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很极端的现象,人为了出名,不管是好名好是坏名,只要能出名就行。殊不知,在那么多人的精神力量影响下,一个臭名昭著的人,是受负面力量影响的。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样的基本常识还未缺失,整个社会上下,那些传统知识分子还是非常注重名誉的。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行为上的,还有精神活动上的。人不是孤立的,精神与这个世界是互相纠缠的。就如后世出现的‘量子纠缠’理论,虽然这个理论不完全正确,但大体上的东西还是对的。

    明白精神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也就会明白对于每个人来说,信心为什么会被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所提及了,你认为自己不行,那就永远行。你如果认为自己可以,那么很大几率就可以。不过人的精神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命运的气场所影响的。一个人的日主如果强旺,那么必然具备强大自信心。一个人来财运,首先会对金钱产生追求的**。命运的改变,首先是精神上的改变。所以一个人的一生,随着大运、流年阴阳五气的变化,精神想法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至于善恶,做坏事了自然被人诅咒。做好事了,自然被人感激。当一个人坏事做太多了,又被人们所发现了,自然会有报应。加上中国这样的社会,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阴神存在,坏事做多一点,很可能阴神就会出手惩戒。

    但是这个宇宙有一个基本定律,那就是付出必然会有回报。一个无私到了极点的人,必然能得到回报。但是,如果没有到达那个极点,就很可能没太大的回报。

    做善事可以见光,做坏事不能见光。任何一国家,社会表面都是宣传正义和提倡正义的,但暗地里却可能有各种见不得光的事情。这又是一个阴阳的基本属性——阳主阴从。西方人认为正负离子哪个主导是不一定的,但中国的科学体系中,都认为正离子在多数时候是占主导地位,只有少数时候才会发生天地倒置的负离子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沈凝云在亲军营中灌输的东西,严格来说并不是欺骗性的洗脑,而是教会他们道理,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体悟。

    实验师那边的思想教育也差不多,实验师在1908年又陆续增加了新装备。

    钢制头盔,以及新军服。

    钢制头盔采取德国m35头盔,尽管是山寨,但如今却是原创,世界各国陆军没有一个给士兵装备防弹头盔的,德国自然也没有设计出头盔。

    m35也就是后来国民党那种头盔,国民党军队的头盔也就是从德国进口的。同时军服也采用二战期间的德国设计,与这年头的德**服有很大差别,因此也成为了西北军的原创。不过在军服的十字、万字及雄鹰标志方面做了改动,改成了华夏文化中的‘龙’、以及军旗中的‘黑九轮’为标志。

    钢盔和新军服装备后,受到了士兵的欢迎。

    士兵普遍反应,装备了钢盔之后,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至于防弹能力,钢盔是挡不住步枪子弹的,除非是打在边上,因为角度而把子弹擦歪到一边。更主要的效果是防护弹片的威胁。

    另外钢盔还可以用来烧水、煮饭,相当于每个士兵都带了一口锅。

    新军服和新钢盔装备实验师后,由于在西北军大比武的时候露了次脸,导致西北军其他部队的官兵都强烈要求他们也要有新军服和钢盔。其他部队的士兵都认为新军服太威武了,他们现在穿的德**服简直土得掉渣了。

    军部在官兵的强烈要求下,决定马上将新军服和钢盔装备每一支部队,这使得钢盔和新军服成为实验师的装备中最快普及到整个西北军的一种。

    在西北陆军大比武中,实验师算是露了次大脸了。实验师的炮兵部队在炮兵大比武中毫无悬念的拿下了第一。步兵大比武中,同样也摘获多项第一。不过总算没有像炮兵比武那样被实验师几乎垄断了第一的头衔。

    实验师的炮兵部队使用汽车牵引,进入阵地快。同时装备新型榴弹炮,射程更远,并且因仰角大,可以通过弹道计算,将最少四发的炮弹在间隔1~5秒内同时倾泻到敌人阵地上,突然火力好。同时在侦查上与空军密切配合,炮兵也被胡静林练得非常娴熟,在各方面都胜过其他的炮兵部队。

    实验师的状态,也就是其他陆军部队的发展方向。至于具体什么时候能够拥有实验师的装备,得看工业生产能力和财政倾斜方向。但是在对外战争爆发前,其他部队都会陆续装备实验师如今使用的武器。

    由于实验师的成绩斐然,沈凝云在西北军界也具备了一定的威望。

    迫击炮所需的合金钢也在沈凝云的主持下研制了出来,作为一个制造业领域的特工,材料学是其必须涉及的,因为制造业的进步,与材料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沈凝云对于这些合金钢技术比较熟悉,所以合金钢的研究比较顺利的完成了。

