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狼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寄语(1)
张文台(上将)
  经常从报刊、网络上看到戴旭的文章,但集中、大量地浏览,还是这次他和出版社的同志请我审阅带来的书稿,作为一名献身军队一辈子的老军人,借此机会谈几点感受和希望吧。
  戴旭同志是空军的一名军事理论工作者。空军近年来的军事理论研究工作有声有色,涌现了不少“重量级”的成果。刘亚洲中将、乔良少将的一系列军事论述和作品,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这是一个“雁阵”,后面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军事理论研究队伍。戴旭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主席和中央军委号召理论创新,我们都应该积极响应,做这一号召的认真实践者。
  这部军事、政论文集,涵盖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纵观历史、现实、未来,映衬出作者宏大的视野和内在逻辑的严密。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研究军事理论的思路也一样:有全局的观点,才能看清局部;以历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来;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军事。
  统观全书,文风清新,观点鲜明,言之有物,无一点八股气。
  文章林林总总不能尽评,但几乎每篇都有其独到之处,或深刻,或凌厉,或忧患,或反思,或赞扬,或抨击。这就是个性。做人要有个性,做文章更是这样。这不仅需要才气,更需要胆魄。军人就应该真理在心如钢枪在手,该冲锋冲锋,该坚守坚守,就是不能退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在呼唤军人的战斗精神,什么是战斗精神?在战场是视死如归敢踏雷区,在平时就是无私无畏敢直白坦露。
  由这部书引出不少题外话。最后对戴旭同志提几点希望:
  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容易,纸上谈兵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这是间接的,且还要待实践的检验。才气可恃,勇气可嘉,浮气则力戒。激情可以是狂热的,但规律是冰冷的。历史的古训不可不察。
  二、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宝库丰厚,应注意深挖。博古才能通今。战争千变万化,而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当然,必须避免食古不化。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以用在这里。
  三、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新使命是个大课题。始于学术,终于国家,终于我军。戴旭同志在本书中对此作了很好的尝试,还应该深入。中国新军事变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继往开来。
  四、老老实实做好人,扎扎实实做好文。研究学问是很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立功、立德、立言都是不朽之事,但也都是不易之事。但惟其不易,才显上品。
  以此与戴旭同志共勉!
  张文台
  刘亚洲(空军中将)
  有出版社要出版戴旭的军事学术、政论文集,请我作序。小戴是我的部属,颇了解。首先表示祝贺,顺便就说几句。
  小戴很勤奋。这部四十来万字的文集即是证明。这是他3年来写的、且只是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过的大部分。还有其他不少的东西,如空军政治、后勤、装备部机关的一些电视专题片和内部材料等。勤奋就是用心,用心干正事。
  小戴很真实,这同样可以由他的文章来证明。真实是因为说真话,无论谈军事,还是谈政治;无论谈我军,还是谈外军,褒贬皆客观,一切唯实际。观点对错,固可商榷,但真话首先就有了价值。说真话是一种品格。我从来认为:人有不说真话的权利,但没有说假话的权利。

将军寄语(2)
小戴很敏锐。2003年,他当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伊拉克战争研究小组组长”,随战争进程,一天一份战况分析。最后总结的几篇文章很有见地,上报总参作战部门,受到表扬。之后的以黎战争,他又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信息化时代游击战”的新命题。政治上特别关注日本,军事上特别关注美国、俄罗斯。明里研究美军,暗里却特别注意日军,同时留心俄军。无论是从政治与军事关系的辨证还是战略战术角度地区分,这都是对的。21世纪影响中国命运的就是这三个国家,但影响各个不同。这是因为三国的民族特性和国家战略目标,对中国的影响不同。三国都与中国有过生死纠缠,殷鉴不远。美国的“猛禽”刚一服役,他即对其即将带来的重大军事影响作出预测,被地方多家媒体转载,反响颇大。虽然在喊“狼来了”,但细观之下,立意中性,语意从容;观其对日分析评论,则多辞色疾厉,警备之情溢表。至于俄方,虽几乎不置一辞,其深意耐人寻味。
  真理是在探索中求得的,不是权威的自然专利。真理像阳光一样,谁都不能垄断。小戴的很多文章,充满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他并非不知挑战传统、独辟蹊径之难之险,而依然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真猛士也!
