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找失去的快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 不负青眼(1)
一
1998年我和高希均教授率台湾畅销作家访问团到海峡对岸,随身带了几十本新出版的《杀手正传》送给文友。没想到不久之后大陆就出现《杀手正传》的盗版,而且错误连篇,所幸接到某版权机构的信,表示可以接洽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就这样,我认识了该公司负责台湾事务的游涵。
游涵那时不过三十岁,最初接触时,他给我一种玩世不恭的印象,后来见到他草拟的版权合约,又一惊,居然是我看过的最严谨且能保护作家的文件。看在这合约的份上,我把代理版权的事务交给了游涵。只是接下来又有些琐事让我不悦,譬如有一年春节我由美国打手机给他,他接通后却要我等,说要接另外一个电话(事后得知是余光中先生从台湾高雄打给他的)。结果我一等就是十五分钟,后来他重新接起,居然说:“哟!您还没挂啊!”
照我过去的脾气,早火了。但不知为什么,这个表面上目中无人的年轻人,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真实、纯粹和恃才傲物——这倒像是当年的我。
而且在听说他不但自己为我做校对,还请他作为专家教授的母亲帮着校,进而知道他父亲是北京名医,妹妹也是眼科医生,之后,眼前浮现出一个温馨家庭的画面。
偏偏没多久这画面变了样儿。有一天我打电话给游涵,是位老先生接的,没好气地撂下一句:“游涵不在”,未等我说完就挂了。次日,游涵来电,猜我必定被他老爸训斥了,因为我的一口京腔,让老太爷误以为我是游涵的哥们儿,而老先生对这个独子未承袭父业的失望和愤怒,也发在了“我”身上。
至此,我才知道游涵有多么叛逆:大学念一半时,因看不惯同班的高干子弟欺负女生,把那位公子哥儿从二楼打到一楼,硬是被退学;后来重新高考,学了新闻,才受聘于某版权机构,但是刚做完我的那本《杀手正传》,就又因看不惯领导的无能和*而愤然辞职。据说之后再以第一名的成绩,打败一票博士、硕士,进了另一家文化机构,却又在不久之后离开……想必都因为他艺术家的怪习性。
二
记得认识不久,有一年我去北京,他到王府井的假日酒店看我,一边跟我握手,一边居然瞄着过路的女生,说“这妞不坏!”我当时没生气,连自己都不解。只是,后来我又解了,因为我知道他能文、能画、能说又特立独行,跟我很像,我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父亲对他的栽培与期望,又像我对刘轩,他们的父子关系使我再次见到了自己和儿子。我不敢说“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但我实实在在对游涵有了“感同身受”的心情,而且以我的眼力,确信他定有过人的潜力和才智。
我一向认为:对有才气的人,外界要“忍”他的才,方可让他不羁的才情得以发挥;他自己也要“忍”自己的才,更踏实地治学。日本禅宗大师一休说得好:“佛界往往要经过魔界才能到达。”每一朵清莲都从淤泥中成长;而每一个采莲人,也肯定要走过污泥,才能采得清莲。经过许多迷失的游涵,后来的成绩或许是最佳的脚注。
缘就这么妙。虽然游涵离开了国家机关,我们仍经常保持联系,他出版充满禅意的漫画,请我为他写序。他结婚有了儿子,请我取名;他拿到博士学位,也马上告诉我……我知道,他告诉我,其实是在向他逝去的父亲报告。他不信自己如父亲在世时所说的“没出息”,要成功给所有的人看,父亲没等他,他就告诉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 不负青眼(2)
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作过机关干部、公司高管、记者、编辑、漫画家、作家、心理医生和教育专家,在人生的上半段,可谓经历丰富。就连我太太也觉得奇怪,每次我看到游涵寄来松睿(他儿子)的照片,我都放在眼前书架上,好像见到自己的孩子。她岂知我正在赌,赌自己的“青眼”不错。
三
缘也确实有意思。2003年,我们全家带着贵州失明小女孩孙琴珍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眼疾,有感于许多贫苦盲人需要帮助,有意捐出一套有声书义卖。游涵听说,自告奋勇,找到盲文出版社,不但出版了《在生命中追寻的爱》等五本有声书义卖,而且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然后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放下就走”的洒脱。
游涵现在除了是心理专家,也从事不少公益活动,仅山东他就去了三次,每一次都在下乡为农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及育儿常识,在当地口碑极佳。讲完课,还把自己口袋掏空,给那些念不起书的孩子们做书本费,并在山东最贫困的沂山中学创办了一所爱心图书馆,仅他捐赠的图书就有上百本。从这本书稿中我看出,他心里装着读者,装着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孩子!因此,他特别强调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和睦,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络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家庭教育经验,也在许多单位、学校和幼儿园、社区和街道开办讲座和培训。他的悲心和智慧,缘于对自己的了解和超越,也缘于他对自然的爱。
每次看他活动的照片、读他寄来的书信和新著,都觉得十分温暖。尤其最近他在信中说“您对我的人生意义大有影响,您尽到了我所奢求的、家父未及的勉励之责。也因此对您,既有惦念,又存依赖,那种情愫的确难以琢磨。”
其实我没尽到什么职责,他有伟大的父母、体贴的妻子,我只是做了喜见千里马的伯乐。
前 言
