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就是沈进文?”饶应祺抬头打量着沈进文,他还是第一次见沈进文,双眼盯着沈进文,好似想要看出什么。

    “正是在下。”沈进文回答道。

    “枉你自称读书人,竟然如此不知忠君图报,反而起兵作乱,实乃败类。”饶应祺一通大骂,显然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了。

    沈进文不怒反笑,反问道:“你既自诩读书人,那你可知自己祖宗姓甚名谁?你可知你祖宗可有在脑袋后面留一根猪尾巴?”
第039章 宝贵的时间
    沈进文此话却是问到了他们的痛处,谁不知道满清是关外异族,饶应祺顿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圣贤可没教读书人当奴才,我沈进文自然是不会当那个奴才的。今我陇南军起兵光复汉室,便是失败,他日汉室江山光复之日,我等皆可流芳百世。尔等若冥顽不灵,则遗臭万年。”沈进文铿锵有力的说道,“没有什么朝代有不尽的气数,尔等难道还认为,有朝一日改朝换代,还是满人天下不成?”

    这句话更是直指人心,倘若改朝换代,满清可还能坐天下?若满清能坐天下,那必然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改朝换代,必然是光复汉室江山,届时,他们全都将遗臭万年。

    林秉成顿时感觉如同醍醐灌顶,霎那间便明白了很多,问道:“沈老弟可知满清气数将尽?”

    “十余年后,必无清廷。”

    “既然清廷气数还有十余年,为何沈老弟不继续韬光养晦,待时机一到,再举事反清。何至当下,即便陇南军占了兰州,朝廷也将调兵重兵进剿。”

    “若等到十年后,西洋人之科技已难以追赶,陇南军此次反清,只为割据地方以办实业,他日汉室江山光复,方有与列强抗衡之力。”沈进文神色轻松淡然饿说道:“至于满清,如今被八国联军搞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什么重兵?且湖广、江淮、闽浙、两广私自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满清已无力控制中国,汉人权臣已日渐得势,日后一旦鼎革,各封疆大吏必将各自观望,则清廷必亡。”

    “大人。”林秉成出声对饶应祺提醒了一声,是表态的时候了。

    “饶大人若是肯迷途知返,他日光复汉室江山,便可名垂青史。”沈进文对饶应祺说道,饶应祺在西北为官三十余年,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如果不论民族大义问题,确实是一个好官。

    饶应祺半响叹息道;“你说的却有道理,满人之天下不久矣!然我若不死,恐累及亲族。”

    “这有何妨,只需假死便可。”沈进文心情大好,“事后,再把亲族接至甘肃,便无后顾之忧。”

    “此等皆是日后之事,可若当前,陇南军可能坐稳甘肃?”饶应祺正色问道,沈进文十分肯定的说道:“自无问题,我陇南军自成军以来日夜操练,亦有教士兵民族大义,又有上百挺赛电枪,即便是对付洋人都无问题,且即便清军重兵进剿,大不了我们退回陇南,将机枪一架,便是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既然陇南军当前无意争夺天下,想要割据甘肃便问题不大,只需将清廷打怕便可,随即便可挟胜与清廷签订城下之盟。”饶应祺建议道,“如今甘肃各县,则传榜可下。新疆则地域辽阔,陇南军若是兵力不足,则不可取之。”

    见饶应祺出谋划策,沈进文不由大喜,有了这个在西北为官三十余年的封疆大吏帮助,那么割据西北定然事半功倍。

    随即沈进文将饶应祺依旧安排在巡抚衙门后衙居住,但却对外宣称饶应祺已经自缢身亡。

    一边拟定榜文,并控制邓全忠家属,同时向秦州发了封电报,火速将邓全忠带到兰州。

    “只要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带上邓全忠,拿下河西走廊便轻而易举,进而再取青海。”沈进文将计划告诉了赵维倒是没意见。张奎发接到电报后也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便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了下去。

    几日后,邓全忠回到了兰州,见亲属安然无恙,顿时松了口气。

    陇南军的榜文也发往各州县,各州县大为震动,不少州县官员,立即表示愿意投诚,陇南军轻而易举的就掌控了这些州县。

    个别州县名望不灵,陇南军则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带上邓全忠一起前去攻打。

    连提督都跟着反了,那些州县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强的抵抗意志。邓全忠反清却是毫无压力,亲属都在兰州,也不怕满清报复。就算是陇南军失败了,也可以说是陇南军胁迫,反正这个过程,都不是他所能够掌控的,不配合就直接没活路,配合不仅可能有活路,一旦赌赢了反而有丰厚的回报。

    一时间甘肃各州县,纷纷失陷在陇南军的兵锋之下。

    陇南军兵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张奎发却是已经在占领的州县到处招兵了,同时在陇南征召了三千武警部队。