    合格的合金钢有了,下面就是制造迫击炮了。

    在国际市场上,橡胶股票此时已经开始风起云涌了。在汽车制造业的带动下,橡胶价格开始不断上涨,每一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而市场价已经上涨到了5先令。西北汽车制造业同样也在进口天然橡胶,更加将橡胶价格拉高。

    西北汽车制造业在1908年,疯狂制造了近15辆小汽车,其中12万辆出口到了海外,大部分每辆售价300美元,即600银元,有的则是以500美元的价格出口出去的,为西北创下了8000万元的出口额,加上履带式拖拉机的出口,加起来有上亿元的出口额。在贸易上已经出现了贸易顺差,贵金属开始流入中国,使西北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钞票也能印刷更多出来,从而使西北逐渐解决货币量不足而导致的货币紧缩问题。

    橡胶也因为这样的拉动下,价格比历史上上涨得还快。

    伦敦证券交易市场上,橡胶股票开始上涨,特别是西北资本中的八千万英镑砸进伦敦、纽约、巴黎等证券交易市场,导致橡胶股票开始迅速上扬。到了年底,世界各证券交易市场的橡胶股票价格已经普遍上涨了两倍。

    然而受到罗斯柴尔德财团关注的却是上海,上海的橡胶股票价格上涨得更是离谱,年底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突然就猛涨了三倍,上涨势头比伦敦还要快。

    认为自己是大庄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立即开会讨论是不是调集一笔资金去上海炒股。作为大庄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确实拥有绝对的优势,如果不是沈凝云这个穿越者在捣乱的话。

    也就是说,罗斯柴尔德财团手上握着左右市场走势的王牌,只要一打出来,就能让股市崩盘,他们想什么时候抽逃就什么时候抽逃。但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并不清楚西北集团手上也有一张王牌。

    因此罗斯柴尔德财团在看到上海的橡胶股票上涨后,立即以为上海有头大鱼,可以调一笔资金过去进行掠夺。

    但西北集团推高上海橡胶股票价格,何尝不是在钓鱼呢?

    “如果我们将上海橡胶股票变成上涨速度比伦敦还要快,那么必然将吸引大量的海外资金涌入上海,如东南亚的、日本的、澳大利亚的,甚至是美国、欧洲的外来资本。参与进来的资本越多,股票价格就越离谱,就越‘神话’,届时我们即可掠夺这些海外资本。”沈凝云开始钓鱼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鱼到中国上海。

    然后再吞掉那些鱼。

    资本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这场游戏已经开始了。
第110章 人多力量大
    1908年西北农业再次大丰收,由于抗倒伏高产小麦以及化肥的应用,小麦亩产大幅度提高。

    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到5500万左右,但是却不需要再进口太多的粮食了。而其他省份因为人口迁移到西北,也减轻了人口压力,加上西北的化肥向外省输出,导致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湖广等省份的粮食也普遍增产。

    这让这一年的中国各省百姓日子好过了一些,不过大量粮食被拿去酿酒还是一个除西北之外,其他省份普遍存在的问题。

    西北政府对就睡管制得比较严格,用于酿酒的粮食不多。

    在海南省成立的高产杂交水稻研究基地于08年夏末传回了好消息,第一代杂交水稻已经培育成功,最高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平均亩产400~500公斤可以达到,这样的产量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高产了。此时的南方,一亩稻田有300斤的产量都算不错的了,好的水田,最高也不过400多斤的产量。杂交水稻,加上化肥,让粮食产量增长一倍啊!

    而拖拉机的出现,使广东、海南等地的三季稻种植成为了可能。此时的广东、海南不是种不了三季稻,而是农民忙不过来。如果种三季稻的话,劳动强度太高了,光是运输上就搞不过来。南方地区,畜力车比较少,主要是人力拉车。

    至于三季稻口感不好的问题,这不是问题。三季稻,杂交水稻这些都是为了中国老百姓能吃饱肚子而弄出来的。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消息传回西北,沈凝云马上兴冲冲的跑去找他老爹商量。

    “如今我们中国要想崛起,人口是我们的巨大优势。4亿人还是少了些,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口。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抗倒伏高产小麦,以及杂交水稻的出现已经具备了可能,所以我们可以在西北号召多生育了。除了要让老百姓吃白肚子不饿死人,疾病的防治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在各省救济贫苦百姓,从而获取民心,还要把医院开到各省去。”沈凝云说道。

    “生太多人了,会不会出问题?”沈进文迟疑的问道。

    人太多了自然会出问题,人均资源少,对环境压力大等等等等。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土地呢?