一次,在电台做心理访谈类节目时,有听众发来信息,问:“心理学源于西方,它是否也适用于中国呢?毕竟,两边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心理学应该起源于文化背景之下,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人吃着西餐时还要对中国的饭菜评头论足呢?”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说,起源于西方的心理学是否适用于中国社会。其实这正是我研究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从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起源于西方的心理学,若照本宣科地拿来,的确不易贯穿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因为中西方的思维差异较大,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取决于生存环境。
这就没办法了,寒带和热带的人,饮食结构和衣着等的确大相径庭。是的,一切生存活动均取决于生存环境,那么思维方式肯定也有所不同。比如古希腊以航海业为主的阿卡德人,他们就是以种植和贩卖橄榄油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因为他们所生存的地中海式气候沿岸物产贫瘠,不益种植其他作物。可中国就不同了,自从河姆渡氏族试种水稻成功,半坡氏族试种小米成功后,长江、黄河流域就已经被所有人定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于是人们不必通过航海、交易去换取生活必需品,只需要守好家业从事生产,便可安居乐业。
那么,阿卡德人为了生存,必须恪守交易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生存方式影响到整个欧洲,逐渐发展出以契约为基础的法制社会体系。这就是人本主义,其主要涵义为人人生来皆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那么,一切行为、思维均要围绕着这项基本权利而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生活方式较侧重个人发展,而不太将人们约束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细胞之内。
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它的起因主要来源于避免你争我夺,进而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式的家族模式。而它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足够的生活资源,比如小米和水稻。所以,中国人的行为、思维方式,自古便较看重家庭关系,其引申至政治理念及法律手段,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且,中国人也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媳妇把自己的父母家称为娘家,甚至把养育自己的河流称为母亲河,把自己上过的学校称为母校……以此将中国人成家立业的根本,牢牢锁定为父精母血的血缘关系。
中国人的生命态度,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因此要顾全大局,才能家和万事兴。
所以,中国人的心理学其实就是家庭关系学,它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后天成长,它是性格的起源,而性格决定命运。
这部书主要阐述的就是性格之源——心灵,用现在比较时尚的话讲,叫做个人成长。但若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便无法尽然地为广大读者,包括我自己所接受。再者,若不将人类最伟大的华夏文明贯穿于此,并服务于华夏子孙,便谈不上中国人的心理学。而这部著作,就是以上述理念为基础,剖析中国人的性格特质。因此,这是一部写给中国人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学读物,借鉴了不少西方的故事与个案材料,这些西餐点缀的目的在于:丰富我们如今日新月异的多元化思维,并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满足我们偶尔需要调换的口味,以达到见智见仁的效果。
2009年12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生命中的制约(1)
我家曾住在北京一所公园的隔壁,因此常能在放学的路上看到公园门口贴出的海报,说某某马戏团又要来此表演。每当那个时候,特别是放寒暑假的时候,院里的所有小朋友就特别兴奋。我们都会纠缠着爸爸、妈妈,让他们给我们买票,以便能看到那些动物们精彩的表演。
当马戏团成员浩浩荡荡地走进公园时,我们这些刚放学,或是正在放假的小朋友都会驻足观看,那时候,整条街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在*的行列中,总有一个硕大的动物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它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双扑扇一样的大耳朵,庞大的身体,以及粗壮无比的腿。它披红挂彩地走在队伍当中,上面骑着一个人,这个人不时地用一根细细的木棍点击着它的身体,这头大象便顺从地往前移动,还不时向围观的人群点头,轻轻摇摆着长长的鼻子。
在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注意到,这头大象的腿上没有绳索,却老老实实地按驯象员的指令完成着各种高难动作,因此会不时地博得一阵阵喝彩。组织我们前来观看马戏表演的老师为了丰富假期生活,也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特意请驯象员为我们这些小学生讲解这头大象的故事。
驯象员叔叔说:“这头大象捕获于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因此取名为版纳,版纳今年刚好9岁。”
有小朋友问:“叔叔,它这么大,是怎么捕获的?”
