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掌控了石油价格,就能攫取大量的回报。

    而当前的世界石油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国民族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互相杀价,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降,而美国则因为在油轮运输效率方面落后于中华民国,导致其石油出口已经大大减少了。

    这个时候提出建立托拉斯垄断联盟的建议,洛克菲勒财团和很心动。

    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双方在只商谈了一个星期,就确定了欧洲、澳大利亚、南美石油出口份额,中华民国占60%,而美国占40%。

    北美为美国垄断,亚洲为中华民国垄断。

    世界石油出口份额就这样被瓜分了,而在价格上,双方在非各自垄断范围内的价格必须保持一致。

    托拉斯垄断模式是最不靠谱的,很可能会因为某一方为了扩大市场而撕毁约定。不过美国显然不太可能撕毁这个约定,因为美国没那个底气,毕竟美国如今在石油市场中占据的是弱势地位,而中华民国则在世界石油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很快世界石油价格就开始暴涨,从原先非常便宜的价格线上直接上涨了将近五倍。而在中华民国内部,燃油价格却是雷打不动,低的惊人,好似不靠石油赚钱。

    而在中华民国的各个经济殖民地,燃油价格也上涨了,不过只上涨了三倍。

    罗斯柴尔德财团显然还没有太意识到,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为石油价格一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

    但是在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看来,石油本身就应该是那个价格,否则就失去较高的利润了,失去了较高的利润,那么垄断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干脆不垄断算了。而当前这样的石油价格,相比后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在达成了市场划分和价格统一的协议后,中华民国的石油出口利润也持续上涨,欧洲的石油消费正在持续的增长,非洲之类的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市场。澳大利亚和南美,市场也不是太大。世界商场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

    而石油消费最大的市场还是在亚洲,中华民国每天的石油消费量都在增长,而那些经济殖民地也因为中华民国的资本涌入得以发展,石油消耗也在迅速上涨。

    等于说此时的亚洲大部分地区,中国民族财团决定这几乎大部分商品的出厂价、零售价、以及产量。

    财团可以靠控制原材料、进出口、税率、运输费用来调节大部分商品,其中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第405章 国际定价权之争
    亚洲的制造业商品、农业产品、矿产定价权被中国民族财团抓在手里,而国际上的商品定价权的争夺则是愈演愈烈。请加经|典|书友新群9494…7767

    中国民族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争斗的主要力量,双方争夺定价权的背后,则又是在争夺货币的国际化。

    过去英镑一直牢牢的占据着国际化货币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的英镑已经贬值了不少。

    过去,英镑的坚挺,一直是世界各国,以及英国人民及自治领、殖民地民众所为之骄傲的东西。

    随着英镑的贬值,以及中华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出口商品的不断增长,让中华民国的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路线。

    如此一来,就和英镑产生了竞争。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英镑非常看重,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靠英镑垄断国际贷款以及保险业务。

    而当前因为英镑的贬值,以及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国际贷款和保险业务已经被中国民族财团给蚕食了一部分市场。

    进而双方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操控下的英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恢复英镑面值,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开始与中国民族财团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然而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显然罗斯柴尔德财团不是中华民国的对手。

    因为中华民国在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结算开始使用炎黄币。而英镑因为贬值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家都不爱收取英镑。反而对坚挺的炎黄币很感兴趣。

    炎黄币尽管此时大量发行,在中国内部产生了良性通膨,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在升值,因为汇率还是非常稳定的。

    中华民国有这个底气让炎黄币升值,也和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有关系的。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金圆券制度,即各国的货币可以用来兑换黄金,但是是对外兑换,本国内部则不兑换。

    中华民国采取的是信用货币制,并不进行黄金兑换。本身这样的制度,在国际市场上是没什么竞争力的,但是因为中华民国有大量的商品出口,让世界各国拿到钱之后,可以用来购买中华民国的商品,进而也就有人接受炎黄币。

    而且炎黄币还在升值,意味着币值的坚挺。尽管在商品出口方面有些不利,但是中华民国出口的商品都是高端商品。而那些低级的商品,则是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价格比较低,所以也有竞争力。

