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诸葛亮张居正那样的名臣,一些简单的公务也需要有人做,朱由校根本就没想要在重大决策上面征求他的意见。而史可法倒是非常激动,觉得皇帝是在提拔他,自己前途无量。
六君子和汪文言出来了,东林党的高层如钱谦益等只能捏着鼻子去道贺,毕竟以前为对付阉党把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那么高大,要是没点表示那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那一天不知道谁走漏风声,京城里一帮秀才举人等士林的年轻一辈也蜂拥而来,其中以御使林震南的儿子林平之最为活跃,和一群最会搞事的太学生把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敲锣打鼓唯恐京城里的人不知道,许多工商百姓也都到场围观,到场的足有数万人。
钱谦益的脸都黑了,他本想把这个事情低调处理的。现在看来,进厂狱里吃牢饭有一年多的六君子经过这件事,声誉肯定更上一层楼。
读书人出来混靠的是什么,名声啊。
在诏狱厂狱里关一段时间,等于是镀一层金,无论是怎么进去的,出来就能跟人吹:想当年兄弟在诏狱(厂狱)里如何如何。就像黑社会老大必须走的一道程序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对士林吹嘘的资历。
读书人的坐牢,那能和普通人一样吗。那绝对是铮铮铁骨不畏弓虽。暴反抗奸臣,为什么是反抗奸臣呢,因为我们读书人肯定是代表正义,那么我们反抗的不就是奸臣吗?
这是肯定的。
杨涟是个精力充沛的老头,为官清廉,牢里的伙食要比在他自己家里好,这次他也胖了。朱由校在他出狱前专门去看望慰问他,把这个顽固的老头感动得不行,直呼万死不能报答君恩。在出狱后就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引得在场的读书人和百姓一片掌声,简直跟明星没什么两样。
其他几个人像左光斗周顺昌也都依次的亮相和人民群众打招呼,表示今后一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再接再厉,为建设和谐安定富强民主的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总之,这次“出狱典礼”搞得轰轰烈烈,非常吸引眼球,成为一个月来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几个人到底做了什么为国为民的大事,老百姓们不知道,可是不明觉厉。
这一切都是楚大公知策划的,他知道怎么赢得关注,21世纪的公知经验怎么也能领先几百年,这算是牛刀小试。
就在几个人出狱后,马上被请到皇宫里,朱由校给他们看这一年来各地和六部的奏章,一共二十二箱,汪文言和六君子花了近五天才看完。
这几个人越看越是心惊,以往的种种坚持在这些现实面前是多么的可笑。而当他们看到楚大公知附身的魏忠贤的各项补救措施时候,他们如芒在背。
“朕是想让几位看看大明朝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朝廷真的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reads;。”朱由校等他们看完那些奏章后,很诚恳的对他们说。
“陛下,臣罪该万死!”
杨涟首先跪下去以头抢地,其他人也都跟着跪下去。
“朕不怪你们,国事为重,你们的本意也是好的。如今有个最棘手的问题朕想请教诸位,爱卿应该都看到这一年里五省的剿匪行动吧?如今五省流寇已平,左冷禅即将回京,朕对怎么处理这个五省总督非常为难。”朱由校叹道。
六君子和汪文言面面相觑,这帮人虽然有时候脾气臭,但为官这么久都是人精。他们心想现在朝中群情激奋几乎是一边倒的要杀左冷禅,而这个天启帝说他“很为难”,说明他是不想杀左冷禅的,要不然也不用为难了。
这是一个考试,要是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不合朱由校的胃口,说不定他一怒之下把他们送回去吃牢饭也有可能。
君子们不怕死,君子们怕像这一年那样被人利用,然后被人遗忘。在牢房里孤独的岁月里,这些人心如死灰下,想了很多事,而在阅读奏章的那几天里,心中的雄心再次被点燃,他们不想一辈子就这么埋没,于是抖擞精神开动马力的思考。
“陛下!左冷禅有功无过,不能杀!”杨涟首先表态。
朱由校松了一口气,杨涟不用想怎么做,只要表态就是救了左冷禅一命,这个倔老头看来很上道。
