泄睾5馁凉椿笔故俟獾劫凉惚芊缤贰�
王直不断设法与明朝的海道、卫所官员接近,利用自己的力量代其剿除其余海盗团伙,以换取明官员的好感和支持,从而实现开市交易的目的。
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的海上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但王直的行为始终与明王朝中央政府的“禁海”政策相违。
王直集团的行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他们派兵两路夹击王直,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倭国。
倭国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倭人的信任,他定居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挂起“徽王”旗号,在平户深山中建起巨大的中国式房屋,追随其定居在平户、福岛一带的中国人至少也有3000人左右,海港中也时常可见供300人出海的大海船。王直以此为基地吸收反明势力,并利用倭国浪人向中国沿海地区发动多次跨海攻击。
这就是大汉奸王直的历史。
“那,你们怎么又来到葡萄牙了?”我冷冷问道。
“大明朝浙江总督胡宗宪将王头目诱捕,去年处死。我等无所依托,先被抗倭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李华梅等人轮番夹击,又被大倭寇头子岛津义虎出卖,将我等缴械,转卖给葡萄牙人。”说起来,他们也是义愤填膺,悲愤莫名。
我哈哈干笑两声:“杀得好,卖的好。这就是汉奸叛徒的下场!”
第二卷 大航海时代V 第二百三十章 如果一切推倒重来
更新时间:2009…4…3 14:51:43 本章字数:2371
大明浙直总督胡宗宪诱捕“五峰船主”王直一事,堪称经典。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朝政府任命胡宗宪为浙直(徽州)总督。嘉靖皇帝决心一定要剿除匪患,对贼首绝不轻饶。
当年三月初,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
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处死。
我看这个明朝浙督胡宗宪比台湾综艺明星吴宗宪还滑头。能将大名鼎鼎,老谋深算的王直骗来杀掉,手段之高,且兵不刃血为国人除一大害,不得不让人佩服。手法虽然卑鄙一点,取得可是大义,不象王直这种人,纵有千般借口,引来倭寇卖国求荣就是不对,一步走错,历史就将他牢牢订在耻辱柱上!
无论是汉奸叛徒还是民族英雄,既然走到现实这一步,谁人没有理由?就连我金牙从一个现代人沦为胆大心黑的海盗王,那也是有诸多理由的,万千苦衷,百味陈杂,但是,理由并不能成为判断我们行事对错的评判标准,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价。我们心中应有一些固定的,不可逾越的原则,生而为人的底线。不然,与禽兽有何区别?
明初,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因江浙等地百姓曾协助方国珍、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严禁百姓出海。为了巩固新政权,实行安内平党和海禁政策(包括严禁私商出泊),即关起门来巩固政权。接下来惠帝当政,一切都按太祖朱元璋的既定方针办事。四年后,朱棣发难,取代了惠帝,登基当了成祖。朱棣一上台就改变了朱元璋的平内和闭门锁国的方针,转而实行富国强兵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其代表就是打开海禁,鼓励私商,责令郑和组织了庞大的下西洋活动。永乐三年(1405),市舶司恢复,海禁有所松弛,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当繁荣。其间,就有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奇迹,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五年(1407)、六年(1408)、十年(1412)、十九年(1421)、二十二年(1424)〕。
郑和下西洋,比西方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永乐二十三年尚有一次筹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嘎然而止。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李约瑟。
如果没有劳民伤财说,如果没有航海有伤民族文化传统和儒家风范说,如果没有实行“罢宝船弊政”,迫使郑和停止航海,限制私商和禁止私商出泊,如果没有那长达五百年之久的闭关自守的漫长岁月……如果那个时候郑和跟八十多年后的哥伦布同时航海相遇,那么,西方舰队在中国舰队面前,就像几条小渔船遇到了庞大的航空母舰舰队一样,不堪一击。
如果……
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有那么多如果,欧洲发起的全球航海壮举算个屁,我金牙现如今这个欧非海盗王的封号也不值一晒了。
