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济殖民地则向中华民国出口大量的轻工业产品,不过中华民国也有保留一部分轻工业制造,但是在制造设备上非常先进。
中华民国主要从事重工业商品制造,出了重工业商品之外,还有生产资料的制造,大量的机械设备,基本上都是中华民国自己生产,出口价格昂贵,很多还是不出口的,顶多只是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而且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企业不能私自贩卖。
在此时的中华民国,简直就是日新月异。
举国上下,到处都是工地。
城镇化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开始向城镇转移。而那些农村人口尽管没有什么技术和文化,但是工地很多,需要出力气的就业岗位极多,所以没有失业的问题。只要肯做事,工地上的收入比一般的工厂工人的收入还要高。要想在城镇当中拥有一座自己的房子和一辆自己的汽车还是很容易的。
一般在城市中购买一套一百平方的商品房,一名工人只需要支付四年的工资,而在郊区的房子,那就更便宜了。
而商人和工人同样也在大量投资,因为工人收入不断增长,很多已经有了房子和汽车的工人家庭,则是会选择购买股票和债券保值。
毕竟随着纸币的大量印刷,食品价格和轻工业商品价格都开始上涨,良性的通货膨胀持续在进行。
这也像是一条鞭子,在后面赶着人民不断的劳动。
老百姓一旦吃穿不愁之后,很多时候是不想做事的。只有让他们有危机感,现在吃穿不愁,不代表日后吃穿不愁,还是要继续劳动。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劳动力不会因为日子好过了,就混吃等死,而不创造财富。
只是各国在这方面的力度有所不同罢了。
中华民国自然也不能说不剥削人民,让人民一下就全部都富裕起来,然后就不用做事了。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达不到那种状态,所以还是要让大部分人民都劳动,这样国家才能发展起来,才能确保不被其他国家超越。
不过中华民国现在基本上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尽管有在剥削,但是钱抽上去之后,却是用来建设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拿来当做个人享受。
人的一声,苦与乐同样也是阴阳之道。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上层统治者如果乐过头,就会引发祸事的。就如明代,统治阶级过得非常舒服,有功名的地主不用纳税,中后期商人地位提高,而且又不收商业税,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明末的上层阶级日子是很好过,但是北方的下层阶级日子却完全不能过,最后乐极生悲,这才导致了明末的悲剧局面,一个偌大的国家,竟然会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简直是闻所未闻。
如今的财团,也就相当于一个超级国企,不过是隐形的,也不会给民众分红,但是会将钱人力物力用在发展上,而不是用在享受上。
之所以要发展,还是因为未来必将有一场决定世界霸主的浩大战争将会爆发,中国如果不发展,就会错失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剥削程度就更高了,因为那些经济殖民地要为中华民国生产轻工业产品以及重污染工业品,以及农业经济作物和挖掘矿产。为中华民国不断的生产工业商品,才是最主要的功能。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人的工资不高,而且经常一天就是劳动十个小时以上,而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口到中华民国。
当那些商品出口到中华民国之后,本身价格很低廉,但是进入海关之后,这些商品的价格就直接与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商品价格持平,有些轻工业商品的价格甚至被拉高好几倍。而其中的利润自然也就是财团赚走了。
而本土的那些轻工业工厂,民资首先要承担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同时在税收上因为中华民国开始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搬到那些经济殖民地去发展,因而那些使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工厂为了不倒闭,基本上都是搬到那些经济殖民地去了,留在中华民国的那些轻工业厂家,则基本上是使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
是有先进生产设备,从而减少了工人的雇用数量。并且不用承担那么高的税收,使得中华民国的轻工业生产虽然规模大减,但是每一家轻工业工厂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并且持续走上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发展路线。
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模式变成中华民国的轻工业技术升级后,淘汰掉的工业设备才会普及到那些经济殖民地去。然而中华民国的厂家用更高级的生产设备。
