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二,向你打听件事情。”
“爷,您请说!”
“你可知这北海有位孙乾孙公佑?他家在何处?”
“嘿,客官,您可真问对人了,这事儿啊,您要是问别人,那白搭,别人没人知道。”
“但是刚好我舅舅住在离孙乾家不远,只有我才知道,只是您看”
孔武看着眼前谄媚的小二,不由得有些好笑,从怀里摸出些碎银子便丢给了他。
“谢谢爷,谢谢爷!”
“钱拿了,赶紧说吧。”
“好嘞好嘞!”
“这孙公佑家啊,就在离咱们北海郡一里地的剧县中,您到那儿的酒馆一打听啊,您就知道了!”
听完小二的话,孔武一转身便出了酒楼,嘴角还挂着一丝略有略无的微笑。
“孙公佑,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的人,我收定了!!”
离开北海,孔武和太史慈牵着自己的黄鬃马,慢慢悠悠的往剧县走去。
路上面对太史慈变着花样的追问,孔武只能无奈的用自己的冒牌师傅于吉来挡着。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便来到了剧县。
看着天色才过晌午,孔武没有耽搁一点时间,牵着马便进入了剧县。
“大哥,你说的那个孙公佑住哪儿啊?”
“还是老办法,去这里的酒馆里问问小二,他们肯定知道。”
两人边说着便走到了剧县的一个小酒馆中。
酒馆中的小二看着二人气势非凡,自然是不敢怠慢。
“客官您要点儿什么?”
“小二,我想向你打听一人,可否告知?”
“客官客气了,您请说!”
“你可知孙乾孙公佑家所住何处?”
小二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便凝固了下来。
“二位有何事要找孙公佑?”
看着小二脸上表情的变化,孔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我二人乃是公佑兄的旧友,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噢?为何我却不知公佑有你们这样的朋友?”
“你认识公佑兄?”
“认识又如何?”
“实不相瞒,我二人久仰公佑兄的文采,今日特地从东莱县赶来,就是为了和公佑兄一起探讨学问,还请兄弟代为引荐才是。”
“东莱?这么说你二人不是孔融大人的人?”
小二说完,孔武瞬间会意,怕是这孙乾与孔融有隙,故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请放心,我二人和孔融没有任何瓜葛,只是久仰公佑兄,这才千里迢迢赶过来拜访一下。”
“那你二人又是如何得知公佑在此处?”
“乃是北海悦客楼中的伙计告知。”
“原来是我那不争气的外甥,我早该想到,怕是收了公子不少好处吧。”
“原来你就是小二口中的舅舅,呵呵,孔武有礼了。”
“公子多礼了,待我这便陪公子一起去探望公佑。”
“有劳了!”
待得孔武与剧县客栈的小二客气了一番之后,三人这才从酒馆中出来。
“听说这孙公佑才学出众,不知是否如此?”
“嗨,我跟你们说啊,公佑从小便酷爱看书读书,喜欢和别人拌嘴,每每和别人拌嘴都是对方先认输,公佑才肯放过别人。”
“至于才能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远近乡亲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去请他帮忙,他却从来没有推辞过。”
一边走,孔武一边向小二打听着关于孙乾的事,三人有说有笑的往剧县城南的一座小屋中走去。
转过一个弯,映入孔武眼中的便是一道古朴肃静的小屋,看来这孙乾也是个醉心风雅之事的人,在这闹市中竟然建了一座这么简朴的小屋。
孔武会心一笑,便听见小二说。
“这便是公佑的家,不过好像他们家有客人啊,平时小屋的门都是关着的,而今天却是敞开着的。不妨事,咱们进去看看。”
在小二的带领下,孔武和太史慈也跟着小二进到了孙乾家。
“公佑可在?”
小二刚一进门,便大声嚷嚷了起来,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
但屋内并未传来任何回应。
正当孔武三人准备直接进入到内堂的时候,内堂中却出现了一个人。
青衣纶巾,一身素装,下巴留着很有标志性的小山羊胡子,双目炯炯有神,大步的从内堂中走了出来。
“哈哈,家里有客人,故不知仁兄光临,有失远迎,还请仁兄多多包涵啊!”
“不打紧不打紧,今天带来两位朋友,想和你见见面,我看他们不是文举的人,所以我就把他们两位带了过来。”
孔武见到面前的青衣文士,便往前走了一步,拱手说道。
“敢问先生可是孙乾孙公佑?”