可是,究竟为什么中国人的航海壮举会嘎然而止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几个儒生的聒噪?不应该啊,要知道,当年的航海壮举并非只是向海外蛮夷小国耀武扬威那么简单,带来的更有大吞吐量的对外贸易,惊人的商业利润。美国的弗兰克,他在《白银资本》一书里,凭籍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估计明朝时期,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七千到一万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一万吨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的三亿二千万两白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利润,有那么丰厚的利润,为什么突然禁航禁海?我尝试着找出原因。我就不信,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明皇帝会在利润和几个儒生常谈的空话之间,选择了老生常谈。谁,不知道有钱好啊!反正爱钱的金牙没法理解,除非让我找到更深层的原因。
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辞,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认为“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将出海经商的全都称作“通番奸民”,进而加紧海禁。
当时,倭国上上下下都垂涎于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向中国大陆派遣了大批商船。由于没有正式手续,这些商船都遭到了明朝政府的拒绝。倭人被拒绝后,有的并不急于回国,而是与在沿海漂泊的“通番奸民”勾结,占据沿海岛屿。加之151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后,也开始与沿海中国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沿海一带官民对峙的紧张形势。
利润,一切还是利润!倭寇,沿海官民对抗,都是为了两个字,利润!而明朝的禁海,恐怕也是因利润带来的威胁大于利润本身,沿海民心不稳,倭寇频频滋扰有很大关系。当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大于收益时,大明当局选择了放弃。闭关,禁航,编练戚家军,剿灭倭寇流民海贼……
说到底,一千一万个头绪,最后都集中在罪恶的根源上面——倭寇!可恨的倭寇,如果不是他们频繁扰边,禁航也不会发生,下西洋的活动仍将继续,江浙一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慢慢发展壮大,最后来个什么选举维新,从封建社会提前过渡到资本主义,到我们这一代进入管吃管够的社会主义……没有马关条约,没有八国联军和鸦片战争,没有军阀割据,提前有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我们比美国孩子更优越,多美……我是不是个妄想狂?
总之,可恨的倭寇!它们打乱了大中华帝国平静前进的步伐,该杀!
现在既然有了金牙海盗,既然倭寇才刚刚开始寇边,我是不是有必要回东亚,帮“戚虎”一把?将巨大的历史危机化解于无形?
第二卷 大航海时代V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明朝海防
更新时间:2009…4…3 14:51:45 本章字数:3893
怎样处置王直的人呢?说到底,都是些可悲的人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出卖了祖国,该死!不过好多年没见中国同胞,不忍杀,心道首恶王直已死从犯给个机会吧,还是以教育为主。回头老子亲自办个学习班,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礼义廉耻,要学梁启超,不要学汪精卫汪直之流的,挂着曲线救国的羊头卖汉奸狗的肉。
以后他们就知道梁启超先生让人敬佩之处了。百日维新变法失败时,梁启超被清廷鹰爪通缉追捕杀,形势危急,幸得日本大使馆营救,后来又送到日本政治避难。小鬼子没少给梁启超好处,拒绝清政府将梁引渡回国的要求,可谓有再生父母之大恩于梁。梁自己也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要报恩。可是后来袁世凯要和小日本签《二十一条》,知道第一个跳出来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声呼吁的是谁吗?就是这个梁启超!
很多日本人不理解,用言论抨击梁启超,梁说:“恩情是恩情,民族大义是民族大义,有恩报恩,然国家民族大义绝不敢忘!”
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当时拍案击节:“梁启超,是条汉子!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吕端大事不糊涂!对付小日本,就要吃它的喝它的,拿了它的对华援助贷款还不还!”
