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攀龙和缪昌期不是没有出来澄清,但是没有用,这种事情一旦蔓延开来很快就是定论,真相如何没人关心,所有人都陷入非理‘性’的狂欢中,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参与造谣的东林党人才知道谣言凶猛。也知道他们的那些伎俩在楚大公知面前根本不够看。

    人家楚大公知可是专家,更别说另一个专家周黛‘玉’。

    打仗最忌讳的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要想打败对手,就应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们东林党不是要挑动朝廷和士林民间的对立吗?这是在北京,老子的地界,那我们就挑动南北对立,看谁玩得过谁。

 ;。。。 ; ;
第182章 穿越者神技之办报纸
    楚大公知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东林党的人一个也没有杀,东林党在朝的官员一个也没有贬,他只是用自己穿越之前的职业知识来把这帮知识分子架在火上烤。。更多最新章节访问: ;。

    没魂穿之前的魏忠贤是个市井流氓,会雇佣社会上的人围着那帮东林党高管的府邸骂。而有文化的楚大公知,开始引导人民群众自发的去骂,这就是有文化的流氓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谣言这东西可以用,用得爽,但对付东林党为代表的士林阶层知识分子,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这种不能见光的事物上。

    “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必须是能够放在阳光下的。”菊座这样对主持舆论战的楚流香和周黛‘玉’说道。“我们开始办报纸吧,这样可以让朝廷的声音发出去,不至于被那些东林党人刻意的曲解。”

    于是,跨位面事务所终于开始了穿越古代里文官路线的经典大杀器办报纸。

    报纸ne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复制黏贴自度娘百科。

    在一些文青情结很重的穿越小说里,你不能不办报纸,这是为了启发民智,传播新思想,推动历史进程。然而菊座这个位面历史学的专家经过查看穿越者案例,发现那帮穿越到古代办报纸的全部都杯具了,其原因在于古代坑爹的印刷术。

    活字印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啊,高大上有木有,印个报纸还不容易。

    勇敢的‘骚’年啊,你图样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让我们先看一下报纸发展的历史吧reads;。

    《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西方有不少有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这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这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东汉年间,我国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到了唐代,由于驿道的改善,《邸报》的传送就更快了。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唐玄宗时(公元713年到755年)《邸报》又称《开元杂报》,采用雕版印刷。记载着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已成全国新闻刊物了。

    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去缮抄。宋朝《邸报》的发行时间趋向固定,明代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宋代的邸报是否印刷,没有明确的记载,也缺乏留存下来的实物作为佐证。但至少有一部分邸报或邸报中的一部分材料是用雕版印刷的。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fu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现存的宋代文献资料中,保存了不少有关这些人读报情况的记载。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就更大了。

    这些官方的邸报编订后,经由驿递“传之四方”。驿递的方式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几种。后来,为适应国防上的需要,又创设了摆铺制度,用于传送军机要务和赦书。邸报发出以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复制件以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

    在有实物的报纸收藏里,第一份早期报纸为明朝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邸报》。

    很巧的是,当菊座他们开始策划办报纸时,这个位面的时间正好到了1627年。

    可见在中国古代也是有类似报纸的,但为什么就是办不起来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很坑爹,可能在现代生活久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和西方那些用二三十个字母的国家不同,汉字常用字就有几千个,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印刷的铸字成本。

    报纸印刷,又名新闻印刷。包括排字、拼版、铸字、照相制版、压纸型、平台或轮转印刷等工序。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图文部分凸起的凸版印刷工艺。

    如果要讲字清末到21世纪的中国报业印刷发展历史,估计可以复制黏贴水上十几万字,虽然没签约,但起码的节‘操’还是要一点的。总之一句话,古代用汉字办报纸,印刷就是一个大坑,光是铸字和排版就能把穿越者给埋了。中文汉字的印刷技术,在近代史上说起来就是一部坑爹史,因为汉字的对书籍印刷的限制,在五四的时候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如钱玄同等人公开表示要废除汉字,该用字母来为基础的新文字,这样才能推广教育。直到后来王选的‘激’光排版的出现,才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