  出版社将这部文集的副题定性为“一个空军上校的国防沉思录”,我认为是把住了作者和文集的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看小戴的文章,时常被他的这种忧思情绪所感染。强军之心,跃然纸上;赤子之情,溢于言表。
  小戴这几点,是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如果说作家是社会的良心,军事理论工作者就是军队的良心。当年美军变革之初,时任参联会主席的鲍威尔说:美军的变革需要大批不怕引火烧身的人来推进。今天,中国军队也需要这样的人。
  希望小戴再接再厉,同时也希望空军和全军,涌现出大批有思想、敢思想、无私无畏的杜黑式、米切尔式的人,为光荣的军队和不朽的事业,前赴后继。
  刘亚洲
  李炳彦(少将)
  戴旭将他的付梓之作送我一阅,嘱托评说几句。其实,最好的评说是大众,是历史,是战争实践。这部作品中,许多篇章早已在网上炒得火热,持续发生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证明、并正在继续证明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希望书中那些深沉地忧思,能把当代军人压在心底的创造力召唤到战场上来,唤醒握有重器而身处醉屋里的蒙眬者。赤子之情,志者之心,俯仰无愧天地,功过自有春秋。
  这部军事理论创新之作,是一部军事评论集。较之一般的军事学术论著,军事评论更难把握、更难驾驭。一般学术论著是平视对象,军事评论则需要俯视对象;一般学术论著凭借的是逻辑推理,军事评论需要的则是眼光和胆略;一般学术论著可以平铺直叙、论证冗长,军事评论则需要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一般学术论著常常忙于建造体系,军事评论则只能一语破的、引发思想的雷电。正如此,我军真正的军事评论家不多,像戴旭这部称得上军事评论的专著,我还是首次看到。
  我和戴旭结识,已是花甲之年。那是语文出版社准备出一套“人文大视野丛书”。为保证图书质量,出版社从全国名家队伍中挑选作者,其中“军事卷”的作者,选定了戴旭。恰巧,我被聘为丛书顾问,于是有缘同他近距离交谈。所谈所论,令我为之一振;同道交流,相见恨晚。有人说他是军事学术领域里杀出的一匹黑马,他自己则认为是只出现在军事学术天空的黑鹰。总之,近几年,戴旭这个名字颇引人注目。在我们的军事理论队伍里,若能多一些这样敢于直言、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实乃国之大幸、军之大幸。

将军寄语(3)
军事理论创新,以至全部科学研究,本质上说就是揭示规律,探索真理,是一个弃旧扬新、优胜劣汰的批判过程。于是,探索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冷眼、迷雾和阻力。这冷眼,常常不是来自敌垒,而是自己团队内部;这迷雾,常常不是来自信息不足,而是信息过剩;这阻力,常常不是来自前方的未知,而是传统的已知。在军事学术史上,虽然没有查到像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火星柱上的事件,但新理论的提出遭受排斥、压制和不被接受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经验证明,理论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和风骨。探索真理的人,首先要敢于坚持真理,起码要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理论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表现在这里。
  理论的价值,不在于解读,而在于引领;不在于赞美,而在于批判;不在于粉饰,而在于警示;不在于高歌过去的辉煌,而在于拨开通向未来的“雾障”。在这部论著中,《伫望篇》提出的“现代战争理论面临的挑战”,“美、以军事困境的‘超军事’启示”,伊拉克战争是“苏式军事体系的失败”,以及对台军战略战术的分析;《眺望篇》提出的“中国将面临自核讹诈之后最重大的战略威胁”,“隐形飞机将‘刷新’现代常规战争样式”,“太空是战争‘食物链’的最高端”,“中国需要新型军队”,“中国新型军队的‘鹰击’战略”;《回望篇》提出的“现代军事技术在消灭传统陆军”,“空降兵的血腥启示”,以及从另一视角对世界空战史的回顾,对中国空军发展史的反思;《随想篇》提出的“日本的‘向右转’和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中国的抗日战争并未结束,等等。观点鲜明,颇具新意。作者或评论战争,或评论格局,或评论变革,或评论历史,见解独到,语惊四座;或评他人,或论自己,或说朋友,或揭敌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全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忧中所思,思中带忧,让读者在豁然开朗中又有一种沉重感。当然,作者在激情中进行理性思考,在愤慨中举起正义之旗,思想涌流中也难免有“矫枉过正”之词,冲出“八股”的论说中也会有过于刺手的尖利棱角。但瑕不掩瑜,如同清风在吹散雾霭时难免会带起一些沙尘一样,矫枉有时也需要过正。处于学风浮躁、文风日趋“沙漠化”的氛围,理论文章有一点“刺手的棱角”,或许更有利于防治机体的麻木。
  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多有忧国思强之情。在“激烈竞争、无情淘汰”的时代,这种忧思之情更甚。正因如此,从一定意义说,有忧思,才有创新。屈原赋《离骚》,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著《国语》,孙膑修《兵法》——传世佳作,皆发于忧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大变革,人类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国家安全环境令人堪忧。中国一定要走向富强,但前进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我们发展的目标有多高,宏图有多大,遇到的风险就有多高,挑战就有多大。我们面前存在着希望和危机,只有充分认识危机,才能增大希望;看不到危机,本身就是一种危机。我们前进途上有机遇也有挑战,只有充分认识挑战,才能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捕捉机遇;不能充分认识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来说,最需要的是气,是民族志气;是精神,是进取精神,奋斗不息的创造精神。“哀莫大于心死”,精神之火的磨灭是最可怕的。于是可以说,危机和挑战是好事,是激发军队、民族进取精神的外部动力。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敌戒》一文中说得好:世人“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忧;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看来,理论家多一点忧患意识,少一点空洞的说教,才是常理。惺惺惜惺惺,读戴旭的大作,引发感慨之言,权做对“忧思”的回应吧!
