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450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扩军的要求不同了,部队编制小,从缺员扩军到满编,对战斗力往往影响不大,可现在5450的大仓库却要求八路军十倍百倍地急速扩军,这样扩大的部队,质量就没法保证了。115师各团出征时,大约都有两千左右人马,战争打到此时,各个主力团都有一些伤亡,再加上派出一些人员建立根据地和游击队,所以老骨干都只有一千还不到一点的样子。可是部队却没有缩小,反而是扩大到了日军的“联队”相同的规模。比如**此时的685和686团,经过平型关和广阳等伏击战的损耗,人数不减反增,都有3700人左右的人马,而且单位的战斗力也没有下降,反而是兵强马壮,战斗力极强。贺龙的部队此时也是差不多的状况。这是因为每两到三个新兵,都有一个红军老兵带着呢。
然而八路军团队的战斗力,发展到37年底这个时候,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本小说这个位面里,都迎来了开始快速下降的转折点。历史上是因为向东方的大规模扩张,不断扩建新的部队,使思想过硬的百战老兵的成分稀释过度。本小说里,直接的战斗力下降的原因也是老兵成分的稀释,不过却不是因为向东开辟根据地,而是由于保卫5450地区的需要,要准备正面迎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所以必须采用“常规方式”扩军。稀释了十倍百倍出来的新部队,就算是有5450这样的武器,上了阵也是白给。
聂荣臻在听说了“红24军”的事情以后,当即大喜。此时徐海东已经获准休养,用诺基亚的新西药治疗肺结核,旅政委黄克诚便立即率领旅直属部队和688团出山。以红军和红军部队合编的名义,杨成武独立团,687团,688团一起,当即把“红24军”的有战斗力部分给瓜分了个精光。三个“团”也顺利建立了“团部”到营部之间新的一级指挥机构--大队。至于柳放王建洲等人,则改编为一个只辖有一个“红70师”的河北抗日游击军,由各个主力部队派出了总计三十几名干部做他们的骨干,为了不影响王(冯)老爹在平井获各地的“生意”,游击军王建洲政委也化名为王溥。
至于“红24军”以富贵大爷为首的那些老弱妇孺们,也有用处,经过了宣传队的教育培训以后,各回各的村子,成为新建立的边区根据地政府在当地乡村的骨干人员。
-----------------分割线------------------
“石清泉!让你的三排派一个班,到右前方大石头那里去,从那里射击!”这是韩先楚站在回舍镇南山的树丛里,用望远镜观察新组建的二营用步枪压制炮楼上伪军枪眼。刚才右前方那个枪眼,向他这个方向打了一梭子机枪,吓了他一跳。
把军分区送到了洪子店后他们先在洪子店附近扩军,洪子店周围,在滹沱河沿岸,村庄还是比较密集的。在分区干部努力下,加上十里坪一战的声威,二营很快扩充了五百多名新战士。
沿着滹沱河在温塘回舍大路北边,是一条叫做驴山的小山脉,小山脉里人口还比较多。分区干部和第一第三两个营,在689团政委康志强和参谋长胡继成率领下到驴山山脉里面建立根据地。
韩先楚和旅政治部组织股长黄惠良则率团直属队进军温塘,发现日军已经撤走后,黄惠良和团直属队,炮兵,辎重,工兵等等,留在温塘一带开展根据地建立工作,并且把温塘建成一个临时的兵站。韩先楚不耐烦干这个,也不大会干,就带着二营的新兵进山训练,没两天他就通过老乡发现回舍镇只剩下一个营的伪军,便带领二营的新兵们上门去欺负他们。
他命令每个连负责一座碉堡,每个班负责封锁一个枪眼,就拿这些炮楼开始给新兵练枪法,直接和伪军的机枪步枪对射。虽然有一些伤亡,但是这种绝对优势的包围对射,也没有太影响新兵们的士气。
