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刺激,泡沫已经越吹越大,再继续吹下去,整个国家都会进入不健康状态。

    只有一场经济萧条,才能将泡沫触破。

    过去繁荣的15年期间,中华民国不断的投资、再投资,生产不断的扩大、再扩大,以至于商品产能不断的增长。

    随着商品产能的不断增长,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老百姓富裕了。随着收入的增长,加上产能的增长,满足了中华民国老百姓的物质需求,甚至是能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经济大萧条之前,汽车已经在中华民国烂大街了。到了经济崩溃之前,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为了将汽车卖出去,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不断的降低汽车售价,过去一辆普通的汽车的售价是400元,而在泡沫被触破之前,在通货膨胀之下,一辆汽车的售价竟然只需要300元。

    而到了1929年,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普遍都能达到300元。

    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最普通的汽车,这样的低廉价格,不仅普通工人阶级都购买了汽车,就连那些低收入阶级都能买到汽车。在二手汽车市场上,汽车更是不值钱,几十元都能买到一辆汽车。

    汽车的消费,确实带动了大量的钢铁消费。让这个人口达到6亿的国家,目前仍在使用的家庭汽车就多达2。5亿辆。

    市场已经完全饱和了。

    进而在经济崩溃之前,各大汽车制造公司,将大量汽车以非常廉价的价格,不断的卖到那些经济殖民地。

    然而,经济殖民地的消费能力尽管有所发展,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除了汽车之外,其他行业都是如此。

    民资毫无理智的疯狂投资,疯狂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还没有饱和的情况下确实都能赚到钱,但是工业商品很多是耐用品。一辆汽车,如果保养好,甚至可以用个五六十年。不过在产品升级淘汰后,一般的汽车也能用个十几年。

    所以在接连不断的消费过后,迎来的是市场无情的饱和。老百姓已经不需要消费那些东西,该有的东西基本上都有了。

    房子、车子、电器,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当中,那些肯努力工作,又不乱挥霍钱财的都有了。

    所以那些耐用品方面,市场到1929年基本完全饱和。

    剩下的消费,也就是那些消耗性的农产品,以及生活用品了。而在农产品生产上,同样也是产能无比庞大。

    在经济崩溃之前,老百姓随着不断的富裕,在食品支出费用上也不断的慷慨解难,很多时候甚至是非常奢侈,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舍得消费,也就刺激了越来越庞大的农牧业生产规模。

    在粮食生产上,中华民国实现了完全的机械化生产。

    牲畜存栏不断上涨,已经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如果工业不出问题,人们没有失业,那么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还是可以持续的。但是经济一出问题,人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食品支出方面,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随意了,很多老百姓开始减少开支,顿时农业生产也随之崩溃了。

    十五年的繁荣下来,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因为中华民国的生产力最高,农业机械化十分普及。农业育种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各种作物的亩产不断上升。同时畜牧业自动化设备也不断增多。

    工业精密制造业也最先进,而且流水线效率也最高,到了1929年,可以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全部都用上了半自动流水线设备,因为不用流水线生产的作坊在中华民国根本没利润。甚至是有不少企业,用上了最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

    而在工程建设的生产力方面,中华民国普及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吊车、铲车等等大量普及。

    工程建设技术上面的发展也最迅猛,中华民国这15年的繁荣过程中,诞生了将近30项工程建设方面的大专利,工程建设的成本、工期不断缩减,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中华民国老百姓没有外资的盘剥,并且中华民国能够不断的盘剥各个经济殖民地。中华民国的殖民地规模首先就不必英法要少,同时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发展也非常迅猛。

    不同于欧美殖民者的武力殖民,中华民国这种经济殖民方式效率极高,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人民通过不断的劳动,从而使得不仅为中华民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利益,而且也饿提供了最庞大的殖民地商品市场。

    并且中华民国还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端商品出口,还有各个经济殖民地向国际市场上出口价格低廉的商品,也打压了欧美的工业规模。

    进而使得这十五年的繁荣期间,随着中华民国的各项商品产能的满足,让老百姓变得极为富裕。收入也不断上涨,终于是上涨到了1929年最顶峰的阶段,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就能高达3000元炎黄币。

    炎黄币与之前的银元价值差不多。

    尽管通货膨胀了,但是在耐用品的消费上,反而更加便宜,价格上涨的只是食品等消耗性的商品。

    所以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变成了世纪上最富裕的,收入已经完爆了英国,并超越了美国。