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就业工人尽管持续的降低,但是轻工业商品的生产数量,依旧可以满足全国三分之一的轻工业商品需求。而其他的三分之二的轻工业商品的生产,则分包到那些经济殖民地去了。
那些经济殖民地就相当于中华民国的资本奴隶,不断的被中国资本压榨其劳动力,他们不断的工作,而劳动成果却是被中华民国全体大量享用。
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厂家,不仅仅是走上技术为王的路线,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品牌,各种名牌正在不断的宣传。
一件衣服,甚至是一把牙刷,都可以是牌子的,就是卖得更贵,不仅仅在中华民国卖得更贵,中华民国的那些轻工业商品同样也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成为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有钱人所消费的东西。
要是穿上一身中华民国的名牌,在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土鳖面前,绝对是‘高逼冷艳’,逼格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就像是后世中国那些争相购买苹果6的人,花个几千块钱,而在美国,苹果6最便宜的只卖199美元。之所以愿意花更高的几钱卖,而且还是排队去买,无非就是为了装逼用的。这个时候消费者消费的不是性价比,而是消费一张装逼的名片。
那些奢侈品很多时候,质量并不比普通牌子的商品好多少,但是人家穿出去就是有炫耀的本钱,于是也就成为了装逼利器。
还有一些奢侈品,甚至是质量不怎么样,但是价格就是奇贵无比,美名曰‘低调奢华’,但就是有人买。因为质量不是问题,问题是主流的装逼装备太过流行,已经不能满足那一部分群体的装逼需求了,这个时候就是要追求什么贵族的‘低调奢华’,才能彰显出与众不同。
中华民国的轻工业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尽管在本土售价很多时候不是很高,但是在那些经济殖民地,那些牌子货的售价拉高一两倍甚至都有人买。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人也不全是穷人,还是有很多人通过和中华民国合作,或者也有一些经济殖民地的商人接着发展的潮流发家的,也是有不少暴发户的。那些暴发户,实际上也就是在为中华民国贡献财富,大量消费中华民国的那些高端商品,成为中华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本土,中国民族财团也打造了不少奢侈品,用来给那些发财的商人消费的。现在财团大量放贷,加上市场又非常坚挺和景气,很多商人甚至不知道手上的钱要怎么花。大量的民资开始爆发出来,自然也成为了那些奢侈品的消费主力。
在这场盛宴中,民资在笑。
但是能笑到最后的,只有那些勤俭经营的民资商人。那些乱花钱的商人,大部分都会在最后死在沙滩上。
此时因为财团大量放贷,很多民资得以发展,但是有一群民资商人却并不贷款,而是在稳扎稳打。
这类的商人,有传统商人的特性。
传统商人,对产业极为看重,别人就算是出很多钱也不会卖,而且不合股,手里有钱的时候绝对不借债。
这种商人的经营策略尽管有些过时,但是时代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尽管这些企业会错过快速扩张的时期,但是他们却能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生存下来。
这次经济刺激,基本上也就是大浪淘沙。
按照此时中华民国的大好局势,机遇之庞大,可谓是百年难见。作为民资,只要有头脑,或靠魄力,或靠精心经营,总会出人头地。
财团对民资的收割,基本上是建立在调控之下的,并不是明目张胆的去抢,财团不缺钱,只要在内部能用钱买下的东西,为什么要去抢?在外部对待异族,因为钱不在自身的资金循环圈里,自然是能省则省,动用黑帮倒是很常见。
华人再怎么满世界跑,他们的根都在中国,他们在海外的钱再怎么多,他们对海外也没有归属感,最终那些钱都会大量的带回中国。
中国不似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文化比较低级一些,对文化的归属感与依赖都比较小,所以可能会满世界到处跑,就像是美国人可以从欧洲移民过去,与亲属朋友一刀两断。但是中国人只要不是没办法活下去,一般很少会漂泊他乡,而且赚了钱之后,就会思乡心切,因为中国的社会有那种让人产生归属感的气氛。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很多华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因为高级的文化,是无法被低级文化所完全同化的。历来异族进入中国,都是被中国同化,而不是被异族同化。
特别是在中华民国崛起后,全世界的海外华人,都争先恐后的将子女送回国内就读大学,生怕子孙后代与民族的发展脱节了。
随着缅甸和马来西亚的独立,这两个国家也纳入了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体系当中,马来和缅甸的农业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另外同样可以发展一些工业。
马来的排华情况没菲律宾和印尼那么严重,也让马来土著受到了更好的待遇。缅甸土著,处于中南半岛的范围,所以待遇还算马马虎虎。而马来和缅甸的华人,也和中华民国政府、财团胜利会师,互相配合之下,迅速在马来和缅甸取得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
而中国资本,则在马来和缅甸独立后,如潮水般蜂拥而入,迅速在马来和缅甸收购了大量的资产。
