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中午,从基尔出发的两个德国鱼雷艇支队也抵达了这座荷兰港口,这些轻型鱼雷快艇不仅可以执行鱼雷攻击任务,每艘还能搭载枚水雷执行布雷任务,自战争爆发以来它们也曾多次参与在德国近海的布雷行动。
在德军士兵的努力下,水雷装运工作迅速完成,连同由塞茨筹集的船只,一共17艘荷兰船已经做好了出发准备,它们每艘搭载|等的水雷,为了尽可能不被英军识破,这些水雷或是隐藏在货舱之中,或是在甲板放置位置再临时加盖一层伪装用的木板。直到行动开始时,船员们才被告知此次行动的目的地所在,而20艘德国鱼雷快#+充燃料后也将随它们一同出击。
下午2左右,一切准备妥当,张海诺亲自站在阿姆斯特丹的码头上目送这支特殊的舰队出征。一个小时之后,冯。罗德将军按照指示让自己的部队发出明码电报:若干荷兰船只私自出海,各部如有发现可不加警告予以击沉。
接下来的一个整个下午,空气中不断重复着这条电文,其间偶尔夹杂着在荷兰近海发现不明身份船只、“准备予以扣押”的电报,当然,这一切只是做给英国人看的。等到天色渐暗的时候,先前出发的那些荷兰船只已经驶过了比利时海域向着敦刻尔克航行,一旦在途中遇上英国军舰,它们将发出灯光信号:“我们是荷兰人,请指引我们前往英国!”
这时候英国军舰一般会要求登船检查,而一两艘德国鱼雷快艇则会“恰巧”出现在远处海面上,或是以鱼雷攻击德国军舰,或是且战且退吸引英国舰只跟上去。由于采用了技术成熟的戴姆勒柴油发动机,这些德国鱼雷快艇在航速上拥有相当的优势,续航力也足以应付在荷兰和多弗尔海峡之间百余海里的机动要求。英国军舰自顾不暇,自然谈不上检查那些从德军占领区逃离的“荷兰船”,而由于参与发电机行动的民船不计其数,这些荷兰船趁着夜色轻而易举的混入其中,并在不为人们注意的情况下悄然在英国船队航道上部下水雷——这种布雷的精确性似的它们对英国船只的威胁远大于空中布雷。
夜幕降临后,集结于阿姆斯特丹的德国海军轰炸机和运输机已经达到56架,两艘德国驱逐舰也从德国本土运来了航空燃料,加~空军仓库里的“存货”,这些飞机很快重新装满了燃油并起飞前往敦刻尔克海域,因为航程比从德国本土飞往敦刻尔克少了一半,它们赶在英国人作出反应之前便将百多枚水雷不下,而在第二天黎明以前,部分德国鱼雷快艇也成功穿过英国海军的警戒线在敦刻尔克港外布雷,尽管损失了两艘鱼雷艇,但它们布下的水雷将对英国船只造成极大的威胁。
后来根据官方资料,530和31日,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英军分别从敦刻尔克撤出5。4和6。7万名联军士兵,但51日夜间的布雷行动使得英军的海上撤退行动再次陷入危机,在英国舰队重新开辟安全通路之前,共有19艘英国舰船触雷沉没,随船沉入海底的联军士》::人,更重要的是扫雷行动明显延缓了英军的海上大撤退,再加上德国空军在天气转晴后的疯狂出击,整个6月1日,联军仅从敦刻尔万人,创下了自528来的最低记录。
日落法兰西 第18章 罗马假日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17 本章字数:4281
最后一架He5拖着弹痕累累的身躯降落在阿姆斯特张海诺明白,自己的一时之计已经过了“有效期”——只要英国海军加强空中和海上戒备,这些水上飞机和小型舰船便很难再进入多弗尔海峡布雷。
这一天距英国人开始发电机行动刚好过去了整整一周,已经有近20万英法军队成功从海路逃离了德军包围圈,并且每个小时都有更多的联军士兵撤离敦科尔克,对此张海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候他也会问自己,当初选择留在德国海军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加入陆军或者国社党发展,他也许就有彻底改变敦科尔克大撤退的机会。然而这样的设想没有人可以解答,何况战争已然开始,任何后悔或者懊恼的想法都是多余的。
清醒的审视战场之后,张海诺旋即向海军司令部发去电报,向雷德尔报告了新一轮布雷行动的进展,并主动要求提前结束这一次的布雷行动。海军司令部很快回电表示同意,于是张海诺将那些从海军抽调而来的鱼雷艇和水上飞机派回各自基地,征用的荷兰民船也移交给了冯。罗德将军。在这之后,他带着彷徨的心情乘飞机返回德军的大本营。
尽管大批英法军队从眼皮底下溜走,但德军统帅部的气氛却还不算太糟,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的部署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如今法国人手里只有六十几个师可以用来保卫剩余地土地,其中满员的还不足一半。他们匆匆构筑的防线在德军将领们看来难堪大用,从敦刻尔克逃走的英法军队由于丧失了装备和士气,短期内也难以重回战场。以目前德法双方的战场形势而言,胜利对于德军来说并不会比突破马斯河防线更难。
和将军们一样,阿道夫。希特勒也一扫西线战役伊始的担忧而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一面,他在言语中一而再的向手下表达了自己地策略,那就是给法国人狠狠一击,再请他们好好品尝德国在1918所遭受地那种屈辱地滋味。
“我的海诺。听说你的布雷行动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别灰心。那些失去战斗力的人到英国只会将失败的气氛传染给每一个英国人。让他们看看清楚,和德国作对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一见面,德国元首非但没有责难或者嘲笑张海诺,反而自信满满地安慰起他来。乍一听这些话很有道理,可张海诺又怎么会不清楚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盟军一方的意义和作用呢?然而种种尝试皆已失败,他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尊敬的元首,愿您的英明能够带领德国一直走在胜利的道路上!”