    同期,美国的经济也非常繁荣,美国人工人的年收入也上涨到了1000美元的地步,这样的收入相当于是2000炎黄币,相比中华民国普通工人的3000炎黄币的收入要低三分之一。

    不同于普通工人,那些技术工种,以及各种高级职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则更加恐怖。以中华民国300元的标准工资计算,很多工人都能拿到14个月的工资。技术工种,则普遍能拿到18个月的工资。

    而那些证券公司的,一年甚至能拿到超过100个月的工资。

    大量的中产阶级在这十五年的繁荣中诞生,成为中华民国的消费主力。大量的高档别墅汽车、电器、相机,以及那些名牌服装鞋帽、手表、皮包等等,都是中产阶级拉动的。

    高产阶级也涌现出了一大片,这些高产阶级,也是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主力。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大萧条,直接重创了那些高产阶级,大量企业破产的背后,是一群群民资老板身无分文,向政fu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经济崩溃的导火索,主要是因为商品市场已经完全饱和了。

    各种大宗的耐用商品都卖不动了,如果政fu可以宣布经济刺激政策,找到新的建设项目,那倒是可以进行‘软着陆’,但是中国民族财团没有采取这一手段。而是直接宣布施行货币紧缩政策,进而掐死贷款,不再向外发放一分一毫的贷款。

    经济繁荣的背后,主力表面上看起来是民资。但是民资背后,却是因为能从中联储那里弄到贷款,或者因为中联储向普通老百姓大量发放信贷,如此一来才导致市场上的资金无比充足。

    但是银行不再发放贷款,那些民资的资金链直接断裂。

    一边是积压在仓库内卖不出去的商品,一边是银行在催促还款,大量民资企业的资金链直接断裂。

    进而破产!

    中华民国,乃至整个亚洲,大量企业破产的结果就是,一堆的熟透的桃子摆在中国民族财团的面前。

    企业破产,不代表那些企业的资产就不优良。

    破产的企业将被银行清算,资产也就归银行所有了。银行则是中国民族财团掌控的核心产业。

    这意味着,中华民国可以在经济大萧条过后,将那破产公司的产业都变成财团的资产,然后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清点。

    优良的资产留下,不良的资产可以进行改造,或者先留在手上等经济复苏了再卖掉。

    那些优良资产经过整合之后,再对一些幸存下来的优良民资进行收购,马上就可以形成一个超级垄断财团。

    从新恢复1914年之前,中国民族财团对各个行业的高度垄断状态。

    1914年之前的的中华民国,像样的资本基本上也就只有中国民族财团,后面随着民资的发展,很多行业的垄断地位都被打破,只有那些核心产业没有被民资染指。而这一次的大萧条过后,银行将那些资产进行重组之后,又可以形成一个又一个超级垄断集团。

    只是这种垄断,表面上是分成好几家公司进行良性竞争的垄断,而非是无脑的粗暴垄断模式。

    而过去的十五年,中华民国经过疯狂的资本运作和生产力的提高、普及,让中华民国成为了世界上工业产能最为庞大的国家,其产能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总和的两倍。

    尽管十五年疯狂的资本投资当中,产生了巨大的泡沫。但是这种泡沫不同于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过后留下的只是一座座鬼城。而中华民国这种工业制造泡沫,留下的却是恐怖的国家战争潜力。

    如今的主要矛盾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太多,而人们的需求太少。那么要平衡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无非就是战争。

    战争是最消耗人力物力的活动,而中华民国当前正好有大量可以进行消耗的人力物力。所以这场经济危机,也是中华民国在获取世界霸主地位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第423章 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来了!

    随着中华民国陷入经济大萧条,美国那边很快也崩溃了。

    美国财团实际上并不计划在这一年将市场高崩,因为美国的市场还是没有彻底饱和的,之所以没有彻底饱和,和国际商品市场被中华民国打压有很大的关系,让美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那么快。

    因此美联储的计划,是在1930年再施行货币紧缩政策。

    可惜的是,中华民国给美国来了一个突袭。中华民国和美国尽管没有太大的经济联系,和资本挂钩。但是中华民国和德国的资本挂钩却是非常严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中华民国开始向德国提供贷款。

    这样的举动,让此时的德国人欠了中华民国一屁股债。

    中联储突然的货币紧缩,也就意味着德国的一部分资金链将会断裂,如果美国这个时候能投入大笔资金给德国人,那么德国的经济可能还是能够稳定的。但是资金量就有点太庞大了,美国财团可不想当这个接盘侠。

    于是美联储也只能紧急宣布进入货币紧缩阶段,掐断了贷款发放,美国股市随后直接崩溃,股价一路跳水。

    企业随后大量倒闭。

    美国财团,也开始进入大收割的阶段。偌大的美国,六年的超级繁荣,让美国的民资也建设了大量的资产,都是一块块肥肉。

    经济大萧条的到来,让中华民国和美国双方都有大量的商品挤压在仓库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怎么办?

