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450区-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德总司令一般都认为是游击战的专家,但是这其实是个误会,朱老总对于战争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完全采取实用主义的灵活态度,需要怎样干,条件允许怎样干,他就会怎样干。

    此时八路军有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平山又距离5450补给点这么近,因此老总让总参谋部制定了弧形防御计划。

    灵寿城是不打算防守的,第一防御线是沿着滹沱河到马山,再沿着马山山脉到绵河。

    独立一师负责灵寿方向河防,到了河曲这里变成七十五师,七十五师加七十三师一个团级大队负责从这里沿着马山山脉直到绵河的山地防御。

    绵河正面则是朱德警卫团组建的一个团级大队。

    七十三师主力两个团级大队则作为主要反突击力量,部署于驴山脚下,他们这里位于环形防御的正中心可以方便地向各个方向发动反击。

    阜平方向则由河北游击军占领石人梁负责防御平山至阜平的山地小道。

    5450军事禁区不仅仅由这些部队进行防御,贺龙120师所属的部队,除了彭八旅等三个旅返回晋西北保卫陕甘宁以外,另外6个旅正在山区内部进行着训练,晋察冀军区所属北岳冀晋区部队正在迅速组建中,聂老总也打算组建自己军区的两个野战主力旅,他在115师东进之前,就让**给自己留下了二百多人的干部队伍。然后雁过拔毛,贺龙120师的干部也要留下一批。

    晋察冀军区据此在平山城外边建立了自己的抗大分校,聂总自己当校长,朱良才副政委当抗大的副校长兼副政委,教育长和副教育长则使用了来自红四方面军的詹才芳和郑维山,由于聂荣臻和朱良才其他方面工作繁忙,学校里是詹郑两人负责日常工作。

    日军的空中侦察是马鹿的八嘎,他们完全是根据地面侦察的情报,报告说共军有独立团和689团两个团在这里筑城防御。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飞行员,朱德和左权太狡猾了,不给新部队发军装,从空中要想分辨出穿便衣的是军人还是农民,那是办不到的。

    ……

    在山西交城附近一个山区小村中,一队延安来的干部队伍和当地建立的县大队游击队见面了。干部队伍中有一些人明显不是亚洲人,他们是以布莱德雷中校为首的美国客人。

    “苏政委呢?”带领警卫部队打前站的八路军晋西支队某连连长孟祥问游击队员。

    游击队员摇头说了句山西话,来自陕南的孟祥勉强能够听懂,那是“不知道”的意思。

    游击队员后面走上来一条大汉,孟祥认识,这就是苏政委,但是苏政委却很快走过来示意他别说话,并低声说道:“老孟,以后别叫我原来的名字了,我现在化名叫华国锋。”

    “哦,原来是华政委,苏政委不在这里,我记错了。华政委,我的任务就到交城这里为止了,从这里往东去,就看你的了,我带你去见胡服同志。”孟祥听了就马上改口。

    晚上六点,伸手不见五指,游击队领着延安来客向五台山区东进,他们到那里后才能把客人交给晋察冀边区第二分区。上路前,华国锋走到布莱德雷跟前,通过一位名叫黄镇的燕京大学翻译告诉中校:“前面路上有日军的据点,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战斗,请问各位打算装备手枪,步枪还是冲锋枪?”

    “夜间?”黑暗中布莱德雷中校看了一眼卡尔逊上尉。

    上尉答道:“既然是夜间,我不认为手里拿着步枪是个好主意。”

    “我们每人一支冲锋枪,一支手枪。”布莱德雷对黄镇说道。有些美**官自己带了手枪,比如卡尔逊和惠特赛,但是中校没有带武器,他得到了一支MP18和一支笨重的驳壳枪。

    中校举起驳壳枪对着墙壁试了试份量。“Ahistoricalgoddamnedngpisdesign。”

    黄镇对华国锋笑言:“他说这是史上最糟糕的手枪设计。”

    “什么?”华国锋不解地看着这帮美国佬,八路军太喜欢这种枪了,和中校看法完全相反。“这里还是我们县大队的小根据地,前面就要进入游击区了,请各位带上钢盔吧,这是总部规定。领导同志也不例外。”

    交城县游击大队的装备和弹药比他们历史上好得多,但任务通常仍然是迎来送往,很少跟日军去轧苗头打硬仗。他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知道从哪里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太行山。

    ……

    在5450区,诺基亚5450的腿伤越来越好了。他可以拄着双拐跳来跳去找人聊天,一天到晚老和苏穗聊天是没意思的,会让自己变成NC。终于有那么一天,人们忽然看不到那个跳来跳去的诺先生了,他在干什么呢?

    后勤部的政治部谢主任最先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来到小觉小学的小院子里找他。

    诺基亚一个人在房间里,桌上摆了一堆电子零件,还有一些工具焊锡松香之类的东西。

    “诺先生这是在干什么?”谢主任怀疑地问他。

    “哦,主任你看,这是一台矿石收音机。”诺基亚指着一个完好的小盒子。

    “我知道,你在听日本电台?”

    “不是,你看看,这桌子上的是什么?”