“正是在下,公子是”
“在下东莱县孔武,字子陵,我身后这位乃是我义弟太史慈太史子义,久闻先生才学出众,口若悬河,今日特地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先生恕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孔武一上来便先开始夸起了孙乾,孙乾听完,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厚起来。
“不敢不敢,乾乃愚钝之人,如何当得才学出众四字,公子客气了。”
“方才听闻先生有客,故子陵斗胆敢请内堂一坐,与先生还有先生之客一同坐谈,先生意下如何?”
“哈哈,是乾怠慢了,公子若不嫌寒舍简陋,请入内一叙。”
 ;。。。 ; ;
第十七章:闻大贤龙腹龙尾
听闻孙乾有客人,孔武便临时改变了想法,既然孙乾不愿意帮助孔融,那便是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已经找好下家,这才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想到此处,孔武这才准备和孙乾的客人先见上一面,看看他的客人是谁,再从孙乾的客人身上找到突破口。
带着自己的小心思,孔武便跟随着孙乾到了内堂,刚走进内堂,却让孔武吃惊不小。
内堂**有两人,一左一右分别跪坐在内堂的草席上,孙乾进门便拉着孔武便往草席走去。
左手的一人,虽然是跪坐着,但是仍然能看出身高八尺,脸上的胡须与眉毛都似柳叶一般,端得是一偏偏美男子,虽然年近中年,但是这更是赋予了此人一股睿智的长者的风范。
右手边的一人,脸廓方正,浓眉大眼,脸上时不时的透露出一股的正气,更是气势非凡。
看到孙乾跪坐下来之后,孔武也学着三人的坐姿跪坐了下来。
只是这跪坐的姿势实在是别扭,让孔武好一阵不舒服。
这时听见孙乾开口说道。
“子陵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旧时好友。”
“左边这位乃是北海朱虚县人管宁管幼安,右边这位乃是幼安的同乡邴原邴根矩,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之前子陵所说的才学出众形容二位仁兄,才是实至名归啊,二位仁兄今日刚好路过此地,这才特此前来与我一叙。”
孔武听着孙乾的介绍,面上笑容不改,心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管宁!邴原!三国当中著名的一龙中的龙腹和龙尾!
这要是论才智,二人恐怕比不上贾诩,郭嘉等人,但是要论到道德高尚,儒士正气,怕面前的二人称第二,这东汉末年没人敢称第一了。
尤其是管宁,割席断交的事在后世那可是口口相传用来教育年轻一辈的事,就连孔武也从自己的孔叔叔口中听到过。
孔武依稀记得,这管宁和邴原先是因为黄巾起义从北海逃难到了辽东,后又都归在了曹操麾下,对于民众教化和传播学问,二人可以说是能够这方面的专家了。
虽然说二人不是郭嘉贾诩那样谋主级别的人物,但是对于现在的孔武来说,眼下最需要的便是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帮助自己,有了名望,或许许多的寒门仕子便会纷至沓来。
于是孔武的小心思便在心里活动开了,不停的思考着要怎样把面前的三个人都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听完孙乾的介绍,孔武这才拱手和管宁和邴原见礼到。
“原来是幼安兄和根矩兄,久仰二位大贤大名,未曾想今日能在此处遇到,实乃武之幸事。”
二人听完孔武客气的话语,都分别和孔武拱手见礼。
“在下孔武,字子陵,乃是东莱县人,我身后的这位乃是我的义弟太史子义,之前我二人在别处听闻公佑之大才,这才冒昧前来拜访,不想在此遇到二位大贤,实在是荣幸之至啊!”
说完孔武便拱手再拜到。
但是此时管宁却开口说话了。
“容宁一猜,公子此次来,是为了公佑之才,想把公佑拉拢到自己的麾下,在下猜的可对?”
管宁话音刚落,孔武脸上的笑容便凝固了一瞬间,但是转脸还是露出了一脸亲和的笑容。
“幼安兄此言何意?”
“不瞒子陵兄,从你刚进门,我便知道了你的来意。”
“你不识公佑,却为了公佑之才而来,此其一;你身后的义弟,名为义弟,但是他却时刻警惕着周围,护你周全,此其二;你看到我二人之后,虽不识我二人,但却礼遇有加,想来还是为了公佑,此其三;你姓孔,所以宁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孔圣人的后世孙,但是却和孔文举并不同路。”
“宁所猜测,可有错处?”
听着面前管宁的言语,孔武是真真的被震惊到了。
管宁!历史上的管宁并没有太过耀眼,虽然是管仲的后人,但是却没有显现出太过惊人的才能,但是今日孔武亲自见到了管宁,却被管宁的识人之能深深的震撼到了。
孔武深吸了一口气,从跪坐中站了起来,对着三人一拱手,开口说道。
“武乃是一介布衣,今日得见三位大才,乃武之幸事,先生所言,字字不差。”
“武乃孔圣先人之后辈,今日来到北海,便是为了认祖归宗,但是孔文举此人,虽然是武之族叔,但武对此人的行事方法颇为诟病。”
“不敢欺瞒三位大贤,武不愿与之同仇敌忾,只愿镇守一方,还百姓一片安宁!”