    倾销!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于是乎,中华民国和美国两大工业强国,开始疯狂的向世界各国倾销商品。大量的商品以低廉到姥姥家的价格,如洪水一般涌入欧洲、南美、澳洲,加拿大等地。

    中华民国的倾销对象自然还有那些经济殖民地。

    能够倾销的,全部倾销。

    尽量卖出去,根本不考虑什么成本了。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和美国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这些商品相当于白送给其他国家也没什么。

    但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就遭殃了。

    其他国家的商品市场也直接被冲垮了,大量的企业因为廉价的商品的涌入而破产,倒闭的工厂遍地都是。

    于是,一场经济大萧条就这样扩散开了。

    英法的情况还算好一些,随着英美等国陆续宣布建立贸易壁垒,将倾销商品挡在海关之外,勉强让英法等国的经济有了点喘息的机会,但是结果也只是苟延残喘。

    德国的经济,则直接崩溃了。

    因为德国和中华民国以及美国的资本有密切的联系,中华民国和美国断了德国的资本输出,德国人直接没钱。毕竟德国人每年都是要支付赔款的,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恢复生产而进行贷款,让德国不得不每年支付利息。

    所以德国人在一战过后,尽管工业生产比较庞大,但是日子一直紧巴巴的。

    德国人吃不饱饭,这也让德国民众有时间去听希特勒的演讲了。而且变得极易被煽动,因为他们迫切的希望摆脱这样的困境,希望有一个有力的领袖带领他们摆脱德国的糟糕情况。

    中华民国内部,因为突如其来的经济大萧条,让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惊慌的状态。

    不过相比美国和德国的社会秩序都被干扰,中华民国则好了很多。因为失业和破产的人,都跑到民政局领取失业保险金了。

    吸取了历史上美国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当中,上千万美国人饱受饥荒的教训。沈凝云在这场危机到来之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失业保障制度。

    让失去工作没有收入的老百姓,能够每个月领取到失业保险金,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至于挨饿受冻。

    而什么把牛奶倒进河里,把谷物拉去烧高炉这样的情况,在经济大萧条中实在太正常了。毕竟那些东西又卖不出去,只能想办法处理了。

    牛奶又放不久,粮食拉去烧高炉,起码还能回点本。

    曾经号称永远繁荣的中华民国,这个神话一般的口号,已经完全的破碎了。

    大量的老百姓投入股市中的钱都打了水漂,被套牢的极多。这也导致很多民众抗议政fu不作为。

    如今中华民国大总统是共和党的林长民,这也是中华民国的政党改组成两大政党之后,首次接过总统宝座,不过却是个背黑锅的。而上一任大总统杨墨川,则在任满四年总统之后,主动辞职了。

    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而对于杨墨川来说,他收获的则是满满的赞誉,在他执政期间,中华民国创造了神话一般的繁荣。

    只是,神话是时候结束了。

    突如其来的股灾让股民们被深套的同时,呼吁政fu救市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于是乎,中央政fu很快就拿出了一个救市方案。

    正当一群投资者以为政fu出面救市,肯定能让股市重新回暖,从而冲进股市当接盘侠的时候,接到的却是飞刀一把。中央政fu的救市,一开始确实是有效果的。但,也仅仅是刚开始有效果。接着,股市再次狂跌不止。

    救市宣告失败!

    中华民国的财富,瞬间蒸发了近半。

    不过蒸发掉的,实际上都是泡沫。

    大量的企业倒闭的结果就是,中国民族财团吃得满嘴流油。大量的产业,被银行收走。

    不过企业破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毕竟很多企业的贷款还是没有到期的。因此,这场经济大萧条将会持续四年的时候。

    也就是持续到1933年。

    而这期间,共和党背景的大总统林长民完全就是一个背黑锅的存在,为了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