最关心的当然是现时中国的态势。
已是大明嘉靖朝中后期,国有乱象。江西爆发闽粤起义;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依然存在,蒙古各部首领如俺答、董狐狸、土蛮、长昂的大军时时威逼都城;倭患猖獗,波及从辽东到广东的全部沿海地区,并弥漫到东南内陆,海盗们往往动辄纠集数千甚至上万人马,深入内地数百至数千里,围攻州府,攻占县城,大肆烧杀抢掠,掠虏人口,抢劫财物而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当时倭寇的主要军事力量来自当时海上走私集团。嘉靖二年,按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继而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抚朱执为防倭,推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在禁止之列,沿海之间的交通也都被阻断。断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团遂由以前亦商亦盗变成纯粹的强盗。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很多平民均“资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贸易为生,严厉的海禁使他们衣食无着,相当—部分人投入海盗行列或与山贼合流,倭患遂达颠峰。“真倭少,从倭众。”“今岂惟外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和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也?”能够自由来往于海上,并操有实际海上利益的,绝大多数是违法犯禁的武装走私人员……海盗商人。身兼商人和海盗两种最光荣职业的航海者。
嘉靖三十四年,战事扩展到了江浙,倭寇不仅横行江南,出入于长江下游。甚至围攻苏州、杭州、扬州、温州、泰州等城市。地方动荡,海上豪杰众多,官民间战斗亦颇为激烈。。
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徽州府许一(松)、许二(栋)、许三(楠)、许四(辛)、李七(光头)引倭聚双屿港,后来海盗商人林剪驾船七十余艘至浙海,徽商王直也“招千人亡命逃入海,推许二为师”,以许二为首的海商集团形成,成为“海上寇最强者”。
许氏海上集团在东南沿海既从事走私活动,又攻城略地,明朝军队的指挥吴璋和总旗王雷斋都曾被抓获,用一千二百金才赎回。惹怒了明朝政府,浙江巡抚朱执亲率备倭大军四路围剿,许一被捕,许三许六李光头丧亡,许二许四逃往西洋。
然而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又形成。“许二逸去,王直素有机智,人多服之,,乃领其余众”,后来吞并另一伙海商陈思盼后,成为舟山群岛乃至东亚地区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海商集团,其手下郑春庭、陈豹、施大、叶宗满、徐维学、谢和、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头目。王直为扩大海上贸易,乃令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分领船队,满载货物,扬帆世界各国,“凡五六年间,致富为大,夷人信服,皆称“五峰船主”。接着,他又招聚徐海、叶麻、陈东为将领,勾引倭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人啸聚沿海。
千错万错走错这一步。如果他能借助自己在沿海的威望,学“宋江”之举,与朝廷勾通招安,以达到通商互市的目的。这并非不可能,朝廷一直都在与王直交涉,更何况“杀(陈)思盼为功,叩关献捷求通市”,但王直千不该万不该,勾结外倭,损我中国利益。这是大明朝所不能容忍的。
招来大明攻击。“俞龙”俞大猷“驱舟师数千围之”,王直突围而出,逃到日本,在平户建立贸易基地,自称“徽王”,控制要害,“凡三十六盗之夷,皆受指使”,成为中日海盗的总首领。
真是一步行差踏错步步错,王直在叛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多次跨海攻击。“纠岛倭及漳泉海盗,巨舰百艘,蔽海而来,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这就是著名的壬子之变;“比年如是,坐定海操江亭,号净海王”;占据浙江拓林,连营三百里,出太仓入昆山,师家滨大破明军。
可悲的是,王直甚至仍然认为自己是正义的。通商互市本不为过,罪大莫过于勾结外敌。打败明军后,他又提出开放海禁,通商互市的要求。他对明使说:“我本非为乱,因俞总兵(俞大猷)图我,拘我家属,遂绝归路”,向总督胡宗宪递交请愿书,请“胡军门代为疏请通商”。但千万不该,这个笨蛋又为日本人说话“倭国缺丝绵,必须开市,海患乃平。”
浙直(徽州)总督胡宗宪拍案大骂:“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狗贼,替倭人说话!”一旦牵涉到国家尊严,王直非死不可,乃被诱捕杀掉。王直海商集团覆灭。
说实话,明朝政府胜之不武。王直部下大将徐海、叶麻、陈东率众出动,夺海船,攻海宁,陷崇德,袭德清,拥众五六万,有海船千余艘,杭州苏州危在旦夕。朝廷为之震惊。但后来由于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分化打击,平户基地又被大倭寇头子岛津义虎吞并,徐海、陈东迫于形势向胡宗宪求和,又蹈了大头领覆辙被诱捕。王直集团覆灭,余众逃散。
现在的中国海商集团既与明朝政府对立,又认清倭寇真面目,和倭寇交恶,大都流落在南澳岛(闽粤交界海域),与葡萄牙人贸易来往。如叶麻、许朝光、吴平、曾一本、谢策、洪迪珍、林国显、徐碧溪、林道乾、杨老、魏朝义、诸良宝、莫应敷、张链等人,都是风头正劲的海盗商人。这些人出身复杂,行事风格亦正亦邪,很难说好坏之分,南澳岛地形险恶,海情复杂,官军屡次出动无果,更是剿不胜剿,因为“民”与“盗”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且力量相当强大。这些海上武装集团的活动范围遍及闽粤两岸沿海,也到达日本、吕宋、交趾、苏门答腊、柬埔寨、暹罗、三佛齐和安南等地,在加里曼丹、吕宋等地建立殖民据点。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人贸易网点甚至到达印度洋。
海防糜烂的困局一直是大明一朝畏惧头疼的问题,也没少下力气去整治。然而造成这种局面,恰恰与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