    “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人均资源会变少,不过我们可以选择扩张,就农业资源方面,我们如果向西扩张,如果收复西域旧地,那么便可以获得大量的农业资源。而工业资源方面,西域旧地也有大量的矿产。另外我们可以把俄国人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都抢过来,到时候我们就算是有十几亿人,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还嫌资源不够,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资源不少。印度、澳大利亚等等都有很多资源可以掠夺。”沈凝云说道,“人口多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劳动力多,可以建设更多的产业,也有更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能有更多的兵力可以动员。就目前来说,矛盾不明显,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养活更多人口的本钱。”

    “嗯!当前确实有了足够的本钱。”沈进文听了后感觉确实有道理,“在全国救济贫苦百姓,开设医院这个没问题,虽然要花点钱。”

    沈凝云早就料到老爹会支持他的这个想法,他老爹毕竟是学过中医的,受中医‘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思想所影响,救济贫苦百姓自然很积极。

    西北集团随即对粮食救济、医疗救济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对各省贫苦百姓进行粮食救济,必须进一步的扩大粮食产量。

    “明年陕西所有麦地都将种下抗倒伏高产小麦,加上我们明年已经可以对外省输出高产抗倒伏小麦种子,中国北方的小麦产量将大幅度的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在广东、海南等地建立起三季稻生产基地的话,救济用的粮食将更加充足。”孙绎龙说道。

    “马上让人到广东、海南圈地,我们要建设三季稻生产基地。”沈凝云毫不犹豫的决定道。

    “至于医疗救助方面,目前很难普及到整个中国。我们还没培养出足够多的西医,还需要再等些年头,不过药品方面我们却可以进行援助。”

    西医对此时的中国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西医见效快,碰上急性传染病可以救命,不过要真正的把病治好,事后还是要找中医调理一下的。

    此时的中国瘟疫太多了,农村时不时的闹瘟疫。至于瘟病派确实有效,没有什么瘟疫能大面积的蔓延,但是相比西医的防控要慢,同时瘟病派中医的数量没那么多,很多农村地区根本顾及不到,这才造成此时中国社会与瘟疫持续的拉锯战。

    沈凝云却是在想,应该尽快把青霉素搞出来。然后把那些什么肺结核,统统都搞定。也能提高对战场伤员的救护能力。

    “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医院,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救治,有钱的病患就收费,没钱的就免费,定期派实习生、医生到乡村去进行防疫。”沈凝云说道“以后这些劳动力都是能为民族创造财富的。”

    如果一支磺胺药,一支青霉素能救活一条人命,这就太划算了。一条人命,可以创造的财富看起来不是太多。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积少成多之后,就很恐怖了。

    西北政府这一年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民众多生育,生育超过两个,政府出钱补贴养育,学费也将给与减免至只需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的程度。

    并且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

    在政府的鼓励下,西北大地掀起了造人运动,此时的中国生育率很高,但是婴儿死亡率也很高。加上灾荒、瘟疫多,使人口一直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无法过快增长。

    西北经过八年时间的医疗建设,已经成功在西北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体制,西医全面普及,中医也经过高薪聘请、学徒制的模式,培养出了第一批出师中医。

    经过西北政府八年来的建设,西北各州县的卫生情况彻底改善,在西北已经看不到什么脏乱的街道了。

    就传染病方面,西北的大力防治有重大效果,在西北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什么瘟疫了,很多都被及时控制住了。

    婴儿出生率则比较高,死亡率在医疗普及着后也开始不断的降低。

    这年头的人们生育能力很强,主要是没有吃什么垃圾食品、转基因、毒疫苗什么的,生育能力未下降,妇女很容易怀孕。

    生育五六个,在二十一世纪很难。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很容易。经过西北政府的严厉打击之下,重男轻女的现象有所缓解。随着西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宽裕后,经济条件的提升,对女孩的接受能力有所提高。

    西北人口开始进入了一个告诉增长的阶段。没有了高居不下的婴儿死亡率,没有了粮食不足的制约,可以想象未来西北将进入一个人口曝炸性增长的阶段。

    问题确实会有,例如西北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加,未来在财政上将有一个较为重大的负担,但实际上这都不是问题。钱总会有的,政府没有钱,财团总是有钱的。只要把那些孩子养育成人,中国就拥有更多的人。

    人多力量自然大。

    由于粮食这一年比较充足,西北基本可以做到粮食的自给自足,西北集团依旧还在进口粮食。

    首先是粮食储备问题,西北政府为了粮食安全,决定扩大粮食储备总量,在西北又建设六个战略粮食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