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5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部队。
此外,还有一个美军必须考虑的问题:特遣舰队很有可能攻打迪戈加西亚。
别忘了,第三陆战师还在新加坡,而且登陆舰队也在新加坡。只需特遣舰队夺取了制海权,陆战队就能开赴迪戈加西亚。因为迪戈加西亚只是一座小岛,所以中国陆战队有能力在数日之内完成战斗。如果美国海军打算从本土派遣战斗机补充给第三舰队,那么美军舰队就无法掩护迪戈加西亚。
丢掉迪戈加西亚的后果非常严峻。
别的不说,中国陆战队不会就此罢休,而会再接再厉,下一步就是攻打吉布提,铲除美国在北印度洋上的最后一处军事据点,打通进入红海的航道。随后这支陆战队很有可能间接开赴埃及,以至有可能在西奈半岛南端登陆。
说得间接一些,美军在印度洋上丧失制海权,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队。
到此,牧浩洋想到了两种可能。一是趁美军大举增援印度洋战场,特遣舰队以最快的度返回西太平洋,一举夺取菲律宾的制海权,把战线向东推进一千多公里,为攻打关岛打下基础。二是集中兵力攻打迪戈加西亚,迫使美军舰队前来决战,在远离澳大利亚本土的地方决战,顺带攻占迪戈加西亚。
从战略上讲,前者毫无疑问具有更大的诱惑性。
能够说,如果能够在菲律宾海重创美国海军,不但能打开通往关岛的大门,还能一举扭转海洋战场上的局面。要知道,美国海军把五分之三的兵力放在这里,如果能将其全歼,中美海军的实力对比就相差不大了。
问题是,从战术上讲,这又最不可能实现。
特遣舰队隐蔽机动到菲律宾海就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必须走最短航线,必须经过还几片较为狭窄的海域,比如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马鲁古海峡,也就很容易被美军侦察机或者是深入该地区的美军潜艇觉。
即便特遣舰队机动到位,局势也不是很有利。
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军从西太平洋抽调舰载航空兵去增强第三舰队,那么美军就会在西太平洋上采取守势,比如让舰队后撤到关岛附近。只需稍有风吹草动,哪怕只是特遣舰队消失了两三天,美军也很有可能让舰队继续向东撤离,以关岛作为防御屏障,在远离中国本土外围防线的地方设下伏击圈。即便再退一步,中国空军炸毁了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美军也有可能放弃关岛,让舰队一口气退回到夏威夷群岛。如此一来,就算夺去了关岛,中美海军实力对比也没有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在美军舰队要挟之下,中国陆战队也不见得能够打下关岛。
明显,让特遣舰队返回西太平洋的风险太大了。
在牧浩洋看来,以至有可能因而措施扭转战局的机会。要知道,如果能够在印度洋上消灭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到了二零五三年,随着第二批四艘“泰山”级航母服役,中美海军实力将大幅度缩小,因为美国海军在二零五三年服役的第二批“美国”级、即“企业”级只有三艘,第三批才有六艘。也就是说,如果把握住这次机会,取得完胜,那么到二零五三年的时候,中美舰队对比将由四比十五变成八比十二。因为中国航母全是“泰山”级,美军则只有三艘“美国”级,所以战斗力对比为十比十二。
作为一名理智的指挥官,牧浩洋非常清楚,绝对不能错过这个缩小差距的机会。
现实上,要想通过一次战斗就把局面倒转过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必须有足够多的耐心。
为此,牧浩洋做出了决定。
补给作业完成后,牧浩洋让返回新加坡的快战斗支援舰编队出一封电报,让庞跃龙把第三陆战师与登陆舰队派往浩洋港,随后命令舰队向东航行,然后北上前往浩洋港,与登陆舰队会合。
第四十七章机会与冒险
第四十七章机会与冒险T!~!
..