“但是朝中大臣非议很多,大量的奏折都是要朕杀他的,朕即便要保他,也要堵住他们的嘴。”朱由校看着这些读书的老流氓,心想这是你们的专长。
汪文言这个小吏出身的官,人称“布衣宰相”,脑子最活,一转眼就有了主意。
“陛下,左冷禅为陛下平定了五省的流寇,这是天大的功劳。之所以朝中都想杀他,是因为左冷禅做事太过操切,得罪的人太多。其实想杀他的不外乎几种人:当地利益受损的地主豪强,不法的粮商,福王等被迫出钱粮的宗室,还有士林里一些人。”汪文言恭敬的回答。
“这些朕都知道。”朱由校看着这个不是科举出身而曾经搅动天下的人,也有些兴趣。
“前三个虽然很棘手,微臣和在座的大人能够处理,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难办的。”汪文言认真的说。
“这些地主粮商为富不仁,为救百姓左冷禅做得对。而福王等宗室是陛下的家事,只需要皇上一句话就可以。”左光斗道。
“左冷禅在五省里杀贪官污吏,多少读书人的脸面尽失,而且在开封附近的二十多家几百年的官宦世家,非常有名望,在当地名声也好,却几乎全被灭族,这件事影响非常恶劣,朝中许多杀左冷禅的奏折都是以这个事件为主要理由。”周朝瑞道。
“左冷禅虽然是主持这次五省剿匪的人,关于向那些官宦世家借粮的命令是他下的,但是真正执行的却是秦军的贺人龙。”袁化中道。
“朕知道,因为这次屠戮事件,左冷禅亲自动用军队和贺人龙对峙,并且将他拿下押解回京,现在贺人龙正在诏狱里关着呢。”朱由校点点头。
“这件事,其实关系到士林的体面啊,毕竟左冷禅也两榜进士出身,所以他只能有功,不能承担这种灭门的罪过。”魏大中目光闪烁着,看着朱由校。
要是事关士林的体面,左冷禅当然不能背这个黑锅,那么黑锅要谁来背,这时候是显而易见的。进士出身的左冷禅不背,当然是武人出身的贺人龙来背,反正他的屁股也不干净,他不背谁背。
话到这份上,就不用再多说了,六君子和汪文言眼睛看着朱由校,等待他的决定。
“诸位爱卿,你们哪一位去劝说贺人龙呢?”朱由校扫视面前几个读书的老流氓。
“皇上,左遗直是左冷禅的族兄,不便出面,就由我们几个到诏狱对贺人龙晓之以大义,务必为陛下保住这位栋梁之才。”
顾大章高声请缨,杨涟、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也都一脸正气的符合,表示一定要让贺人龙独自一个人背下这个大黑锅,最好多背几个,把左冷禅给洗白了。
“如此甚好,辛苦诸位爱卿了。”
朱由校感到非常欣慰。
 ;。。。 ; ;
第四十章 非著名戏剧作家吴炳
天启帝朱由校和六君子汪文言达成一致,心情很愉快,就留他们下来吃饭。
这些老流氓们很激动,这是恩宠的表现啊,看来这一次皇上是真的要重用他们了。
御膳房的饭菜还没上,楚大公知附身的魏忠贤却来了,这几个东林党出身的杨涟左光斗等人心情马上沉了下来,文官和宦官是天敌,属于那种见面就掐没有什么理由的那种关系,何况大家坐这一年多的牢都是这个死太监搞的,脸色当然不会好看了。
楚大公知也注意到了这些君子的表情,心中非常不屑,老子养了你们一年多,没多收你们饭钱就不错了,要照历史上魏忠贤的套路你们这些人早就完蛋,还敢瞪老子。
“陛下,吴炳把戏给写出来了,老奴特地拿来给您过目。”
楚大公知回身招呼后面跟来的一个小太监,呈上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叠书稿。六君子和汪文言不知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有些好奇。
“正好,这里的几位也是文章的大家,大家可以一同参详一下。若是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一定要提出来,京城的几个戏班等着要用呢,这可是朕组建中宣部的第一次行动啊。”
朱由校笑着把书稿放在桌上,然后让左光斗杨涟几个人看。
几个人一看里面内容,不禁被深深吸引并且叹服,原来天启帝朱由校早就有准备,结合刚才几个人的让贺人龙背黑锅建议,这左冷禅肯定是死不了了。
“好文采reads;!这戏要是演出,肯定是常演不衰成为一代经典!”周朝瑞也是戏迷,看得心情激动。
“这是谁做的?”袁化中问道。
“前任福州知府吴炳,就是他创作了这些戏剧。”楚流香回答。
“他的书稿怎么会在你手上,莫非这个吴炳投靠了你们阉党?”左光斗厌恶的把书稿扔在桌上,仿佛是什么脏东西一样,竟然投靠死太监,吴炳你读书人的气节呢。
“这倒没有,咱家把他关在诏狱里,他是在狱中写出来的。”楚流香淡淡的说道。
啪!
杨涟大怒,跳起来指着楚流香的鼻子就大骂。
“阉贼!你竟敢私自缉拿朝廷官员!这个吴炳犯了什么法!?真是无法无天了!臣请杀此权阉以正朝纲!否则天下人人自危!国无宁日!”