    而且就算把铸字和排版纸张之类搞定,没有机器的运作,其手工‘操’作令人发指的每天几百张效率能叫人吐血。好吧,你要搞印刷机?你知道怎么搞吗?系统自带百度也行。图纸出来,你怎么制作?没有工业的古代,所用的零件一个也买不到。好吧,你排除万难制作出来了,那你一辈子也过了大半,还不见得印出来有人卖你的帐。称王称霸左拥右抱的种马生活你不过了吗?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古代办报纸,你还是洗洗睡把。

    像里主角脑子一拍,老子闲得蛋疼,必须办个报纸提升一下‘逼’格,那肯定是拍得太用力,把脑子拍坏了。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这个位面的穿越者们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是开了挂的,这个挂还非常的大。

    紫禁城内库里,十几台机器在不停的开动,把雪白的纸上印出文字来,那就是这个位面的大明第一份真正的报纸《大明人民日报》。

    这是穿越者带来的,8开单‘色’小胶印机。

    1904年,德国的卡斯帕赫尔曼先生正在尝试对石版印刷技术进行改进,试图通过无数次实验找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美国人艾拉华盛顿鲁贝先生则是偶然间介入这一研究工作的。

    在一次印刷工作中,艾拉华盛顿鲁贝注意到有一张纸在印刷过程中没有按正常路线行进,他试着在这张纸的正背面都印上图案,图像先从印版传到压印滚筒的橡皮布上,再印到纸上。意外的情景出现了:这种间接压印方式产生出了更高印刷质量的产品,充满弹‘性’的橡皮布表面将油墨更加均匀地传递给纸张。由卡斯帕赫尔曼和艾拉华盛顿鲁贝同时开发出的印刷方式诞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胶印的由来。

    他们分别设计了单张纸胶印设备,但并没有立刻商品化。直到1912年,世界上第一台轮转胶印设备universal面世,速度达到8000印张/小时,胶印机真正为世人认识。

    在90年代初期,传统的小胶印机发展进入了一个顶峰,轻型的单‘色’多功能小胶印机成为短版快印市场的主力机型,全世界的装机量每年在1万台以上。这期间,全世界生产小幅面的胶印机厂家超过了15家(不包括中国),比较突出的厂家为德国的海德堡、日本的利优比和滨田。

    而后一段时间,小幅面多‘色’胶印机开始起步发展,许多厂家拿出了自己成熟的双‘色’和四‘色’小幅面胶印机。90年代中期以後,小幅面胶印机市场风云变幻,许多厂家由于对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适应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复印技术、扫描和打印技术的进步,高速打印机、高速复印机、数字化一体机在办公轻印刷领域广泛应用,能够高速、方便、干净、低成本地为客户复制印刷品,轻型单‘色’小胶印机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冲击。很多厂家小幅面胶印机销售量下降,有的不得不面临改组或破产的境地。

    在这十年的小幅面胶印机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海德堡公司、利优比和滨田公司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这三家公司均由原来的单‘色’小幅面胶印机过渡到双‘色’以上的多‘色’小胶印机和数字式在机制版的直接印刷机。

    在国外,小型单‘色’胶印机生产的规模在不断缩小,短版快速印刷领域正在向数字化和传统胶印机的多‘色’化、高自动化方向发展,可我们中国的小胶印机行业却仍然停留在单‘色’机的低水平上发展,相互残杀,一窝蜂地上产量、上规模,厂家由原来的10家发展到100多家,是全世界生产小胶印机厂家总数的十几倍(行业内称之为“潍坊现象”)reads;。

    2000年后,虽然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潍坊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小胶印机生产基地,部分品牌还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内库的印刷机就是潍坊产的8开单‘色’小胶印机,如果是全新的只要三万人民币,而二手的只要几千。

    听说这些小印刷机是凯申物流里的陈修和何敬从苏州附近的印刷厂里收购的,原本是周边城镇里用来印冥钞和小传单的,价格便宜得很,在这个位面的第一家报纸里他们用设备来入股,总投入不到20万。再加上第一批耗材油墨和纸张等物品,也才100万左右。

    楚大公知和周黛‘玉’看着这一个非常违和的场景,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其实,这时候,他们只需要微笑就够了。

    “我们……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这一开始就用这么高级的技术真的行吗?这以后报纸的生产皇上说要实行本土化的,你让我们以后怎么搞本土化?”