    再有,就是中华民国以及那些经济殖民地,用的都是炎黄币。而且基本上也只收取炎黄币,其他国家要想购买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则必须要先去换炎黄币然后再进行购买。

    进而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都开始用上炎黄币,炎黄币因为有了能够花出去的功能,进而也就被各国政府所接受。

    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植物油的定价权此时被中华民国牢牢掌握,而棉花的定价权,也被中华民国所夺取。

    棉花是中华民国产出很高的一个农产品,西域殖民地和新疆省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而在江苏、河南、山东交界的三角地带的商品棉的生产也得以持续,如今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用机械化设备生产的,投入成本尽管高一些,但是生产成本却是降低了。再有就是育种方面花了大力气,所以产量有所提高。

    中华民国的棉花已经对全球各国的棉花种植业造成了冲击,因为中华民国的棉花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然后那些经济殖民地又生产出各种纺织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这样的出口是中国民族财团掌控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加上棉花价格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全球的纺织品市场上,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纺织品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又在向欧洲出口棉花,价格比各国的棉花都要低。而美国的棉花种植业则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因为出口市场的减少,美国的棉花种植业缩水了将近三分之一,出口变得非常少。

    橡胶的定价权,自然也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囊中之物,此时整个东南亚都被中华民国所掌控,欧美在东南亚地区还是有一些橡胶掌控着,但是没有定价权也是白搭,那些橡胶园生产出的橡胶,被中华民国掌控的东南亚各国立法统一出口价格,而且也是所谓的‘对内优惠、对外垄断’的政策,那些欧美商人所掌控的橡胶园出产的橡胶要先以优惠价格卖给出口公司,然后再由出口公司以高价进行出口。

    自从1922年年初这种制度的出台后,国际橡胶价格短短半个月内就被拉升了五倍,绝对的疯狂。

    而在中华民国,橡胶价格却是一如既往的便宜,价格没有丝毫的上涨。

    欧美各国又没有人造橡胶工业,同时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橡胶种植业面积又不大,实际上主要的橡胶产地还是在东南亚。

    就算是中南美洲现在开始种植橡胶,也已经晚了。橡胶种下去要能割胶,起码要十年,而且一开始的产量还不怎么样。

    所以欧美各国现在对于这种天价橡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国际橡胶的交易,则自然是要用炎黄币的,其他的货币基本上不收。

    国际粮食价格定价权方面,也被中华民国轻松的掌控,中华民国的粮食生产规模大到中华民国内部以及那些经济殖民地都消耗不掉,每年有大量的低价粮食涌入国际市场,进而打击了那些传统的粮食出口国。

    其他国家所出口的粮食开始下降,剩下的也就是中华民国所出口的粮食了。而粮食出口这个东西,产量调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尽管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一年当中有大量的操作空间了。

    例如其他国家所能出口的粮食开始减少,中华民国大可提高国际粮价,从而赚取高额利润。而其他国家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可图,第二年跟进扩大粮食生产,结果第二年中华民国大可以继续压低粮价,进而让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者血本无归。

    这就是标准的过山车模式。

    当你不种的时候价格高,当你种的时候价格跳水,反正主动权在中华民国手上,中华民国可以随意的控制价格来玩弄各国的生产者,进而打击各国的农业生产。

    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中华民国竞争,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国的农业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管是在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还是在良种培育方面,中华民国都已经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国家。粮食生产成本降到全球最低的程度,加上有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所以在粮食运输方面的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而在粮食加工方面,用的也是最先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械设备。

    而欧美各国,很多国家在粮食加工方面,还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而在那些没有工业化的国家,粮食加工还只能依赖水力、畜力,甚至是人力。

    进而导致中华民国所出口的粮食价格低的惊人,让中华民国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大杀四方,所向披靡。

    此时世界各国的商品粮种植,基本上也就是维持本国的市场,并且还要有粮食进口关税壁垒。否则就会被中华民国的商品粮大肆冲击。

    而那些没有粮食进口关税壁垒的国家就惨了,例如澳大利亚和印度,关税方面对中华民国非常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生产就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今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农场,小麦种植业已经锐减了一半。而随着关税的下降,现在剩下的一半也岌岌可危。