    这些武警部队,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主要职能就是剿匪,以及配合陇南军派遣的行政人员抄家,以及配合施行减租、加税等损害地主利益的政策。

    只是当前还未站稳脚跟,所以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正规军则再次扩编三个团,也就是4500人,不过基础训练起码要三个月时间,陇南军显然是走精兵路线,没经过训练的士兵投入战场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需要庞大的数量,影响农业生产。

    精兵尽管训练上花费较大,但是少数人口参与战争,不会破坏农业生产,也就不会饿死人。而且相比人海战术来说,实际上花费都差不多,但花费不会那么集中,也就不会突然使粮食供应断裂。

    此前陇南集团在陇南大量囤积粮食,不仅将陇南当地的粮食储备起来,还从外地购入粮食,使得此时陇南粮食供应充足。

    陇南军攻占甘肃的过程中,对秩序的维持极为在意,除了甘谷县渭水一段因为两军大战踩踏了一些小麦外,便没有什么农业上的损耗。

    只要有粮食,就饿不死人。

    至于什么消费,这年头能有什么消费,普通老百姓只要饿不死,其他的生活用品多是自给自足的。

    而在甘东地区,随着陇南的武警部队的组建,003团抽出手来,开始向陕西清军进行歼灭。

    003三团火速北上,前往固原阻击清军。警卫营则从华亭断其后路,并计划将清军驱赶至泾源县一带进行歼灭。

    当清军过了半个月才都固原时,003团也到达了固原。两军在固原展开了激战,陇南军布下机枪火力网,对三万陕西清军展开无情的收割。

    三万陕西清军不知道陇南军有重机枪,轻敌之下也展开了冲锋,结果被重机枪打得横尸遍野,陕西清军被这种恐怖的杀人武器打得闻风丧胆,陕西提督带着两万多清军狼狈的向南逃窜,一路上什么大炮全丢了。

    陇南军也未对那些县城进行攻打,而是专心歼灭清军有生力量,竟然以三个营1500余人的兵力,把20倍兵力的清军追得溃不成军,一路上俘虏极多。

    当清军跑到泾源县地界的时候,三万人竟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这一半人在泾源县遭到了陇南军禁卫营的围堵。

    警卫营是装备机枪最多的部队,每个团只有20挺机枪,而警卫营装备的机枪就高达30挺的规模。

    这些机枪在狭窄的山川中一架,清军的退路被直接堵死。不过陇南军并不能完全封锁山川的沟壑。

    清军主力在围堵之下虽然遭到了重创,但还是有上万名清军跑到彭阳,三万陕西清军被击毙的只不到一万人,剩下两万清军则逃散了,但因为被打散了,所以想要聚集也比较困难,经过003团与警卫营的打击,陕西清军也失去了威胁。

    陇南军通过对甘军与陕军的胜利,争取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陇南军立即在各州县组建地方武警部队,派出骨干人员对这些武警进行训练,同时派遣行政人员。

    武警部队在这些行政人员的指挥下,对各地进行灵活的统治维护活动。

    陇南军主力,则向整个甘肃剩下的那些未投降的州县发动进攻,之前派遣出去的两个营,成功的横扫了河西走廊,一路打到了嘉峪关。

    赵维书开始向青海西宁发动进攻,沈进文向宁夏发动进攻,张奎发则向兰州不远的河洲发动进攻。

    河洲可是马家军的老家,马占鳌当年反清,应该是抢了不少钱,因此成了重点‘剿灭’的势力。

    大人都出去打仗了,沈凝云在秦州与郭士铭、孙绎龙两人管理着大后方,陇南只要不出乱子,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各地行政人员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税,苛捐杂税一律减免,同时对农业税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是下调食盐价格。盐官镇的井盐产量正在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当前所开发出来的第一个产盐基地。

    西北食盐供应,之前是在宁夏,是池盐。

    不过宁夏还未攻占,不过沈进文已经开始向宁夏发动进攻,用不了多久陇南集团就可以对宁夏的池盐进行开发。

    三则是赈济,对吃不饱饭的百姓以工代赈或是直接的赈济。

    四则是强制性收购地主、大户人家手里的粮食,并将这些粮食统一调配。那些地主、富户都喜欢囤积粮食。

    因为保不准明年就发生天灾了,到时候粮食就可以直接炒到天价,这也是那些富户、地主发家的秘诀之一。

    陇南军政府要强制性收购这些粮食,那些地主、富户不卖是不行的。

    五是提高商税,以配合陇南集团进行商品、商品垄断,不过这个可以慢慢来,陇南集团还未扩张到甘肃全境。
第040章 甘肃军政府
    时间很快便到了6月,西北之地发生了剧烈的变动,陇南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终于成功的控制了甘肃大部分地界,除了平凉未取之外,其余地区都纳入了陇南军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陕西清军自被击败后,近万名清军被陇南军俘虏,这些俘虏在经过五六天的简单教育之后便放他们回家了。

