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又是连长毛的影子都没见到,还顺带把清军破城后抢掠的战利品也先一步夺走,和春同诸清将愤怒不已。他们丝毫没有收复宝山的喜悦,一口恶气全都出在宝山留下的富商和百姓身上。
向来喜欢杀良冒功的和春自然不会放过那些富商和百姓,他需要人头来邀功。宝山的那些富商被长毛洗劫之后,身上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来买命,结果反被清军拉去剁了脑袋、削掉头发冒充长毛请功。被杀的富商和百姓这时才后悔起来,要是他们跟着长毛走,也就不会丢掉性命了。
当中也有逃得性命的,雷以諴的师爷钱江也在宝山城内,他原本想着既然雷以諴那里混不出名堂,不如投和春试试看。结果他差点被如狼似虎的和春部清军砍掉脑袋,好在他有雷以諴的师爷聘书,这才逃得性命。
逃出炼狱般的宝山城,钱江这个参加过抗击清军斗争的书生恨恨的怒骂道:“长毛对待百姓仁义,官军却要杀良冒功,天理何在?!看来大清气数已尽,不足与谋!”说罢便带着伴当直往苏州而去。
攻占宝山之后,和春判断太平军定是兵力不足,只能收缩兵力,欣喜之下便亲领大军往上海城北突进而去,只要能打通通往上海城的通道,应援上海的军略就成功一大半了。但从吴淞到上海城北郊还要经过蕴藻浜等地,要是在北方十多里的路不算什么,但上海这里水网纵横,给和春部清军带来了致命的麻烦。
蕰藻浜是上海市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它西起嘉定区安亭镇以东的吴淞江,向东经宝山区,于吴淞口处注入黄浦江,全长38公里。
“蕰藻”是水草、水藻聚集的意思,因为“蕰”与“蕴”音义相近,“蕰藻浜”往往被误写为“蕴藻浜”。蕰藻浜是上海现存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百吨级货船的河道之一。蕰藻浜横贯上海北部,也是上海县城北部的重要军事屏障。在后世的著名的一二八事变与淞沪会战中,这里曾今都是中日双方激战的重点地区之一。
从宝山和吴淞调集了四千余清军之后,和春亲自率领往蕴藻浜而来,另一路清军则猛扑高桥而去。
到了蕴藻浜畔,这里满是水塘、芦苇塘还有河流、沼泽,清军行进缓慢,到了河边之后发现这里的河水还是很深的,和春闻前军禀报后,有些后悔自己太过小心,怎么没让水师战船进入这些河湾港汊呢?好在前军报称见到河中有数十艘民坊沙船,可供渡用。和春和几个将领商议之后,便命前军招呼这些民船靠近,许以重金,准备借助这些沙船登岸。
这些民船倒也答应了,马上靠拢岸边过来,数百清军拥挤在河岸边,准备登船。哪知道才靠近岸边,尚有十余步之遥,船上草席拉开,尽是太平军埋伏下的排枪,号锣一响,枪声大作,毫无防备又拥挤在一起的数百清军前部登时死伤惨重。惨叫声中,只有不到两百余人逃回了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恶战连连
和春收拢败兵之后,又问了一遍向导,得知通往上海县城只有从蕴藻浜通过,但蕴藻浜对岸已经有长毛守住,而且火器众多,蕴藻浜河湾港汊又多,很不好突破。沉思片刻后,和春咬牙命人飞报广东水师陈国泰,命令他率领水师战船逆流而上进入蕴藻浜的内河河道应援,和春相信只要有水师助战,蕴藻浜南岸的长毛是低低不过的,而且蕴藻浜内河是上海城郊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大型货船的河道之一,就算中型的红单船前来,也一定可以通行其上。
