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04章 巨大变化
    这年沈凝云才三岁,但是他却闲不住,他想习武,老爹说他年纪太小,一直没教他练武。

    至于造反什么的,现在才丙申年,离辛亥革命还有十五年呢!

    这十五年,总不能稀里糊涂的就过了吧~!

    于是小家伙在寨子里就折腾了起来,带着几个工匠,在寨子里无聊的改善起了生产力,不出一个月又捣鼓出了几台加工大米和面粉的水力机械,这种水力机械在此时的中国并不是太常见,倒是民国开始后,这些水力机械开始开始在农村流行起来。

    此时人们加工大米的方式还是使用一种用脚踩的简单工具,要吃一顿大米饭得踩好一会。

    面粉加工则普遍使用畜力,在那转圈圈。

    水力机械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寨子里即有水田也有旱地,水田种的是水稻,旱地种的是小麦,这里是秦岭山脉,位于南北分界线上,水稻和小麦都可种植。寨子里加工大米和面粉,都可以用水力机械了。

    寨子里的土匪们倒是好奇,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懂得造水力机器?就连张奎发和沈进文都非常惊讶,但却问不出什么结果。

    每次问这小家伙,小家伙都故作懵懂,歪头思索一番,然后说道:“我也不知道啊!反正我就会的。”

    这回答让人无语到极点。

    沈凝云却是不担心什么,这个世界奇人异事多得去了,外公和老爹总不可能把他拉去切片。

    解决了村子里加工大米和面粉的问题,小家伙却依旧不消停。

    他带着人考察了一下周边的矿产,寨子周边,除了一个硝矿和硫磺矿寨子里在开采,还让他发现了石英砂和煤矿,其他的矿产倒是没发现了。

    寨子里也早就发现了这些石英矿,只不过寨子里只开采了部分,是开采金矿用的。金矿淘洗时,是要用到石英砂的,石英砂比较轻,黄金比较重,结果就会沉淀到各自的层次上。

    石英砂倒是好东西,可以造玻璃,还能造望远镜、眼镜,是个不错的产业。

    于是小家伙又开始捣鼓了起来,准备在寨子里烧制玻璃。结果捣鼓了一个多月,失败了好多次之后,终于让他摸清了方法,造出了清泉寨第一块平板玻璃。

    这个时代的世界,美国还未发明玻璃引上机,欧美的玻璃制造还是停留在手工生产的水平。

    至于什么流水线,那更扯淡了,福特公司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哪来的什么流水线。

    等于说,清泉寨造出的玻璃,成本并不比欧美玻璃高多少,只要稍稍改进一下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就能追上欧美的玻璃制造业生产效率。

    没多久,寨子里每家每户都换上了玻璃窗,厨房顶上也开了个天窗,大大改善了采光环境。

    此时的中国,有十家阳宅九家阴之说,房屋、学堂等等建筑内部大多都是暗如囚室,大白天都不见什么光的。

    住过崩土瓦房的人都知道,就算是开了天窗,还是比较暗的。

    玻璃这东西,此时还未进入千家万户,一直是达官贵人们所用。山东虽然有玻璃产业,但规模一直受限。

    直到民国时期,玻璃才进入老百姓的消费行列。实际上玻璃这玩意,烧制工艺还是比较简单的。

    沈进文马上看到了火药和玻璃的商机,立即调派人手,加大生产。有了老爹的支持,沈凝云于是搞了个火药加工作坊和玻璃加工作坊,并招募了人手,让烧制玻璃的工人专心研究工艺。

    由于没有经验,所以玻璃器皿什么的都还造不出来,造出来的都是难看的残次品,显然无法卖钱,这就需要积累生产经验了。

    扩大生产后,清泉寨的黑火药与平板玻璃,很快经过马帮的贩运,卖到了周边市场。

    陇南地区开矿的很多,特别是私采金矿的现象很严重,一般开采金矿的都是一些乡绅士绅,又与官府勾结。

    开矿修路什么的,都是要用到黑火药的,清泉寨的黑火药因为威力大,所以受到市场欢迎。

    另外一些土匪要打家劫舍,也装备有火枪什么的,他们也需要黑火药。清泉寨的黑火药的原材料是自产的,配比也最佳,还制作成了颗粒状,威力显然不是私产和官府所造的黑火药能比,而且价格也不高。

    火药厂和玻璃厂几个月下来,产出渐多,销路也渐渐打开,一个月已经能够盈利三千两银子左右了。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清泉寨因为人口增长,发展已经进入瓶颈阶段,土地已经不够用了。

    土地不够用,那就只能加大打劫力度。

    但是光靠打劫又不是长久之道,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着沈进文,而寨子里办作坊却解决了这一问题。

