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是粮食储备问题,西北政府为了粮食安全,决定扩大粮食储备总量,在西北又建设六个战略粮食储备仓库。1908年增加足够西北人口消耗一个月的粮食的储备,1909年再囤积一个月的消耗,1910年再囤积一个月的消耗。每年用新粮替换陈粮。陈粮将用于赈济,赈济范围将覆盖整个中国。
同时开始在各省大中城市投资医院,并组织医疗队,将那些实习生及一些医师定期的派到各省农村去进行医疗救助。比如给农村的孩子种痘,从而消灭天花,都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
陕西农业这一年迅速的完成了土地资产重组,实际上这年头的地主,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民,随便拉一个出来,日子都比大部分地主要过得好。加入西北农垦公司,以土地方式入股,却是能让他们的收入还要有所增加。陕西地主及自耕农,大部分都陆续选择入股。
完成了土地资产重组的陕西,土地所有阶级也被绑上了同一辆战车上。商人阶级也通过购买西北实业股票,也坐上了西北这辆战车。
此时的西北,形成一个团结的利益集团。
资本家与工人,是存在矛盾的。但是在西北不同,西北政府不仅代表着西北财团这个利益集团,同样也代表着西北人民,甚至是整个中国人民的利益。西北财团的目的,是为了民族利益而考虑。所以在西北,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并不突出。
在西北,工作时间虽然长达十个小时,但是对于工人们来说,这样的劳动强度完全可以接受。工资方面,在他们看来已经很高了。而西北集团走的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因此有足够的底气给工人涨工资,西北工人的工资年年都在上涨,从1900年的3两白银,上涨到了1908年的8块银元。
这样的工资,在工人看来是非常高了,吃饭穿衣是不用发愁了,也有能力供养小孩上学。
当然,随着城市化的展开,工人一边要支付一定的教育成本,还要考虑住房的问题。所以每个与十块银元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当前经济是以发展出口型经济为主,因此西北集团计划在橡胶股票神话破灭后再来一次大幅度的涨工资,从而培育起内部消费市场。橡胶股票一完蛋,世界经济肯定萧条,出口型经济是不好发展的。
大量的投资在持续的增加,绥远、察哈尔两地的农牧业投资也陆续展开,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绥远河套地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察哈尔则有丰富的牧业资源。西北集团甚至早就把手伸到了热河。
热河地区有大量荒芜的草场,这些草场被西北集团陆续开发出来建设成牧场。
西北集团的材料深加工能力不断强化,如羊毛、羊皮、裘皮这些原材料运回西北后,西北集团已不再直接出口,而是自己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成品出售。张家口的草原贸易中心的地位遭到了西北草原产业的强大冲击。被运到张家口的原材料逐渐减少,或是被卖到张家口后,又被运回西北的工厂。
西北纺织业推出了新产品——毛衣,这东西迅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妇女只要学会织毛衣,自己就可以买毛线回家自己织毛衣。这使西北羊毛有了很好的销路。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也带动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当商品多了,人们自然也就富了。
西北财团的牧场,用不断深化的专业管理,加上汽车等运输工具,以及选用良好品种,加上在兰州证券交易市场进行集资,因此发展得很快。这样专业化的畜牧产业,才是最有价值的。
西北财团的资产重组也随着铁路修进四川,也吸纳了第一批四川地主、商人,西北财团的规模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随着西北财团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各阶级对于满清已是越来越不屑了。
随着西北政府的崛起,此时中国各省的气氛极为诡异。人们反复一夜之间,感觉满清政府已无任何威信。
各地方督抚大臣们,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些汉族督抚大臣们,对于清政府的政令甚至都敢阳奉阴违。一些地方督抚大臣,甚至是公然与西北政府展开一些商业合作。不过这些督抚大臣们对西北政府也有一定的戒备。因为西北军攻入北京时,查抄了大批的京官。他们也害怕哪一天西北政府把他们给查抄了。
湖广总督张之洞已彻底明白满清气数将尽,清政府已重病难返。但让张之洞一定程度感到欣慰的是,西北政府尽管出自山林草莽,很多时候会到处抢钱,但是对工业和民生却极为重视。
“日后可震慑四方蛮夷者,定是西北无疑。”张之洞还做出了如此的评价,此时的张之洞年事已高,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多了。他就像是一个看客,看着西北在湖广大肆投资、渗透,却从未进行干涉。
湖广作为长江经济的重要省份,自然是西北渗透的重点。也是1907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与西北进行资产重组最为快速的外部省份。
湖广的工厂,除了官办之外,绝大多数都被西北工业所兼并。地主更是大量加入西北农业垦殖公司,商人也陆续投资西北股票。
整个湖广地区,如今到处都是西北的商铺及银行等商业机构。汉口成为了西北商品进入整个长江流域的重要商埠,洋货输入规模锐减。
