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狼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1)
——“鹰击”战略
  中国的和平发展正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但这个“机遇期”也潜伏着巨大的凶险:世界先进国家军事变革,在经过数十年的酝酿、筹备、配套实施以来,已开始发生质变: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新型军队雏形已现,最多15年后,21世纪的军队形态将基本成型。历史证明,新型军队诞生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必将重新进行洗牌——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未来世界政治面貌会不会也因此改观?我军因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起步较早,现也推进到了关键时期。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层大力倡导理论创新和自主创新。*总书记提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要承担起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使命,必须要革故鼎新。内在和外在的形势都说明,中国新型军队的设计和构建问题,已到了应该予以正视的时候了。
  1991年海湾战争是世界性新军事变革的开始。如果把它比做一场21世纪的军事赛跑的话,今天我们看到,虽然美国仍一马当先,但20世纪传统军事列强们正在快马加鞭飞速赶上。这其中,又以俄罗斯的身影最引人注目。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评价苏联布尔什维克时说:“他们抛弃被证明不可行的东西时的残忍无情,就像一个化学家突然意识到他一直以来依据着错误的方程式工作。”
  后来的历史证明那不仅是布尔什维克,而是整个俄国人的天性。他们1918年抛弃资本主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和1991年抛弃社会主义重新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时,都表现出这种“残忍无情”。今天这种“残忍无情”又在其军事变革中表现出来——
  2006年5月19日,俄国防部决定,正式实施《2010年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在2015年底前将现行六个大军区、四个舰队司令部,重组为西欧、中亚和远东三个联合司令部,并立即在远东展开试点工作;同时将战略导弹部队并入空军,而将空降兵归入陆军。这个被世界军界广泛认为是“美式”改革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在新军事革命口号叫响十几年之后,已经推进到了军队体制全面改革的实质阶段。
  这是俄军从传统机械化军队向未来信息化军队脱胎换骨的第一步,但却是俄罗斯走向全面军事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跨出,整个世界不久将感到彼得大帝铁骑归来的震撼。
  俄军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示意图不仅如此,当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留下了众多“苏式”国家。除了被美国摧毁、同化、围困者外,还有越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印度、伊朗等,可想而知俄罗斯的军事举动将在世界上掀起怎样的狂澜。
  作为与俄罗斯(苏联)有着千丝万缕军事联系的中国,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抗美援朝战争中,我空军几乎完全使用、陆军大部分使用苏军装备;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正规化迈开第一步时,学习的榜样就是苏军老大哥。苏(俄)军对我军影响巨大,比如重视陆军的传统,比如空军重视空中格斗等,比如大军区制及军区空军制等。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反作用于战略。所以,在中国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几十年里,苏军是大纵深进攻理论,我军是大纵深防御理论,本质属于同一个军事体系的对峙。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三军主战装备,皆为仿苏制,之后又大批进口俄罗斯重型军事装备。可以说,中国军队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苏式军事体系一直走到今天。正因为如此,今日俄军的改革才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和借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早就脱开苏式政治体系摸索自己的道路了,我们的军事改革也应该扬弃苏式军事体系,更何况俄军也已经扔掉了曾经属于自己传统的东西。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2)
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谁在这场变革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且顺应时代走得更远,谁就赢得未来的胜利。在世界旧有两大军事体系纷纷革故鼎新,按照全新的思路打造新型军队的时候,中国也必须建设一支完全新型的军队,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未来“军事游戏”——一如19世纪中叶的清军。但未来新型中国军队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世界独立发展,中国新型军队的建设也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军事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在未来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中所要打造的新型中国军队,首先必须拥有现代军队的基本特征,然后才是注重“特色”的问题,这也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的*主义基本原理。