  李炳彦
  

序(1)
一位具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
  20世纪80年代,我注意到中国军队有一位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军人,叫刘亚洲。在他《恶魔导演的战争》中,把机械化战争最后的辉煌和信息化战争最初的震撼展现在长期陶醉于古老传统的人民战争胜利和对世界军事发展无动于衷的国人面前。他以优美的文学形式表达了“明天的战争”观。上个世纪末,我在《读书》杂志上详细介绍了用自己超前观念大规模创造了历史的“坦克战之父”,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军。今天,一位有着真知灼见却无法在战场施展其抱负的中国军人——戴旭上校跃入我的视野,给我以惊奇!如果说刘亚洲是20多年前吹响了中国军事思想天际第一声变革的号角,那么戴旭就是跟随这声号角发起冲击的前锋。
  思想的天空百鸟争辉,军事思想先驱冷酷凛然如苍鹰一样翱翔于思想的天际不是偶然的,一个民族的优秀素质、或者说一个伟大的民族终究要在军事思想领域发射出独特的光芒,如中华民族的孙武、日耳曼的克劳塞维茨、美利坚民族的马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世界新军事革命以堑壕、铁丝网、机关枪加重炮的阵地战样式向以空中打击与坦克集群协同的运动战样式转型时,在欧美国家的军人行列中涌现出英国的富勒、利德尔·哈特、法国的戴高乐、艾迪安纳、德国的古德里安、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等杰出人物,他们超前的思想都影响了自己的国家,甚至影响了历史。
  似乎是世界军事史上的规律,大国面临军事革命时,都会出现一两个先驱型人物,对传统僵化的军事思想体系发起全面冲击,他们往往会遭受军队保守势力的压制,因为陈旧僵化的思想体系已经成了保守群体的衣食父母和荣誉之源,掀翻陈旧的军事思想,他们就沦落为思想的乞丐。所以,这些先驱者注定要被害怕沦为、最终一定会沦为思想乞丐的人们围攻。先驱者个人命运虽然充满坎坷和不幸,但他们的出现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智慧在军事领域的标志,克劳塞维茨曾认为:伟大的军事统帅和军事思想总是诞生于较高的文明。
  中国抱残守缺的历史传统、流荡于学术界的某些官本位意识、指令性课题主导学术的倾向,资本对学术的一些侵蚀,正在扭曲着当今的学术环境;“在这样一种异化的学术氛围中,在一些条令、规定、纪律编制、铸就的铜墙铁壁”中,平庸者熙熙、误入歧途者攘攘,更有滥竽充数者浪得“一流军事战略家”虚名混迹国家报刊、电视,沦为举国上下之笑柄。然而,戴旭超然于浑噩之上,天马行空、踽踽独行,他以独特的天赋、非凡的胆略、敏锐的视角、独到的深刻点破中国军事领域中形形色色“皇帝的新装”,将我们这个时代新军事革命的真谛和国防现代化的深度思考一一展示在世人面前。
  戴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军事领域到历史、政治都能敏捷地抓住问题的要害所在,并进而发现与其他相关问题的逻辑关系。比如“韬光养晦”属于国家最高战略机密,属于国之利器,而“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被人窥破是一回事,但诸多学者竟于各种公开媒体视频报刊上竞相谈论学习体会,赞其英明伟大,木讷之极沦为玩偶而不自知,唯戴先生一针见血,指出是国家最高战略泄密,以后当慎之、戒之!他从一场陆军机步师演习中看出中国陆军的某些战略迷失;他在一种退役战机的身上,发现了中国空军今天为何落后于其他大国空军的根源;他认为太空是未来战争制高点和大国崛起的新机遇。他从航空母舰到国家总体战略设计,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先后顺序、工业布局、金融战略到GDP质量与国家强盛、围绕军事现代化的相关领域的几乎所有要点都被一一指出,可谓全局在胸、洞若观火。他提出中国军队应该摒弃黄色国防产物的“刺猬战略”,代之以海洋和天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