西北军的驻军也陆续派到了各省,规模都在1000人,这些西北士兵进驻各省,基本上已经完全敲响了满清的丧钟。
光是这分散在各省的几万部队,就足以将此时的满清一举摧毁。不过为了获取稳定的发展环境,西北政府此时还没有立即推翻满清的需求。
这些派驻到各省的西北军,到了各省之后,立即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这些西北军士兵待人礼貌,纪律严明。而且还热心帮助老百姓,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此时的中国各省有识之士已经如张之洞一般清醒的意识到,满清的气数没几年可以走了。
虽然丁未之战最终由列强的介入而迫使西北撤军,满清签下城下之盟而告终,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西北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西北政府在获取民心的过程中肯花钱,士兵能守纪律,已经逐渐获取了各省老百姓的支持。
特别是不久之后,西北政府开始在各省发放救济粮,并成立医院对老百姓进行医疗救助。加上各省西北驻军经常拉着化肥下乡资农,获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支持。
文化界也在赞扬西北政府,一赞扬马上就与满清政府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和差距。满清政府的无能,西北政府的武功。满清政府的**,西北政府的清廉。满清的压榨百姓,西北的救助百姓。
有识之士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满清根本没有能与西北政府一争高下的本钱。双方差距大到已经没办法追赶的程度。
而且更让人们感觉吃惊又在意料之中的是,满清政府对于西北政府这样收买人心的行为,即忌惮又不敢干涉,生怕又引发一场战端。此时的满清政府,已是得过且过的状态了。
进入1909年,西北政府向外界宣布,将在1909年7月在上海举办‘上海商品博览会’,并邀请各国商人参加。
不过欧洲厂商对此兴趣缺乏,日本政府则时刻想让日本成为亚洲中心,因此对于西北政府举办上海商品博览会同样没兴趣。
倒是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厂商对于这次博览会极感兴趣。
这样的情况沈凝云早有预料,他却是不在意。这些国家不来参展也无所谓,只要吸引到足够多的买家就行。
反正博览会计划开办六个月,期间有的是手段可以吸引全世界的商人前来参观。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上海博览会,将是西北打出橡胶王牌的舞台。
罗斯柴尔德财团与西北财团都有王牌,但双方的王牌都是谁先出了,对方的王牌就报废的类型。
第111章 橡胶神话
“涨了,涨了,今天又涨了。”
“这东西怎么天天都在涨啊~!早知道我也买了。”
“现在买也不迟,听说还会涨。”
上海一家证券交易公司内,不断的传来这样的议论声,这家证券交易公司非常派头,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租用了一座六层高的洋楼,用的是转轮显示,只见板面上的数字不时的跳动着。
此时的满清政府对于金融的管理非常的落后和混乱,整个上海的金融基本上没什么规范,证券交易公司到处都是。
这家气派的证券交易公司,鲜有人知道,是西北财团的手笔,因其豪华的配置,加上在这家证券交易公司内进行交易的橡胶股票数量最多,同时也吸引了最多的投资者进场投资。
1900年,随着伦敦证券交易市场的橡胶股票价格的拉升,在中国上海,因为西北财团的介入,以至于中国橡胶股票热潮提前到来,使上海橡胶股票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走势不断上扬。
在伦敦,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橡胶股票刚进入1909年,便快速的涨幅了一倍,而且还在持续的上涨。
伦敦又带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中国上海、印度孟买、南美各国二十多个国家的橡胶股票的不断上扬。
已经提前布局的西北集团,用1亿英镑的本金,在全球各大小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买入橡胶股票。
很多橡胶公司都是包皮公司,虽然在南洋地区大肆圈地,但很多连橡胶树幼苗都没种下去。
但这些都不重要,股市就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只要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财富转移的游戏就可以成立,而人类天生的自负,以及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很多都不认为自己会亏钱。
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这个大庄家不断的买入橡胶股票,又抛出橡胶股票,导致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资金不断的增多。
这时候人们因为买了橡胶股票赚了钱,都感觉自己很富有了。从命理上说,这种暴涨的发家方式,是为偏财,偏财是为大众之财,来得快去得也快,花钱大手大脚,非常的慷慨。从而也就引发了市场的繁荣。
橡胶股票在全球各国造就了大批的暴发户,对于这些暴发户们来说,购买一辆汽车是最有面子的事了。进入1909年,全球汽车需求量暴增。西北汽车制造厂的小汽车的订单在年初就排到了下半年,而且订单还在不断的增长,第一个季度就接到了30万辆小汽车的订单。
在上海,因为橡胶股票的热潮,又把上海各行业催生得很繁荣,就如房地产,洋楼也陆续盖了起来。这为后来橡胶神话破灭后,创造出了史无前例的自杀方式——跳楼!