说完就跪下来,几个君子也都情绪激动以头抢地,大有不杀楚大公知就不起来的意思。
谁知朱由校下面的一句话让他们差点吐血。
“是朕让魏忠贤抓的。”
几个君子目瞪口呆,心想纠结着是不是要骂朱由校是昏君来彰显君子的气节。
接下来,朱由校的解释让这几个君子险些再吐一次血。
“朕听闻这个吴炳才华横溢,而且为官清正,想用他。只是担心他的年纪和名望不够,恐怕不能服众,就想了这个法子把他抓进诏狱里,朕想东林党一定会让他的名声传遍天下的。听说,在这个吴炳进去没两天,那个燕大侠又出现了。”
燕大侠,这个神秘的人物,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谜。
他不知道来历,他手眼通天,他只出现在东林六君子的故事里,他没有下落。
他是侠义的象征,但是,在这个位面里自从楚大公知不管六君子后,这个人就提前下落不明了,留下几个人在厂狱里苦熬。
现在他为了吴炳再次出现,这些君子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货是干什么的了。
尼玛哪有什么大侠,分明就是一个托儿!
几个君子心中千万个羊驼奔腾而过,同时也对面前这个腹黑的皇帝刮目相看,这招真是够狠,竟然利用东林党来给吴炳刷声望,而且朱由校是真的信任自己才会说出真相。
“皇上能对臣等推心置腹,臣等万死不能报也。”
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和汪文言都开始表忠心了。
这里要说一下吴炳是谁。
吴炳,字可先,号石渠,晚年又自称“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今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戏曲作家。' ;'
不过这个著名是相对的,比起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洪升这样的牛人来说,他只能算是非著名的了。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里恐怕只会考中国古典四大戏剧是谁,这个吴炳除了专门研究戏剧的,恐怕一千人里能有一个认识就算不错了。
他是一个好官,一个忠臣,一个虽然不著名但是依然伟大的戏剧家。
吴炳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知县。吴炳严谨执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学副使,不久又调任工部都水司主事。这时,正值修建被烧的三殿,吴炳对工匠很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深受工匠爱戴。
在任福州知府时,福建沼海一带的刘香老为寇,扰乱沿海居民,十分猖獗。抚军熊文旵兵败舟焚,想没收外国商人的金银财物,作为赔偿这笔费用,嘱吴炳伪造外国商人的罪状,打人监狱。吴炳说道:“杀人媚人,吾不忍也。”
福建有个叫陈晃的人,因为向权贵行贿而得禄位的事败露,企图逃脱罪责,便托库使曾士高用千金贿赂吴炳,也被他严辞拒绝。后来吴炳因看不惯官场中的营私舞弊,便托病告归乡里。吴炳回乡以后,居住宜城南门外五云庄的“粲花别墅”,潜心诗文与戏剧创作。
崇祯年间,吴炳由大司马陆完学推荐,担任江西提学副使。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他便流寓广东。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永明王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次年称“永历’’元年。
一月,吴炳被授为兵部右侍郎,从至桂林。二月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职务。四月,随同永明王至湖南武冈地区。八月二十四日,听说清兵将到,便急忙和永明王一起奔向湖南靖州。当时情势十分危急,永明王命吴炳护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伟时。到达时,城池已经被清兵占领,稍战即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吴炳被俘后坚贞不屈,清顺治五年正月十八日,连续绝食7天而亡,年仅54岁。
他在临终前写了一首绝命诗,诗中有“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之句。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赐谥“忠节”。葬宜城南门外山门村石亭埠,后人将他和族侄吴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庙巷“二忠节祠”内。
吴炳喜好吟诗作赋,又爱好书法,尤其擅长编剧作曲,造诣精深,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称吴炳、孟称舜、范文若“同为临川派的最伟大的剧作家”。
吴炳著有《说易》、《雅俗稽言》、《绝命诗》等,同时,还精心编撰剧本多种,尤以《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5个剧本最为著名,后人把这5个戏剧合称《粲花五种》(又名《石渠五种曲》、《粲花斋五种曲》)。其中《绿牡丹》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为越剧保留剧目,久演不衰;《西园记》为昆剧传统剧目之一,并相继与《画中人》搬上银幕。
吴炳不出名,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的名声无法跟史可法相比,他们的作品也许无法在后世课本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可是他们对比头皮痒水太凉的那些君子来说,更像这个民族的脊梁。
吴炳是辞官游历到山东时候被东厂的人抓来的,当时抓的人故意闹出很大动静,这个人也是硬骨头不肯妥协,大骂阉党祸乱朝纲。东厂的番子还很嚣张的对围观群众说,这是因为吴炳和九千岁作对,所以他们才来抓。
到了厂狱,也不动刑,吴炳被抓的莫名其妙。
之后的几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