  一、新型中国军队应该具备七大战技指标:灵、远、高、快、准、狠、新
  综观现代世界各强国军队的编成,其共同点是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战斗力特征:灵、远、高、快、准、狠、新。随着信息技术群的发展,未来各国军队的发展趋势,也是在这七个字的基础上,向极致扩展。五角大楼不久前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说:“美国要调整全球军事基地,在关键的战略和战役领域内继续投资,发展持续监视、远程打击、隐身、作战机动能力,在战略距离作战的空、海和陆地力量。”其本质也是这七个字。
  我军从总体上说,还不完全具有这些战力特征,因此不能称为现代化军队。我们几十年来一直高呼“现代化”,但从来也没有提出现代化的具体目标。
  我军长期坚持的传*略的核心是捍卫国土,是历史悠久的“黄色国防”思想的产物;未来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和领域特别是海洋和天空(太空、电磁空间)来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必须确立“蓝色国防”思想。如果形象一点比喻,我们传统的防卫战略是“刺猬战略”,依据国家和平发展目标和现代战争发展趋势,未来新型我军应当采取“鹰击战略”。事实上现代军队的七大战力标准和特征,正是这一战略所涵盖的——
  (一)灵
  灵是指耳聪目明,反应机敏。一个人的灵魂在他的头脑和神经系统,一支军队的灵魂在它的统帅部和指挥系统。军事学术界在形容我军指挥管理体制时,称“树状结构”;称西方现代化军队的指挥体系为“扁平网络化”。我是纵向,彼是横向。我传递环节多,耗费时间长,反应时间自然就慢。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差距,相比之下我之反应能力更显得格外迟钝。一是我军C4ISR系统建设水平不高,且不配套;二是我军现行军队编制是机械化战争形态,纵向狭长,而横向基本隔断。未来我军新型军队建设,事项千头万绪,但塑造出功能齐全、敏捷缜密的信息化“首脑中枢”是首要的任务,否则其他都无从谈起。
  今天,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借助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将指挥系统的“灵”字,扩展到全军的反应行动中。1998年,美国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思想,旨在通过网络把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各种作战要素互相连接起来,“把军队看做一部完整的战斗机器”,实现己方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适应未来战争的信息保障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这一思想得到美国国防部和三军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预示了未来10—20年后不同于传统“平台中心战”的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具体实施模式。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3)
美国空军一上将指出:“在旧有模式中,我们着重研究自己的作战计划,较少考虑如何更好地配合其他军种、合作伙伴或盟国,而新的模式把这种过程逆转了。”美前空军参谋长福格曼公开宣称:“在新世纪的头25年,你能及时地发现、盯住和跟踪、瞄准在地球表面移动或者位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何有重大影响的目标。我可以非常坦率地告诉你们,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其中的大部分。这种能力将对所有的军种产生深远的影响。”
  19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及北约第一次将“网络中心战”思想初步应用于实战,将四级中枢设在美国本土,用于战略指挥的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设在比利时,用于战区指挥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联合作战中心,设在意大利,用于战役指挥的北约战术空军司令部联合指挥中心,部署于战区用于战术指挥的23架空中预警机;以及战略、战区、战术等三级网络——美国的全球侦察预警系统、北约综合数据传输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等众多功能网络进行互联;编织一张巨大而缜密的“网”,涵盖全部空间的情报监视侦察功能;完备的通信功能;高效的指挥功能。和如此庞大的信息动员、展开能力比起来,南联盟军队就成了天罗地网笼罩下的几只可怜的小麻雀。北约最后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战争胜利。之后,美军大力发展“网络中心战”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网络中心战”概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这一新战争概念所蕴涵的普遍性规律,也值得我们研究。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差距是我军落后于外军最主要的方面,因此也应当成为我军未来发展的重点。
  (二)远