投资农业、矿山,以及制造业、零售业、水电通讯、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等行业的资本都有。
各个经济殖民地因为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进行投资,加上有中华民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做为支撑,所以就业都非常景气。尽管受到剥削,但是生产力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努力劳动之余,还是能吃得饱肚子,而且还有不少钱可以用作其他消费。
这个时候那些经济殖民地还没什么钱,这个时候炒作房地产没什么前途,所以各个经济殖民地的民众尽管收入不是太高,但是房价什么的也比较低,所以都感觉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
一个全新的亚洲秩序,在中华民国崛起之后已经建立了起来。
最悲剧的则是日本和印度,日本被打瘫痪了,而印度并没有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而得到解放,依旧处于英国的武力殖民政府统治之下,而中华民国则选择了和英国瓜分印度殖民利益。
第402章 日本的软肋
随着冬季的来临,日本政府的日子也更加不好过了。【首发】
中华民国对日本的轰炸依旧持续不断,每天别的不做,就是往日本的各个城镇中丢下两万吨炸弹。
这样的行为,简直把日本政府恶心到姥姥家了。
因为日本持续遭到轰炸,导致日本的道路桥梁和书库什么的几乎全部被炸毁,而在那些城市中,几乎只要是能看到的完好建筑物,也陆续遭到了轰炸机的关顾。
轰炸到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实在是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轰炸了,整个日本的工业什么的都被炸瘫痪了。所以这个时候能轰炸的,也就是一些漏网的完好建筑物。
但凡是完好的,蚊式轰炸机就很可能去关顾两下。
而天罚a2轰炸机出动后已经没太多轰炸的目标,所以减少了出动次数。
日本人则大量的逃往农村,或者在城镇郊区挖掘了地道,日本人为了躲避轰炸,也想出了很多方法,例如躲在地下就是一个很好地办法。但是中华民国不追求最大的杀伤,而是追求瘫痪日本的效果。
显然轰炸很有效果。
日本的社会资源分配生产在这样的轰炸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秋收被这么一折腾,不少粮食积压在一些地方运不到缺少粮食的地方,还有很多的粮食则被烧毁了。
另外日本的各个岛屿之间,已经失去了交通能力。
各个岛屿之间,经常有中华民国的海军驱逐舰和巡洋舰在巡逻、炮击,中华民国华东舰队甚至是把日本当场了训练场。
例如练习…炮击什么的,作战训练什么的,日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对象。
在资源缺乏之下,日本又失去了政府调节功能,所以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有很多民众吃不饱肚子了。
这些吃不饱肚子的日本人要么等着被饿死,要么就只能去抢。
有些日本人选择了去抢,结果就出现了很多内部暴力事件。这个时候日本的主要矛盾尽管还是对外矛盾,但是内部矛盾也开始出现了。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国没有在日本登陆,让日本人没死掉那么多。
尽管在轰炸之下死了不少日本人,但是却没有达到日本政府想要的结果,日本政府想要的结果是,让中华民国杀掉足够多的日本人,这样才能让日本的资源勉强够用,然后将内部矛盾全部转移成外部矛盾,这样一来就算是日本政府战败了,也不用怕被推翻,顶多给中华民国当狗,依旧还是能维持统治者的地位。
但是中华民国不进攻日本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内部矛盾逐渐开始显现,特别是中华民国空军发现没有太多轰炸目标之后,已经开始散发传单了。
传单的内容,自然就是揭露日本统治阶级的各种阴暗面,什么日本天皇谎称一天只吃一顿饭,实则天天大鱼大肉。
还有宣传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统治阶级,他们为了维持统治利益,而不顾日本民众的死活。
“只要日本投降,上国秉承公正、宽恕的原则,只惩戒主要战争犯,与日本人民休养生息,发展工业……”
传单上大量出现这样的许诺。
这让很多日本人也意识到了,日本确实如同传单上所说的一样,很多时候日本这个国家,实际上人民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是统治者用来当炮灰和廉价劳动力用的。
特别是一些农民,他们过去不仅要承担比较繁重的农业劳动,而且在农闲时期,还要进城当农民工,报酬又非常低,很多农民一年到头种着水稻,却吃不起稻米。
实际上之前日本国内就有很多民众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日本确实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国家,如果不能走向海外,人口又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日子自然不好过。而选择支持日本政府的号召,自然也是为了国家向外扩张后日子能更好过,而且以日本的情况,如果不抱团,那么自然更是要完蛋。
但是现在日本政府向外扩张的能力已经完全失去了,日本民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