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450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牧在电话里说,“营长,我已经看出来哪门炮了,我已经让他们停下来重新瞄准了,其他人打得好着呢,不用停。”
一共就三发偏弹射进了村子,一发掉进林家的猪圈,把他们家的猪全都宰了,好在林家一家人,包括他们的弟弟妹妹,都跑向了那个绵河河谷,没有炸到。第二发炮弹打中了铁匠铺子,把打铁的家什全炸碎了-本来就不是钢的。另外一发很不幸打进一家农户偏房,恰好他们家正躲在那间房子里发抖呢,一家七口被炸死五个,剩下两个没命的往村外跑,一边跑一边喊,“可不得了啦!炮弹打死人啦!快跑啊!”
这时候村外鬼子炮阵地上发生了殉爆,巨大的蘑菇云升了起来,有一枚75毫米的山野炮弹被抛进村里炸响了。这下子整个村子炸了锅。老百姓全都没命的向外逃跑,没人这时候还想投奔什么亲戚了,只要跑出去就行,有的昏头昏脑还向鬼子炮兵阵地跑,迎面一阵子钢雨撒过来,放躺下几个,全都知道不对了,这下子就集体往挂云山上跑,往马山上跑。正好鬼子两个大队夜里已经向着马山方向展开了,一大群老百姓冲向了他们的进攻出发地,被他们一顿机枪子弹扫倒一片,其中就有林家的父亲和两个小儿子,两个妹妹年纪小,腿一软吓得瘫在地上起不来,林母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和勇气,拉着两个小姑娘没命地向绵河方向跑去,她总算做对了,如果她掉头向挂云山跑,正好背向鬼子,很容易被子弹击中,很多人就那样背心中枪被打死了。林母这样不管不顾拉着两个孩子向西跑,侧对着鬼子,要瞄准她也不那么容易,所以虽然枪弹乱飞却没有打中她们的。鬼子见他们向其他方向逃散,也没有用火力追杀到底。林母和一群村民绕过鬼子阵地后,就向马山上爬去。都是下意识的,好像爬到山上就能躲过战争一样。马山上面八路军炮兵观察所对遍地疯跑的老百姓看的一清二楚,迅即报告给了冯志湘。
村里的鬼子也是这样,起初还向人群射击,但是见打倒几个村民并没有制止他们,就不管他们了。
等跑向马山的村民和八路军见了面,纷纷哭告了鬼子在村内强奸杀人的暴行。山上的八路军观察所气愤地用明语报告给了冯志湘,末了提了一句老乡都跑出来了,村里全是鬼子。那意思是暗示上级首长可以开炮轰了。这时候韩先楚和覃健,以及指挥所里的人,胡参谋长,陈副参谋长,黄股长等等全都听见了。
“冯志湘!!!全体炮兵转移射向!!!向宜安开炮~~~”韩先楚用明语大喊!
南鲍庄,贺大增和魏诗树正在林河所在的院子里观察情况,小电台里传来的明语,林河也听到了,他立刻抓起一支79步枪就往院外冲。
贺大增和魏诗树大喊,“回来!赶快抓住他!回来!”
几个八路战士扑倒他,把他按住在地上,林河两眼冒火,使劲抓着枪想打死这几个战士。但是战士们发现了他的企图,一个战士死死扳住他的手指,不让靠近扳机。最后把他捆了起来。林河咬着嘴唇,嘴唇流着血,一言不发,被推回贺大增跟前。那两眼中的怒火,好像贺大增和他不共戴天一样。
二麦花也是宜安人,他五十三岁,他没有跑。
二麦花很丑,一靓一丑,一男一女,一老一少这么一对比,村里村外的不知道哪个无良子,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
二麦花大号曹栋梁,号称当过吴大帅的炮兵,当过冯大帅的炮兵教官,最后还当过阎老西的炮兵营长。
据说二麦花也是身经百战的,身上到处是伤,还瘸了一条腿,左腿神经被打坏了。所以没有人嫁给他,他一个人自己种地过日子。
鬼子在村里杀人了,人们开始逃难。二麦花的腿不灵便,加上对战争和死亡习以为常,他并没有跟着村民乱跑。他早就把自己的地窖给修成了防炮工事,也不是故意的,习惯使然。
二麦花还喜欢收集枪,只要有了点闲钱,就会出去看看,哪里有看得上的好枪卖。他收集了五只手枪,都在地窖里藏着呢。
村里落下了炮弹,他拐着腿连忙连滚带爬钻进了他的“防炮工事”,听着外面的炮声。
“还是六门一个连啊?”二麦花听了一会儿,听出八路军的75野榴炮,是六门一组打出来的。“老西都不用这个编组法了。应该四门一个连多好啊。民国的炮队真是越活越抽抽了,一代不如一代!”
