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砰!”
两人用力的碰了碰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张准不太擅长喝酒,烈酒下肚,马上就脸红了。
耗子跟着端起酒杯,叫道:“玉麟,我和你喝!”
杨映菡帮张准将酒杯倒满。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脸颊更加的红了。
耗子放下酒杯,得意的说道:“原来玉麟不能喝酒,哈哈!我耗子终于有一项本事比你强了!”
杨凯德说道:“没事,玉麟,老头子也敬你一杯!”
张准急忙说道:“杨伯伯,应该是我敬你!”
说着,端起了酒杯。
杨映菡再次将他的酒杯满上。
杨凯德乐呵呵的和张准碰杯,十分欢愉。
两人一饮而尽。
杨映菡悄悄的碰了杨敢生一下。
杨敢生会意,端起酒杯,说道:“玉麟哥哥,我也敬你一杯。”
张准微微一笑,点头端起了酒杯。
杨映菡再次给他满上。
两人同样一饮而尽。
杨映菡还要倒酒,却发现酒坛已经空了,只好遗憾的将酒坛翻转过来。结果,酒坛只滴出了几滴的酒液,就再也没有动静了。她想起来了,当日张准弄回来那么多的蛇胆,都用烈酒泡着,杨凯德每天吃一个,耗费的烈酒可不少。
张准放下酒杯,含笑说道:“没关系,以后只要愿意,咱们每天都可以喝。”
杨锐锋点头赞成:“我明天还要去即墨县卖盐,回来的时候,随手打几斤好酒回来,咱们全家人好好的喝一顿。娘,小丫,小雪,都喝上两杯!我记得,上次咱们全家人都有酒喝,还是小丫满月的时候了。转眼间,十五年又过去了。”
说到后来,忍不住满脸的惆怅和感触。
听儿子说起尘封往事,杨凯德忍不住又是老泪纵横,满怀感触的说道:“白米饭,还有肉,还有酒,我们还要求什么?还要求什么?”
黄氏也是不停的擦拭眼睛,哽咽不已。
张准含笑说道:“大家今天加把劲,弄几十斤的精盐出来,明天给锋哥带去卖了,要吃些买啥,穿啥买啥,喝啥买啥。好酒也买几斤,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
杨锐锋连连点头。
一斤不错的烈酒,也不过是几十文钱,最多相当于半斤精盐的价钱,以前是消费不起,以后,这点钱是基本不放在眼里了。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这一顿饭,杨家人吃得比上次还饱。今天是纯正的白米饭,没有放任何的野菜,那个香,实在是诱人。看到了未来幸福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情都好得不得了。以前的烦恼和痛苦,暂时被放在了脑后。
吃过午饭,杨凯德、张准、杨锐锋三人,坐在一起研究粗盐提纯的生意问题。这棵摇钱树如何经营好,是至关重要的。说话的主要是张准,杨凯德父子都默默的听。不是他俩不想说话,实在这个他们没有多少机会插话。他俩的思想,怎么可能跟得上张准的思维呢?
“锋哥,我觉得……”
张准已经梳理好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的说道。
经过简单的计算,每斤的海盐,基本可以提纯出十四两多的精盐(每斤十六两),换言之,在提纯的过程中,损失并不多。尽管在提纯的过程中,有些盐水可能会被浪费掉,但是,一百斤的粗盐,提纯出九十斤的精盐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通常室温下,盐水的饱和浓度是36%左右,而海水的含盐量只有3%左右。这意味着粗盐提纯的效率,是海水煮盐的十倍以上。十口大锅煮出来的粗盐,一口大锅就能够提纯完毕。简单的说来,就是十户人家煮出来的海盐,刚好够杨锐锋一家提纯。
前提是杨锐锋不增加大锅的数量。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有如此巨额的利润,任何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迅速扩大生产,提纯出更多的精盐来。扩大规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大锅的数量了。杨家本来有三口大锅,肯定是要第一时间用上的。
张准建议说道:“明天你将三口大锅都搬回来,将积压的私盐首先提纯出来。别人晚上是不煮盐的,但是咱们不行,咱们必须晚上同样开工。要是人手不够,你看有什么办法,请几个老实点的,信得过的年轻人,亲戚也行,给个不错的工钱。”
黄氏说道:“我的几个侄子,干活不错,人也老实,我明天就叫他们来。”
杨锐锋用力的点点头。
按照张准的计算,三口大锅日夜开工的话,每天可以提纯六十斤左右的精盐。每天提纯得到的精盐,可以隔天就销售出去,获得的利润用来购买更多的大锅,更多的木柴,雇佣更多的人手,然后提纯更多的精盐。六千多斤积压的粗盐,应该不用两个月就能够完全提纯成精盐。
六千多斤粗盐,经过提纯以后,至少有五千五百斤精盐。按照每斤一百五十五文钱计算,总价就是八百五十二两银子。当初购买这些粗盐,张准只用了三十两银子,还不到这个价格的半成。剔除掉柴火、人工、运输等所有的费用,纯利润不会少于七百五十两银子。
“七百五十两银子……”
这一次,轮到杨锐锋喃喃自语了。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将来,杨家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居然可以赚七百多两银子。这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不是七百多个铜钱!而且,只要技术不泄露出来,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更多的银子。至于到底能够赚多少,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或许是一万,或许是十万,或许是百万……
杨锐锋不敢想下去了。
当然,杨家突然赚到了这么多的银子,别人肯定是要怀疑的,甚至有人是要眼红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不过,有张准扎鱼的本事在先,杨家的家境变好了,别人也是无话可说。至于眼红,那是肯定的。但是,眼红又能怎么样?护卫队现在可是掌握在张准的手中。
要抢钱,先得过了张准这一关!