这话中的含义恐怕只有张海诺自己才清楚。希特勒欣然接受了这个“恭维”,然后说道:“接下来的作战行动将由我们地陆军和空军掌控,海诺,我准备交给你另外一个任务!”
张海诺一时间猜不透对方地用意,“噢?是什么样的任务?”
希特勒背着手在他的大台子旁走了几步,“我想你也许还不知道,我们地意大利盟友已经抛弃了之前的保守态度,他们现在强烈的渴望战斗!”
这倒没有什么可让人意外的。张海诺淡定的说道:“尊敬的元首。这么看来意大利已经做好参战准备咯?”
希特勒没有说“是”或者“不是”,而是以一种轻蔑的口吻说道:“在我们进攻波兰之前,意大利元首写信告诉我他的国家在1943以前还达不到参战的要求;在我们进攻法国之前。我们的这位朋友依然认为敌人过于强大而自己的准备还很不充分;现在情况突然变了,他们好像突然得到了罗马帝国的精神力量,意大利军队变得极其强大!”
德国元首是以一种认真的表情说出这番话的,而几步之外的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的冷笑才是德国高层对于意大利参战这个问题的真实看法。
希特勒默许了将领们对意大利人的嘲笑,事实上他自己也曾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表达过相似的见解,他接着对张海诺说道:
“我昨天收到了意大利元首一封措辞热情的亲笔信,他要求我派出一个专业的军事交流团前往他的国家。我想他的陆军和空军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但他们的海军在地中海还是非常有实力的!海诺,西欧的敌人将很快屈服,不管英国人会不会妥协,只要我们继续扩大德意志的生存空间,地中海的资源迟早会为我们所用!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到意大利去看看,回来后告诉我你对我们盟友的海军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任务并不难,考虑到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在法国陷落之前不会有大的行动,张海诺便应允道:“乐意效劳!”
希特勒摆出一副老好人的姿态扶着张海诺的手,“啊……也用不着太紧张,海诺,作为德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指挥官,你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长时间的执行作战任务,暂时休息也是应该的!相信地中海的阳光能够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相信现在的意大利元首对我们的将领将充满比阳光更为炽烈的热情!”
说罢,他带头笑起来,凯特尔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声,唯独张海诺还有些不明所以,但如果他知道当年某人作为希特勒的特使前往意大利时所受到的冷遇,就不难理解他们在谈到意大利时的态度了。不过嘲笑归嘲笑,由于意大利法西斯的“先进性”以及意大利的战略位置,他们仍需不断笼络这个盟友——在西线战役之前,德国可没少经过西班牙和意大利运入宝贵的战略物资。而看似强大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遏制住英法舰队的情景也是德国非常乐意看到的。
在海军司令部的支持下,张海诺很快挑选出一批由职业军官和
术专家组成的海军团队,就在德军最终占领敦刻尔克4,~'。员中,除了前陆军参谋长、德国步兵上将冯。埃德沃克算是声名显赫之外,其他多是些不太出名地人物——退役将领、技术军官以及一小撮政客。由于西线战事正酣,这支特殊代表团地出行在德国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一路上人们谈论地也多是西线的战局。对于敦刻尔克的最终结局。军官们大都表示遗憾。因为在完全控制了战场的情况下仍有将近30万英法联军通过海路撤离,德国海军在这其中几乎没有但人们处于惯性思维还是将之归咎于德国海军的无能,为此张海诺和他的海军同僚们一路上没少“收获”各种非常规的眼神。
正如人们对历史地了解那样,敦刻尔克的巨大成功依然没能挽救法国的命运,就在敦刻尔克之役结束的第二天,6月5日。德军开始了西线战役第二阶段的行动,百万德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法军防线,尽管法军官兵依照上级训令死守阵地、凭借“刺猬”据点抵挡德军进攻,但实力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在德国人再次挥动的“镰刀”面前脆弱无力。以摩托化军为先锋,德军在两天之内便让消极防守地法军漏洞百出,这一次隆美尔指挥地第7装甲师又冲在了前头,当德国军事代表团抵达罗马时,这个装甲师已经逼近了赛纳河畔……
在意大利首都。张海诺一行人果然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欢迎。但明眼人不难看出意大利人的热情和德军在法国战场上地节节胜利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德国人抵达罗马的当天,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亲自接见了这个代表团的主要成员,然后便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欢迎宴会。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乐此不彼的在这些场合发表看起来**轩昂的讲演,一部分意大利人对于参战的狂热也确实让德国代表们感到吃惊,但在更多的意大利军人和官员们脸上,他们看到的则是对参战的顾忌和忧虑——反对名单中甚至包括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元帅和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的大名。