他刚刚向石清泉的连队下达了命令,一个随行小参谋来报告,收到旅部发的命令了。他拿过来一看,原来是红一师在灵寿受阻,命令687团带上大炮去支援。韩先楚一看便望着回舍镇的据点沉思起来。
他这几天有点想打下这个镇子,689团的炮兵此时正在温塘那边由冯志湘带着训练,他找到冯志湘和黄惠良,商量用大炮攻打这个镇子,可是冯志湘一年经蛇咬十年怕井绳,一听这个立马摇头,明摆着镇子里大部分老百姓都没有撤出来,据说里面有好几千户,上万人呢,这要用大炮一轰,旅长非tmd枪毙我不可,说啥也不干。
没办法了。一个新营,要想强攻伪军这个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虽说排长以上都是老红军,但是班长却都是山里入伍的“老兵”所组成。现在让他们守阵地还行,要完成复杂的进攻动作是很困难的。这些天他一直在琢磨怎样让这个营的伪军出来。把他们拖进野地里面打,但是用上很多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招数逗弄伪军都不管用,里面不光伪军在戏文里就熟悉这套,鬼子也都是会说中国话的中国通。这套小把戏对他们不起作用。
到后来,新兵们越打越准,一颗一颗子弹接连不断钻进枪眼,鬼子就更不敢出来了。
现在听说687团要带着炮兵去打狗台疙瘩,韩先楚立刻来了精神。立刻命令发出了两份电报,一份是给政委康志强的,命令第一第三两个营,立刻前往回舍到平山的大道附近活动,伺机打伏击。一个发给冯志湘,让他立刻带一门75平射炮过来。一门平射炮还可以,冯志湘这下没什么说的了,马上执行。
同时他和687团那边直接建立了无线电联系,等那边开始攻城,他在这边就命令颜东山和张天云立即率领一三两个营埋伏好。然后来个围三缺一,只放向东的大路可以出去。然后用冯志湘那门75野炮开始直瞄射击,给村边几个碉堡一个一个开始点名。三个不要命的鬼子强压着伪军一个排留下,牵制韩先楚,其他的鬼子伪军便从镇子东边大路没命向平山跑去,然后一头扎进了两个老红军营的包围圈。颜东山他们本来只用轻武器就能消灭这些伪军,但颜东山和康政委都是红军随营学校和抗大的教师爷,打仗有板有眼的,他们还是觉得有炮就应该用炮,开打的时候还来了一个十分钟炮兵火力准备。嘿。剩下就不用说了,几个鬼子穿的和伪军不同,早让八路瞄上了,炮火一停,机枪步枪弹如雨下,全往他们身上招呼,颜东山一命令冲锋,伪军活着的全降了,还帮着八路打活着的鬼子。有个鬼子钻进一片庄稼地,趴在地上装死,那边三营冲锋时候路过,一个战士踩了他一下,他就站起来了。居然还挺老实,让他走他就走。这是他们抓到的第一个活鬼子,宝贝得不行。康政委立刻让贺大增教导员亲自带领一个连的老红军,把他押到团长那里去。
韩先楚接到政委伏击成功的电报,知道还抓到一个活鬼子,立刻叫来金绍山,“你亲自率领一二连,多带手榴弹打进去。听着,要用最猛烈的火力,猛打猛冲,要一边打一边喊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
说完,他把团旗接过来,交到金绍山手里。这是很不寻常的,红四方面军原来有旗手这么一说,但是在陕北上红军大学时候,已经认为这种编制和战术不适合现代火力下的战场了。现在他又拿起了团旗交给金绍山,这面团旗是一面红旗,红旗左上角画着镰刀斧头图案,旗根一条白布,上面用黑墨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七十八师第二三三团”,旗杆前端是个铁枪头,枪头下缠着一穗红缨。
他这是为了新部队培养作风和士气考虑的。
看着史钱寿和石清泉的连队摸到了村边,韩先楚命令:“炮兵停止射击!吹冲锋号!”