而全球各个已经进入资本化时代的国家,或是有足够市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当中,只有两个地区没有陷入这场橡胶股票的投资热潮当中。一个是德国,一个是西北。
德国与西北的金融制度很类似,西北集团在构建西北金融体制时,借鉴了德国的金融模式。德国的金融模式,是一种在资本不占上风的情况下的一种防御型的金融体制,即抵御罗斯柴尔德财团的金融掠夺。
股市尽管是一个国家支持的庞氏骗局,一个圈钱的阵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对于弱小资本来说,股市的积极意义即是融资作用,将内部的钱集中起来发展工业等等。而纯粹的资本掠夺,在内部来说不用那么着急。
要想掠夺内部财富,有的是机会,有的是手段。只要财富不外流,藏富于民是可以采取的一种手段。即以财团为领头羊,然后下面产生一大堆受益群体,这些受益群体在财团的保护下,就算是普通工人,只要购买企业股票,都可以定期拿到一定分红,他们投资股票虽然赚钱速度不会太快,但是回报率也比较可观,总的来说,大体上都是处于盈利状态。从而通过企业分红,造就大批的中产阶级,从而拉到消费市场。
因此在西北,证券交易市场的股票,只有拥有西北户籍的民众可以持有,而外籍人员只能购买增值股票。
橡胶股票是一场金融掠夺,德国政府与西北政府都不是不允许罗斯柴尔德财团在其境内进行金融投机的掠夺行为。
西北证券交易市场上,仅有的一个橡胶公司,也在这一年被撤市。以至于在西北,找不到任何一家橡胶股票公司。
但是西北的证券交易市场却是非常火热,上到身家百万的富商,下到身家十几块钱的普通民众,都在购买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而在兰州证券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是什么包皮公司,全是做实业的。西北的投资风气在这一时期虽然比较火爆,但是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没有出现什么虚浮的投资泡沫,这使西北的工业发展走向了一种极为稳定的状态。
各个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凑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从而将这些资金投入到资产优化和扩大方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特别是此时全球商品市场进入了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使得西北各上市公司的分红都比较多,基本上只要买了股票都不会亏钱。
西北集团的1亿英镑的巨资陆续进场,但是因为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证券交易市场,因此并不是很起眼。
相比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运作资金来说,西北集团的钱不值一提。
这1亿英镑有8000万是向世界各国银行贷款所得,另外还有2000万英镑是之前在伦敦上市的橡胶公司卖给罗斯柴尔德财团后的利润,同时还收回了1000万英镑的本金。
也正是西北集团的资本在这些西方资本的大庄家面前显得不是很起眼,所以才能浑水摸鱼。
一旦西北集团投入的资金异常庞大,就会引起罗斯柴尔德财团这个大庄家的警觉,从而被其盯上,成为一头针对性要宰杀的大肥羊。
西北集团将这笔钱分散投入到各大小证券交易市场中,这样一分散,罗斯柴尔德财团也就无法知道这些资金之间的关联,罗斯柴尔德财团也不会警觉。
西北集团如此大的动作,却只有少数几个人得知,下面操作的人手都是比较分散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不可能获取什么情报。
在世界各国橡胶股票普遍都翻了一倍的时候,孙绎龙对沈凝云建议道:“少帅,我们的资本已经翻了一倍了,我想应该可以抽逃一部分了,这样最为保险。”
“呵呵!一倍只是小意思,罗斯柴尔德财团不可能将这样机会不多的资本掠夺游戏搞得只能掠夺一倍资本的程度。等橡胶股票涨到4倍后,我们再甩出一部分回本。”沈凝云却是淡定得很,作为穿越者,他明白仅1909年这一年,橡胶股票价格就猛涨了5倍。而橡胶股票股蹦是1910年6月,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人为操纵的迹象,罗斯柴尔德财团所制定的期限,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从这个时间来判断,罗斯柴尔德财团应该是前一年进行价格推高,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不断的吸引资金进入股市。到了后半年,民间资金已经足够庞大的时候,并且炒股已渗透到很多普通老百姓,这时候罗斯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