得到和春的将令之后,陈国泰等广东水师将领分为了两派争论起来。一派是以赖镇海、李新明为首的,他们认为红单船最好不要进入蕴藻浜,那里虽然说也能通航大货船,但毕竟不像黄浦江这般宽阔,一旦遇袭船队难保。另一派的陈德麟、叶常春则认为当下该全力配合陆师进击上海,只要打通上海水、陆通道,援兵能够进入上海,那就能完成朝廷旨意,要是磨蹭日久,难保苏州那边不会出什么意外,要是苏州失陷,长毛抽调更多兵力来援上海,那救援上海之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届时只怕朝廷怪罪。
陈国泰最后决定派叶常春领十艘红单船和二十艘快蟹船辅以若干沙船、舢舨、进入蕴藻浜水域应援陆师。
再说另一路清军两千余人登岸东炮台后便挥军直扑高桥,太平军陈知命部在高桥外围亲为指划,用板门、椽木、磨盘、酒坛、箱柜、窗棂等造起营垒,又用树木、酒坛、瓦罐等物伪装成大小炮位,迷惑敌军。营垒内堆土包,外壅杀土。厚七尺,共三层,第三层始用枪炮,建造坚固、炮打不倒。环营开有六门,周围挖了深宽各七尺的护营河,引江水于内。河边栽插竹签,埋设地雷。
陈知命将主力八百余人屯驻高桥外营垒之内,在高桥与黄浦江沿线间的范家宅、南村、北村、凌桥村、顾家宅、北杨家宅等村落、屋舍建联络小营八座,各有百余人守互为依托。清军靠着江内红单船火炮威力,猛攻沿江几座小营。陈知命留在小营内的百余人人少,躲避容易,损失不大。炮火过后,清军两千余人环攻南村、北村等地。清军轮番上阵,但无奈太平军守御凶悍。红单船炮火一过,陈知命就带人从大营赶往应援。大营内的火炮只管轰击岸上的清军。清军伤亡惨重。
僵持了两日,这天清军参将合隆巴在东岸指挥清军分别从西北,东南夹击高桥,广东水师又得了一批大炮,他们在最大的红单大船上安置了八千斤大炮,开到岸边后连续向太平军营垒内轰击。营内不少房屋、望楼、营帐等多被击毁。清军又抬着桌椅、木板。在炮火掩护下强攻外围小营。太平军猛烈还击,陈知命看南村、北村两处小营保不住,只得命各处主动收缩阵线,全力守卫高桥外围的大营。
当天。清军连破太平军六座营垒,但所获甚少,就连当地的百姓也没见到一个人。一天之后,金山县、嘉善县两处清军地方团练援兵两千人到来,至合隆巴大营效命。合隆巴从广东水师和崇明调来调来五千斤、八千斤及五六百斤大炮共计二十门,向高桥外围太平军营垒连续轰击。太平军占据高桥河堤和营垒拼死抵抗。
次日,合隆巴再次进攻,陈知命分兵四路迎敌,激战中陈知命面部中弹受伤。接连两天,清军再次挥兵猛攻,战斗愈烈。
太平军在战斗间隙不断向当地百姓宣传“杀官而不害民”、“只杀贪官污吏、恶兵,不害百姓,照旧生理,平买平卖”等口号。加上清军军纪废弛,附近百姓被祸害得苦不堪言,不少百姓偷偷的加入太平军。
这天,合隆巴带百余清军,坐沙船到高桥西北的小河查看地势。太平军侦知,分三路出击。清军金山县、嘉善县清军团练共约两千人,急忙迎战。双方混战至黄昏,太平军佯败后退。清军副将佟鉴追击,为阻太平军退入大营,飞马抢占大营外面的吊板,不想滑倒在吊板上,被太平军牌刀手围住。混战之中,佟鉴被太平军牌刀手乱刀砍死。清军金山县团练头目带兵马来救,马陷泥中,又被太平军兵卒王小四、赵独眼等拿长枪攒刺,那头目身中七枪而死,清军大败退走。此战,是太平军守御高桥以来最大的胜利,共杀死、杀伤清军官兵一千余人,缴获三千斤大炮三门,五百斤大炮五门,抬杆枪二十多支,短铳七十多支。
落日余晖之下,硝烟仍旧弥漫,太平军一扫数日被围挨打的阴霾,唱着歌收兵回营垒。到了营垒中,面上还裹着纱布的陈知命已经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亲自将王小四、赵独眼等太平军兵卒喊道面前,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弄得王小四、赵独眼很是不好意思。末了,陈知命又激励了士卒们一番,众人战意又恢复了不少。
合隆巴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连日来全军折损近两千余人,已经伤亡过半,若非有水师支援,合隆巴早就撑不下去了,太平军也忌惮江中红单船,不敢出兵攻打南村、北村等地的清军大营。僵持之下,合隆巴只得向蕴藻浜的江南提督和春求援。