他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忽然听到了鬼子炮兵阵地殉爆的爆炸声,震得地窖像地震一样晃动。
“好样的,rp还不错。”他又嘟囔一句。
344旅所决定的6门一组的编组方法,当然是有原因的。很简单,炮兵指挥人员严重缺乏。只能这样编组。鬼子就能在一个步兵大队安排一个步兵炮小队,只有两门炮,因为鬼子当时比中国的教育水平高很多,所以他们做得到。
又过了一会儿,八路军开始炮击村庄了。村里的日本鬼子也开始到处找地方躲炮弹。
二麦花听到有人进院子,急忙打开地面上的滑盖,想从里面掏手枪出来。他先掏出一把,看了看是一支镀铬的勃朗宁,又放了回去,再掏,柯尔特11。43的大号左轮,这个可以,再掏,有个鬼子发现了这个地窖口,要进来了,他急忙随便抓了一把,是一支也是11。43毫米的M1911自动手枪,他用手指头扣住两个弹夹,然后迅速把滑盖推回去,坐在上面。手背在背后,放下左轮把1911的弹夹推上,拉动枪盖,打开保险,轻轻握在左手,右手则拿起左轮,悄悄打开击锤……
与此同时几个鬼子慌慌张张爬了进来。二麦花流着哈喇子装傻,呆呆傻傻地看着鬼子们。
他看到有两个鬼子腰里插着手枪,不禁眼中一亮,但很快又装傻,恢复傻态。
炮声越打越近了。韩先楚下达的命令,是要用炮弹把这个村子从地球上抹掉的。
二麦花听着这么凶狠的炮击也有点害怕,75毫米的野炮弹,他很清楚,自己的地窖挨上两发还不会塌,但是人可够呛。如果挨上三发四发,那这辈子就算到这里了。他看着几个鬼子,最外面有个拿步枪的鬼子听着外面的炮声,不时回头看看这个中国老傻子。一共六个,二麦花数清楚了。他又看看那两个鬼子腰里的手枪,今天看来外面的**是一定要夺回宜安村了,这么猛的炮击,自己活这么大岁数都没有见过的。此时不浑水摸鱼捞一票,白当过兵了吧?
