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钟进卫说得夸张了点,可他强调报纸的威力却是没错的。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说得这么严重,加上他举得这些例子,就不再微笑了,态度变得慎重起来,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为何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因为报纸有可能变为党争的工具!”钟进卫的回答掷地有声,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听了都为之一震。
在钟进卫来到大明之前,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深受党争之苦,知道党争带给大明的危害非常之大。
“陛下,新闻必须管制。在臣家乡,不管哪个国家,不论它自以为多自由,都是有对新闻进行管制的。”钟进卫再次强调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称赞道:“幸亏钟师傅提醒,才能及时发现,防微杜渐。”
他心中明白,只要朝廷重新陷入党争的话,不管现在的局面有多好,都会被破坏。
“其实臣原本的想法,是想把所有的出版物,包括诗集、社论等等都纳入朝廷监管。但臣估计这个政策要实施的话,会遭到朝野上下的反对。因此臣才没说,只说把报纸这块监管起来。毕竟这报纸是新兴事物,一开始就这么做,反对的声音就比较小。”
钟进卫的话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相对无语,真要这么做,首先朝廷上的官员估计就会反对了。因为官员都是文人,文人都有出版诗集、著书的喜好。
温体仁想了下,对钟进卫说道:“中兴侯,其实这事应该没有你说得那么严重。要是报纸上出现什么不妥,到时候查封了也是可以的。”
钟进卫一听,马上摇摇头道:“不行,正如刚才陛下所说,要防微杜渐。如果事情做出来了,不好的影响已经形成。再去查封的话,属于亡羊补牢而已,不是最好的措施。”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他问钟进卫道:“那此事该如何操作为好?”
钟进卫在来时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做法,他马上就回答崇祯皇帝道:“臣想了四点,第一,必须有德高望重之人为报纸做担保,才允许申请办理。”
“第二,必须说明报纸刊登什么类的内容,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允许办理报纸。”
“第三,万一报纸出事,担保之人要负对应责任,并且从重处罚,可以是金钱上的,也可以上升到判刑。”
“第四,全国性的报纸必须由朝廷来审批,地方性的报纸可以交由地方来审核,并报朝廷备案。”
听完钟进卫说得四点内容,温体仁又说了:“中兴侯,会不会管得太严了?”
钟进卫看着温体仁,摇头道:“温大人,由严到松容易,由松到严难。而且我认为严与不严,主要取决于对报纸内容的管理。比如,可以对那些评论时政的报纸严加管理,此类报纸只有《明报》才可以刊发;而那种学术性的报纸,即各类物理、化学、医学之类的报纸,就可以放宽条件,让他们多多发表。说到底,还是舆论导向。”
崇祯皇帝已经拿定主意,对温体仁道:“温卿,此事就按钟师傅所说,定个章程出来,交给礼部去执行吧!”
“是,陛下。”温体仁不再有异议,直接领命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事算了了,他转向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来得正好。三边总督洪承畴来了奏章,你来看看。”
第六百四十章 粮食问题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便由内侍转了一份奏章给钟进卫。
不会是陕西又爆发农民起义了吧?钟进卫心中想着,手头便加快了速度,迅速翻开奏章,快速浏览了起来。
他很快就看完了奏章的内容,心中松了口气,原来不是自己担心的事情。
钟进卫合上奏章,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眼下还不能指望秦地藩王,去收留整编灾民吧?”
从崇祯皇帝的脸色看,他并不是很担忧,只听他对钟进卫说道:“这个朕知道。收到三边总督的奏章之后,朕便与温卿在商量,目前已经有初步的措施。”
钟进卫在崇祯皇帝说话的时候,侧头看了眼温体仁。心中想着,既然已经商议出措施,解决洪承畴在奏章中说灾情依旧严重的问题,那不就可以了么,还让自己看干嘛?
“朕准备让巡盐御史张同敞前往晋地督察食盐生产,提高食盐产量,加大对秦地的粮食开中力度。同时已准了秦地修建通往蜀地的水泥路,以工代赈。”
崇祯皇帝向钟进卫解释了下他和温体仁商议的措施后,顺便表扬道:“巡盐御史在江淮之地的成绩很不错,食盐的产量在短短地半年多时间内提高了十倍不止。之前存而未兑的仓钞已兑换的差不多了,由此带动了百姓积极响应开中之法,很好地解决了登莱的粮食问题。”
钟进卫一听,心中才恍然,怪不得一直没听到卢象升提粮食不够吃的事情了。
登莱靠海,只要开中法给江南和淮河一带百姓以信心,保证他们能及时兑换到食盐,粮食就能通过海运迅速运到登莱。张同敞不愧是张居正的后人,做事还挺麻利的。
“因此,朕希望他到解州之后,也能快速提高那里的食盐产量。”崇祯皇帝最后说道。
钟进卫点点头,张同敞应该能做到的。
不过这时温体仁插话了,他对钟进卫说道:“但秦地开中之法可能效果不会有江淮这边的效果好。因为秦地属内陆,周边地区除蜀地之外,其他地方的粮食收成并不好。如果从南方运粮进秦地的话,成本太高,不见得有商人愿意去做。”
在明初开中之法执行的时候,像秦地这些地方,那个时候的商人也是因运输费用太高而选择了边屯。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说完他就接着对钟进卫说道:“因此朕想问下钟师傅,秦地的灾情真得会持续多年么?”