史钱寿亲自当旗手,冲锋号一响起来他就猛冲,几名冲锋枪手在他身边掩护。扫射那些敢露头的鬼子和伪军。金绍山也在后面紧跟着他们连冲进了镇子。
伪军在镇子四角的炮楼早轰垮了,一个排也大部分伤亡,村里除了打死两个鬼子费点劲,其他一切顺利。史钱寿打着旗子冲锋,大喊大叫地指挥战斗,连根毫毛也没有伤到。最后只是在石清泉连冲锋的这边还剩下稀稀拉拉的枪声。
韩先楚看到战斗差不多了,便向身边人一挥手,“走!看看去。”
………【第26章 日共党员】………
易大猫被任命为689团工兵连长了,他见冯志湘要带一门炮攻城,就也带了一个工兵班,50公斤炸药跟来了。韩先楚要进入战场,易大猫便带上工兵班和炸药自动跟上去当卫兵。
韩先楚到了响枪的地方,是个普通人家的院子,院子主人家此时全都跑出来了,是一家杂货买卖人。金绍山和石清泉领着十几个战士正在门口。
“怎么回事?”韩先楚问。
金绍山:“有个鬼子钻到这个老乡的地窖里了,一时没办法。还打伤一个战士。”
韩先楚皱起了眉头,“你不会用手榴弹炸了他?”
“没有用,老乡说里面有装菜用的藤条筐子,准是躲在筐子后面向洞口打枪。我正安排火攻呢。”说完,他看了一眼易大猫,“你小子有办法吗?这可不能埋50公斤一大包了吧?”
“里面有人封锁洞口吗?”易大猫问。
“有”
易大猫听了,让两个工兵给他搭人梯,他和另外两个工兵带了5公斤一包炸药翻墙进去了。他进去以后,一个前仆趴在了地上,正好在里面四个战士跟前头对着头。
易大猫看了看他们,四个人中果然有一个肩膀挨了一枪,已经包好绷带了,绷带全让血染红了。
“谁是小组长?”
“我。”那个头对头的战士对他说道。
“注意掩护我。”易大猫说完,溜着墙边爬了过去,他顺着墙边到地窖跟前,估摸这个地窖的深度和顶盖土层的厚度。看了一会儿,他爬回来命令那个组长掩护好,又从墙头翻了出去。
“团长,一斤炸药足够了,我看过了,保证把他炸晕,咱也抓个活的。”
“一斤够吗?”
“我看了,只要在顶盖挖个坑就行。我这里有做好的10秒的**,团长,现在我用这种新式炸药很熟练了,心里有谱,万无一失。对吧?金营长?”他对团长说完,又扭头问金绍山,向金营长求证。
金绍山听了笑了一下。
韩先楚正看着他把那个五公斤的炸药包拆开,分出大约十分之一,准备做个半公斤的小炸药包呢。那边贺大增带着俘虏来了。
贺大增陕北人,大嗓门,对韩先楚说:“这鬼子会说中国话哩,据本地战士们说,还是天津卫的口音呢,他说在天津生活过五年呢。在中国当了五年的特务。他说他有重要的事情,要找中国的大太君。”
然后他对那个鬼子说:“青木阳介,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八路军最高首长了,689团团长,也就是红军第78师师长,你有什么话对他说吧。”
“哈依,将军阁下,我叫青木阳介,能不能跟长官单独说几句话?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高级长官才能听到。”青木板直着上身鞠了个躬。
“过来。”
韩先楚带着他朝街道另外一边走,贺大增一看,示意金绍山在原地指挥,自己拔出手枪跟在后面。
那个叫青木阳介的鬼子回头对他说,“请放心,你们搜过我身上,没有武器了。”
韩先楚知道贺大增不放心,但是他自己也觉得贺大增这个陕北大汉跟着自己放心一点,就对鬼子说:“他也是八路军的大太君,你没看出来?让他也来听吧。”
等走出几十米,青木阳介忽然开口,低声说道:“我是日本**党员,你们可以通过共产国际调查我的。”说完他弯下身,把左脚皮靴脱下来,交给贺大增。
三个人都站住了。贺大增接过皮靴看了看,后跟是用粗线缝上的,便摸出一把匕首,撬了几下,把后跟撬开。里面有一个小本子,打开看看,中文字很多,看得出来是日本**员的党证。
**的生存环境恶劣,所以**是没有党证的。贺大增在中央红军到陕北前,经历过陕北的肃反,对这种事情还是警惕性很高,很敏感的。
他对韩先楚说:“既然这样,我认为在没得到上级确认之前,我们不能认可他的身份。”
当初在陕南时候,韩先楚对杀死俘获的杨虎城部队中的地下党员就有点不同意见,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有经验。“可以这样,先看看他能不能劝那个地窖里的鬼子投降吧。”
他转身冲院子方向喊:“易大猫!先别行动!”