    村里的劳动力有活干,又能赚不到钱。

    这天又有一伙马帮路过清泉寨,顺道又进了一批玻璃板去了。

    “爹,外面玻璃一面就卖到了五六两银子,我们出货的价格却只有一两银子,貌似很吃亏呀!”沈凝云对沈进文说道。

    “傻小子,做现货虽然吃亏,但却胜在把稳,不似放贷者,虽有利可图,却终究无力量可一发。”沈进文摸着儿子的脑袋说道,“再者,人家马帮也要赚钱是不是,陇南一地交通不便,人家跑腿费加上官府、土匪设卡收个路费,最后能拿到的利润并没有那么多。”

    沈凝云歪着脑袋想了想,貌似老爹的话是《客商通鉴论》里的东西,那是一本教人行商经营的明代著作,比较经典。

    至于是不是卖便宜了,这个沈凝云还真摸不准,不过每面玻璃板一两银子的价格,实际上已经很暴利了。

    想一想便能明白,这样的价格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的,这些玻璃还得卖给那些官员、富户。以及酒楼、妓院这些场所。

    当价格下降后,才能卖进普通老百姓家中。

    价格要下降,得有更好的交通环境,陇南地区显然不是很具备。还得有更高效率的生产技术,流水线生产神马的,现在还很遥远。

    于是沈凝云摸了摸自己的小脑袋,不想这玩意了。而是拉着他爹说道:“爹,我要习武,你明天教我练行不?”

    “你才这么点大,再等几个月吧!”沈进文蹲下身把儿子抱了起来,在他脸上捏了一把,沈凝云不由撇了撇嘴。

    前世沈凝云确实学过格斗什么的,但是让他前世比较遗憾的是,没有人教他内家拳术,他学的格斗都是西方人那一套,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根本就是个渣渣。

    而且西方人的格斗就是外家功夫,年轻时也许能练得很牛逼,但是年纪一大战斗力就快速下降了。

    内家拳却不同,由于有内练一口气,到老时还能保持战斗力,而且大都内家拳武师都比较长命。外家拳,很多四五十岁就暴毙了。

    重生的沈凝云自然希望自己有一副好身板,正所谓物质决定精神,**的强弱,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胆气。

    能做到精神决定物质的,那是修道人士,有强大的自制力,以及超脱凡尘的世界观、价值观。

    显然沈凝云还没到那个境界,不过自出生后,他倒是有像修道人士那样入定过几次,只不过是为了养神而已。前世沈凝云也修过道,还练了神马气功,结果因为没人教的原因,把心脏练出毛病了,吓得他不敢再练,于是只是偶尔打打坐,观想一下性光。

    由于重生后,沈凝云经常观想性光,加上精气充足的原因,以至于现在一闭上眼睛,就能在眼前看到一团亮光在闪烁,这就是性光,很多普通人睡觉时闭上眼睛都能偶尔看到,但大部分人都会误以为是幻觉而不去重视。

    前世沈凝云通过养神的方法,让自己一天只需要睡四个小时。重生后,因为小孩本身嗜睡,一天只需要睡六个小时。相比普通孩子整天睡得像猪一样,沈凝云小时候却是生龙活虎。

    不过这养神功夫,也就只能缩短睡眠时间,提高一下洞察力、反应力、记忆力,要想获得一副好身板,整天跑步、蛙跳、俯卧撑什么的太没效率了,还是习武比较快。

    正好他外公和老爹都会内家拳,而且老爹是文化人,旧时代的文化精英都懂周易,因为科举是要考周易的,并非单纯八股文。而要成为顶级高手,周易是必须要懂的。

    沈进文被抓到山上落草后,闲来无事就参悟河图洛相对简单,就是九宫,河图就比较难了,河图也就是最初的八卦。

    某天沈进文突然参悟数理,领悟了易学这个核心,就到了一法通万法明的境界了。

    学过国术的人都知道,只要懂了其中一门国术,学习其他应用就非常简单,就如一个算命的,可能要向老中医请教基础理论。

    在古代,练武的人可能去学习中医,官员可能也会中医,或是算命、占卜,甚至是会风水,这反而是很有面子的事。

    其中以八字命理在文人中最为流行,因为八字入门简单(精通比较难),而且比较有趣,文人聚会时经常讨论命运。

    不管是武术、中医,还是命理、风水、占卜,其核心都是周易,周易提供了一个框架,具体应用到哪一个领域,只是规则不同,核心却是一样的。普通人如果去买一本周易来看,就算你是天纵奇才也看不懂。因为周易只是框架,要学周易,得先学应用,才能懂得周易到底是什么东西。

    领悟了核心的沈进文开始潜心研究内家拳和中医,此时虽然才二十五六岁,医术却是非常高明了,而且内家拳境界不低。

    这让沈凝云很是向往,只可惜老爹暂时还不教。就在这时,一个土匪跑了过来,对沈进文说道:“军师,虎啸山的赵当家来了,大当家让你快点过去。”

    “知道了。”沈进文点了点头。
第005章 悍匪张二毛的威胁
    当沈进文抱着沈凝云回到家中客厅,沈凝云看到里面坐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看上去三十左右,全身肌肉虬结,十分的威武。

