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钱,罗斯柴尔德财团不缺钱,他们的银行开遍欧洲,别人的钱就相当于是他们的钱可以动用。

    罗斯柴尔德财团把别人的钱贷款给别人,然后吸引投资者把钱投入到股市,然后把他们套牢,最后贷款的商人们还不起钱,只能用那些不动产去抵债了。从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控制了很多财富,此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控制了欧洲60%%u7684财富,可见这个号称欧洲第六帝国的恐怖之处了。

    西北集团在欧洲大买工业设备,相当于是在罗斯柴尔德财团嘴里抢食。此时这些工业资产便宜得要命,很多都跟白捡一样,只要有购买意向,马上就有一大堆的工厂主主动上门联系。

    西北集团的工业设备采购并只是船坞,不过船坞是采购得最多的,只要是六千吨级以上的船坞,只要价格够便宜,统统扫货。这些船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会生金蛋的。

    至于什么技术封锁,这年头没这玩意,除了核心技术的工业产品外,其他的一般都是卖的。

    特别是像英法这样工业上严重依赖德国的国家,本身他们的很多重型装备就是德国人制造的,自然不会说什么封锁不卖。

    买船坞还是得速度的,否则等罗斯柴尔德财团控制了大部分的船坞后,再让英国政府搞一下海军军备竞赛,到时候船坞可就不好买了。

    至于大型船坞的大型制造设备,那就得向德国买了。德国本身不是世界霸主,没有围堵谁的地位前提,而西北本身与德国有技术交换,核心的重型装备制造技术,还是有希望谈下来的。

    德国政府与西北政府最近的关系有些疏远,西北需要依靠的德国人的地方已不多,而且也觉得德国人想依靠是靠不住的。而德国也从西北集团与英国政府的诡异关系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猜测西北政府私下与英国政府应该是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谈判并没有那么顺利,德国人对于大型水压机非常看重,认为西北政府应当拿出内燃机技术与他们交换。

    此时的西北内燃机技术,绝对是世界领先地位,就连商业用途的发动机,都不是各国可以制造的。因为西北的制造技术的精密度已超过德国,另外在材料技术上也有自己的成果,更别提那些战斗机上用的发动机了。

    “德国方面的水压机技术并不是太难以攻克的问题,起码对于我们西北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内燃机技术,却是世界上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卢旭与德**方人员路易斯上校谈判中如此说道,路易斯摊了摊手,说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们要买呢?”

    “自然是因为买比较方便。”卢旭说道。

    “如果不用内燃机技术交换的话,那只能抱歉了,实际上你们的内燃机技术同样也是如此,尽管看上去先进,但在我们德国面前,攻克这一技术也只是时间问题。”

    “好吧!我会请示上级的。”卢旭点了点头,双方礼貌性的握手过后结束了这一次技术交换谈判。

    卢旭在谈判结束后,将结果报告给了沈凝云,沈凝云有些出乎意料,心想德国人要内燃机技术,那肯定是不能给他们的。

    “内燃机技术,提升的生产力太高,我们要保持对欧美的技术领先优势,就必须封锁技术。让他们慢慢追赶,等他们追上我们一步,也许我们已跨出了两步。”沈凝云对技术有多看重?后世西方各国对中国施行技术封锁,让人太不爽了。否则也不用他前世去当特工了。沈凝云心想,现在老子也有先进技术了,现在老子也要封锁技术。

    “那水压机方面怎么办?”卢旭问道:“需要继续谈吗?”

    “不用谈了,水压机我们不要了,我们自己造大型油压机,和德国佬谈潜艇技术换战列舰技术吧!”沈凝云见德国佬不遂自己心愿,干脆也不和德国佬谈液压设备了。

    接着沈凝云拿起电话打给了郭士铭,和郭士铭商谈大型液压设备的问题。

    “什么?我们自己造大型油压机?”郭士铭听到沈凝云这个决定时楞了一下,然后抱怨道:“现在哪来的人手啊?那些技工不是在造机床,就是大部分调去造小型液压设备了。”

    西北液压设备实际上很先进,只是型号没那么大。目前西北液压技术中,最大的是1000吨级,但是却很先进。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欧美在历史上对液压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那是30年代的事情了,欧美还要等二十年。至于日本,那是二战后才开始发展液压技术,不过日本人后来将液压技术研究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西北液压设备中,制造最多的自然也就是挖掘机、起重机这些,而且不是用水压了,而是用油压。至于几千吨的液压设备,之前没那个必要,陆军装备唯一要用到大一些的液压设备的,也就是汽车的曲轴的模锻需要用到大型水压机。至于飞机,暂时还是木构的,金属构造飞机还没开始制造。