合隆巴不知道和春这边却也是焦头烂额,那天叶常春领十艘红单船和二十艘快蟹船辅以若干沙船、舢舨、进入蕴藻浜水域应援,和春大喜之下,当天就水陆并进攻打南岸太平军。
令和春意外的是南岸这一次又是空无一人,登上南岸后,岸边芦苇荡内,太平军布置了不少陷阱和土雷给清军带来一些麻烦之外,南岸空荡荡的没有一个长毛。
但到了天黑之后,太平军兵分水陆两路发起夜间突袭,蕴藻浜上游漂下不少木筏来,上面装满了引火之物,靠近蕴藻浜内的红单船队后,太平军敢死之士引燃船上的引火之物,随后跳入江水之中。
蕴藻浜内清军红单船队发现火船之后,派出小船拼命阻拦,但因蕴藻浜内河面狭窄,小船、大船夹杂在一起,调头困难,等到小船驶出大船边时,火船已经近身。
就在叶常春喝命船上开炮击沉这些火船之时,岸边芦苇荡内不知什么时候太平军布置下的火炮开火了,火船的火光映红了整个江面,太平军的炮手照着火光下红单船的身影狠狠轰击。
太平军的炮声一响,岸边埋伏的太平军开始突击登上南岸的清军,黑暗中到处都是点着火把的太平军兵卒往来冲突,清军南岸千余名清军只抵抗了半个时辰便大败而逃,不少清军跳入蕴藻浜泅水意图逃向北岸,大多被太平军的弓箭、火枪射杀在水中。
水中的红单船队也好不到哪去,在火攻和岸边火炮的袭击下,不少船只调头想要退出蕴藻浜去,但还是江面狭窄的缘故,不少船只拥塞在一起,到成了太平军火炮的活靶子。
苦战一个时辰之后,叶常春红着眼带着剩下的几艘红单船突出重围,才走了里许,便被江中不知何时伏下的横江铁锁拦住,红单船冲不过去,叶常春正想派水鬼下水凿开铁链时,岸边又有太平军的大炮开始鸣叫起来。
叶常春面如死灰,这才明白太平军一早就设下了埋伏,便是想要算计广东水师,好在陈国泰没有多派船只前来,否则损失将更加巨大。
激战片刻后,红单船多数被毁,还有几艘慌不择路乱闯,搁浅在岸边浅滩上,叶常春好不容易上了一艘小船登上北岸才逃得性命。
夜间被袭的和春心急如焚,天色刚明,他便想去救援搁浅在岸边的四艘红单船,但还没动身,宝山县传来消息,嘉定方向有大股长毛来袭,和春大惊失色,宝山乃是吴淞炮台的后方屏障,绝不能有失,只得带兵回宝山县镇守。
蕴藻浜一战,林启荣指挥若定,诱敌深入之后,派李天熙等将夜间突袭清军,又以埋伏在岸边的炮阵突袭江内广东水师船队,最后又命退守嘉定的周立春部连夜佯动偷袭宝山城,和春在蕴藻浜北岸的清军只得仓惶后撤。
清军退走之后,林启荣带着李天熙等将呵呵笑着来到岸边,只见蕴藻浜江面上满是清军尸首、破碎的帆布、木料等杂物漂浮着,不少红单船、快蟹船沉在江水里,有些船头高高翘起,还有四艘红单船搁浅在岸边。
林启荣呵呵笑着挥着马鞭说道:“派水性好的兄弟下水去,把那些沉在水中的大炮、火枪捞起来,那四艘趴窝的红单船派兵过河去给我抢过来,船上若还有船工、水手不可随意杀害。”
李天熙大声领命,他亲自带队过了河之后,冲向四艘搁浅的红单船。四艘红单船上的清军早已逃散,只剩下红单船的船工、水手舍不得离开他们的船只,只见数百名太平军蜂拥而来,这些船工、水手胆气已散,在太平军 “投降免死!”的高喊声中,四艘红单船只得乖乖的投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浒墅关前
在林启荣等诸将成功击退和春部清军的时候,另一边的苏州战场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状况。
那晚西王萧云贵带着洪韵儿、唐二牛赶回苏州,由于所带的火炮、枪支、红药、铅子很多,萧云贵到了苏州河后,改走水路,花了一天多的功夫才回到苏州外围文昌阁的太平军大营。