驯象员笑了笑,“小朋友,你们不要着急,现在叔叔就给你们讲一讲捕获小版纳的故事。”说完,他看了看不远处的版纳,“你们看,它现在长得那么大,可在几年前,它还是个象宝宝,有一天,当它独自脱离象群玩耍时,我们用麻醉枪射中了它,几分钟后它就倒下了,一动都不能动,趁这个机会,几个人上去把它锁起来,你们不知道,”他用手比划着说,“别看它当年那么小,只有一岁多,可人们却要用像手指那么粗的铁链锁住它的全身,就像捆粽子一样,因为麻药劲儿一过,它的力气是很大的,十几个人都按不住。”
他再一次得意地看了看踱步休息的版纳,然后接着说:“果然,它醒了以后,突然意识到发生的一切,气得拼命挣扎、号叫,但任凭它怎么用力,也无法挣脱锁链,而且越挣扎,就捆得越紧,它甚至一动都不能动。那时,它的眼神里流露出绝望和乞求,可为了完成任务,所有人都坚守岗位,既不能喂它食物,也不能走近它一步,就这样,人们和它搏斗了半个月左右,不给水喝,不给东西吃,因为它不老实,有的人还会用棍棒打它。就这样,小象越来越瘦,眼睛里全是血丝,因为挣扎过度,脚上和身体上的一些皮肤被勒出了鲜血。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小象会累垮,而人们就等着那一天。”
驯象员喝了口水,抹了一下嘴说:“果然,又过了几天,它终于不再挣扎了,从眼神里就看得出来,它完全放弃了,只是呻吟,一点儿劲都没有了。但人们仍然不敢放开锁链,把它抬上卡车,先运到动物园,在那里让它学会服从管理员的指令,然后再慢慢地松开身上的铁链,只是捆住它的脚,让它适应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如果它稍稍不听话,还会打它,也不喂它食物,就这样,它学会了完全服从人类,直到能在叔叔的指挥棒下训练,做出一个个高难动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生命中的制约(2)
有位小朋友看着版纳说:“它真可怜!你们看,现在它的脚上只栓了一根细细的麻绳,还是那么老实。”
驯象员说:“是呀,要想让它为小朋友们表演,就得经常训练它,它和其他马戏团所有的动物一样,都是被调教过来的,叔叔、阿姨们训练它们时非常辛苦。”
老师感慨地说:“是呀,没有叔叔、阿姨们的辛苦,我们就看不到这些动物们的表演,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叔叔……”
然而,我却对他们感激不起来。看着不远处的版纳,我的头脑里闪现着一头小象挣扎时的景象,这个念头一直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则故事如此记忆犹新。
年事近长,特别是学习心理学后走入个人成长领域这几年来,再从记忆中提取这个故事,才为自己当年的好奇心找到答案。
是啊!小象一岁的时候被捕获,可生命里向往自由的本性,让它一次次拼命挣扎,直到用尽全身的气力,它再也无法忍受身心痛苦时,才终于放弃了反抗。然而今天,只用一根细细的麻绳就可以拴住它,而它的身体已经是过去的几十倍,力气也是过去的几百倍,从理论上讲,不要说那根绳子,即使是更粗的铁链也无法约束它,那么,究竟是什么捆住了它呢?
从心理学的另外一个试验中,我再次体会到这种心境:试验者让一个小白鼠饿了好几天,然后将它放在一个通道的入口,通道的出口放着一块它最爱吃的食物。由于饥饿的驱使,小白鼠不顾一切地顺着通道跑向食物。可是,试验者在通道的中间通上电,当小白鼠走到中间时,一下子触到电击,它顿时痛得叽叽直叫。于是它停下来左右环顾,可电是无形的,它始终找不到让它难受的东西,后来它再一次冲向食物,可再一次被电倒……就这样,它努力了好几次,都没能闯关成功,最后累得筋疲力尽,被电击得痛不欲生。
过了几天,再将这只饥饿的小白鼠置于通道入口,对面仍然放着食物,不同的是,这一次试验者没有通电,这只小白鼠仍然冲向对面,可是,随着距离的接近,道路越来越熟悉,它的脚步逐渐慢了下来,当走到那个曾经使它痛的地方,它停了下来,呆呆地望着那块食物,一动都不动。
是的,它的经验里对那个痛的记忆非常深刻、准确,试验者甚至不用尺子测量,小白鼠停住的地方,一定是原先通上电极之处。可这一次没有电,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它停滞不前呢?
那头大象和小白鼠,它们的遭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由于这种遭遇,以及对它们形成的刺激,导致它们在后天无法突破这一层旧有的经验,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就叫做“制约”。
今天,也许身边的同事在聊天儿,或是在讨论工作,或是在为一个共同的利益而探讨、交流,可是有些人就是无法介入其中,莫名的焦虑使他们插不上嘴,提不起勇气发表自己的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