孔武说的话,三分虚,七分实,说完便对着三人深深的鞠了一躬,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内堂中顿时静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心事重重的没有说话。
“子陵请坐,幼安是个牛脾气,若是有何地方得罪,原代幼安向你谢罪了。”
看到场中的气氛有些尴尬,一直没说话的邴原这才站了出来,拱手向孔武说到。
“先生多礼了。”
待得孔武坐下,邴原才开口说道。
“不知道子陵准备如何还百姓一片安宁?”
孔武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才默默的松了口气,本以为管宁猜出了自己的目的自己便没有了机会,但是现在看来自己不是完全没有了希望。
孔武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说道。
“本来在三位先生面前,武不愿班门弄斧,但是根矩先生问了,武只能如实告知。”
“如今的天下,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波涛汹涌。”
“内有十常侍玩弄政权,外有诸侯林立,贼匪横行,天下大乱只在一瞬之间,想来武不多言,三位也可看清。”
“天下大乱,受苦的是我大汉子民,武乃一白身,无兵无地,保不得百姓安宁。”
“此次来到北海,便是为了借宗亲之名,偏安一隅,高筑墙,广积粮,法度清,政令明。”
“以仁德治民,以纪律治军,待得天下大乱将起,武便有足够的实力,保我大汉疆土,护我大汉子民!!”
 ;。。。 ; ;
第十八章:收公佑文武相助
一席话,铮铮作响,就像是一柄大锤重重的敲在了三人的心里。
“高筑墙,广积粮,法度清,政令明!”管宁喃喃的念着。
趁着三人还没回过神,孔武改坐为站,对着三人拱手说道!
“今武来此处,本想请公佑先生出山相助,而今武有幸得遇三位大贤齐聚,武在此,恳请三位先生,出山助武,也为了天下的百姓,恳请三位先生,用自己的才能,还百姓一片安宁!”
这一次,孔武终于没有再掩饰自己的目的,冲着三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看着面前躬身的孔武,三人都明显有些焦躁起来。
“孔武,我问你,若是天下大乱,汉室倾废,你待如何?”
三人中,管宁性子较为急躁,直接脱口而出问了出来。
“汉室倾废,我愿从青州,率领手下众位将士,扶皇权,振朝纲,保汉室江山稳固,安民保境,固土开疆!”
“若汉室不可扶,你又待如何?”
从进门开始一直没有说话的孙乾,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若汉室败亡,我孔武愿以三千青州将士,抗各路诸侯,安各境百姓,战境外外族,礼贤下士,护国安民!”
孔武说完,迎来的又是一阵沉默!太史慈伫立在旁,看着自己的大哥一声声说出自己的理想,顿时感到心里有一阵火焰想要迸发出来一般!
而此时静坐在孔武面前的三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
看着面前年纪不大的孔武,但是三人在孔武的面前,气势仿佛天生的就被压制了一般,没有了以往的淡定,也没有了以往的沉稳。
场面一时间冷静了下来。
孙乾一直埋着头,不多时便仿佛决定了什么。
抬起头来对着孔武说。
“你可知你刚才这番话要是传出去,你可是犯了叛逆之罪,你难道就不怕我三人把这些话传出去吗?”
孔武嘴角挂着笑容,盯着孙乾开口道。
“若子陵犯了叛逆之罪,先生三人可为同谋?”
说完,孔武和孙乾相视大笑了起来。
“乾拜见主公!”
“今日得闻主公大志,若主公不弃,乾愿追随主公安民保境,固土开疆。为主公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孙乾,孔武颤抖的双手出卖了自己的内心,孔武突然有种想要放声大笑的冲动。
孙乾虽然不是三国顶尖的谋士,但是却是自己第一个心甘情愿靠自己的本事的归入自己麾下的名将。
“哈哈哈哈,先生快快请起,从今以后,只要子陵在一天,必然不会辜负先生相随之恩!”
看着孙乾已经拜了孔武为主公,管宁和邴原相视一笑!邴原这才开口。
“公子既然已经完成自己的目的,那我二人便不再打扰了,我二人这就离开。”
边说着,二人边站起身来准备往门外走去。
孔武这才回过神,急忙扯住身边的管宁。
“二位先生,孔武知道自己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