苏州文昌阁位于苏州浒墅关镇兴贤桥南大运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23年,四周小河环绕,当年的明代文昌阁已经毁于明末清军南下之时,现存建筑为清康熙朝重建,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西殿太平军发兵围攻苏州之后,左宗棠一眼就看出浒墅关和文昌阁的地形险要,分兵驻守浒墅关和文昌阁,并将文昌阁建为总大营,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并在文昌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厚约1米的砖墙,外有数道壕沟和土墙为藩篱,以保障总大营所有钱粮药子的安全。
说起苏州就不得不提起浒墅关来,这浒墅关地处苏州城西北、南阳山东北麓,东南距苏州城中心二十余里,踞京杭大运河两岸,濒临运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麦、杂粮、南方闽广的海货、苏杭嘉湖的丝、棉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都要通过这里沟通南北货物,故镇内商贾骈集,贸易繁盛。每日千百成群,凡四方商贾皆贩于此,而宾旅过关者,亦必买焉。
明朝正德年间。在浒墅设关征税,自此成为明代最著名的钞关之一,每年商税收入十分可观。直到清代,济墅关仍是驰名全国的繁华市镇,被称为“商旅之渊薮,泽梁之雄钜”。浒墅钞关的设立,其实早在洪武初就已启动。宣德四年,明朝已先后在商运中心地段对商货税款用钞交纳,在长江、大运河上设置了十几处钞关收取钞银,到景泰元年只是正式出台罢了。明代商贾活跃。在全国范围内设关收税,算得是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既可叹也无可厚非。可叹者,虽有明确的税则,具体的规定。到了关官手中往往会演绎出因人而异的结局,廉明清正和贪赃枉法又能孵化出一幕幕截然不同的钞关画卷。
所谓“钞”。是指明钞、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民间合称“钞票”,实是纸币。钞关就根据来往船只的载重量、所载货物和路程远近,折银收钞。据清代收钞规定:“每钞一贯折银三厘,每钱七文折银一分”,浒墅当地有顺口溜,七个铜钿折一分。对过路船中的钞船、河船、堂船、航船,从五尺(木尺)起至一丈四尺止,都有规定。如五尺:收钞十贯;六尺:收钞二十贯;一丈:八十贯;一丈四尺:二百贯。对长船、川船、乌船、赣船,亦另有规定。
但具体执行就不那么简单。清官面前照章办;瘟官嘴里漫天喊,百姓就是这样在哀叹,过这浒墅关就像鬼门关一般。浒墅关从建关第一任榷关主事到明末崇祯十七年止,194年间,共任命关官146任,148人次。明亡后,清顺治二年,由弘光小朝廷派出的关官程良孺投清归顺,至道光六年共有关榷116任,211人次。以上统计是从建关的1450年到有记载的1826年,短短的376年,却共有关官359名,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多一些,更换之频繁,实所罕见。
从中不难看到明清两个王朝对此处可收的财赋之重视,平心而论,盘剥是问题的一面,另一方面,浒墅钞关的建立,无疑对当时水路交通的发展治理、疏浚航道、修筑堤驳码头、促进商品流通、整治一方平安,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只是随着满清的日益**,瘟官贪赃官越来越多,需索留难的积弊越积越深,浒墅关变了鬼门关,
自从太平军攻下浒墅关后,便取消了过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