钟进卫在以前的时候已经说过这个问题,此次见崇祯皇帝又问这个事情,显然是带着一点侥幸心理。
于是,他郑重地说道:“陛下,人事可以改变,但天气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据臣所知,至少还有十多年才会慢慢缓解。”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能明白他的意思是说,他穿越而来,能改变人事,天气却不会影响到。
钟进卫说到这里,看了下温体仁,发现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就又转回头对崇祯皇帝道:“赈灾其实就是与天斗,和打仗一样,凡事预料到最坏的结果去做,是不会差的。万一和臣家乡所了解的不同,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坏,那就算是给了惊喜,也是一个好的结果。”
崇祯皇帝一听,放弃了侥幸心理,对温体仁说道:“温卿,钟师傅说得不错,秦地开中之法就长期执行,鼓励商人往秦地屯边吧!”
“是,陛下。”温体仁躬身答应道。
钟进卫忽然想起一事,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锦衣卫有没有以国企的名义派往东南亚?”
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想了下才回答道:“在九月份的时候已经派去了。钟师傅,东南亚的事应该不急吧,大明现在还是要先解决辽东这个心腹大患才行!”
钟进卫一听,笑着摇了下头回答道:“陛下,臣问这个不是说要马上着手东南亚之事。而是臣想起,东南亚的粮食应该有不少。可以让锦衣卫在刺探东南亚情况的时候以购粮为主,运回大明,算是一举二得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正待说话之时,温体仁已经先说了。只听他对钟进卫说道:“之前中兴侯好像说过大明南边海盗横行,运粮怕是会便宜了海盗;而通过陆路运输的话,消耗又太大了。”
“是啊,我是这么说过。”钟进卫点点头回答道,“但现在大明境内的粮食总归会有紧张的一天,毕竟灾情可能会持续很久,而且会呈扩大的趋势。因此能从东南亚运些粮食回来,就运些回来。另外我想着还有一个法子或许可以部分解决海盗问题。”
“哦,钟师傅是指什么法子?”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
钟进卫转头看向崇祯皇帝,微笑着回答道:“让那郑芝龙加大剿匪力度,清剿海盗,这和他本人的利益一致,他是不会拒绝的。另外可以让阎应元带兵护送粮食北运。如果郑芝龙借口战船不够,不想让阎应元带兵的话,几个造船厂造出来的船可以尽快开往福建,由阎应元指挥。”
现在朝廷的精力都集中在北方,因此对郑芝龙是听之任之的状态。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万一逼紧了他,郑芝龙就又重操旧业。毕竟郑芝龙原本是大明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头子,这股力量实在不容小视。
当然,等以后大明从北方腾出了手,有了自己的水师之后,郑芝龙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只需一纸调令,让他前来京师或者让他的家人来京师,就能知道他的忠心与否。敢不听话,朝廷就专门集中力量,先剿灭了他。另外还有不少辅助手段,可以解决郑芝龙。
崇祯皇帝听了钟进卫的话,就转向温体仁问道:“温卿,那几个造船厂现在有多少战船造出来了?”
温体仁想了一下,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因之前的各大造船厂基本上是停工状态,船匠、木匠、铁匠大都已逃散,各谋生路去了,因此恢复满员状态还需一段时间。而且朝廷给各大船厂的任务,是让他们同时造战舰和运输用途海船。据臣了解,现在就是有战船也不会多。”
反正有总比没有好,崇祯皇帝想着就对钟进卫说道:“现在有几艏战船就给阎卿拨过去几艏好了,朕也会让锦衣卫多购些粮食回来。”
钟进卫点点头,现在就只能这么办了。不过光战船还不够,还得有熟练水兵才行,这是个问题。
第六百四十一章 建虏反扑
或许可以从登莱明军中抽调水兵前往,毕竟建虏并没有战船。以前的时候,还需要防着朝鲜一点,但现在朝鲜已经重归大明旗下。
不过登莱水兵的海战质量如何,也是个问题,最好是阎应元能从郑芝龙手下挖一些精锐过来才好。
钟进卫想了一会,就不再考虑这个事情,等阎应元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再说吧!
崇祯皇帝又解决了一件事情,心情正好,他看向底下的钟进卫,笑着问道:“钟师傅,快要为人父了,心情如何?”
温体仁在一边听了,也是呵呵笑着看向钟进卫。这么大了才有孩子,一定非常渴望吧!
钟进卫没想到崇祯皇帝突然会问起这个,有点不好意思。但回头一想,也就坦然地道:“非常期待,很想看看宝宝出来长什么样子!不过同时觉得自己的责任也重了!”