第四十八章 虚张声势
第四十八章虚张声势
攻打迪戈加西亚,是战争迸之后,牧浩洋亲身安排的第一场战役。
虽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点仓促,但是并没有违背牧浩洋制订的总体战争规划。早在战争迸之前,牧浩洋就意识到,如果中国海军在开战后遭到挫败,先要做的就是确保印度洋的制海权。夺取制海权只是手段,目的则是利用制海权,而战时利用制海权的主要方式就是海运。如此一来,就得拔除印度洋航线上的钉子,攻占由美军控制的迪戈加西亚与吉布提。
相对而言,迪戈加西亚最为重要。
别的不说,吉布提只扼守着进入红海的航道,因而对前往波斯湾的航线没有要挟,而队完全能够借道伊拉克进军中东。迪戈加西亚就完全不同了,部署在这里的美军作战飞机能够封锁大半个印度洋上的航线。
正是如此,牧浩洋才决定率领舰队前往浩洋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特遣舰队错过了歼灭第四舰队的机会,因为当时第四舰队就在特遣舰队南面两千多公里之外。以两者的相对位置来看,如果特遣舰队南下,而且及时的派出了侦察机,并且非常幸运的在第一时间找到了第四舰队,那么在当天下午四点之前,特遣舰队就能在第四舰队到达离澳大利亚大约一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动攻击,而美军却计划在夜间为第四舰队增补战斗机。也就是说,如果攻击在下午与傍晚进行,第四舰队将处于完全无法防御的态势。
当然,这也只是假设,或者说是最理想状况。
要知道,当时牧浩洋无法确定第四舰队就在南面。就算他能够确定,第四舰队的实际航线也比他预料的愈加偏南,因而就算他在十九日下午出动的侦察机,找到第四舰队的可能性也非常苍茫。更重要的是,在十九日清晨,第四舰队到澳大利亚的距离就已经缩短到了两千公里以内,因而美军很有可能提前把已经到达澳大利亚的战斗机派过去,并且为第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由此可见,除非运气好得不得了,不然歼灭第四舰队的希望并不大。
不可否认,牧浩洋在海洋战场上的运气不断非常好,可是他绝对不会指望由好运取得关键性胜利。
现实上,这个时候,麻烦不在中国海军这一边。
十九日清晨,五角大楼收到了情报,美国部署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以及迪戈加西亚的无线电监听站都截获了中国舰船出的电报,初步判断是一艘快战斗支援舰,而且报位置在苏门答腊岛西南。因为之前已经断定中国舰队在夜间的战斗中有所消耗,所以美军情报机构做出了准确判断。中国舰队肯定在苏门答腊岛西南,而且有可能在此进行补给,只是无法肯定快战斗支援舰为何要出电报。
要知道,这里离澳大利亚并不远,就算在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范畴之外,也在轰炸机的打击半径之内。
当然,美军没有盲目起攻击,而是先出动了几架侦察机。
按照美军的判断,中国舰队已经完成了补给作业,与快战斗支援舰分手,因而快战斗支援舰才出了电报。如果中国舰队仍然在该海域的话,牧浩洋肯定不会让快战斗支援舰打破无线电静默。
随后,侦察演讲证明了这一判断,中国舰队已经离开了。
问题是,中国舰队去哪了?
下午,在联系上第四舰队之后,美军把已经到达澳大利亚的两百多架舰载战斗机派了出去。
这些战斗机中,三分之二来自第七舰队的第71作战舰队,三分之一为之前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舰载战斗机。按照美国海军的保守,一般会在主力舰队的驻地部署一批额外的舰载战斗机。
也直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才知道第四舰队就在南面两千多公里之外。
只是,此时特遣舰队已经进入了安达曼海。
除此之外,第四舰队在打破无线电静默之后,没有继续向东航行,而是向南转向,因为第三舰队也在向南航行。
此时,美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置第三舰队?
较为合理的办法,就是从国内抽调舰载战斗机去补充第三舰队,终究已经从西太平洋战场还是抽调了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继续从西太平洋上抽调作战理想的话,美军舰队就得离开菲律宾海。
问题是,从本土抽调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十一日才能补充给第三舰队。
接下来的两天内,美军在印度洋上的战斗力等于零。
到了傍晚,战局出现了严峻变化。
先是部署在新加坡的登陆舰队出港了,而且搭载着第三陆战师,而前去接替第三陆战师留驻新加坡的是一支陆战队预备部队。紧接着,中国空军对关岛进行了高强度轰炸。到了晚上八点左右,美军收到确切情报,中国舰队已经进入浩洋港,而且很有可能在短暂停留之后出港。
现实上,事情生的先后顺序并非如此。
先是特遣舰队在傍晚六点左右进入浩洋港,随后牧浩洋通过港口司令部,让庞跃龙的登陆舰队立即出,并且调派南海区舰队为登陆舰队护航,还安排驻守浩洋港的几艘战舰前往马六甲海峡西端驱逐。然后,牧浩洋才给母祁铁下达命令,让他安排一次针对关岛的大规模轰炸行动。
这个安排,只是为了给美军形成错觉。
至于目的,明显是希望美军增强在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而不是再次从西太平洋抽调作战力量。
当然,中国空军轰炸关岛,确实给美军制造了一些麻烦。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军高层存在明显分歧。乔丹认为中国舰队将在当天晚上离开浩洋港,以最快的度返回西太平洋,估计在二十二日夜间、或者二十三日凌晨进入菲律宾海,而中国部署在冲绳岛上的陆战队也将在此进行动员,等到舰队夺取制海权之后攻打关岛。空军参谋长阿诺德上将与陆战队司令里梅尔上将则认为,中国海军是在虚张声势,队的要目的是攻打迪戈加西亚,轰炸关岛只是为了在西太平洋上向美军施压,使美军不敢向印度洋增兵。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阿诺德与里梅尔的判断明显更接近现实。