他们走回去,韩先楚对金绍山说:“金营长,先别打,让这个鬼子试试看,能不能劝降。”
“里面是哪位?我是青木阳介!”青木为了让八路军听得懂,用天津话喊了一句。为了让八路军听懂,他一直用天津话向里面喊话。
“青木!怎么回事?”里面的鬼子用日语喊了一声。
“是木下秀成啊,木下君,我被八路军抓到了。平山的人已经跑回石家庄了,我们遭到伏击,被消灭了。”
“哼,是青木君被消灭了吧。我还没有呢。”
“木下君,别嘴硬了,几天之内,甚至可能一个月之内,援兵都不会到的。这一点你我都知道。他们要弄死你,办法很多,很快就能办到。这个你也应该清楚。”
“青木君这是在劝降吗?这会遭到秀成的鄙视吧?木下秀成和你这种文化人不一样,秀成天生就是天皇的武士,仙台的武士。和东京来的喜欢胡思乱想的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呀。”木下秀成前面还用日本话对话,这句却换成标准的上海式的慢速“国语”,就像三十年代中国电影里面那种。
“仙台武士?秀成君,一个日本武士,他的天职是什么?是保卫日本,保卫天皇,对吗?”
“对。”木下秀成答道,“你别跟我绕弯,武士的天职,我比你清楚,为天皇陛下开拓疆土,征服劣等的异民族,也是我的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
易大猫在一旁听了大怒,“把这个小日本带走吧,不要听他们废话了,让我来。”
说着,他拿了一把小铲子,和包好的一小包炸药又翻墙进去了。他爬到地窖顶上,轻轻挖土,挖了一尺深一个小坑,把炸药放进去,然后盖上土压好,猛一下拉着拉发引信,迅速跑到那几个战士那里趴下,十秒钟后,轰一声,炸药炸了,易大猫和两个工兵没等尘土落下,就向地窖扑去。地窖顶盖果然被炸穿了一个小口子,易大猫从地窖口冲进去时,里面被爆破口射进来的阳光照得很清楚,那个叫木下秀成的鬼子倒在一堆柳条筐后面,浑身都是血。他的手枪扔在一边,易大猫急忙抓起那支手枪,那是一支王八盒子。两个工兵把鬼子用绳子捆起来,拖到地窖外,摸摸胸口还有心跳,果然还活着呢。
这时,一个无线电兵跑来报告韩先楚,“政委电报!”
电报写着,
韩,金,贺:
平山之敌据说已经逃走,我率一三营去平山看看,伺机取城。
康志强。
见金绍山和贺大增也把脑袋凑过来,韩先楚就把电报递给他们看去。自己略微考虑了一下,然后迅速手写一份命令,让他带给冯志湘。冯志湘此时还在山角上守着那门75炮呢。他命令黄惠良带领一个警卫连和一个辎重班警戒兵站,其余炮兵辎重都由冯志湘带着到回舍镇会合,前往平山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