【走过路过别错过,兄弟们顺手收藏一下,推荐一下!感激不尽啊!~~~】
' '
第32章 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0032)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可是杨锐锋觉得铜钱拿起来沉甸甸的,比较有感觉,同时又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玉麟,你来分配吧。”
杨锐锋将钱交到张准的手中。
杨家上下,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钱主要还是张准的功劳,交给他来分配,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再说,张准也不是外人。
张准毫不客气的进行了分配。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剩下的钱,就要用来购买铁锅,扩大再生产了。杨家屯每家每户都有煮海盐的大锅,杨锐锋买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专门到即墨县去买。
按照张准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私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精盐,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精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要是整个杨家屯都动员起来,一百五十口大锅同时开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很大。根本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海盐。整个浮山所,每天出产的海盐,都不过是两千斤左右。这个产量是很难提高的,原始的煮盐法,产量太低了。
“每个月……三千六百两银子……这是真的吗?”
杨映菡喃喃自语的说道。
除了张准之外,杨家的每个人,都无法相信这个数字。
他们以前忙死忙活,每天不过是挣十几文钱而已,一个月下来也只有三四百文钱。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每个月可以赚三千多两白银。这是白银啊,白花花的白银啊,每两白银相当于一千个铜钱呢!一时间,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做梦。
三千多两银子啊!
那是什么概念?
一亩最好的水田,也不过是卖十两银子而已!
一个健康的少男少女,卖身为奴,价格也不过是二三十两银子而已!
看到杨家人的表情,张准忍不住笑了,说道:“咱们是穷怕了,没见过钱。我告诉你们,天下有钱人多的是啊!有些富商,尤其是江南的某些富商,每年的收入就是上百万两银子。三千多两银子算什么啊?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杨锐锋使劲的咽了咽口水。
上百万两银子!
杨家人的确是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最终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金钱,还是交给张准来支配。听张准的口气,好像对三千多两银子,不怎么放在眼里似的,杨家人实在是没有这样的气魄。杨锐锋拿到银子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挖个深深的地窖,将银子埋藏起来。
张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没办法,只好将这个重任接下来。
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放的。有了钱,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每一两银子的作用。
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每一分的钱财。对于财务管理,只能是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在大的方面进行控制。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别人来打理的。他每天翻阅一下账目,有个基本的认识就差不多了。
嗯,负责记账的,首选自然是杨映菡了。在和她的交往中,张准发现,她居然懂得一些字。这在大明朝的穷苦女性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一问之下,原来是跟黄氏学的。并且,她还懂得基本的算术,同样是黄氏教的。
张准不得不对黄氏刮目相看,原来家里最不起眼的那个人,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在军户家庭,有女子能够认字,还懂得算术,实在是太难得了。
杨凯德乐呵呵的笑道:“小丫他娘是上过堂学的,那时候她家的家境还好,后来没钱,才不上了。”
黄氏显得很不好意思,却又满怀希望。她以前都是干的劳苦活,根本不需要认字,不需要算数,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居然有机会扭转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做“老板的娘”了。
张准于是将钱财都交给杨映菡来保管。
同时,为了方便杨映菡记账,张准推广应用了阿拉伯数字,并且教会她四则混合运算。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可要比打算盘简便多了,杨映菡很快就掌握了。黄氏上了年纪,领悟能力没有那么强,就用算盘记账。母女刚好可以互相核对,发现差错。
精盐销售的利润,首先当然是用来扩大生产。
在原来选址建造大灶的时候,张准就为以后的扩大生产,保留了足够的空间。现在,张准决定一步到位。大家一起努力,又建造了三十五个大灶,添置了三十五口的铁锅,将精盐的产量提高到了每天一千斤。
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积压的六千斤私盐,很快就会被全部提纯完毕。张准对此是早有准备。他已经让杨锐锋安排得力人手,到浮山所各个屯,将积压的私盐都全部购买过来。本着利益捆绑的原则,张准开出的价格是每斤粗盐二十文,足足是以前的四倍,马上就将这些粗盐都全部吸收过来了。
浮山所的其他各屯,出产的私盐同样没有人收购,各家各户的私盐都大量的积压,正在苦恼不已,听说杨家屯居然愿意开出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他们都喜出望外,急急忙忙将粗盐挑到杨家屯来。杨家屯这边倒是痛快,一手交盐,一手交钱,绝不拖欠。一时间,整个浮山所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家屯。
没有外人知道,杨家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走过路过别错过,求收藏,求推荐~~~~】
' '
第33章 有人求见杨映菡
(0033)
【走过路过的留下推荐票,不然城管上门了啊!借我三千城管,立马打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