“哈哈,钟师傅,朕可是过来人了,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问朕。对了,朕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崇祯皇帝笑了下,然后给钟进卫说道。
“什么好消息?”钟进卫想着不会是准备给自家宝宝一份大礼吧?
“朕的皇后也马上要临产了,比你家阿奇要早一个月。”崇祯皇帝笑着说道。
钟进卫一听,原来是自己想歪了。不过这也确实是个好消息,他躬身向崇祯皇帝祝贺道:“恭喜陛下!”
温体仁不像钟进卫一般经常外出,因此他是知道皇后要临产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奇怪,只是跟着钟进卫后面也祝福了下崇祯皇帝。
不过崇祯皇帝显然没有像钟进卫那般高兴,他稍微有点感叹地说道:“朕希望皇后给朕生个公主就好了!”
钟进卫听了一愣,这古人不都是重男轻女的么,怎么皇上就想要女儿?不过他随即就想明白了,要是再生个儿子的话,因为已经立有太子,这第二个就是藩王,就要封建海外去了。
崇祯皇帝也不等臣子要说什么,他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要是你生了个儿子,朕把公主许配到你家,可愿意?”
钟进卫一听,好像记得明朝的驸马限制很多。万一自己真的是儿子,那该不该答应这事?
还没等钟进卫想清楚要不要同意崇祯皇帝的这个指腹为婚之事,忽然就来了登莱巡抚卢象升的急递,把他们的注意力都转移了过去。
崇祯皇帝快速浏览着手中的奏章,而钟进卫和温体仁则互相看看,不知道这奏章中是什么事情,建虏不会就反扑了吧?
只见崇祯皇帝脸色严峻,合上奏章后说道:“建虏果然有动静,那奴酋不可小觑啊!”
说完之后,他随手就把奏章递给边上的内侍,也给两个臣子看看奏章。
“钟师傅,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你那四个侄儿的义父重伤,不过性命无忧。”崇祯皇帝先向钟进卫透露消息道。
钟进卫一听,刚好奏章已到了他手上,就急忙看了起来。张献忠都重伤了,不知道战事到底如何?
快速看完奏章后,钟进卫算是松了口气,事情还行,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严重。
原来卢象升在奏章中禀告说,建虏针对登莱明军的特点,首先在各水道建堡垒,设投石车,限制登莱明军的水营机动。
另外在辽东的海岸附近,不再采取以前的靖边之策,而是在一些重要的点派驻重兵,并派出大量的探马巡视海岸线附近。
卢象升派出的夜不收连连遭受建虏探马的攻击,损失比较大。他就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战事,想着拔除那些限制水营机动的堡垒。
没想到战事一起,堡垒中就燃起狼烟,很快建虏的援军就赶去增援了。
登莱明军中因为卢象升的以身作则,所以他手下的将领都学他的样,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包括张献忠,也是如此行事。
因此负责此次战事的张献忠,在断后撤退的时候,被建虏弓箭手射中手臂。因为建虏用得是歹毒的三棱箭,张献忠的手臂是废了,以后恐怕也上不了战场了。
目前卢象升为避敌锋芒,就把军队都撤回了岛上,不再去和建虏针锋相对了。
钟进卫转身把奏章递给了一边的温体仁,然后他又转回身子,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看来建虏这次是把他们的主力用来对付登莱明军了,所以这力度才会有这么大。”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么多针对登莱明军的措施,没有大兵力是做不到的。看来上次的战事,让建虏怕极了登莱明军在其后方的捣乱。
“钟师傅,建虏还会采取下一步动作么?”崇祯皇帝问道。
现在钟进卫可以说是对虏作战的专家了,有关对建虏的战事,他说话最具权威性。
钟进卫面色严肃,认真地点头道:“看其动作,必然还会有下一步。建虏现在只是防御为主,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登莱明军的活动,断绝登莱明军的情报。等时机成熟之后,必然会采取进攻,以解决登莱明军这个心腹之患。否则这么多兵力和登莱明军耗着,建虏是耗不起的。”
这时候,温体仁也已经看完了卢象升的奏章。他心中是松了口气,卢象升是个会用兵的人,没有莽撞,所部伤亡并不大。
但他听到钟进卫的话,心中有点担心,问钟进卫道:“现在登莱明军都撤到了岛上,建虏并没有战船,他们如何进攻,不会是又去打朝鲜吧?”
朝鲜有水师,如果建虏再次征服了朝鲜,为解决登莱明军这个心腹之患,必然是会强令朝鲜水师出征,建虏和朝鲜军携手将岛屿上的明军据点逐个拔除。
钟进卫听了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头说道:“我猜建虏是会有这个想法,不过暂时他们不会用。因为朝鲜已破坏了通往辽东的道路,而且有上一次的教训,建虏不会那么容易得手。建虏会先尝试着直接进攻登莱明军所在的各岛屿,达不到目的之后才会费力去重新征服朝鲜。”
接着钟进卫又向温体仁分析了建虏可能的攻击手段和自己交代给卢象升的应付之策,然后又给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