    谢汉文主任看了看,“好像也是一台,但是被你拆散架了。”

    “是的,我这几天用它做了很多很多试验,已经成功了。我们走,找台电话去试一试。”

    说着,他把零散的零件组装起来。谢主任看着。等装好了,诺基亚把一堆东西往主任手里一塞,拄着拐杖先跳了出去。

    他们来到医院的电话旁边,诺基亚把一个圆柱体取出来绑在电话线上,然后在矿石收音机上插上耳机,交给主任。

    他自己摇了摇手柄,然后拿起电话:“我是诺先生,请给我接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

    谢汉文从耳机里惊讶地听到了这句话。

    “谁呀?”那边杨部长问。

    “我啊,诺基亚啊。”

    “哦?诺先生,有事?”

    “有点事情,我……”他还没说完,谢汉文就一把把电话抓了过来:“他做了个窃听器,好家伙,你快过来看,到学校医院这里来!”

    挂了电话,诺基亚对跟来看热闹的苏穗说:“去,把那个大话匣子拿来。”

    农村人那时候还习惯于把收音机称作话匣子。诺基亚也学会了。

    然后诺基亚对谢汉文说:“你看,这个对于你们打游击战,窃听鬼子通话是不是很有用?”

    谢汉文这才想起来这种窃听器和传统窃听办法不同的地方。

    不用铜线搭上电话线的铜芯,就能窃听啊。这样就不会产生普通方法的咔嗒声,话音能量的损失也会很小,不容易被打电话的人发觉。这种隐蔽性肯定对游击战有用极了,对啊!这可是个大事!

    谢汉文等杨立三来的时候,还让诺基亚接着打电话说话,他自己摆弄窃听器,沿着电线放置,没有影响,换个角度,声音变小甚至听不见了,等等。这边正在折腾,杨立三来了。

    看见他们两个正在围着电话和电话线摆弄东西,杨立三说:“哎呀,先不说这个发明,诺公,344旅代理参谋长在离开的时候,给你留了一封信,你看看。”

    “344旅代参谋长?谁?”

    “他叫卢绍武,说是你的老熟人。”

    诺基亚尴尬地拿起信找剪子,说:“他啊,我的债主,准是催债来的。杨部长,我给你后勤部干活,是不是也应该发我薪水呀,就算是个兵,军饷总该有?”

    说着剪开信封把里面的东西掏了出来。里面是一张纸条,还有个硬壳小本子。

    先看看硬壳小本子,上面写着“中国人民晋察冀边区银行存款本”,原来是个存折。打开看看里面,记录只一行,1937年11月15日,存入5000银元整。

    急忙看看是……,哎呀,存折是自己的名字,诺基亚。再看看信:“

    尊敬的八路军老朋友诺基亚先生:

    本旅在平山作战期间,收到先生四百港元抗日捐款,十分感谢,本旅现在已经将这笔款项永久封存作为留念。另外本旅在平山所遂行的战役战斗,得到了先生武器弹药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个联队以上的伟大胜利,从日寇铁蹄下解放了三十万平山和灵寿人民。

    因此本旅团赠送先生5000银元作为酬谢,先生可以自己花销,也可以用于我们共同的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344旅

    旅长徐海东少将

    副旅长黄克诚少将

    代参谋长卢绍武上校”

    徐海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最困难的时候,送给中央红军的银元经费,就是5000,这是谁都知道的。看来自己的规格和mzd+zg中央+红1,3军团一样了。诺基亚感情来的快,没看完就已经内牛满面了。



………【第57章 鸿门宴】………

    石家庄,下元师团长在长考以后,和辻政信参谋商定,给八路军来一个标准的声东击西战术,等明年第16师团到达华北以后,先向平原方向虚晃一枪,吓住平原共军。然后西进进攻山区。

    下元师团长还有个小九九,趁势把那两个大队也接出来,有这两个大队守备石家庄,那么整个师团就自由了,可以随时使用三个联队机动作战。

    为了解决华北遗留问题,首先必须打垮威胁皇军侧背的杨成武和韩先楚,然后等110等后继师团到达后再对付他们认为在平原活动的**和贺龙。他们这个时候仍然根据赵玉琨的情报判断田守尧和陈锦秀的团队到了平原,韩先楚在平山。

    然后还需要集结更大的治安力量,保安力量,伪军力量,彻底解决平原问题,为帝国圣战获得那里巨大的农业资源,包括小麦,棉花,和肉类产品。皇军和皇民目前吃得不仅不算好,简直可以说是太差。而且棉花是圣战所需的枪炮发射药的基本原料,需要支那农民大力生产。

    ……

    即使是本位面抗生素泛滥的现在,医生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一生没怎么接触过抗生素的老农,青霉素对于他们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有效,一针下去保证活蹦乱跳。

    而小说此时的世界,任何抗生素还都不存在呢。汪洋就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碰到过抗生素的“老农”。他昏迷着被连夜抬到团卫生队,立刻就被注射了一针青霉素。护士刚把药液推进去一半,汪洋就把眼睛睁开了。等药打完,汪洋就坐了起来,感觉身体轻轻松松没啥毛病,就想回连队去。