    陇南军也没那么多粮食养这批人,还是放了好。

    而且把陕西清军放回去还有一个好处,经过简单教育之后,这些清军下次碰上陇南军,绝对懂得该怎么做。那就是丢下武器立即投降。陇南军不会为难他们,还会给点钱和干粮放他们回家。

    这些清军回到陕西之后,还能帮助陇南军宣扬威名,让更多的清军对陇南军产生畏惧,把这些清军放回去可谓是一举数得。

    陕甘总督魏光焘和陕西巡抚端方得知秦军大败,而甘军又为陇南军歼灭,在这样的局势下,西北清军已无力进剿。

    此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打得火热,清廷被搞得焦头烂额,地方督抚擅自保持中立,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汉族权臣已逐渐抬头。

    在这个时期,显然没有哪个省份会调遣军队前来西北进剿陇南军。

    在这样的形势下,魏光焘连忙绕道赶往新疆主持大局,而陕西巡抚端方则在陕西主持大局,一左一右对甘肃形成包围之势,只不过这样的包围比较的脆弱,根本经不起陇南军的进击。

    不过陇南军还未把甘肃消化完全,陇南军除了占领了甘肃之外,还攻占了青海西宁,成功的控制了青海东部、中部,为此还缴获了一大批马匹。

    有了马匹,陇南军就可以加强机动力,因此陇南军开始组建骑兵部队,这种骑兵部队只是重机枪骑兵。

    即用马匹驮运重机枪,使重机枪能够快速机动到战术位置,对敌人进行火力倾泻。

    陇南军的装备是不错,但是重机枪也一定程度的拖了机动力后腿,则可用这些马匹来解决问题。

    陇南军趁着清军无力进剿的机会,一个月里就将部队编成了两个师的兵力,不过陇南军的编制比较小,一个师三个团,一个警卫营,没有太多的工兵、炮兵等单位,一个师的兵力才五千余人。

    两个师也才一万人左右。

    其中001师配备重机枪65挺,警卫营的重机枪从30挺减少为5挺。002师配备机枪30挺。

    001师作为主力,002师则还在编练之中,显然一个月的时间,只能拉出一个模子,还不能真正训练出一支军队,起码得三个月。

    就算是训练三个月,002师的战斗力还是让人担忧,毕竟基层军官能抽调出来的不是太多,无法指导那些新兵们作战。为了让002师形成战斗力,001师的基层军官几乎被抽调了大半。

    这样的抽调使001师的战斗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新的基层军官都是有些作战经验的士兵提拔上来的,只需要一定时间就能恢复原有的战斗力。

    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同时还编练了一支1000人,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装备的重机枪只有5挺。

    这支骑兵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甘肃、青海马匪进行清剿。

    马匪因为有马匹,所以来去如风,极难对付。要想对付那些马匪,必然需要用骑兵来进剿。

    这支骑兵不需要太高的个人骑术,采取西方人的骑兵训练方式,靠纪律来提高战斗力。

    即一支骑兵排列成队列进行冲锋,看上去就像是飞驰的骑兵墙一样,与散乱的蒙古骑兵阵型有所不同。

    在远程上,可以使用骑枪等装备,近战中则可以对敌人形成局部优势,往往传统的骑兵部队在和这种骑兵对砍的时候,一名骑兵要面对四五把兵器的围攻。如果都是这种纪律性极强的骑兵,在冲锋中则看谁能够保持阵型了。一旦某方忍不住用火枪,阵型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散乱,从而在肉搏战中遭遇失败。

    这支骑兵部队,训练出来剿马匪是足够用了。

    在正规军的编练如火如荼的时候,地方武警部队的编练也在抓紧进行,每个县视大小,编练50~300名武警,整个甘肃、青海各地,编练了近六千名武警,这些武警要形成较强战斗力,还是需要时间编练的。

    武器方面倒是不缺,军工厂的88式库存不少,还从甘军手里缴获了之前卖出去的三千支88式。

    不过88式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防沙方面,一旦有尘土、沙子进入,就很容易造成卡死的故障。

    因此陇南军在作战中都要求士兵定期对步枪进行检查、清洗。

    未来是肯定要对步枪进行更换的,但当前并没有太紧迫的需要,88式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先进的,其威力也非常不错。

    除了武警部队,民兵训练也在展开,不过军队骨干士兵极为紧张,毕竟002师和武警需要编练,导致001师的新兵数量就增加到了三分之一的程度。

    所以民兵训练主要是在马匪出没频繁的汉人聚居地展开,从而让当地汉民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进而压缩马匪的生存空间。

    土匪倒是不足为虑,土匪机动力差,容易剿灭,而且陇南土匪被剿得差不多了,甘肃其他地区土匪不是那么多,主要是马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