    “技术方面我们不存在太大问题,人手上的问题也好解决,现在欧洲精密制造业一大片失业的,我们招募欧洲技工,我们让这些欧洲技工从事一些边缘化的精密部件制造,就能把我们的技工投入核心部件的制造上去。”沈凝云决定道。

    “如果有足够的欧洲技工,人手倒不成问题。”郭士铭估计道。

    “好,那就这么办。”沈凝云说完挂了电话,风风火火的将决定传达了下去,让人在欧洲大力招募技工。

    郭士铭挂了电话却是感慨万分,他来到西北十多年了,西北制造业从无到有,此时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

    “如果完成液压设备的提升,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就完成奠基了。”郭士铭心里想道。

    大型液压设备意味着,未来的西北可以制造更好的汽车,也可以制造更大的轮船军舰,同样也能造出体型庞大的金属飞机。更能制造出,超大型的施工机械。

    这意味着生产力巨大提升,生产力将提升到一个十分恐怖的程度。就如挖掘机的出现,到时候造一个斗容30立方米的挖掘机,一铲子下去就比一个劳动力一天挖的还要多。

    技术方面确实不存在问题了,西北液压设备的技术方面,因沈凝云提出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等技术,因而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领先西方人二十年以上。

    这些技术都是严密封锁的,不让外界得知。

    此时西北的挖掘机,最大的斗容造到5立方米,而建立了生产线的是斗容1立方米的挖掘机。斗容5立方米的挖掘机生产线还在建设之中。

    目前要制造的机械很多,多到西北机械设备制造技工都快忙不过来了。

    农业机械化需要制造大量农机生产线,挖掘机、铲车、叉车、起重机这些设备也要制造生产线。另外还要制造液压设备生产线。还要对机床技术进行提升,因为液压技术将被应用到机床当中。

    液压设备很适合直线运动,而内燃机、电动机是旋转带动,要想做直线运动,需要借助一定的装置,传动过程中动力有所损耗。另外液压设备也可以做到足够轻便,也可以制造得足够庞大。

    液压设备在机床上的应用并非是要将电动机在机床上淘汰,而是将这两种传动进行灵活搭配。很可能一台机床,即有液压冲压,也有电动传输。这是制造技术的一大进步。

    西北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可谓疯狂,在短时间内取得世界领先之后,依旧在不断的做着技术突破。

    而且西北成功建立了财团,能够快速的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上。而后世中国,因为转型过程中并未形成财团,所以很多先进技术弄出来结果却无法快速的应用到生产环节中,就如后世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快是很快,但是没有应用到生产中。

    西北因为有了财团,财团有资金有资源,可以承担这样的高投入,只要有先进技术,都可以进行尝试。如果成本过高,可以选择继续研究,也可以选择让政府补贴,从而扩大先进技术应用范围。

    所以西北的液压技术一出现,马上就诞生了液压挖掘机、液压叉车、液压铲车、液压压路机等设备。

    这些设备成本高,但是生产效率也高,等于说前期投入要比较大,但是只要制造了出来,就能对生产力有巨大的提升。因为一台这样的机械,用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二三十年内里能做多少事?而制造这些机械,又需要花费多少人力?两者根本不成正比,所以对生产力是巨大的提升。
第117章 陆军改编
    西北政府与德国政府的谈判继续进行,这次谈的则是潜艇技术换德国派遣工程师对西北海军制造军舰进行技术指导的问题。

    西北政府技术方面是没问题,但是没有制造经验,因此需要一定指导。

    德国人对西北政府拿出的先进潜艇技术确实很感兴趣,路易斯上校对卢旭说道:“派人指导西北海军制造军舰并不是大问题,这次合作我们将会很愉快。问题在于,你们有三千吨级的水压机吗?如果没有的话,战列舰就无能为力了。”

    没买到液压设备,造战列舰自然成了大问题。

    “液压设备方面我们会解决的,你们只需要派遣工程师进行指导就可以了。”卢旭说道,路易斯笑了笑,认为中国人在死撑,只见他笑着说道:“要知道水压机可是世界顶尖的技术,如果你们实在没办法的话,我们进行技术交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卢旭微笑着没有回答。

    然而西北政府用实际行动告诉了骄傲的德国佬,液压技术对于西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此次有沈凝云亲自带头主持大型液压设备的制造,在沈凝云的带领下,西北重工业已奇迹般的速度,三个月就完成了三千吨级油压机的制造。