当然,在战局不明、情报有限的情况下,也不能说乔丹的判断就错了。
到了夜间十点左右,美军获得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即部署在冲绳岛上的中国陆战队已经开赴港口,兵力在两个陆战师以上,其中一个是长期驻守冲绳的第二陆战师。仅仅一个小时之后,美军又获得了一份关键情报,停留在舟山群岛的登陆舰队已经离港,目的地很有可能是那霸。
这两份情报,让乔丹坚定了之前的判断,即队将进攻关岛。
虽然阿诺德与里梅尔依然不大相信,中国海军会放弃攻打迪戈加西亚的大好机会,让舰队急驰数千公里,在西太平洋上打一场没有绝对把握的进攻战役,但是没有情报支持,两人无法反对乔丹。
正是如此,乔丹在当天晚上没有从西太平洋舰队抽调航空兵去补充第三舰队,而是安排部署在国内的舰载战斗机飞往夏威夷,然后经关岛转场飞往澳大利亚,估计在二十二日凌晨到达第三舰队。
在乔丹做出这一部署之后,美军收到了当晚的第四份关键情报。
这是一份迟到了数个小时的情报:中国舰队已经在十九日夜间十点离港,去向不明。
美军收到这份电报的时间是二十日凌晨…。
也就是说,这份情报足足迟到了五个小时
在这五个小时里,中国舰队足以航行两百多海里,如果间接前往马六甲海峡的话,已经到了安达曼海南部海域,离马六甲海峡西端不到五百公里,因而在二十日上午就能进入马六甲海峡。
更重要的是,运载陆战队的登陆舰队也将在这个时候到达海峡西端。
这个时候,阿诺德与里梅尔再次提出异议,认为中国舰队没有前往马六甲海峡,而是从安达曼海间接南下,或者已经从十度海峡进入了孟加拉湾,正在赶往迪戈加西亚,因为从时间上看,中国舰队间接转为向西,能比登陆舰队提前四天到达迪戈加西亚,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登陆前的火力准备。
只是,乔丹依然认为,中国舰队将重返西太平洋战场。
到了二十日上午,乔丹的这个推断再次得到加强,因为一艘在东海活动的美军攻击核潜艇遇到了正在驶往那霸的登陆舰队。虽然这艘攻击核潜艇的伏击行动很不成功,但是在逃逸之前出了电报。
更重要的是,这份电报中明确提到,登陆舰队的规模非常庞大,足以运载两个陆战师。
明显,这与之前的情报完全吻合,即中国陆战队打算动用两个陆战师攻打关岛。
现实上,当时登陆舰队里有半数是运载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的快运输船,而且登陆舰上运载的也是作战物资。要知道,在过去几天里,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不断在向中东战场运送部队与物资,因而向冲绳岛运送物资的任务落到了海军身上,而牧浩洋也正好安排了这次诱敌任务,周渝生将计就计,让登陆战舰临时客串运输船,会合运输船队,搞了一次大规模运输。
明显,这个安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十八章虚张声势
第四十八章虚张声势T!~!
..
第四十九章 场外因素
第四十九章场外因素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乔丹上将的错误判断,使美军错过了在“巽他海峡海战”之后重创中国舰队的机会,也因而错过了阻止中国陆战队登陆迪戈加西亚的绝佳机会,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责任人不是乔丹上将,而是美军的情报系统。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军的情报系统没有能够准确分辨出在前往那霸的登陆舰队里有大量快运输船。
如果没有这个疏漏,乔丹上将就能判断出,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动作都是假象。
可惜的是,美军情报机构出了这个疏漏。
当然,这也不全是情报机构的责任。
在全球自然灾害之后,近地轨道完全瘫痪。虽然到了二零五零年,人类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了,但是在全球自然灾害期间成立的全球气候事务委员会已经形同虚设,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独自承担清理太空垃圾的重任,中国与美国都担心恢复近地轨道会被对方所用。结果就是,最有能力的两个国家无动于衷,而其他国家又没有这个能力。
对战争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卫星网络为基础的战略侦察系统全面瘫痪。
到第三次世界大战迸的时候,中美双方的主要侦察手段是侦察机、潜艇、侦察兵与谍报人员。战争初期,因为双方都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在战略情报上,谍报人员是最主要的侦察力量。
明显,双方都缺乏可靠的战略情报系统。
现实上,这也是交战双方为什么经常会遇到关键情报延迟的现象,因为谍报人员的效率本来就不高。
从这个角度看,乔丹上将确实没有什么错。
当时,他掌握的所有情报都表明,队即将在西太平洋上动一次规模宏大的战略进攻,而且目标就是关岛。作为参联会主席与海军参谋长,乔丹上将不可能不知道关岛的重要性。
从战略价值上讲,关岛的重要性远远过了迪戈加西亚。
别忘了,太平洋才是主战场,印度洋只是中国的主战场,不是美国的主战场,即便美军丢掉了印度洋的制海权,自身遭到的要挟也非常有限,无非是让中国打通了连接所有战场的海上航线。
当然,如果乔丹上将看穿了牧浩洋的策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