    “王大夫,我这是在团里吗?我好了,让我回部队去吧。”

    王大夫和护士赶紧拦住他,“不行不行,这药要打三天才行,你身上到处都是伤,很多伤口都发炎了,肿了。你不能走,回去没人给你打针的。”

    护士和大夫看他醒过来了精神还好,就把他按在床上,又来了几个男的卫生兵护士,按住他,那个团部大夫非常心狠,就那么不用麻药把汪洋身上几个残留的弹片取了出来,清洗缝合了伤口。汪洋咬着个毛巾呲牙咧嘴,下刀子很疼,疼到后来护士用酒精洗伤口都没感觉了。

    等缝合完毕,护士把他的毛巾从嘴里取出来,柔软的异性的手抚摸着他的后脑勺,“好了好了,以后不疼了,小伙子真棒真坚强。”

    汪洋这时候才17岁,对异性还没啥感觉。在卫生队呆了三天,闲的蛋疼。幸好还有几个其他单位的伤病员,能聊聊天什么的。很幸运的是,除了四连几个拼刺刀的伤号以外,和别人全都聊到没得可说了,再往下,要解闷就只有找“竞争对手”四连的同志们串门聊天了。医生也允许他回第六区小队了。

    这时候平原上还没有日伪军的据点,从团部到小队所在的村庄虽然很远,但很安全。汪洋身上还没有拆线,也不敢跑太快了,所以悠哉游哉地走了一天才回去。

    小队驻地这时候已经不在无极县的境内了,都到了晋州地界了。汪洋到村口的时候,已经是太阳就要落山了。陈大富在村口站岗,看到汪洋大喊:“队长回来喽,队长回来喽!”

    以李刚为首,一堆人跑出来迎接队长伤愈归来。汪洋纳闷:“李刚,指导员他们呢?”

    “嗨,别说了,队里骨干和干部,都由指导员带着去各村做白极会的会员工作,发动抗日。就留下我一个管理队伍。”

    “哈?那指导员对你还挺放心的嘛。”

    “队长对我放心吗?”

    “哈哈,放心放心。”

    “队长,你回来刚好,大队下达了任务的。不好办那。”

    “什么?”

    “队长,咱们区小队的任务,还挺急的,上级要求咱们就这几天扩军五百,还要初步训练好,送到路西当补充营。”

    “现在情况呢?”

    “现在是大队长就看上这些白极会了,要发动他们参军当八路,所以咱们队上能说会道的,都当做宣传队骨干去扩军了。”

    “你就简单说,现在完成多少了?”

    “快了,估计今天差不多了,昨天他们回来说杜光庭他们排完成了200多了。他们排那个李昆,呵呵,也是我们村的,真能说。他一个人估摸着就完成了一百多。”

    “呵呵,就是那个比陈大富还惨,披着麻袋来的李昆呀,呵呵。”汪洋也笑。真想不到。

    这时有个战士来报告说指导员回来了。

    “哎呀!队长,队长回来了嘿!”一群人喊叫着闯进来。

    封来希喜气洋洋看着汪洋,“队长,这么快伤就好了?不碍事儿吧?”

    其实汪洋这个时候身上的伤口全都缝着线呢,汪洋说:“还行,就是左肩膀不大得劲儿。”

    “哦?能打盒子枪不?”

    “怎么有任务?”汪洋反问。

    “有啊,有点小麻烦。”封来希收起了笑容。

    “说。”

    “白极会还有个头子,不是那一百单八将里的,却自称霹雳火秦明转世。据说平常对甄丑子也是听调不听宣的主儿。叫秦清。这小子是个地主,家丁长工什么的加起来有几十个,围着他转的白极会会众,在附近的村子里有那么七八百人,也是这晋州地界一霸。大队长早看上他的人了,谈过好多次。”

    “他怎么说?”

    “哼哼,你听听吧,‘不抗日,不投日,防土匪,保村庄。’,怎么样?”

    “,”汪洋的陕北骂人话又来了,“还敢不抗日,他娘的胆子太大了。”

    “他还连大队长和于政委都不买账,要自卫军五支队马司令和他面见面谈。咱们大队长怕不安全,还没答应呢。不过,大队长点了名要你去,说你以前干过政治保卫工作的。要你带一个手枪打得准,有战斗经验的一块去。”

    “你看谁行?”

    “当然还是你和李刚呀。他这几天守着家也憋坏了。不过,就不知道你的伤碍事不碍事,要碍事,就让李刚一个去吧,反正大队长在全大队挑选骨干给马司令当保镖呢,也不就缺你一个。”

    “去你的吧,我没事,我带李刚去。他们在哪?”

    “哎,别着急这么一会儿呀,你刚回来还没吃饭吧?来,这地方离衡水近,知道有啥?”

    “啥?”

    “衡水老白干呗?汪队长陕北人,不了解咱这里名产呢。”旁边钟士季说道。

    “哈,晚上我就想找大队部去,不能喝太多了呀。”

    杜光庭:“那队长你说你能喝多少吧,我们陪着。”宛平人实际上就是北平人,说话口气大,听了汪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