    这位便是虎啸山大当家,名叫赵维书,善使杨家枪法,是一名外家横练高手,一杆长枪在手,磨盘都能绷飞,纸窗上的苍蝇都能扎到,而纸窗却可不破。

    听说这位赵当家,以前是个镖师,因为杀了人被官府缉捕,索性带着一家老小上山落草,纠集了百余名‘无业游民’,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不到数年就在陇南匪界闯出了赫赫威名。

    “赵当家今日怎有空来我们清泉寨造访,莫不是出了什么乱子?”沈进文进了客厅后,一脸费解的问道。赵维书与清泉寨关系不错,两边的寨子也离得不是太远,只不过平时若没什么事,是不会随意走动的。

    “自然是出了乱子。”赵维书说着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气愤的说道:“文县那边的张二毛前几天竟然把受伸到我们这边来了,还打死了我虎啸山几个弟兄,真是岂有此理。”

    “张二毛的盘牛寨是文县最大的土匪,但那家伙好像没什么本事,怎能在赵兄手上讨到好处?”沈进文奇怪的问道。

    “问题是我不在场,我那二当家带着十几个兄弟在外面收路费,结果马帮被张二毛的人给劫了,二当家就带着兄弟去追,结果二当家当场被打死了,还死了一半的兄弟。”赵维书气恼的说道。

    “赵当家何必置气,张二毛不过是跳梁小丑,有什么好气的。”张奎发并不是很在意张二毛,出声对赵维书安慰道。

    “这张二毛手上的功夫是不怎么样,但是回来的几个弟兄带回了这个。”赵维书说着拿起桌上的一把枪说道。

    张奎发接过这把枪仔细的看了起来,半响说道:“这是洋枪?”

    “就是洋枪,叫什么来福枪,是西洋人的火器,打得极准。而且在三百丈之外,还能打穿木板,比我们用的鸟枪威力大得多。”赵维书说道,张奎发和沈进文听了不由动容,沈进文连忙凑了过去,从张奎发手里接过这把洋枪看了起来。

    沈凝云的双眼盯着那把来福枪,只是看到那外形便心中了然了。

    这是内装膛线的前装来复枪,也叫来福枪。这种枪械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但是因为膛线使子弹装填速度过慢,所以一直没有普及。

    后来发明了圆柱锥形子弹,由于火药对子弹底部产生作用,从而使铅质子弹膨胀,从而使装填子弹时,子弹比枪口小,从而能够迅速装填。

    这种来复枪尽管是使用黑火药的,但是射程却不低。

    如要使滑膛枪与来福枪射击效果相当,在200步距离处射击,前者需费相当于后者二倍的子弹,300步处五倍,400步处至少十倍。超过400步射击距离,滑膛枪已完全失效,而来福枪在800码处还可射击军队队形等大目标。在1000码处,弹丸还具有足够的末端能量,可穿透四英寸厚的软质松木板。

    一码相当于0。9144米,等于说这种来福枪的射程,900米外对无防护目标依旧具备打击效果。

    赵维书接着说道:“根据我探听到的消息,这张二毛花了大价钱从汉口洋行那里买了三百杆这样的洋枪。”

    “三百杆!”张奎发和沈进文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要是让他们摆开阵型,我们就算是再能打,手下的弟兄也要死伤惨重。现在张二毛非常不安分,盘牛寨土匪已经将近有五百人了。盘牛寨的土匪又不事生产,一个文县养不起他那么多人,张二毛必然要捞过界的,到时候我们虎啸山和清泉寨就是首当其冲。”

    “奶奶的,这可怎么办!”张奎发也一拍桌子,但却没啥办法。

    “所以我今日过来,便是要和张大当家商议一番对策,免得等到张二毛打上门来了才临阵磨枪。”赵维书说道。

    沈进文把枪放到一边,沈凝云却是趁机拿着这把来复枪上下打量,让人吃惊的是,三岁大的小家伙竟然把这把十几斤重的来福枪翻来覆去的拿在手上打量,最后把眼睛凑到枪口上观察内部的膛线。

    “沈老弟,你家这小子力气挺大的嘛!”赵维书不由吃惊的看着小家伙说道,沈进文轻笑道:“这小子确实有把力气。”

    张奎发笑呵呵的看着小家伙拨弄着来福枪,问道:“小云儿,看出什么门道没有啊?”

    沈凝云仔细看了看枪膛,然后把来福枪放了回去,摇晃着小脑袋说道:“外公,这个洋枪过时了。”

    “什么?过时了?”张奎发目瞪口呆的愕然道。

    “怎么可能,这枪比鸟枪好用多了,怎么会过时了?”赵维书也难以置信的问道。

    沈凝云微笑道:“这种洋枪,西洋人起码用了二三十年了,现在洋人都不用这种枪了,他们用的是那种把子弹装在后面的,拉一下就能打一枪。”沈凝云说道:“要造出这种来福枪并不是很难,就是要有一些机床。如果没有机床的话,用简单的小型工具也能造出来,就是比较麻烦。”

    “真的能造?”张奎发十分意动的问道。

    “能。”沈凝云十分肯定点头,对于一个学识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