终于有炮弹落进院子,巨响中,鬼子不由自主低头缩脖子,皱着眉头闭上了眼睛。炮弹飞过来的时候,二麦花就准备好了,趁着炮弹爆炸声的掩护,他双手开枪打死了最近的两个鬼子,紧跟着还有炮弹落进这个院子,他跟着炮弹的爆炸击毙离自己最近的鬼子,打死了那两个带着手枪的。最外面那个老回头看二麦花的鬼子,忽然想起不对。既然是个老傻子,遭到炮击,怎会聪明得躲进地堡呢?他一回头,看见的是个杀气腾腾的手持双枪的老兵,另一个鬼子也看到了。他们一起举起三八枪,后一个向他瞄准,被二麦花的左轮一枪打爆了头,先前那个狡猾点的鬼子一刺刀扎过来,二麦花急忙往右边一倒,刺刀刺穿了左臂,但是二麦花还是坚持着把左轮剩下的三发子弹全打进那个鬼子的胸口。
二麦花站起来收起左轮,炮弹不断在外面爆炸着,他把1911交到右手,仔细翻看着鬼子,没死透就补枪。然后摸出鬼子身上的急救包,用牙齿和右手把左臂的伤口绑起来。然后翻兜,鬼子军官身上有手表一类值钱的全扔进暗洞里。拿出鬼子军官身上的证件看了看,一个上面写了中文的“高树嘉一”,另外一个叫“铃木”什么什么的日本字,看不懂。想想也许能卖钱,也扔进了地窖里的暗洞。
外面炮声继续轰鸣。但老汉过去听惯了这样的声音,这爆炸声对他很是受用。
最后当然是他想要的,那两支手枪。他把手枪拿出来,看着眼熟。忙又打开滑盖,掏了半天把一只9毫米鲁格掏了出来。对着外面沙尘弥漫的阳光仔细对照着看,看了半天说了一句,“妈的,寨货,赔了。”
尽管看不上,可毕竟是枪,也能卖钱的。二麦花把手枪收进套里,从鬼子身上整个摘下来,小心翼翼把枪套枪弹和枪一起放进暗洞里。然后又把鬼子兵的步枪、刺刀和子弹手榴弹同样摘了下来。
最后该清理痕迹了,老汉虽然瘸,但是有把子力气,他把鬼子尸体一个一个推出洞外,让八路军的炮弹替他清理。
等炮声停了,他一跃而起,一瘸一拐飞快地把步枪扛到房里,房子已经炸塌了,他使劲用好脚踩开一个滑盖,把步枪藏进去,然后把鬼子的死尸,此时已经有几具被炮弹拆成零件了,一个一个全扔到街上去,然后又爬进地窖躲了起来。他不想让人看到鬼子死在他的院子里。
炮弹又打了过来,这次是大家伙了。二麦花听得出来,120毫米重迫击炮啊,中国除了我,还真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爆炸声呢。天哪,这下要命了,刚才这地窖顶上,已经挨了一发了。这要是再被120打中。就当真活不成了。没有办法他坐在暗洞的盖上重新开始数炮弹和八路军的炮,在村庄遭到重迫击炮轰击的时候,村外鬼子步兵也在遭到75野炮的轰击。二麦花总共数出了18门野炮和18门重型迫击炮。
………【第33章 师部在前进】………
两封电报摊在桌子上,三人在围观。一份报告韩先楚违背党的路线,用大洋扩军;一份报告赵玉琨逃亡,难以追击。此人无任何国家民族意识,可以肯定其如果逃至石家庄或北平,会立即向日军透露他所了解的所有的山里的情况,此情况包括八路军在平山县目前拥有687,688,和独立团三个老八路主力团,以及新建立的第689团。四个团都有60迫以上火炮42门。还包括前三个主力团目前已经扩军三倍。还包括太行山里可以给他们不断提供用不完的子弹和炮弹。
其实无论是朱德总司令,还是聂荣臻和罗荣桓,都是要断然否定韩先楚用银元扩兵的想法的。这完全不符合tg的建军路线。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形势的尴尬。日军则至少现在多半还没有完全理解5450这里的事情,如果理解了,恐怕14和108两个师团立刻就会全军扑了上来。现在赵玉琨逃亡,大大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八路军至少需要八个老的精锐主力团才能与这样兵力的日军抗衡。
现在,虽然685团和686团赶到了5450区,兵力却仍然不敷使用。
更为尴尬的是,6个主力团都是必须用于长期持久抗战的火种,不是拿来拼消耗的。而日军则不然,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建立了比中国现代化得多的现代兵役制度和民族意识,如果需要,他们在短期内完全可以调集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大炮。5450的大炮虽然也不少,但是八路军短期内却没有足够的炮兵来使用它们,甚至没有山区道路把这些大炮运出山去和鬼子作战。
要想通过扩军来获得部队,至少半年以内是无法通过军政训练去提高其战斗力,达到战争所要求的程度的。那样的部队无论是用组织人民闹革命的方法建立起来,还是用大洋扩建,都不能用于和日军的正面作战。
三人在分析了上述这些事实之后,聂荣臻重复强调了他一直以来的想法:“总司令,荣桓,我认为目前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至少把日军迷惑半年以上。才能考虑进一步的打算。”
“这是显然的,最好是能发展一两年时间再说。”罗荣桓说。
朱德说:“有些情况还是需要中央的讨论和安排的。我看等少奇他们来了再说吧。不过,我认为目前确实应该把战斗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韩先楚这个事情你们的意见呢?”