    楚大公知看到陈修和几个穿越过来的工作人员在用电脑进行排版,电脑桌上是阉党在翰林院的翰林们写的稿子,陈修正对着稿子打字。

    “没关系,就算步子迈得太大也扯不到你的蛋啊,九千岁。”

    楚大公知差点一掌拍死这家伙,因为他现在是没蛋的。

    陈修一边打趣楚大公知一边用繁体字打字,因为用拼音来打,有些生僻字不懂怎么念,还要查字典,比较麻烦。

    “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印刷技术,我们就能真正掌握大明的未来的舆论。这是中华民族的立于世界之巅的机遇,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周黛‘玉’开始抒情了,这个著名的五‘毛’是《大明人民日报》的主编。“大明的第一份报纸,很期待它的表现啊。”

    《大明人民日报》创刊号,自西元1627年1月1日发售。

 ;。。。 ; ;
第183章 躺枪的邹元标
    报纸办出来,是要给各阶层的大明百姓看的,但事实上能看得懂的人,只有当时的读书人,也就是大部分是士林阶层的知识分子。;最新章节访问: ;。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不是挖掘机哪家强,而是阉党和士林真的需要搞得这么对立吗?

    “我们需要一个本位面的报纸主编,经过分析,这个人最佳人选是邹元标。不过在此之前”菊座对楚大公知说道。

    先造谣让他知道厉害。

    菊座说谣言不能作为舆论战斗争的唯一手段,但没有说不能用,好用的东西为什么不用?

    就在报纸这个大杀器出现的前几天,邹元标这个东林党三君之一的士林领袖到了北京城,这可是士林的一大盛事。叶向高也来了,虽然他曾经是首辅,可士林中地位反而不如这个教了几十年书的邹元标高,这时候反倒像配角。

    不过叶向高在之后的日子里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低调进京,因为枪打出头鸟,南皋先生一来就马上被楚大公知和周黛‘玉’策划的谣言给整治得快吐血。

    邹元标进京后第二天,北魏染胡同王大锤的茶馆里,一帮闲汉和一些八卦的人正‘交’头接耳的谈论什么。

    “听说没有,苏州的任家啊,就是那个江南首富任自强,准备把他十八岁的‘女’儿嫁给南皋先生当小妾。”

    一个獐头鼠目的泼皮爆出猛料,几个围在一起的人都兴奋的全身发抖,比嗑‘药’还舒服reads;。南皋先生啊,士林的领袖,神仙一样的人物,在古代跟后世的天皇巨星差不多,每个人都对那些高高在上人物隐‘私’有着旺盛的探知‘欲’。

    “我听说任家小姐是江南第一美人,南皋先生都七十多了。”

    “可不是吗,以前书上怎么说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啧啧,老邹‘艳’福不浅啊。”

    另一个油头粉面好像纨绔子弟的人,竟然念起诗来。

    “那任家老爷就舍得?”

    “听说啊……”那个獐头鼠目的左右一看,几个脑袋识趣的凑过去。“任家是为了废除江南的工商税,拿‘女’儿来讨好南皋先生,让南皋先生在朝廷里替江南的富商说话。”

    “不可能吧,南皋先生可是个大明朝的清官啊。”

    “清官又怎么样?南皋先生是不贪财,难道不好‘色’吗?我听说任家小姐可是人称江南第一美人,‘花’骨朵一样的人物,谁见了能不动心?”

    “我听说任家家财万贯,比咱们皇上还有钱,怎么为了工商税连自己‘女’儿都拿出来卖?他又不缺这点钱。”

    “谁会嫌自己的钱多呢?这朝廷每年要从任家收几万两税银,这老东西一‘毛’不拔,那任小姐虽然长得美,但是下面那话儿就算镶金子也不值几万两,怎么会舍不得。”

    还有一个‘肥’的像头猪的厨子一脸‘淫’笑的说出一番话,几个闲汉也都附和的笑起来。周围凑过来打探八卦的人更多了。

    “南皋先生也有七十多了吧,能活几年?要是一不小心得了马上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