    印度的粮农,这个时候则开始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

    种植经济作物,起码中华民国会要,尽管价格不是太高,但是起码比种植粮食的收入要更高。

    对于那些还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中华民国的那些价格低廉的粮食自然是能让他们占到便宜的,但是对于那些生产粮食的国家却不是一个好事情。

    中华民国用粮食出口,换取到那些不能进行机械化种植的经济作物,加上那些纯天然的农产品,形成了一个循环体系。

    而在矿产的定价权方面,稀土定价权则被中华民国掌控在手里,国际稀土矿价格开始飙涨。

    铁矿石的定价权方面同样也被中华民国轻松掌控。

    因为中华民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另外随着英国签订了分润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的殖民利益的条款,中华民国可以在印度、澳大利亚开采铁矿石,并且还不需要缴纳关税,这让欧美完全没有办法掐住中华民国在铁矿石方面的脖子。

    欧美一旦提价,中华民国大可以不买。但是那些开矿的企业却是受不了。而且铁矿石价格一上涨,欧洲的冶金成本上升,冶炼出来的钢铁价格太高的话,中华民国也可以不买,进而那些钢铁企业则受不了。

    最后,只能乖乖降价。

    中华民国尽管在铁矿石方面有些短板,但是可以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开矿,而且内部实际上也还是有铁矿石的。

    因此国际铁矿石价格一直萎靡不振。

    中华民国则在铁矿石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开始建设铁矿石战略储备仓库,更是让欧美失去了提价的可能。
第406章 积极外交
    罗斯柴尔德财团能抓住的定价权的商品也还是有不少的,但是很多东西中华民国又不需要。极品小说舒适看书

    毕竟中华民国版图这么大,很多资源都是有的。

    唯一能让罗斯柴尔德财团抓住的定价权的还是欧洲的钾矿石出口,植物生产所需要的无机化肥当中就是氮磷钾,而氮肥和钾肥中华民国不缺,缺的是钾矿石。钾矿石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

    中华民国需要钾肥,钾肥可以让作物更加抗旱,并且秸秆变得更加健壮,不易倒伏,能加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不过不用钾肥也不是不行,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欧洲的钾矿石出口,尽管提高了价格,但是中华民国也减少了进口数量。

    中华民国在煤炭方面的进口量也在疯涨,因为中华民国减少了关内煤炭开采规模,所以华东等省份开始在海外大量进口煤炭。

    除了在那些经济殖民地进口煤炭,还在全球各国进口煤炭。

    煤炭出口以前一直是英国的三大出口商品,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的采煤业有所发展,毕竟采煤又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和设备,只要有劳动力就行,所以中华民国在世界各国都能买到煤炭。

    因此罗斯柴尔德财团也很难操国际煤炭价格,毕竟那么多的小国家在为中华民国开采煤炭,他们也控制不了。

    杨墨川当上中华民国第四届大总统之后,没过多久便开始到世界各国进行访问。杨墨川第一个访问的国家是土耳其,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到访,让土耳其举国振奋。

    此时的土耳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英国视图将这个国家肢解分裂,而土耳其名将凯末尔挺身而出,提出‘不独立宁愿死’的口号,。在他的推动下,议会在1920年1月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宣布土耳其应该享有完全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废除治外法权。这一文献,被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

    但是,协约国很快正式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妥协的苏丹政府决定解散议会,逮捕凯末尔党人。凯末尔抓住时机,于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发起召开大国民会议,成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国民政府。

    1920年6月,希腊军队在英国的支持下,大举进攻,企图扼杀土耳其的独立运动。危难时刻,凯末尔出任国民军总司令,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突破希军防线,把希军赶出了土耳其,活捉了敌军总司令。

    此时的土耳其,正处于被欧美孤立的状态当中。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还未取得世界各国的承认,地位有些尴尬。而这个时候中华民国大总统杨墨川访问土耳其,无疑给土耳其人带去了极大的振奋。

    土耳其顿时给予了杨墨川最高的接待礼遇,此时的中华民国随着军事上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所公认的大国,并且能与世界霸主英国争锋。这个东方崛起的新兴霸主,此时无疑开始展望世界。

    土耳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