    这台油压机立即送到青岛造船厂,配合接下来的军舰制造计划。

    德国佬知道消息后,不由目瞪口呆。要知道此时德国的液压设备,最大级别的也就是三千万吨,而且还是水压机,而西北的却是更先进的油压机。尽管油压机技术在1905年就被提出,但目前还未有大型油压机出现。

    这让德国人不得不承认,西北工业已在世界取得领先水平。

    然而对于沈凝云来说,三千吨级的液压设备真不算什么,万吨级那才叫大。以西北此时的工业实力,制造万吨级水压机并非没有可能。

    这次制造的三千吨级油压机只是用来积累经验的。三千吨级的一造好,沈凝云立即启动了制造6000吨级液压机。

    沈凝云这次依旧是采用跨越式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是没把步子直接跨到万吨级,已是非常谨慎了。

    制造万吨级的液压设备理论上不成问题,但是经验上可能还有所欠缺。所以先造6000吨级的,再造8000吨级的,最后跨越到万吨级。这样就很保险了,制造6000吨级的液压设备绝对不成问题。

    此时的世界,一万吨的商船算是大商船了,没有什么军舰或商船的吨位超过1。5万吨,而如果西北重工业造出6000吨级液压设备机,3万吨级的船只都可以建造。

    同时大型液压设备的出现,将使西北的工业生产力迅猛提升。例如化肥制造,此时用的设备比较小型,如果有了大型水压机,就可以制造出年产10万,30万吨对化肥设备。

    此时的西北重工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升级阶段。如果完成这个升级,那么中国重工业将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最先进的。只是在规模上,还需要不断扩大。

    核心就是精密制造业,精密制造业每天都在制造着各种生产线,到了生产线阶段,工人培养很容易,因为采取细致的分工,所以每一个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都不需要很多。

    精密制造业如果足够庞大,就能够造出更多的生产线。爆出各种海都不是梦想,什么炮弹海、航母海,战争时期淹死对手。

    在世界经济处于萧条的时期,西北却是因为工业的升级,规模的扩大,而变得十分繁荣,这也为西北集团招募欧洲技工提供了条件。

    以前西北集团招募欧洲技工,那些欧洲技工一个个都唧唧歪歪、挑三拣四的。但如今世界经济低糜,西北集团只是在英德法,以及瑞典、比利时这些国家一招募,马上就招募到了一堆的精密制造业技工。

    在招募技工的同时,西北集团一如既往的招募着各国的科学家。

    此时没有爆发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对科研人员还不够重视,对这些科研人员的活动没有什么限制,正是最好招募的时期。

    西北集团此时有钱了,第一给他们许诺高待遇,第二给他们许诺高额科研经费,只要全家搬到西北去,什么都有。

    西北集团此时就像是一个暴发户、大土豪,在那些科研人员的招募上不留余力。

    沈凝云知道自己尽管对制造业技术很熟悉,在这一时期的全球制造业都处于一种低级状态下,超越他们确实很容易。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复杂化,很多时候提升制造能力是需要多种领域的进步才行。但沈凝云对很多领域还是很陌生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并建立大量的实验室,未来的战争打的就是大实验室、大兵团、大工厂。

    西北集团一番招募下来,在欧美地区招募了三百名科研人员,科研项目涉及各个领域。

    在西北,卡车、拖拉机、农机、工程机械被不断的制造出来,然后迅速投入生产,西北的生产力迅速提升。加之此时出口减少,有更多的产能供应内部民众消费。民众在工资水平提升后具备足够的购买力,形成了一种极为繁荣的局面,这让那些来到西北的科研人员感觉不可思议。

    这与他们想象中的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西北此时在工业化方面,已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别的国家有的技术和硬件西北都有,而西北有的,其他国家未必有。只是在工业规模上不如列强,但如果再过四年,情况将大不一样。

    到时候西北钢铁产量达到1200万吨,已将与英国追平,超过法国、俄国、日本,低于德国、美国。

    就是此时,西北的钢铁产量已超过俄国的400万吨,而日本如今的钢铁产量还不到40万吨,已超过日本十多倍了。

    海军开始制造军舰的同时,陆军却是迎来了大换装。

    实验师的装备在这一时期,开始全面普及各陆军部队。军工业确实是可以拉动经济的,虽然无法使民生增长,但是却带动就业啊!

    只是西北的军事建设没有德国佬那么夸张,这次换装除了原有的35万陆军,陆军再次扩编45万,使陆军兵力扩大到80万。

    西北地域广袤,如果守成之道,35万人也够用了。但若是要想开拓疆域,这点兵力远不够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四年就要到了,到时候中国肯定要与日俄打上一场,因为西北政府已具备了向外部扩张的实力,只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欧美列强一旦无法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