他们此时并不知道,黄克诚和康志强还没赶到战场,韩先楚则在东鲍庄的掩蔽部里一根一根抽烟,不过他抽烟却不是思考黄政委和康政委的事情,而是在那里苦心孤诣,琢磨怎么干干净净地吃掉日军这个联队,他胃口可大了去了。
“韩先楚这个两块银元,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过我觉得既然咱们不差钱,那还是应该先把当前这批银元发了,取信于民嘛。另外,如果必要的话,我认为临时恢复一下28年的军饷制度也无不可。”聂荣臻说。
罗荣桓则紧接着说:“不不,不能因为缺兵就这样。长远看对军队的政治建设还是不利的,形成了制度将来要扳回来更难。这次既然你说取信于民,我觉得可以来个下不为例。以后恐怕就不能这样了。咱们还是向中央报告一下这件事吧。那边还需要先通知一下黄克诚,暂时只是批评韩先楚一下,帮助他提高认识。目前还是山外这场战斗怎么个打法更重要。是不是师部带一个团先出去一下,由师部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朱德点点头:“我看可以把**他们召集起来商量一下。”
把**等重新召集起来开会后,集体的意见大体同上。徐海东听到这样的事情,心里别提多着急了,马上要求让自己立即去前线。但是其他人都劝他先把病养好再说,要相信师里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师部率685团先出山。后来到总参谋部作战室一了解情况,韩先楚目前还要旅里给他更大的兵力支援,想一口吃掉117联队。于是事不宜迟了,**和罗荣桓立刻率115师师部和685团出山去。同时给689团发了个电报命令,要他们停止围歼日军第117联队的计划。聂荣臻叫醒了韩振纪,一起送115师到洪子店。他主要是想看看这段山路到底难修在什么地方。
一路上韩振纪给大家指指点点,那里需要用炸药炸开悬崖,哪里需要修成盘山道绕开山涧。聂荣臻一边听一边点头记录。最后他问韩振纪:“你在大渡河,走过铁索桥吗?”
“铁索桥?走过啊。政委的意思是?在那两条山涧的地方修铁索桥?我这里钢索和铁链可都没有啊。再说,铁索桥那种桥,105和155的大炮,还有汽车,施工机械,都不可能过去吧?”
“没有铁索,你不会用棕绳吗?大炮过不去,你可以把炮拆成零件,然后用绞盘从棕绳桥拉过去啊。你可以做一种小木车,放置大零件,用几个战士在桥上跟着走,控制小车的方向。然后桥那边就用马拉,或者用绞盘把大零件拉过去。用这种方法我觉得可以通过几个比较险峻的路段,然后在好走的路段分段分工运输就可以了。”
“哎呀,政委。不知道行不行。我可以试试。不过,棕绳的问题靠我也解决不了,咱们到了4分区找周司令和刘政委发动群众吧。只不过,棕绳桥的那边就肯定不能用机械施工了,进度也肯定会很成问题的,这方面肯定也需要军分区的帮助,需要人力财力恐怕是大量的了。”
罗荣桓在一边听了笑言:“修桥修路,这个使用银元倒没有路线问题,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好还是能找到钢筋,让我把水泥桥梁架起来。”韩振纪说道。
687团听说赵玉琨逃跑后,派出两个比较可靠的营分途向南北追击。最后追踪侦察的结果表明,这几个家伙跑到铁路线上日军据点后,已经被鬼子用火车接到石家庄方向去了。两个营无奈只得返回。
就算是外星人的高科技造的炮,也不能长时间持续炮击,炮管要受不了的。所以八路军炮轰了一个小时以后把炮停下来冷却和维护。没想到村里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