  “远”就是臂长腿长。有史以来,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打越远。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核时代;从弓箭到步枪到大炮到飞机到洲际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从数千公里之外轰炸欧洲的柏林和亚洲的东京。之后,导弹问世,一下子把攻击距离延伸到地球的物理极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将军队投送到欧洲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依靠强大的海上和空中运输、攻击能力,左右开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远战能力有了质变,凭借遍布全球近千个军事基地的支持,十几年中轻松打遍亚非欧美。在这些所谓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全世界叫得最响的是信息化,认为由于美国可以让战场“单向透明”,结果以“硅片”战胜了“钢铁”。但很多人忽视了另一面:美国在机械化能力的全面优势,才是胜利的基础。以规模最大也最经典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即使美国不使用卫星侦察和精确制导武器,萨达姆也改变不了战争结果,因为伊拉克军队的武器大部分打不到美国本土、战区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上,而美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和空中炮艇一样把伊拉克打成焦土,只不过战争的时间和伤亡数字增加一些而已。是机械化——主要的远程打击能力的差距,决定了美国所有那些战争的结果,信息化能力只是让战争的结果变得简单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军事史上的远程打击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到来的。1981年以色列飞越4000多公里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1986年美国万里空袭利比亚,将一个“远”字的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2006年美国爆出的一个新型武器实验和战略计划,又将这个“远”字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美国有关部门准备改造洲际导弹,为其配上核弹头。加上其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的全球长矛和全球盾牌都已经握在手中。如果说近20年来的战争中,美国的战争还是以防区外打击为主要特征的话,用不了多久美国从自己的本土就可以突然开战了。俄罗斯也注意到这一趋势,莫斯科热工学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索洛莫诺夫说:“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给以运载核弹头为主要设计的洲际弹道导弹换装常规弹头进行非常精确地打击是可行的。”他说:“目前的命中精度是几百米,未来的命中精度可以达到几米。如果达到这种精度,常规弹头造成的杀伤力可与核弹头造成的杀伤力相提并论,只不过前者用的是手术刀,后者用的是斧头。”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4)
呼之欲出的“洲际常规导弹”,可是地球上目前打得最远的武器了。两个当年的超级对手,同时以全球为战场,其对全世界大国、中等国家军事示范的作用不言自明。当然,洲际导弹不会取代其他兵器而独霸战争,但这是一个征候——人们将拼命地从最远的地方袭击对方。世界武器发展历程证明:只要有一种有效的新武器问世,接着便是大范围的普及。坦克、飞机如此,核武器也如此。美国总想绝对地超过别人,最终只不过是起到了武器技术发展领跑人的角色。
  我将“远”字列为未来新型中国军队的第一能力,是因为在我军各种现代作战能力的短板中,这一弱点特别突出。长期坚守国土防卫战略的结果,导致我三军皆以近战兵器为主。这一情况今天已使我军屡现尴尬,举例:今日台军只有30多万,日军只有20多万,而“*”和日本右翼势力竟敢动辄以吓阻和决战对拥有数百万之众且有核武器的我军叫嚣挑衅。日前,数位美国前任国防部军事战术专家在《亚洲军事瞭望》上,针对中国军队的现状发表评论说:中国长期的“固守国土”政策注定它的空军一直被用来做辅助作用……中国很多飞行员,没有“远程打击概念”,目前还在刻意去追求“S型”机动……美国空军主要在中远距离上打击对手,一旦对手突破这个距离,那么美国空军要做的就是“撤走”,不会与对手进行近距离格斗;现在中国一线空军绝对不缺少远程打击手段,但它们却开发出一套所谓“中近格斗”战术,一旦远程打击失效,就冲上去准备“空中拼刺刀”。但对于一旦在中远距离作战失效就飞回基地的美国空军,中国空军必然不敢贸然接近美国地面防御区域。因为,那样的战术设计事实上将一无所获。
  世界海军在诞生之初,原是为远洋商船护航的武装船队,随着马汉《制海权》的问世,海军成为为国家开辟海上战略通道、进而争夺和控制世界的战略军种。可以说,从一开始海军就是进攻性的军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地面大规模阵地战导致战争旷日持久,使双方同时想到从空中打开突破口,空军于是诞生。从一战、二战的实践,直到今天一系列现代化战争,无不证明了杜黑关于空军是进攻性军种论断的正确。但在我军,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地、重陆军的传统,加之传统国土防卫战略的绝对化,在看待这两个军种的时候,我们只见其外形,而忽视了其内在。由于这种忽视,结果这两个“舶来军种”基本上“洋为中用”地被我们建设成了中国式的“海上陆军”和“空中陆军”。陆军是老大哥,海、空军是小兄弟。因为陆军在国土防卫中的主要战略使命是防御,结果迫使天生是进攻军种的海军、空军也成了防御性的,就像一只老公鸡教两只小鹰学格斗,结果两只小鹰也变成了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小公鸡。北洋水师当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按照陆军的思路把海军当做海上阵地。现在空军一直依据朝鲜战争和国土防空的有限经验,沿着防空的思路,走了几十年,倾力发展歼击机,而且是在单一机型上挖空心思,结果落在世界后面。此等教训足以刻骨铭心。1965年中国空军使用轰—6型中程轰炸机空投原子弹实验成功,空中核打击平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空军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年代,实际上已经担当起国家的战略使命。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直到2004年才恍然大悟。同时期的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