张海诺等人虽然希望自己的意大利之行尽快转入正题,但墨索里尼的热情挽留使得他们在6月10意大利正式参战时仍滞留在罗马,所谓的军事观察和交流活动自然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当天下午6点,德国代表团在罗马威尼斯宫的贵宾席上旁听了这位意大利独裁者的宣战讲话,然而他充满**和狂热的讲话以及罗马市民暂时的支持并不能掩盖这个国家在军事准备上严重不足的事实。第二天,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总算认认真真坐下来向德国同僚们介绍了意大利的战争准备情况,但这种介绍同之前相比却多了不少抱怨成份:
意大利陆军虽然号称有200武装部队,但其中一半属于边境卫队、殖民地警卫队之类的民兵组织,其装备和素质均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且缺乏足够的训练,战场上难堪大用,而即便是剩下的编为近百万正规军,目前也存在着严重缺乏坦克、大炮和卡车的情况;意大利空军拥有近1800架作战飞机,规模看过时,受到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事的拖累,空军的更新换代计划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海军貌似强大,实际情况也非常不乐观,计划中到1942年拥4新式战列舰4现代化改装战列舰的主力舰队,现在却只有2一+;。2杜伊里奥级的改造工程尚未结束,新战舰“维内托”号与“利托里奥”号正进行最后的舾装,“罗马”号和“帝国”号还刚刚下水,而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区域的力量则包括11艘战列舰、3航空母舰和23艘巡洋舰,是意大利舰队的3还多。
对于意大利的参战形势,德国统帅部事先虽有估计,但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时,稍有见识的人都会为这些数字感到失望乃至悲观。冯。埃德沃克将军毫不客气的责问意大利总参谋长:“你们就这样参战?你们就这样让你们的士兵上前线?”
巴多格里奥摇摇头,“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他坚持要这么做!”
墨索里尼的孤注一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个人的野心和狂妄无知,而在这个军事会议上,德国人所得得知的唯一听起来不那么糟糕的消息,就是意大利潜艇部队已经被派遣到地中海域并随时准备对英法舰船发动攻击。就历史而言,意大利潜艇部队也许是整个意大利军队中表现相对较好的一支,但张海诺知道德国统帅部显然不能把掌控地中海局势的希望寄托在这支规模有限的部队身上。
双方高级别的军事会议结束后,失望的冯。埃德沃克将军便提出带着代表团中的陆军人员前往阿尔卑斯山观察前线意军的行动情况,空军人员留在罗马准备考察意大利的飞机工厂。在征得意大利海军最高指挥官、海军参谋长卡夫尼亚里上将同意之后,张海诺则带着他的同僚们前往意大利主力舰队驻泊之地塔兰托军港进行所谓的军事观察。在那里,他们由意大利舰队司令康皮翁提上将陪同着参观了战争状态下却远未达到战争状态的意大利舰队:舰员训练不足,缺乏诸如雷达之类的先进技术装备,更加糟糕的是海军的燃油储备严重不足。凭借这支舰队去遏制英法在地中海的力量,在许多人眼里纯粹是一种奢望。
日落法兰西 第19章 大战略(1)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17 本章字数:4369
真正的意大利海军,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强大,但人想象的更好!”
当张海诺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飞速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欧洲历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德国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闪击战术在法兰西的大地上创造着奇迹,而他作为德国海军的重要组成份子,如今却身处相对安静的意大利南部,静静的思考自己一直以来所困惑的问题。
英国人已然成功导演一处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的战败也将毫无悬念,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的步伐将走向何方,张海诺虽然不是决定者,但他早已决定不单纯的置身事外——到1945时德国海军只剩下一艘“不死”的“欧根亲王”号的惨淡景象,他实在不愿亲眼见到。
本着此次来到意大利的最根本目的,张海诺在台灯下翻开了草稿纸,这一个星期以来意大利海军官员热情的带着他和他的下属们走访了意大利本土的各个海军基地,地中海北岸的风光自是迷人,可惜张海诺无暇欣赏,他如今更加关心的是作为德国盟友的意大利在地中海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他之所以觉得意大利海军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